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设备管理论文 >

针对SWA公司熔铸厂工业炉管理缺陷的解决方案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6-07-15 共955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某公司熔铸厂工业炉设备管理优化探析
  【第一章  第二章】设备管理理论概述
  【3.1  3.2】SWA公司熔铸厂概况
  【3.3】SWA公司熔铸厂工业炉设备管理现状
  【3.4】熔铸厂工业炉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针对SWA公司熔铸厂工业炉管理缺陷的解决方案
  【第五章】熔铸工业炉解决方案的保障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工业炉设备管理机制改进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4 针对 SWA 公司熔铸厂工业炉管理缺陷的解决方案

  如前章介绍,通过对SWA公司熔铸厂的工业炉设备管理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SWA 公司熔铸厂工业炉设备管理存在诸多缺陷。本章将就前章所述关于 SWA 公司熔铸厂工业炉设备管理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一是改革 SWA 公司熔铸厂经营模式,将"设备前期管理"和"设备后期管理"工作纳入 SWA 公司熔铸厂自身的管辖范畴,从而承担起工 SWA 公司熔铸厂工业炉设备的全过程管理;二是通过调整 SWA 公司熔铸厂人事结构来促进各工种的融合,从而解决设备使用管理和设备维护管理脱节的问题;三是通过完善设备考核指标来应对当前由于管理制度缺失产生的问题;四是建立"工业炉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 SWA 公司熔铸厂工业炉设备管理信息化程度低下的问题。

  4.1 扩大 SWA 公司熔铸厂设备管理范畴。

  现有的SWA公司熔铸厂经营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传统国有企业的计划经济模式,其生产活动完全遵照 SWA 公司的指令,没有自主权,更是缺乏开拓外部市场、和技术输出的动力。SWA 公司对熔铸厂内部管理事务干预太多,使得熔铸厂在完善其组织机构上面没有任何权利。而 SWA 公司自身也未能摆脱传统国有企业的"社会分工理论"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SWA 公司自身的组织机构具有多层次的特征,决策层的指令只对公司中层干部下发,然后在中层干部的协调下指令经过诸多职能部门的分解传递到执行机构[19].这种模式反应极为迟缓,必然会牵扯到多方利益,最后落实的大多不是决策层的初衷,这就导致了公司效率低下,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规律。SWA 公司熔铸厂的工业炉设备管理之所以会出现缺乏"设备前期管理"与"设备后期管理"的问题,也是由于 SWA 公司装备部和财务部的干预造成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只有大刀阔斧地对SWA公司熔铸厂的经营模式进行改革。

  4.1.1 目标管理授权经营SWA 公司熔铸厂首先应该自身设立一个经营目标,比如为利润和产量设立具体的数值。然后向 SWA 公司缴纳保证金,以此作为谈判条件向 SWA 公司争取人事、财务、绩效、生产运行、技术质量、产品销售及物料采购参与、500 万元以下技改及设备维修方面管理管控的权利。

  4.1.2 保证金筹措渠道。

  对重点岗位实施双向选择,是增强责任感和压力感,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保持工作活力、不断提高执行力和工作效率的有效举措。具体方式是以完成向 SWA公司申请的经营目标为目的,对 SWA 公司熔铸厂择优聘用的人员在原考核模式基础上增加风险抵押内容,除目标责任期内已届退休年龄人员外,其余所有受聘技术人员均须按管理层级缴纳风险抵押金。若完成年度经营目标,受聘技术人员所缴纳的风险抵押金会按一定比例增加后,返还给缴纳人员。简而言之,在年度经营目标顺利完成的前提下,风险抵押金就相当于在银行里存了一年的定期。当然,利率会比银行里的一年定期要高得多。

  例如,假定一个热能工程师每月所需缴纳的风险抵押金为 300 元,每季所需缴纳的风险抵押金为 700 元,每年所需缴纳的风险抵押金为 1000,缴纳方式从月工资中扣除。这样一来,在 SWA 公司熔铸厂年度经营目标落实期间,这个热能工程师所需缴的风险抵押金为:300×12+700×4+1000=7400 元。该方案不但可以筹集需要向 SWA 公司缴纳的保证金,还可以依据经营目标设定考核指标来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由于普通工人的收入普遍较低,每月的额外支出容易在工人队伍中激起不必要的矛盾,故先对目标考核制实行一段时间的"试行".视其结果,再向全熔铸厂推广。

