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

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状况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3-11 共5709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3 章 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状况分析
  
  3.1 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现状
  
  辽宁现代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始于 2010 年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集聚区,建议全省内的各个城区都要建立一个服务业集聚区,且规模要超过 50 亿[22].同时,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中提出应该在生产性服务业、东北品牌旅游业、文化产业方面重点发展,还指出要支持沈阳铁西、长春净月开发区和哈尔滨等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发展。
  
  基于以上国务院推进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辽宁省 2014 年启动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四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举全省之力发展服务业,并下发了 1 号文件,在专项资金支持上增加到了 15 亿元。同时为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模式,辽宁省集中支持 35 个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使得 2013 年全省重点服务业集聚区营业收入增长了 21.2%.这种全面发展的大局面为辽宁现代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提供了背景。在《全省推进服务业集群区建设四年行动计划》中指出,辽宁省预计于 2017 年实现服务业聚集区 180 个,制定的计划政策中提到每个市都要建成一个大型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还包括建成一个CBD中心和一个以上的会展中心,除此之外,还希望发展较好的县市也建成自己的会展场馆。
  
  辽宁省 2015 年响应国家“一路一带”的发展,形成了一批高端服务业集群,主要概括为 8 个境外工业园和境外承包旗舰式企业。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十家境外承包项目的承包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一项目向园区转变;单一向总集成总承包转变;单纯出口向投资贸易融合;简单的市场化工程向国家援外捆绑项目转变等。这些转变不仅是辽宁省对外合作、对外开放的突破,也是辽宁省产业形式的一种改善。
  
  3.1.1 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平稳
  
  从总量上来看,根据可比口径的统计得知 1990 年辽宁现代服务业的增加值仅为 257.89 亿元,2000 年达到 1189.58 亿元,2010 年实现 4828.1 亿元,而 2013 年达到 7530.35 亿元,分别是 1990 年的 29.2 倍、2000 年的 6.3 倍、2010 年的 1.6倍。(为了对辽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行纵向分析,此处选取数据是采用减法,这主要是在受数据采集限制的基础上进行纵向比较的唯一方法,与下文中通过加法采集的数据并不冲突。)从增长速度来看,经过可比数据的计算得出辽宁现代服务业在 1997-2013 年间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幅度,在 2007 年和 2011 年均达到了高峰,两年均实现 19%的增长率,相比来看 2012 年到 2013 年间仅实现了 11%的增长,体现了辽宁近两年其呈现着平稳放缓的发展趋势。具体的如图 3.1 所示:
  
  3.1.2 现代服务业地位日益突出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中各产业间贡献率来说,辽宁省依然是传统的“二、三、一”结构,第一产业的占比越来越小,自 2007 年开始就一直控制在 10%以内;第二产业则是在波动中缓慢地下降,但占比一直保持在 50%上下,仍占据首要地位;而与第二产业呈紧密相反变动趋势的第三产业则是在波动中有条理地爬升,所占比围绕在 40%,2005 年其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 3295.5 亿元,占比为 40.8%,以此最高点为界限,2005 年后辽宁省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地下降,2011 年又开始上升,出现新的拐点(参见下图):
  
  通过上图的分析得知,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已经高于 50%,相比国际产业结构未来发展方向的分析可以得知辽宁转变发展势在必行。
  
  然而,进一步分析得知,辽宁现代服务业占全省生产总值一直在 20%-25%之间,在 2013 年出现最高点 25.3%.虽然所占比重不高,但通过下图所示,其占全省第三产业的比值最高可达 65%,占据辽宁省第三产业的主体部分。
  
  3.1.3 吸纳就业能力强
  
  现代服务业的产值结构与其就业结构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统计数据得知,辽宁省 2013 年总的在岗职工人数达到 630 多万人,其中第一、二、三产业人数所占比重各达到 3.6%、50.2%、46.2%,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从事辽宁现代服务业人员达到 191 多万人,占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 30.3%,占辽宁省全部从业人员的 29.4%.具体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表的数据分析得知,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等四大行业中,前三大行业的占比依次达到 29.6%、16.4%、13.4%,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比重;而代表着该行业未来主流趋势的金融业位居第四位,比重仅仅为 9.8%,为教育业对就业贡献的三分之一;同样具有行业代表性的行业如: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科学研究和技术等的贡献则更低,说明未来其在增加就业方面还具有很大的潜力。
  
