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独立董事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控制权过度分散问题的存在,众多中小股东不能够参与到公司的经营管理,从而选择撤资该公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用脚投票".在公司的治理模式中,董事会制度也存在着缺少监督机构的缺陷。为了减少内部人控制以及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独立董事制度逐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我国独立董事大约出现在 20 世界 90 年代,港交所首先要求在该所上市的公司需设立独立董事。为了进一步强调独立董事的重要性,在 1993 年中国证监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指出在境外上市的公司要适时的完善和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海和深圳两家交易所于 1995 年开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而在 1997 年出台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更加完善了该制度的定义,但也并非强制性的。
随着该制度不断发展,到 2001 年中国证监会出台了一部具有强制性规定的法案,这就是《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对独立董事人数做出了明确的限制,要求在 2002 年 6 月以前,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必须至少包括两名独立董事,并且对于独立董事的专业背景也有所要求,即至少一名会计专业独立董事。该规定还指出,在 2003 年 7 月以前,独立董事的人数需要达到董事会人数的三分之一。至此,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基本建立起来。
独立董事之所以被国内引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上市公司财务丑闻不断出现。
例如,琼民源公司的财务造假,在 1996 年当年的财务报表中虚构利润达到近 6 亿元,资产负债表中有 7 亿元的资本公积无从查起。琼民源事件成为了我国股票市场首例被发现的巨额财务舞弊案,琼民源也因此成为了首个被退市的上市公司。
银广夏神话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采用虚构出口交易、虚报利润的手段,连续数年撒下弥天大荒。这些事件极大地挫伤了投资者、股东的信心。反思这些事件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特殊的股权结构形成"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问题,并由此造成了公司治理效率低下,公司缺乏对财务信息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财务信息虚假。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了独立董中事需有一名会计专业人士(拥有高级会计职称或者是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士,以下统称为"财务背景独立董事")。可见,《指导意见》之所以强制要求独立董事中必须拥有一定数量具有财务背景的独立董事,是基于如下的逻辑: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是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质量如何需要具备会计专业知识的专家鉴定,所以财务背景专家以独立董事身份进入董事会参与决策,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但是,我们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例如,2013 年浙江宏磊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戚建萍控制的浙江宏磊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直接和间接方式累计占用公司资金 83,300.65 万元,2013 年末占用余额为 10,917.00 万元,并且公司对此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时任董事戚建生,独立董事何力民、吴旭仕,时任独立董事尚福山、杨学桐,监事傅龙兴、吕泉锋、许柏良未能恪尽职守、履行诚信勤勉义务。这其中何力民独立董事为浙江正大会计师事务所部主任,正是拥有财务背景的独立董事。再如,重庆渝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在 2011 年对于 15 亿元的土地使用权没有进行及时的披露,该资产达到了审计净资产的 65%.同年 7 月,渝开发在股权披露时未披露关联方欠款 7 亿元,同时没有披露该关联方,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遗漏。在该案例中,时任公司独立董事的章新蓉(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教授)没有尽到应有的义务。以上案例表明,财务背景独立董事可能利用专业知识对会计信息起到监督保障作用,但出于各种利益方面考虑也可能只是"花瓶董事"成为摆设,并未对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那么,具有财务背景的独立董事是否起到了应有的监督作用,这一问题有待实证来检验。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利用我国上司公司的数据,对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背景独立董事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进而深入剖析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为评价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提供经验证据,同时也为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一些启示。
1.2.2 研究意义。
独立董事制度目前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对财务背景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意义是否有效,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财务背景独立董事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影响的研究,有助于增强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关注程度,也有利于从财务背景独立董事视角完善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具体意义体现在:
(1)对财务背景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起到正确的认识。治理层中的审计委员会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并且审计委员会是一个会计专业性较强的部门,负责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实施审计,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披露进行监督,所以审计委员会成员必须拥有一定的财务经验。但这些独立董事是否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切实发挥了监督职能,是否其他非专业因素会影响这些独立董事作用的发挥?还有待实证结果提供支持。本文的实证结果将对上述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