  4.2 促进 SWA 公司熔铸厂各工种融合。

  目前 SWA 公司熔铸厂的人事管理权由 SWA 公司人力资源部管辖,SWA 公司人力资源部每年仅招收转业军人与本科层次的高校应届毕业生。转业军人由民政部门强制性安置,而所需应届毕业生的专业和数量则由 SWA 熔铸厂副厂长上报。转业军人由于自身理论水平低下,无法从事技术岗位,SWA 熔铸厂按照以往的惯例,都将其安排在一线生产岗位,从事枯燥且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而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实践的经验,从刚接触设备到熟悉设备,并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维护工作,期间大致需要三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如何保证员工的积极性,以及如何留下经过企业培训的合格员工,这让企业管理人员为之头疼。而且,如此一来,工厂就将设备管理工作于生产管理工作分开。两者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对待设备的态度也不同。生产工作的从业人员大多只经过设备的操作培训,而对设备的维护漠不关心。

  若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即可造成企业中设备管理和生产管理脱节。一旦设备出现故障,设备管理者和生产管理者既相互指责,推卸责任,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因此,混合工种是 SWA 熔铸厂人事安排的发展方向,我们完全可以在获得授权经营的前提下,通过对现有员工结构的调整,将生产人员与设备维护人员融合。

  4.2.1 调整员工年龄结构。

  SWA 熔铸厂目前有员工 954 名,其中男性员工 752 名,女性员工 202 名。40岁以下的青年员工占 SWA 公司熔铸厂员工的比例不足 50%,从一个制造企业的角度来讲,员工年龄结构明显老化。

  为了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我们首先应该调整员工的年龄结构,设立退养年龄,男性员工为 50 岁,女性为 45 岁。这比 SWA 公司熔铸厂现行的退休年龄低五岁。

  员工至退养年龄可选择退养,退养至退休期间不必再为 SWA 公司工作,可自行决定受聘于外单位,月工资按上一年平均月工资的 30%发放。如此一来,有能力的"大龄"职工在每月收入上一年平均月工资 30%的同时,还能赚取新就业单位的工资;他们也可选择继续留在 SWA 公司工作,但会调离熔铸厂,由 SWA 公司另行安排在下属其它工厂工作,直至退休年龄。

  假设平均每个到达退养年龄的工人年收入为 35,000 元,有 20%的员工会选择退养,每年到达退养年龄的人数相同。那么 5 年内,共计可节省薪酬开资(35,000×489×80%+35,000×489×20%×30%)÷5+(35,000×489×80%+35,000×489×20%×30%)÷5×2+(35,000×489×80%+35,000×489×20%×30%)÷5×3+(35,000×489×80%+35,000×489×20%×30%)÷5×4+(35,000×489×80%+35,000×489×20%×30%)÷5×5=44,156,700 元;平均每年节省薪酬开支 8,831,340 元。在没有新新员工招聘的情况下,五年后 SWA 公司熔铸厂的职工人数将减少到 465 人。对比山东某家铝加工企业熔铸厂,其 24 万吨的年产量仅有员工 246 人。因此,在具备恰当激励措施的情况下,SWA 公司熔铸厂不会出现劳动力紧缺的情况。此后,随着达到退养年龄的员工人数进一步增加,SWA 公司熔铸厂也可自行面向社会适量招聘需要的技术人才。

  4.2.2 改革技术工人的考核激励办法。

  在 SWA 公司熔铸厂员工年龄结构调整完成以后,留下企业工作人员都是精力旺盛的中青年,有能力经过学习与实践,来提升自身的工作素质。而管理者应乘此机会确立新的考核激励机制,通过拉大收入差距,来提高企业员工实现自我提高的动力。

  我们可以依照SWA公司现行的技术工人考核激励办法,将技术岗位分为五等:

  主任工程师,主管工程师,区域工程师,支持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主任工程师为 SWA公司熔铸厂的技术主管;主管工程师为专业领域的技术带头人;区域工程师为各部门的技术骨干;支持工程师为各部门的优秀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为生产一线重要岗位的优秀操作人员。工程科技人员受聘的总职数按年度核定,原则上控制在科技人员总数的 40%以内,各级工程师的岗位设置应为"金字塔"式结构;技术工人受聘的总职数应控制在工人总数的 4%以内。

