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人生哲学论文 >

从意义的角度探析冯友兰的人生境界(5)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0-12 共10897字
五、意义与人生
  
  当人有了“觉解”或意识反思活动的时候,就开始处于一个意义的世界中,因为这时周围的事物以及人自身都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意义来,在这一点上冯友兰是对的。只是意义的生发和境界的提高远不止于对某些“理”的体认,而有着更为深远的内涵。因为意义世界就是人的世界,就是人的生活本身,也是人的生存方式。人的本 性 也是在意 义世界中 形 成 并 不 断 被 完善的。
  
  人之为人,也正是因为人所具有的意义赋予能力,从而可以生成一个意义的世界。正是在意义赋予活动中,作为世界中的人与其周围的事物所共有的意义得到不断的澄明,即在永恒持续的经验历程中,在破除现实的各种限制中,此意义世界得到不断拓展和丰富,内在畅达,境界也得到不断提高。由此,人才会对自己的意义赋予行为产生责任和义务感,并在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意识到自身作为“人”的尊严。意义的无限性、开放性和超越性又以对理想目标的追求为其现实的表现形式,在理性认知、价值规范、审美情感或宗教信仰等活动中,赋予“真善美圣”为意义跃升的导向,从而趋向无限高远或“空灵”的境界。
  
  人以及人生的意义因而不会存在一个固定的答案,而只是在现实的意义世界中才得以持续地澄明起来。
  
  参考文献:
  
  [1]冯友兰。 三松堂全集(第五卷)[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2]冯友兰。 三松堂全集(第四卷)[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3]冯友兰。 三松堂全集(第十卷)[M].郑州:出版社,2001.
  [4]蒙培元。 境界:概念与直觉---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总结”[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3)。
  [5]陈来。 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李景林。 正负方法与人生境界---冯友兰哲学方法论引发之思考[J]. 中国社会科学,2010,(6)。
  [7]胡军。 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G].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8]胡军。 反思与境界: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 周年暨冯友兰 学 术 国 际 研 讨 会 文 集[G]. 北 京: 北 京 大 学 出 版社,2008.
  [9]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 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0]斯特劳森。 个体:论描述的形而上学[M]. 江怡,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1]杨国荣。 具体的形上学(三部)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2]金岳霖。 知识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3]托马斯·内格尔。 本然的观[M]. 贾可春,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4]萨特。存在与虚无[M]. 陈宜良,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15]唐君毅。 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哲学与人生论文
返回:人生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