(2)有利于独立董事制度完善。从理论上讲,财务背景独立董事的作用不可忽视,其应当对监督公司经营管理、提高公司业绩和保护股东权益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如果通过实证结果证明财务背景独立董事发挥了上述作用,则有利于我们积极评价该制度;如果分析结果发现财务背景独立董事多起到的监督作用并不明显,那么将为认识并解决该问题提供一定的思路。
1.3 文献综述。
1.3.1 有关独立董事对管理层监督作用的文献综述。
从理论上讲,独立董事的设置是为了对公司的管理层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减少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害,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各国的学者也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验证分析。不过,已有文献对上述理论假设的验证却得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
(1)独立董事对管理层起着积极的监督作用。
Jensen and Meckling(1976)认为,现代企业制度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分离,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替所有者管理他们的企业。但是,当两者的利益不同时,管理者可能会牺牲股东利益而实现自己的利益。代理理论认为,独立董事的职责就是监督管理者使他们不违背股东价值最大化这个目标,从而独立董事的存在使企业的经营能够按照市场所需正常经营,而不是因为个人的利益偏离方向,进而使公司的绩效得到提高。他们还认为,董事会成员中内部董事是企业管理层的组成部分,只会向着管理层的利益看齐,因此只有独立董事才能起到监督的作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利用独立董事制度来对公司进行监督。
Fama(1980)and Jeson(1983)研究表明的结论与之类似,如果独立董事占的数量为董事会的大多数,那么董事会做出的决定往往有利于股东权益最大化。他们认为:一个企业董事会的监管力度强弱在于独立董事人数的多少,独立董事存在的人数越多,董事会受到监督的作用越大,这会直接影响管理层的决定。同时研究发现,董事会大多内部成员可能会以 CEO 为核心进行合谋,而独立董事的存在降低了这种合谋的可能性。
Wruck(1988)and Weisbach(1988)的研究也都验证了独立董事对公司治理所起到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企业的 CEO 参与独立董事的提名时,他们可能会尽量减少独立董事的席位,这也间接说明了独立董事是监督者,而 CEO 们不愿自己的行为受到监督。
金明义、朱慈蕴(2002)研究指出,独立董事的存在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弥补了董事会的监管缺陷,独立董事的存在可以使得董事会的独立程度进一步加强,减少内部人控制问题。另外,由于独立董事的存在,使得公司董事会内部形成了互相制约的机制,对管理层形成了有效的制约。
王跃堂等(2008)从不同的财务信息评价质量角度分析,并采用市场反映系数法对财务信息质量进行了研究,最后得出结论,由于我国的股权结构发展畸形,缺乏股权制衡机制造成了恶劣的公司治理环境,而代表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特征变量可以在缺乏股权制衡条件下对大股东起到监督作用。
Yangmin and Kim(2007)研究指出,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作用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对高管人员工作的监督;其次,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公司提供意见和建议;最后,独立董事也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帮助公司发展。为了验证独立董事的监管作用,他们选取了 473 个韩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并进行研究,并且最终结果得到了验证。
(2)独立董事对管理层未起到监督作用。
Hermalin and Weisbach(1998)研究认为目前还无法用指标来衡量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在他们认为以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人数多少来代表独立性是不可取的,得出的结论也没有说服力,所以独立董事对管理层监督作用不明显。
Agrawal and Knoeber(2001)研究了《福布斯》1987 年的 800 强企业中的 264 家制造业公司,发现独立董事的政治背景对主要是政府客户的公司来说极为重要,因此在这类公司中,有政府工作经历的独立董事在企业中通常有较高的话语权。这些独立董事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帮助企业打通关系,而不是监督。
胡勤勤、沈艺峰(2002)以深沪两地 41 家已经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公司为样本,将公司的业绩分别用托宾 Q 值和累计超常收益率进行表示,将外部独立董事比例定义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他们发现无论是托宾 Q 值还是累计超常收益率都与独立董事比例成负相关,但不显着,说明独立董事的存在并不能对企业起到任何的监督作用。
刘浩、唐松(2012)研究沪深两市 2001-2008 年的数据发现,具有银行背景的独立董事对企业的融资能力有较强的提高,他们主要起到了咨询的作用而不是监督。
1.3.2 有关独立董事对会计信息监督作用的文献综述。
(1)独立董事对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监督作用。
Jensen(1986)认为,红利的发放可以降低公司的现金,从而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
一个拥有较多独立董事的公司会增加股利的发放,进而使股东得到更多的财富,也避免了管理层过度投资那些形象工程,从而造成公司业绩下滑。
伍德(1989)从 1985-1987 年数据中选取了 526 个公司为样本数据,分析了股利分配政策和独立董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比例与股东的投资报酬率成显着的正相关关系。
Forke(1992)认为,由于独立董事的存在公司的管理层会积极工作,独立董事的监督可以使中小股东的利益得到保证,较高的独立董事比例可以提高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COSO(1992)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指出,存在舞弊的公司中财务独立董事占得比重较小,并且这些舞弊公司的财务独立董事任职时间普遍较短。
吴淑坤(2001),王跃堂(2006),魏刚(2007)等通过研究独立董事所占的比例得出,独立董事比例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薛祖云、黄彤(2004)选取了 2011-2012 年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他们发现董事会和监事会并不是没有作用,独立董事也并非人们口中所说的花瓶,独立董事的数量和监事会的规模等因素都与会计信息质量成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可以较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吴清华(2005)认为,具有财务背景的独立董事和专门负责内部审计的审计委员,可以减少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起到对会计信息监督的作用。
(2)独立董事对会计信息质量没有起到监督作用或起着消极作用。