  现行的技术工人受聘标准过于笼统,缺乏客观的评判标准。受聘条件有四条: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能够解决本岗位关键技术或生产难题;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降低成本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在提高产品质量,改进操作方法中做出显著成绩;具有传授技艺、培训技术工人的能力,技术上不保守,热心培训中青年员工。我们可在此基础上将受聘条件进一步完善,增加岗位的等级制度,以促使 SWA 公司熔铸厂实现多工种融合的目的。

  SWA 公司熔铸厂员工的收入主要是由考核工资加上基本工资构成,基本工资所占员工收入的比值较小,且差距不大,员工收入的大部分都来源于考核工资。考核工资由以企业当月产量为基准制定的考核金额×考核系数构成。而普通工人的考核系数一般为 0.8,所以一个普通工人每个月的收入大致是"当月考核金额×0.8+基本工资".假设一个普通钳工想要增加自己的收入,他就必须要取得初(中)级电工、初(中)级焊工、初(中)级天车工、初(中)级铸造工资格四张从业资格证书。

  而受聘 1 级技术工人成功以后,这名技术工人的月收入将比此前提高几乎一倍。

  通过上述激励措施,可以预见同时具备良好设备操作与设备维护技能的员工数量将会逐年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SWA 公司熔铸厂将最终实现生产系统与设备系统的融合统一。

  4.3 完善设备考核指标。

  设备考核指标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完善的设备考核指标,可以对现行的设备管理状况做出评估,从而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但是 SWA 公司熔铸厂目前的考核指标已无法胜任对新时期设备管理费用控制和计划程度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因而,对现行的设备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完善是很有必要的。

  4.3.1 外委维修费用比。

  SWA 公司熔铸厂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很不好的现象。设备维护人员采用诸多理由,如缺乏合格的备品备件、危险性太大、技术含量过高等,对企业设备的维修尽可能地推脱。由于生产部门强抓产量,管理人员往往都会改用"外委维修"的方式处理。

  某些设备制造企业距离遥远,加之派遣人工费用高昂。这些获得维修合同的企业为节省派遣人工的伙食费、住宿费以及出差补助费,往往都倾向于在 SWA 公司熔铸厂临时聘请设备维护人员,向他们提供维修方案和工时费,来处理设备的故障。而这些之前推脱设备维修工作的员工,此时由于额外收入的诱惑,也愿意承担这种临时雇佣的责任。这就形成了 SWA 公司熔铸厂设备维护人员与 SWA 公司熔铸厂设备外委维修单位双赢的结果,只是给 SWA 公司熔铸厂造成了毫无必要的损失。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入"外委维修费用比"这一新的设备考核指标以限制员工以损害企业利益来获取自身的利益。

  外委维修费用比是通过企业年度外委维修费用占企业年度维修费用的比值来评估企业的设备维修能力。

  4.3.2 维修费用预算偏差度。

  设备维修人员有时候为了图省事,对可修的设备部件进行直接更换,尤其是对于一些进口部件,如天然气管道的电磁阀,一个进口电磁阀的售价大致在 2 万元人民币左右,但其内部结构却并不复杂。若是直接更换将给企业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为了减少这一情况的发生,我们有必要对维修费用进行控制".维修费用预算偏差度"是指年度实际费用与年度预算费用的差值与年度预算维修费用之比,反映了企业维修费用的控制程度。若公式的计算结果为正,说明设备维修费用超支,需要对其产生的原因分析,更要对更换的部件进行筛查。发现可以修复但已被更换的部件,要严格对当班设备维护人员进行考核。

  4.3.3 设备重置系数。

  设备的传统报废是依据设备的自然寿命和使用寿命来确定的。自然寿命就是指设备达到其无法再运转的年限;使用寿命是指设备完成财务使用年限即扣完设备使用折旧[20].然而,传统的设备报废依据并没有考虑到设备由于老化而造成的运行成本高昂和维护费用高昂的情况。SWA 公司熔铸厂建厂时间比较早,一些设备的老化现象非常严重,运行成本高昂、维修价值低下。我们可建立一个"设备重置系数"考核指标,用以评估设备的维修价值。它是设备年度维护费用与设备重置价值的比值。

