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茶油产业
产业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通过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分配所形成的的某一个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行业综合体,国民经济发展各部门中就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业很多,包括农业、工业、交通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
通过上述产业的概念界定,茶油产业可以这样定义:在茶油生产经营过程中,依托茶油资源形成的经济集合体。
茶油产业具有一下特征:(1)对自然条件要求比较高。茶油林木对温度、降水要求比较高,特别适宜生长由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区;同时对土壤有一定要求,适宜生长于偏酸性的土壤。对自然条件要求比较高,使得茶油产业具有很强的地区性,所以南方多茶油林木,北方少茶油林木。(2)多功能性,茶油产业具有很高的生态环境价值,可以提高当地绿色覆盖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起到净化空气的效果;同时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市场上对茶油这种绿色生态产品具有很大的需求,常常供不应求,所以茶油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具有很多的药用保健价值,茶油可以用于药物治疗,食品保健等等。(3)茶油市场潜力大。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使得茶油这种营养价值高的绿色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茶油相关产品逐渐被列为高端稀有产品,价格也不断升高。
赣州市通过发展茶油产业,可以有效的利用南方地区优越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发挥当地自然资源特色,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效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同时,茶油产业也是绿色朝阳产业,能够有效顺应现代人们消费需求变化,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2.2 相关基础理论
2.2.1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指的是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总和。产业组织理论是以价格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交易、行为、资源占用、利益等关系的考察分析,探讨产业组织对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从而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一个依据。产业组织理论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他主张用政府“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市场资源分配。1959 年,哈佛大学的贝恩出版《产业组织》首次提出了 SCP 分析框架,指出垄断的市场经济结构会导致资源配置不佳。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产业组织在市场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产业组织能够产生较高的生产效率,获得一定规模效应,能够达到降低成本,资源优势互补的效益。在产业快说发展阶段,产业组织能够促进产业间信息流通,有效减少市场风险。同时,一定规模的产业组织,能够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产业政策扶持,可以有效的利用政府政策发展壮大起来;另外,在快速发展的阶段,会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资金不足问题、技术革新问题等等,产业组织可以为这些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调整提供一个相对可靠的资金、技术支持。在产业发展的成熟阶段,产业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产业一体化和建立产业发展服务体系的过程中,产业组织起着联系这各个企业之间的纽带作用;产业组织的存在能够获得更加理想的市场绩效,也能够影响政府出台更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从而促进产业部门的发展壮大。
2.2.2 农业产业化理论
“农业产业化”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戴维斯教授和戈耳德伯格教授在 1957 年提出的。他们指出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生产主体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联合和兼并的方式将自身农业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使得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一种农业组织方式。具体而言,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进行合作,促使双方农业生产效率最佳。
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概念是由国外引进而来的,我国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农业龙头企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有很多专家通过对相关农业产业化协会调查发现,农业产业化协会在农业产业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连接农户和农业企业、农业企业和农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同时在运作方面,农产品产业协会的运作方式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专家提出农业产业化的主攻方向是加快发展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业的产业一体化发展,并不断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的力度,严格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产业化是一个新型的概念,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才引入中国,在此之前,西方发达国家对农业产业化的研究早已成熟,中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还是处于低水平的初级发展阶段,许多农户生产经营方式还是传统的产销模式,对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应用还是比较陌生。以赣州市茶油产业发展为例,只有规模较大的茶油产业公司会采用比较成熟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大多数农户还是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但是,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政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的政策鼓励比较多,很多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农业生产的龙头企业数量也在逐渐增多,企业竞争力也在逐步加强。
2.2.3 特色农业理论
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特色农业是指将地方性独特的农业资源进行开发,使其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关键之点就在于“独特性”.特色农业具有以下特点,其一,特色农业具有区域性,自古以来,我国就具有“物以稀为贵”的道理,特色农业发展依靠的就是它的稀缺性而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当前很多地区不断发展特色农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起来,并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二,特色农业具有先天优势,即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各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发展的农业种类也具有当地特色。因而,发展特色农业就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盲目模仿别人,一味地学习其他地区农业典型而丧失了自身独特性,最后得不偿失,劳民伤财。其三,特色农业的传统性,特色农业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建立在传统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依靠我们通常所讲的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尤其是先进的农业科技。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如果在不知道农民是否具有技术的情况下就强迫农民搞特种农业种植和特种农业养殖,就会造成农业资源的浪费,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当然,我们并不排除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有些种植和养殖习惯是后天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总而言之,发展特色农业就要注重其传统性,要真正地形成传统,就不仅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逐步培养过程,而且一定要从当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顺应民意,依靠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发家致富。
特色农业是以追求最佳效益为目的,通过特色农业的发展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尽可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依托当地自然发展条件,突出农业发展的地方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以科技主导,不断延伸农村产业链,促进农业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有效配置。通过特色农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特色农业的发展顺应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是适应当前社会消费需求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适应全球农业市场细分而适时作出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