有些学者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并没有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甚至出现了相反的作用。
Fama and Jensen(1983)研究表明,非执行董事并没有在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方面起到多大作用,对减少财务报告造假和舞弊行为没有明显帮助。
伊志宏、杜琰(2005)对 24 个案例进行了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并不能很好的在事前拟制公司的舞弊,他们所起到的监督作用微乎其微,数据研究表明只有不到 14%的比例可以事前遏制公司的违规情况。
张炳才、孔庆景(2011)通过研究 2005-2007 年期间公司独立董事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发现,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无相关关系,即独立董事对会计信息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
张晓岚、吴东霖(2009)通过选取 2003-2007 年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的多少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成反比,这说明独立董事可能帮助企业进行盈余操控。陈娜、杨清香(2009)的研究也发现,两者之间无显着的相关关系。
1.3.3 财务背景独立董事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文献综述。
2001 年颁布的《指导意见》,要求上市公司在 2003 年 6 月之前董事会成员中独立董事的人数达到 1/3,而且这其中至少包含一名会计专业独立董事。虽然指导意见中并没有明确指出会计背景独立董事的作用,但是很明显,财务背景独立董事会因为他们的会计专业背景,能够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证监会做出上述规定的初衷是认为财务背景独立董事的专业背景,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针对上述问题,已有文献也得出了两种相反的结论。
(1)财务背景独立董事的存在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王平心、吴清华(2008)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要想控制财务舞弊及会计造假行为就应当聘请具有广泛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这其中不仅要包括会计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还应当有其他各行各业的专家。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全方位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Abbott,Lawrence.J(2000)通过分析表明,独立董事的财务背景对公司盈余管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财务背景独立董事的数量越多,公司的财务舞弊案件越少。
Bushman,Smith(2001)通过对在财务年度报告中发生舞弊的公司研究发现,如果独立董事中没有会计专业人士,则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更大。
程新生等(2008)证实结果表现为,财务背景的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比例与会计信息自愿性披露的相关性最强,认为财务背景独立董事可以提高公司披露的水平,使会计信息质量水平更上一层。
王跃堂、陈世敏(2008)经过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有财务背景的独立董事,财务背景独立董事可以凭借自己的会计专长来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王怀明、张慧(2009)通过对深交所 A 股 2007 年的 200 个有效样本研究发现,如果是大学教授担任财务背景独立董事,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声誉,进而会对公司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可显着提高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
曹洋、林树(2011)通过对不同背景的财务董事与公司盈余水平的管理研究发现,具有高校、金融机构、事务所以及企业背景的财务董事对企业盈余管理起到了抑制的作用。
王鹤云(2011)认为,盈余管理与独立董事的背景和工作经历有着一定的关系。他发现,来自高校或者是科研单位的财务独立董事对公司盈余管理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起到了监督作用。
(2)财务背景独立董事并没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在已有的研究中,绝大多数的结果认为有财务背景的独立董事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少盈余操控起到了作用。不过还有部分学者的研究认为,这两者之间没有显着的相关关系甚至对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Anup and Agrawal(2005)研究指出,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的高低与公司的财务背景独立董事有着负相关关系,研究发现财务背景独立董事的存在并没有对盈余管理起到抑制作用,反而使得企业充分利用盈余管理,所以认为财务背景独立董事没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反而使其降低了。
魏刚(2007)通过分析公司的业绩与独立董事存在的背景发现,独立董事的财务教育背景对公司的业绩不存在关系,但是银行和政府背景却可以使得公司的业绩有所提高。
陈国辉等(2009)以 173 家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对具有财务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和企业自愿进行财务披露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两者无显着的正相关。在他们的数据回归模型中,财务背景独立董事所占比的系数为负数且在 10%的水平下显着,这说明财务背景独立董事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没有加强反而降低了。
王厚霞(2013)以会计信息质量为因变量,然后引入了会计背景的独立董事所占比为自变量,并把资产规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等定义为控制变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数据的相关系数仅为 0.073,且未通过显着性检验,故两者没有相关关系。
1.3.4 文献述评。
可以看出,目前在我国理论界,对于独立董事的研究比较多,视角也比较广泛。但是研究结论却是百家争鸣,在不同的研究样本和方法下,研究者们的结论分为支持独立董事有效论与反对独立董事有效论的两个阵营。
从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对独立董事存在背景的研究已经开始被研究者所关注,按此思路研究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也有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证实了独立董事的背景会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但是独立董事的不同职业背景的影响方式和影响大小存在着差异。