  这项指标可为 SWA 公司熔铸厂的决策者提供依据,用以决定设备是否需要重置。

  4.3.4 人均设备价值在设备维护人员近乎相同的情况下,与其他企业设备维护人员水平的比较上,"人均设备价值"是个参考性很强的指标。它反映了企业设备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此项考核指标的内部参考价值在于,随着企业工种融合的程度进一步深化,"人均设备价值"的值应呈现下降的趋势。通过完善设备的考核指标,SWA 公司熔铸厂应该可以改变现有的外委维修费用过高以及员工维修态度消极的问题。从而减少企业设备维护成本。

  4.4 建立工业炉设备信息管理系统。

  工业炉设备在日常运行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及其庞大繁杂,一些技术层面的数据在设备制造厂家所开发的 SCADA 系统中已有完善的体现,故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列。本文所关注的是如何将设备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性的问题以数据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帮助相关技术人员依据科学化、可视化的方式提升设备管理水平。目前SWA 公司熔铸厂还在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工业炉的相关信息,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4.4.1 需求分析。

  笔者询问了 SWA 公司熔铸厂的筑炉工人,对他们平日工作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了解。得知现目前设备软件部分只有面向仪表电气人员的控制系统,该系统除了极为详细的能耗记录外未有任何日常维护的数据记录。而市场上的各工业炉生产厂家鉴于各设备使用方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也无法面向所有使用者开发一款数据记录软件。考虑到该类系统的创建并不复杂,笔者认为有必要就各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开发一套适合自身的工业炉设备信息管理系统。

  本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要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总结,然后直观地反映给管理人员。以便于其能够及时且准确的了解到相关信息,并做出合理的判断。这些数据部分可以从已有的计量表读数,其余则需要工作人员的准确记录。

  ①蓄热室清理日期。

  蓄热式燃烧技术在前面已有讨论。其关键部位主要是换向阀和蓄热体。现目前市面上采用的蓄热体主要是陶瓷蓄热球。但此类蓄热体主要有两方面的缺陷。一是结渣,由于炉内热空气存在大量杂质,在流经蓄热体时会被蓄热球阻挡。待加料过程中温度下降,这些残留在蓄热床内的金属杂质会凝固在蓄热球间的缝隙中,从而严重影响到蓄热体的换热作用。二是粉化,现在国内主要采用的是高铝质的蓄热球。

  此类蓄热球虽具备耐高温的特性,但其强度却是比较弱的。烧嘴在运行工程中,蓄热球在蓄热床内有着剧烈的相互运动,在高强度的撞击下,高铝质的蓄热球极易破裂。随着时间的推移,破裂的碎片会越来越小,直到成为粉状,被空气带离蓄热体。

  因而,为保证蓄热室燃烧器的工作效率。蓄热体每过一段时间就要清理一次。

  本系统以每台熔炉为单位,记录清理蓄热室的日期。一般而言,若无非正常停机,其清理周期大概为两个月。还需增设"备注"栏,记录清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蓄热体的损耗情况。若期间由于特殊状况(例如蓄热室内部耐火材料破损)而导致的提前清理工作。则需以该日期为起点,重新计时。

  ②耐火材料修复日期。

  耐火材料大致可以说是指耐火度不低于 1580℃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耐火度是指耐火材料锥形体试样在没有荷重情况下,抵抗高温作用而不软化的摄氏温度。

  但仅以耐火度来定义已不能全面描述耐火材料了,1580℃并不是绝对的。现定义为凡物理化学性质允许其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材料称为耐火材料。耐火材料广泛用于冶金、化工、石油、机械制造、硅酸盐、动力等工业领域,在冶金工业中用量最大,占总产量的 50%~60%[21].

  耐火材料的选用是个很有讲究的过程。优秀的耐火材料在保证炉子的结构强度和耐热度的前提下,应尽量提高保温能力和减少储蓄热。单纯依靠增加炉衬厚度来降低炉外壁温度不仅会增加炉衬储蓄热和成本,而且相应地减少了炉底面积的有效利用率。一般而言,采用耐火浇注料整体浇注的加热炉具有强度高、整体性、气密性好、寿命长等优点。而选用耐火纤维、岩棉等作为保温层,用轻质砖作为炉体的内衬。可减少炉体的蓄热损失,增强炉子的隔热保温,减少炉墙的散热损失。以上种种需要对品牌繁杂的耐火材料进行大量的鉴别。对于缺乏足够的检测设备的工业炉使用者而言,使用经验无疑是个很重要的判别标准。

  本系统以每台熔炉为单位,记录耐火材料的破损部位,生产厂家及其牌号。增设"备注"栏,注明修复方法和修复所用材料。若某一部位的耐火材料经常破损,可能是由于炉膛机械结构造成。此类情况可对其进行局部强化,例如在炉衬内部增设"锚固爪";若破损点呈现较为分散状,可怀疑其产品质量,考虑更换厂家;若破损点成分散状,并且更换其他厂家耐火材料均无效果。即可考虑其牌号选择有误,例如将高铝质 75%AL2O3更换为高铝质 80%AL2O3.

