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农业经济学论文 >

制约博乐市休闲农业的因素研究导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07 共599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转向中高速,怎么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使得农民一直保持致富增收,强化农业基础地位、适应新常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加速新农村发展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发展,让城市和农村共同发展繁荣。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告诉我们: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解决好三农问题,通过改革增添发展动力,用法制的约束作为保障,加速推动农业走上现代化之路。
  
  2015 年,只有在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上做新文章,开新路径,才能让农业农村工作改变发展方式,让新农村建设工作有进一步的突破,让经济社会走上一条持续健康的发展步调。拉长农业产业链、扩大农产品增值空间,让三大产业相融合,实现共赢,是想方设法使农民致富增收的有效手段。所以我们要牢牢把握好资源这个核心优势,闯市场,鼓励创业,积极地挖掘出农业的附加值,开发农业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观光功能。鼓励和引导具有独特特色的历史建筑,地理景观、旅游特色镇、创建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品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相关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力度以及规范化管理,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长期以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存在经济发展滞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生活贫困等现象。一直以来,我们持续关注着农业的高效益模式转化方式,怎么通过综合开发农业模式,通过调节产业结构,改变以往的单一的,低效益的模式。
  
  农业一直被认为是个弱势产业,比较效益低下。目前,种植的成本和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劳动力逐渐减少、用工难,农资价格也偏高。只有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想方设法增加收入渠道,才能使农民致富增收。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也是以农为主的县市,农村居民是最大的群体,农业农村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非凡。刚刚过去的 2014,特别不容易。在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部分农产品的市场波动,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异常困难。主要农产品价格已被推到了“天花板”、农业生产成本的“地板”的刚性提升,水,农业劳动力价格,土地转让费,费用和其他农业综合业务继续快速增长;国家对农业生产的补贴和价格支持逼近“黄线”,土地过度开发、水资源紧缺、水源污染等问题也亮起了“红灯”,农产品价格和成本的上下双重挤压,资源环境和政策补贴的约束,同时又遇到了农民工报酬的增长放缓的压力,想要像以往的思路一样仅仅通过土地去增收是难上加难。
  
  在这种情况之下,就要千方百计促进农牧民增收,在新常态下找新思路、想新方法,适应新变化,走干事创业改革发展创新之路。持续改善农村民生,把握促进农民增收新举措,把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守住、把农民工资性收入来源拓宽、把政策助农增收工作抓好。
  
  休闲农业提供了这样一个变化的有效途径,加强农业旅游功能,扩大直接参与农业经营范围,加强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管理系统,休闲农业受市场导向更为显着。连通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桥梁,小成本,大收益,还有很好的社会方面的种种效益,为农村经济找到了新的增长点。虽然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但总体来看,农村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城乡发展差距越来越大,而休闲农业旅游的出现,将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多种多样及天时地利人和的农业旅游资源在我国广泛分布,因而发展农村旅游业和别的经济产业相比优势很大,投资小,收效快。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在农村发展旅游,一个产业带动餐饮、住宿、交通、娱乐、购物等多个产业,可以有效的吸纳富余劳动力,还可以借此改善人居环境,增加额外的收入。各级政府也开始逐渐认识和开始重视休闲农业,纷纷采取多种措施扶持休闲农业产业、拉动农业旅游的增长,增加农牧民的销售渠道。市民是休闲农业的客源主体。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观念的转变,加上长期生活在无聊的城市,他们更经常,更常见的是周末出游。每个人都希望放松心情,呼吸乡间的新鲜空气,回忆小时候的游戏,带上家人、孩子出游,来减轻城市生活带来的压力。
  
  1.1.2 休闲农业的需求
  
  2014 年,休闲农业进一步规范有序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在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驱使下从自发的、分散的经营到规模化的集群的经营。全国休闲农业的经营主体达到 180万家,其中农家乐达到 150 万家。休闲农业由原先的只提供简单的餐饮发展到了现在的集休闲娱乐、文化教育、采摘体验等多方面。经营主体不再是单一的农户,而往往由很多经营户合营。2014 年,我国共增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 137 个。还推介了最美休闲乡村,美丽田园 240 个,农业文化遗产 20 个。根据农业部对全国 13.5 万家典型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农民占其从业人员的 92.4%,其土地产出率每亩接近12000 元,是全国农业用地平均产出率的 6.2 倍,经营休闲农业的农民人均产值 5.41万元,是同期全国农业劳动力人均产值的 2.75 倍。
  