作为独立董事职业背景中的一种,财务背景逐渐进入研究者们的视线。我国当前对独立董事的研究中也偶有涉及到对财务背景的研究,大部分研究结论也认为独立董事的财务背景是有价值的,但是专门从财务背景这个角度来深入和细化的文献还比较少。本文将从这个角度入手,首先从总体上研究财务背景独立董事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再将财务背景独立董事细分为专家型和实务型两类,进一步深入研究独立董事财务背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内容为:独立董事的财务背景是否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然后通过对大量相关书刊、论文的阅读,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对相关的理论进行阐述;最后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进行实证研究,选取深市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 SPSS 软件对财务背景独立董事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关系进行回归分析,考察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对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1.4.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查阅、理论推导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框架演绎,为研究假设提供基础,并为实证结果的解释提供理论依据。
实证分析中选取深市上市公司 2011-2013 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首先对样本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建立模型并进行多元回归,最后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1.5 结构安排与创新点。
1.5.1 结构安排。
根据以上内容和研究,将论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理论基础,首先对于独立董事制度的基本概念进行分析阐述;其次,介绍独立董事制度的理论支持,如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
第三章以财务背景独立董事所占的比例为解释变量分析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第四章将财务背景独立董事分为专家型和实务型两种,进一步分析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第五章就实证结果得出研究结论,并根据相关影响因素提出政策建议。
1.5.2 创新点。
从文献综述中可以看到,尽管研究独立董事与公司治理、公司绩效关系的成果颇丰,但很少有文献专门针对财务背景独立董事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专门研究具有财务背景的独立董事是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而非从独立董事这个整体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内容更加细化,视角比较新颖。
本文另一个创新点在于将财务背景独立董事进行细分,来分别考察来自高校或者研究机构的独立董事(即"专家型独立董事")和来自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工作部门的独立董事(即"实务型独立董事")各自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这在以往的文献中鲜有涉及,在研究视角和变量细分上具有一定创新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馆藏资源也逐步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已逐步从手工检索方式向计算机检索方式转变,即全校师生可通过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中输入关键词,从图书馆馆藏资源中检索符合师生要求的有用信息资源,该系...
信息检索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高校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能够自主获取除教科书之外更加丰富的知识。论文写作是大学期间每个大学生都会遇到的问题,也是学生们继续深造时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论...
信息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利用信息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1].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现在信息资源的检索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为适应新环境下信息检索的需要,解决好信息检索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笔者...
进入21世纪, 飞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革命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情报信息工作也不例外, 随着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步伐的加快, 馆藏资源中数字资源所占的比例不断加大。...
医学文献检索是门工具课程, 主要讲授检索的工具、方法和检索的资源等, 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和创新能力是文献检索课堂教学目标的培养核心。...
随着互联网、多媒体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信息内容不再呈现数据库集中管理、稳定、封闭的特征,转变为复杂、广泛、开放、动态、管理松散的状态,信息检索用户扩展到了包括企业、高校、科研等领域在内的普通大众,他们对检索结果和方式都提出了更高、更多元化的...
引言新时代对信息检索技术的要求更高,需要其保证快速响应性、完备性以及准确性,能够在信息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社会领域中信息检索技术的应用更加的广泛,信息检索和访问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智能化要求就是近期信息检索技术的典型要求,这就要求...
1引言近些年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推动了医学信息管理的数字化和标准化,以临床医疗信息为核心的电子病历的应用日渐普及,在标准化信息基础上建立的集成医疗信息系统通过一系列搜索引擎与受控词表和分类表相连接,使得分布在电子病历系统、...
在浩瀚如海的知识信息中,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去寻找无限的知识信息,是信息社会每个人急需解决的问题。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主力军,不仅要知道学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去学。因此,对所需知识信息的快速获取和科学分析已逐渐成为当今大学生的重要...
传统意义上信息检索模型主要是通过检索引擎,将被查询信息与数据库文档标题进行相似度比较,将完全吻合的标题内容信息从数据库中提取出来,同时将相似度比较高的标题内容也筛选出来,放在完全相同的标题内容后面,进行结果显示来满足用户的搜索需求。1.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