  ③能耗统计。

  节能必须有科学的计量与对比测试的方法。目前被业界所公认的测试方法为热平衡测试法。即通过对工业炉的热工测定,进而全面地了解工业炉的热工过程,然后分析、诊断工业炉高能耗的现象,找出原因。从而进行节能技术改造,使工业炉的热效率提高,单耗下降,并获得工业炉运行经济技术性能指标的各项参数,使其达到运行的最佳状态,如此一来,即可找出节约能源的有效途径和方向[22].但也有人认为热平衡测试十分繁杂,还要模拟生产稳定工况。而且,生产工况实际是不稳定的,模拟生产稳定工况易失实,热平衡只是评价能耗等级的人为手段,与实际相差很远。更何况绝大多数非科研单位并不具备进行热平衡测试的条件。在实际日常的生产过程中,因为能耗而对设备进行不断地改进是常有的事。过多的热平衡测试既浪费宝贵的生产时间又耗费人力。因此,简单实际而言,对比设备改造前后的单位产量能耗是一种大致准确,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

  本系统即以每台熔炉为单位,记录天然气消耗量、电能消耗量、压缩空气消耗量以及产量。以耗量除以产量,即可计算出平均每吨铝的能耗。一般每月抄表记录一次,期间若有设备改造,则需以改进完成的时间为节点记录前后能耗状况,以检验改造的效果。

  ④库存状况。

  工业炉耐火材料的库存管理是让很多设备管理者为之头疼的问题。因为种类繁杂,数量庞大,采购周期长,加之耐火材料存在使用期限。仓库里备多了存在过期失效的浪费,备少了又可能无法满足日常维护的需求。对 SWA 公司来讲,因为没有安排专门的库管人员来管理耐火材料的库存,其提货和采购都是由热工技术员自行安排,这就更容易产生一笔糊涂账。本系统添加库存状态数据,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将提货和采购的过程详细记录在案,热工技术员在每次提货时都需将此次提取的耐材种类、数量记录下来。以便于管理人员依照实际库存状态进行采购;第二,对比相同炉膛损伤部位修复时,耐火材料的提取量。追究技术员过量提取的责任,追查多余耐火材料的去处;第三,总结各类维修计划大致的消耗量。

  鉴于以上目的,本系统将仓库里存量的品种、数量、单位价格、品质和使用期限详细记录在案。每一次维护的消耗量、领用人以及领用日期皆需记录。

  4.4.2 系统 E-R 图。

  在本系统中,管理员通过信息查询可了解到仓库和熔炉两个实体的情况。仓库的属性有八个:品种、数量、单位价格、品质、使用期限、单次维护消耗量、领用人和领用日期。熔炉的属性有四个:34#炉、35#炉、36#炉、37#炉。每台熔炉下属三个实体:蓄热室、炉衬和能耗。蓄热室有三个属性:清理日期、备注和蓄热体容量;炉衬有四个属性:破损部位、修复日期、生产厂家和单价;能耗有四个属性:

  天然气能耗、电能能耗、压缩空气能耗和产量。管理员通过数据编辑功能可进行对上述各数据的编辑功能。笔者已用 Microsoft OfficeAccess 软件做出了能实现上述功能简单的系统。

  4.4.3 系统试用情况。

  SWA 公司熔铸厂筑炉工以及热工技术员在熟悉了本系统的使用方法后,本系统自 2014 年 11 月正式投入使用。

  ①设备维护信息记录。

  2014 年 11 月 12 日,35#保温炉出流口预制件破损。筑炉工再接到通知后,对其进行修复。由于熔铸厂并未购买原装预制件,所以改用成都某家耐火制品生产商所生产的浇注料替代。由热工技术员将此修复事件记录在本系统中。

  2014 年 11 月 21 日,34#保温炉出流口预制件破损。筑炉工按照此前的方法对其进行修复,并将此修复事件记录在案。考虑到 34#保温炉先于 35#保温炉投产,且期间一直在满负荷生产。所以修复记录中显示的 35#保温炉出流口预制件先于 34#保温炉出流口预制件破损是不正常的。熔铸厂热工技术员随即对其余两台保温炉出流口进行了检查,以排除预制件安装不当的可能性。