  3.1.4 固定资产投资增多
  
  自 2012 年辽宁省颁布实施了 10 项服务业重点行业提速计划和服务业 9 项重点工作方案之后,辽宁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23].2014 年省政府下发了 1 号文件,本级政府用户用于服务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有了很大的提高,数据显示该部分的专项资金在 3.4 亿元的基础上上升到 15 亿元,除此之外还制定了各项支付奖励政策。2013 年辽宁现代服务业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10949.78亿元,第一次突破万亿,较 2012 年增长了 1.3 倍[24].占辽宁省固定资产最高的是房地产业,其所占比重达到了现代服务业总投资的 63.1%,接下来的行业所占的比重就比较小,主要为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金融;同时,较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增长来看,仅上述的三大行业大于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水平。固定资产在现代服务业上投资力度应该得到不断增加,这不仅仅有利于辽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而优化其产业结构,同时在优化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扩大相关服务产品消费规模方面也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辽宁省三大产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主要是由辽宁省第三产业起步晚,以及辽宁省作为中国特殊的重工业基地所决定的,现如今发展现代服务业显得尤为重要[25].辽宁省能否充分依靠其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吸收大量固定资本,研发先进技术,引进优秀人才,仍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
  
  以上的陈述是针对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过程中发展积极的方面,然而,任何产业的发展并非是水到渠成,一帆风顺的,集群化发展还处于特殊的初级阶段,还是存在着部分相当棘手的问题,下文是影响其集群化发展较严重的问题论述。
  
  3.2 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较低
  
  根据前面有关发展现状的论述,虽然辽宁现代服务业成为第三产业的第一大主体,但是其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却仅仅徘徊在 25%左右。在中国产业结构不完善的大背景下,辽宁省的发展较相关省份区域的比较却显示出其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的滞后性与缓慢性。
  
  通过下图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市、山东省、江苏省的比较分析可知,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的发展在 2004 年与国家现代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基本保持持平,并且高于山东省和江苏省,但是远低于上海市的发展水平[26].从辽宁省近十年来发展趋势来看,其现代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值一直保持着平稳下降的态势,与全国以及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的发展趋势相悖。
  
  辽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于 2005 年实现了 1660.52 亿元,较 2004 年增加了8.3%;2013 年达到 6862.88 亿元,较 2004 年增长了 3.5 倍。然而,比较近十年来占比发现,其发展在 2004 到 2007 年间出现了“离经”现象,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自 2004 年的 23%下降至 2007 年的 19.5%,只是在近两年才出现了缓慢的上升,于 2013 年恢复到 25.3%.如上图 3.5 所示,全国现代服务业占 GDP 的比值在波动中上升,于 2013 年实现 34.3%的占比,较 2004 年上升了四个百分点[27];而上升较快的江苏省由 2004 年的 22.9%上升到了 32.4%,上升了近十个百分点;发展最快的上海,其现代服务业在 2013 年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 44.4%,一直遥遥领先全国各大省份[28].
  
  近十年的数据比较,不仅显示出辽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上升较慢,同时也显示出其现代服务业对经济总量的贡献较低,产业结构很不完善,对整体的拉动不足[29].
  
  3.2.2 内部结构不合理
  
  本文研究的九大行业,具体的如上一章节图 2.1 所示。然而,现代服务业内部九大行业之间发展并不是均衡一致的,在拉动就业、吸纳固定资产方面都出现了集中性偏离[30].
  
  辽宁现代服务业的各行业增加值的贡献比例中存在着很大的不均衡,如下表3.1 所示,2007 年辽宁现代服务业中占比较高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达到 29.48%,而其他行业均在 20%以下,与之发展差距最大行业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比仅为 3.55%[31];2013 年各行业的占比比较突出的分别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 21.58%,金融业的 20.95%,房地产业的 18.37%,占比最小的行业依旧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占比较小与之缓慢的增长速度有着直接联系[32].
  