  博乐市近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虽然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和收入的增加,但也造成了人口增多,生活空间减少,生活节奏快,环境污染加剧。人们都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城市中间的广场和公园空间有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休闲生活的追求,他们渴望一种原始的,全新的休闲模式,并能够参与其中,享受田园风光,达到健身、养生,放松身心的功效。乡土气息浓厚的田园环境,民风民俗及新鲜的采摘节,瓜果节牢牢的吸引了广大城镇的市民,在这样的背景下,休闲农业旅游蔚然成风。
  
  然而,由于该市休闲农业理论研究方面的空缺滞后以及经济利益的诱导,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科学规划和宏观层面的理论指导,导致目前出现整体规模较小、集约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产品单一、服务不够规范等深层次问题,需要进一步从理论上对休闲农业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来推动博乐市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故在研究领域方面进行总结创新,并进行旅游客源地、发展对策的比较,从而研究出存在的瓶颈问题。为博乐市休闲农业良性发展献计献策不仅是理论研究任务,也是实践发展所需。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正是因为我国具有多样的农业资源优势、悠久的农耕文化,才给发展休闲农业创造了极好的发展空间和条件。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收入也越来越高,消费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城市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缩小了人均占地面积,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大气污染,由于景区管理不善、长假扎堆出行等原因,节假日特别是五一、十一长假,旅游景点更是交通拥堵、人山人海,甚至造成踩踏事件。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周末避开人群喧嚣,到城市周边或者环境优美的郊区去度假、休闲。广东深圳市举办的“荔枝节”,是首批观光农业的代表,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随后,位于常平县的十三陵旅游区成立“观光果园”.二十世纪 90 年代的大中型城市,上海,广州,天津,成都,西安,济南,兰州,昆明等也开了观光休闲农业园,例如北京市观光农业园,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让观光采摘功能为主,兼具休闲与娱乐,度假,体验,教育,生态功能,在大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和主要旅游景点周围分布。
  
  总体而言,中国的休闲农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内容和功能单一,服务设施不完善,管理水平低,达不到标准,需要规划建设和发展。
  
  综合化、综合规模化和特色化、精致化是休闲农业旅游将出现的两个趋势新疆广大的农村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类型呈多样性,农业历史悠久,农产品丰富;民族众多,民俗风情多彩,文化特点鲜明突出,给发展农家乐、采摘园、民俗风情园等景点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今后,人们对观光休闲旅游的需求将日趋强烈,为巨大的客源市场提供了可能。
  
  因此,本研究以博乐市为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的理论体系,并提供理论支持。
  
  1.2.2 实践意义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区别在于:现代农业发展肩负着“优质、安全、休闲、生态”四大功能。利用农村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把其变成一个农业新的增长点,是休闲农业的最大特点。根据台湾学者评估,休闲农业作为新兴产业,其经济收益是传统农业收益的 15 倍 .休闲农业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的融合起来,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使得交通运输、农产品加工业、住宿游玩等带动一系列产业发展,将综合效益提升。农民可以把自己的小院子变成经营场地,增加收入,通过有效的管理保障农闲时节人不闲,保障四季收入。除此之外,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吸收农村剩余的劳动力,促进劳动力转移、保障就业,让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人、财、物流向农村,因而会引致更多的劳动力需求,使农民能够就地创业就业。
  
  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带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乡风文明水平的提高;促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分享现代化成果。休闲农业使农业的范围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延展,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第三产业的服务性质必然促成越来越多的岗位和就业创业机会。休闲农业中,农产品以直销的形式增加了附加值,减少了中间环节。
  
  中国是古老的农业大国,休闲农业中,传统的农耕文明得以体现,城市的小孩子可以参观、体验,知晓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养成节俭的好习惯,中国广大农村的多种多样的文化和现代文化交相辉映,得以传承和发展。
  
  发展休闲农业,带动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申报美丽乡村等环境整治项目,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改变落后、脏乱差的面貌。将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进一步转化。
  
  人们在城市里呆久了,噪音污染、空气污染、水泥森林、生活空间减少,使人们患上了都市综合症,休闲农业给人们提供了休憩、游玩、健身、寓教于乐的场所,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休闲农业有一个很大的特别之处,就是可以让一家子人都亲自参与进来,有亲子游,采摘比赛等等,让人们放下身心的疲惫,在乡间体会到儿时的乐趣,让人们放下手机,一起做游戏,一起陪伴父母家人,还可以对孩子进行天道酬勤、天人合一、保护生态环境等教育,进行言传身教,增加人们爱护保护大自然的自觉性。休闲农业无形中带动商业、纪念品、餐饮娱乐等产业联合发展,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增加了城乡居民之间的走动和交流,缩小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异,以城带乡,联合发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农业旅游全国协会”在 1865 年成立于意大利,农业生态旅游的萌芽开始产生。
  