  2014 年 11 月 22 日,35#保温炉出流口浇注料破损。筑炉工再度用浇注料将其修复。系统记录中显示该部位于本月十二日完成修复,至此方才十天。技术员将此情况记录在案。

  2014 年 11 月 27 日,34#保温炉出流口浇注料破损。筑炉工再度用浇注料将其修复。系统记录中显示该部位于本月二十一日完成修复。技术员将此情况记录在案。

  至此,筑炉工于本月向保温炉出流口浇筑的耐火材料已全部损坏,寿命极为短暂。

  技术员将此情况上报领导,申请购买原装预制件。

  2014 年 11 月 24 日,熔铸厂对新建 75 吨熔炼炉的 34#、35#两台熔炉的蓄热室进行清理。更换蓄热小球 1.2 吨,本批次蓄热体自 2014 年 6 月投入使用以来,共计工作 5 个月。总计 4 吨蓄热球的损耗率仅为 30%.虽说试生产期间工作负荷不大,但就使用结果来看,我们对本批次蓄热体的质量非常满意。故将更换周期以及损耗率记录在案后,于备注栏注明了该批次蓄热体的生产厂家。

  2014 年 11 月 26 日,因原铝锭供应不足。SWA 公司熔铸厂新建 37#炉停炉。经热工技术员检查,发现炉沿大面积破损,且炉门两边耐火材料均出现缺口。后经过查证,炉沿破损处高铝质砖成碎裂状,且外围钢结构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变形现象。

  因此断定此现象是因天车工在从炉顶加料过程中,将加料桶撞向炉沿所致。维护人员随即将此情况上报。并在本系统中记录在案。生产部门于当天下午的例行调度会上强调天车工提高工作态度,并对炉沿破损之日的当班天车工进行批评及考核。鉴于此前生产工曾在炒灰机中发现大块耐火材料。炉门两边的碎裂同样是由生产工在用扒渣车扒渣的过程中操作不慎造成的。因而,两次耐火材料的破损并不能反映出其生产厂家的制造能力。需待生产工完善操作流程,另行观察。

  2014 年 11 月 27 日,上级领导在得知维护人员昨日发现的炉沿破损的情况后,指示尽快修理。然而筑炉工并未在本系统中的库存状态里查到修复炉沿所需的"异形砖".热工技术员随即指示直接用浇注料支模修复,并安排好此类异形砖的采购计划。

  ②能耗信息记录。

  2014 年 11 月 2 日,34#、35#、36#、37#累计生产线天然气消耗量分别为:1224247m?、1033453m?、765276m?和 477128m?.对应各自的累计产量,其各自的吨铝耗气量分别为:65.3m?/吨、61.6m?/吨、64.5m?/吨和 72.1m?/吨,技术员将此状况记录在系统中。由此可见,37#生产线天然气耗量过高。熔铸厂热工技术员于 2014 年 11 月 12日对其进行了检查,发现有两个部位出现问题。一是 37#熔炼炉烟道闸板提升链条损坏,无法对炉压进行调节。生产工于是将烟道闸板固定在最高位,使其烟道处于全开状态;二是 37#保温炉炉门框有结渣,炉门无法完全密封。每次运行期间都有大量炉膛内烟气从炉门缝隙溢出,从而浪费能源。热工技术员将此情况上报有关领导。熔铸厂随即开始组织整改,至 2014 年 11 月 4 日整改完毕。

  2014 年 11 月 24 日,技术员再度读表。37#生产线天然气累计消耗量 657168m?,对应这期间内的产量为 2802 吨。折算为吨铝天然气消耗量为 64.3m?/吨。热工技术员将系统中相关报表打印呈送生产部门领导,在随即召开的调度会上,生产部门领导对生产工提出批评。

  2014 年 12 月 1 日,热工技术员读表发现 34#生产线 11 月压缩空气用量较其余三条生产线明显偏高。热工技术员随即对其进行检查,发现其铸造流槽压缩空气管道破裂。于此通知生产工更换。

  在本系统投入使用的这一个多月中,通过数据的收集,准确地找到了问题的根结所在,并对症下药,责成相关部门对问题进行整改,提高了工作效率。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设备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