  较 2007 年与 2013 年辽宁现代服务业九大行业的增加值以及几年内各行业的增长速度分析得知,辽宁省内的九大行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 21.06%,其中增长最快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近六年内的累计增长速度分别达到34.34%、29.94%,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速度放缓至 14.92%,说明辽宁现代服务业各行业的发展中在不断地向均衡化发展,其内部结构虽有所调整,但是内部发展还是很不平衡,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
  
  除此之外,在拉动就业方面,在 2013 年其各行业就业结构表格的分析中,得知就业人数中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等这些行业中,而具有现代化特征比较明显,代表着未来服务业行业发展方向的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还不足 10%.说明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样才能够满足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中各行业对人员的需求。
  
  在吸纳固定资产方面,2013 年辽宁现代服务业实现 10949.78 亿元,较 2012年的环比增长达到 0.30,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就增长了近 11.04倍,是增长最快的行业[33].其投资最多的是房地产业,2013 年达到 6910.35 亿元,占到辽宁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 63.1%;占比最小的为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仅为 1.3%, 固定资产的投资不增反而出现了下跌,这将不利于辽宁省涉及社会保障的基础建设和更新改造;其次是金融业,其占比为 1.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比重为 1.8%,其严重不足将不利于相关科学技术的开发和研究[34].固定资产的分配严重不均会涉及到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以后快速、稳定、持久发展。
  
  3.2.3 地区发展不平衡
  
  辽宁省十四个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其现代服务业集群化的发展,针对辽宁省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分析主要从辽宁省各地区的生产总值和各地区单位的分布数量来分析的。
  
  在各地区对生产总值的贡献上,2013 年贡献值前三的地区为大连、沈阳、鞍山,分别达到了 2128.02 亿元、1934.99 亿元、463.80 亿元;人均总值排名前三的是大连、沈阳、营口,分别实现了 3598.27 万元、2661.25 万元、1576.27 万元,大连市的人均生产总值高于贡献最低的铁岭 7.05 倍,说明在地区间存在着严重的差距;而现代服务业的贡献上最高的三个地区仍旧是大连、沈阳、鞍山,也仅有这三个地区现代服务业的生产总值高于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平均水平,其中大连市现代服务业对辽宁现代服务业总值的贡献占到 31.01%,沈阳市占到 28.20%,两个地区的占比汇总已经占到总值的 58%.各地区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上严重不均衡将会为整体现代服务业未来的集群式发展所需求的区域环境埋下隐患。
  
  在各地区单位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大连、沈阳、鞍山、锦州等地区,而其他地区则相对很少,2013 年大连企业分布数达到 2272 个,超过最低地区铁岭的 94个。企业分布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了各地区从业人员的数量,如下图辽宁十四个地区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与企业单位数在分布图的走势上呈现紧密的关联度。
  
  3.2.4 外资利用率低
  
  辽宁省 2013 年利用外资总额达到 2903996 万美元,其中现代服务业所占的比重为 33.5%[35].而江苏省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到了 3329522 万美元,上海 2013年就达到了 167.8 亿美元,显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比较,2007年辽宁省第三产业利用外资总额的绝对值首次突破第二产业相应值后,自 2011年起三年内其利用外资的总额一直在下滑,辽宁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情况也随着波动。总体上显示出利用外资的不稳定,这不利于外资在促进辽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36]
  
  .除此之外,辽宁省房地产业 2013 年利用外资额高达577257 万美元,占现代服务业总体比重的 59.36%,外资垄断过于严重,热钱过分集中于房地产业,特别是对于中国整体房价居高的特殊房地产业特征,将不利于该行业稳定发展。针对房地产业占用外资过快问题,其增长速度是文化、卫生产业增速的近 30 倍。利用外资在地区分配上也不均衡,2013 年大连、沈阳利用外资比重分别达到 46.8%、20%,外资在分配上存在着相应的问题。
  
  3.2.5 与传统制造业发展的服务需求不匹配
  
  在实现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应忽略第一、二产业的基础作用,尤其是传统制造业集群化发展要求的带动作用。辽宁现代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的不匹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整体经济的振兴。这就要求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满足辽宁新兴工业化道路大环境对服务业现代化、集群化的需求[37].
  
  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在设计研发、金融服务、信贷物流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还很缺乏,甚至还存在空白[38].妥善应对现有制造业集群在商业集群基础上的发展,实现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共同发展,我们需要形成与辽宁省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集群。
  
  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地区结构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很大,而辽宁省的传统制造业发展悠久,已经形成一套制造业发展体系及产业集群模式,因此,如果能够使现代服务业满足制造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其现代服务业集群化道路的开发。
  
  利用已有的集群化路线中成型的模式体系,虽然二者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但是在促进经济发展及制定政策上存在的相互的关联性。这种方法有利于其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的发展,在考虑其制造业发展需求与问题时,可以从政策制定、完善基础环境等各个方面平衡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避免得此失彼。开发与制造业发展相匹配的服务需要是从开发市场的角度开拓现代服务集群化道路,未来市场上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区域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