农村研究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推荐六篇范文)(5)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11-29 共13391字
第五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文参考:

  题目: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初探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问题的措施,以期为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提供帮助。

  关键词: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措施

  1、农村饮用水工程供水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饮用水主要来源于井水、泉水、冰雪融水等,很多地区的农民其基本上不采取什么净化措施就直接饮用或烧开饮用。据卫生部门和水利部门的调查,我国农村饮用水符合农村安全饮水卫生准则的比例不到 66%,有近 34%的人口饮用水达不到要求。

  2、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存在问题及原因

  2.1、农村饮用水源缺乏有效保护,水质无法保障

  造成农村饮用水水源污染的原因有很多,近年来农村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大量的农药、化肥随农田排水或者雨水流入水体,造成水源面源污染严重,严重影响水质。

  2.2、饮用水工程进展缓慢,饮用水安全无法保障人口依然较多

  农村饮水工程是百年大计,是民心工程,是积德工程,过硬的质量是使其为农夫造福,为社会服务的唯一标准。虽然我国已经建设了许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并投入使用,但是与广大农村地区的安全饮水需求相比,我国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依然缓慢,并且存在饮水安全工程招标投标市场混乱,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不完善,设计不合理等诸多丞待解决的问题,这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2.3、工程管理不足,水质监测薄弱

  落实好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是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得好、长受益”的更本途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在我国各个农村虽然已经实施有了一定的年头,水利部门虽针对一些项目制定了了一些管理办法与准则,但是管理过程中任有许多漏洞。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安全饮水均采用以安全饮水工程所在地行政村的管理为主,以招商引资企业管理为辅的一种管理模式,在行政村管理的基础之上,工程建立初期的费用由水务部门来负担。由于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相关部门又很少举行相关培训,导致专业技能水平难以提升,无法有效解决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4、缺乏农村饮水工程及水源保护长效机制

  我国每年人均用水量超过 500m3,由于地形和气候差异很多偏远山区供水任然没有保障,政府对农村饮水工程的投入依然欠缺且存在地域分布不均现象。在水源保护这块缺乏政策引导和长效机制,无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根本性问题。

  3、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3.1、设立水源保护区,推进农村水源环境监管及综合整治

  地方各级、环保等部门等应按照当地政府要求,在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同时应强化对农村饮用水的评估力度,对可能影响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的化工、造纸、冶炼、等重污染源企业要加强执法监督力度,避免突发环境事件影响水源安全。要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水源保护建设,加强对水源周边生活污水、垃圾废弃物的处理工作,防治面源污染。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水污染处理工作,做到因地制宜。

  3.2、健全农村饮水工程,加强雨水集蓄利用

  地方各级水利、环保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多渠道筹集水源保护资金;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等规定,切实加强农村水利资金管理。

  除此之外,雨水是很重要的资源,在降雨 250 mm 以上的季风区,可以采用雨水集蓄的办法解决饮水问题。尤其是在水量不足、取水困难、保证率低的半干旱、半湿润区的丘陵区、山区等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或水资源缺乏的偏远山区,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建设集雨工程,以保证农村饮用水供水安全。

  3.3、健全农村饮水工程长效机制,提升水质监测及检测能力

  要建立水源保护长效机制,落实用电、用地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推进县级农村供水机构、环境监测机构和维修养护基金建设,保障工程长效运行,确保饮水工程安全、稳定、长期发挥效益。地方各级水利、环保部门应配合发展改革、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切实强化对相关责任人员的监督考核。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应按照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工作,以保障水质。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返回:农村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