  自那时起,农业旅游在国外开始发展,他们把城市的人们带到乡间体会田园生活。1950年后,欧洲和美洲出现了一种观光农园,具备购物、住宿、餐饮等很多功能,还有专职的服务人员,新型的观光农业就此产生。接着,观光农业旅游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我国的休闲农业旅游产生和发展于 1980 年以后,旅游者不仅仅满足于只是走马观花似的看看,观赏,而是希望亲自体验一下农趣,体验务农劳作的乐趣。
  
  Noel 深入研究了法国农村旅游的实际发展情况,认为旅游业能够使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成功转型就业,以解决农村就业难问题。所以, 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是:消除服务设施和居民旅游区域分散,改变农村的服务意识,通过旅游业的顺利发展致富。
  
  Fleischer 对以色列农庄旅游进行了研究,当时的农庄旅游提供住宿和早餐,他认为农庄旅游的规模达不到,而且淡旺季明显,收益甚微,对当地整个经济影响不大。后来经过一系列研究,他认为农庄旅游对农村妇女这样低收入群体却是有很大的意义,这样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村女性的就业,增加了收入。
  
  Foryth (1995)在泰国北部研究发现,只有那些有多余资金和劳动力的农民才会从事休闲农业,休闲农业甚至会扩大贫富差距。发展休闲农业是传统农业的新契机,但并非万灵丹,应该注意资金和立法等相关事宜。虽然各个国家情况不同,但学者们研究普遍认为,休闲农业发展后,促进并带动农村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村从事休闲农业的收入(王兴水;尚志海,2006)。Sharply (2002)认为在传统农业日益衰退的乡村发展休闲农业,将会成为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和提高农村地区劳动就业机会的有效来源。
  
  1.3.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就休闲农业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多数学者都认识到休闲农业的发展能够优化农村的产业经济结构,并加速改进了农村的基础设施、提高了农民素质和农村的文明程度,缩小了城乡差距,维护了社会稳定。休闲农业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得到了农民的广泛认同和支持。范子文(1998)、郭焕成(2000)、俞文正(2001)、张杉(2004)、范水生(2008)等充分肯定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对于农村地区经济的积极作用,他认为休闲农业在农业农村资源合理利用,增加多途径就业,提高相关农民收入,优化调整结构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休闲农业对于改善农村整体环境,加强城市和乡村的联系起到很大的作用。
  
  汤曼(2004)、曹建华(2004)的研究认为,其他农民的收入远远低于从事休闲农业的农民。曹建华研究认为云南和贵州的一些少数民族乡镇通过发展休闲农业脱贫致富,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张文(2007)认为休闲农业让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肖君泽(2009)认为休闲农业对于改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针对以上问题,很多学者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如:王志良、王渝陵、叶少萌、张建国、袁定明、葛深渭、刘春香、吴卫东等从定位市场、以农为本、突出各地特色、转变旧有农业生产观念、强化农村政府机关的宏观调配和专门性指导、制订科学规划指导农业生产、突出经营重点、充分借鉴国内外休闲农业先进经验、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规律、组建高素质人员生产队伍、开展多样化经营模式、提高科技文化含量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李舟认为应顺应“休闲经济”的时代背景,积极拉动休闲农业体验化,通过设计旅游副业产品,以求实现休闲农业旅游和旅游服务的生态化升格。程徐和其他学者通过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多功能的角度来看,休闲农业与特点及类型进行分析,提出在管理,利益分配,充分利用休闲农业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特点:1,实证研究较少。2,多以台湾为例,阐述东部地区休闲农业为主,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较少。3.前瞻性创新性研究较少。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资料法
  
  收集、整理、研读关于休闲农业的文献、资料,分析借鉴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关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学术着作和论文,充分利用专家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
  
  1.4.2 实地访谈调查法
  
  对博乐市休闲农业相关部门的访谈。访谈内容包括休闲农业景区的经营情况,对未来发展的希望和规划,并索取相关数据资料和背景资料。
  
  1.4.3 比较分析法
  
  研究典型的、比较成功的休闲农业方面的案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与归纳。
  
  1.4.4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法,设计有关问卷,分别对博乐的居民进行调查,并统计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他们对博乐市休闲农业的印象和评价。
  
  1.5 技术路线图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业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