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促进我国长期护理服务供需均衡的建议

来源:未知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4-26 共584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6  章 促进我国长期护理服务供需均衡的建议

  对于长期护理服务的供给,一般采用的是家庭非正式护理与正式护理共同提供服务的供给模式。为了缓解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市场的供需矛盾,可以建立"混合式"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供给模式,从政府、市场(机构、社区)和家庭各个层面共同努力,加大长期护理服务的供给,将潜在需求转换为有效需求,促进长期护理服务市场供需平衡。

  6.1 政府政策支持。

  6.1.1 建立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补贴制度。

  建立一整套的,自上而下的,针对失能、失智和高龄老人的,关于长期护理服务的补贴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

  补贴直接到长期护理服务需求方,规避只有选择机构护理的老年人才能享受补贴的现象。长期护理补贴制度赋予老年人选择长期护理模式的自由,无论选择机构正规护理,还是选择家庭非正规护理都可以公平的享受到国家的补贴;对于因为经济困难无力购买机构正规护理服务的老年人而言,政府适当的补贴,提高了其对于长期护理服务的购买力,增加了护理服务的有效需求,刺激了护理服务市场的发展;这项制度对于机构拒收老年人的现象也起到一定的规避作用,因为接受补贴的老年人可以选择居家非正规护理,而机构只有主动接收有护理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才可以享受到这一部分政府给予的补贴,这样也会促进其提高自身提供护理服务的效率,促进机构正规护理的发展。

  6.1.2 增大对民办机构的政策支持。

  在以公办机构为主的基础上,增大对民办机构的政策支持。提供长期护理服务的民办机构在近些年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同样提供具备公共性的护理服务,因无法享受到相比于公共机构同等级的优惠政策,使得成本高于公共机构,故而护理价格高于公共机构。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护理价格,控制成本,就不得不降低护理质量,反而降低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面对该恶性循环,一部分民办机构面临破产,一部分民营机构改变了目标群体为高生活水平的老人,这与长期护理服务市场的发展目标是相悖的。

  6.2 市场和家庭协同提供护理服务。

  6.2.1 注重市场与家庭护理的衔接。

  当前,我国失能老年人主要还是依靠家庭进行护理,相比于其他护理供给模式,是所占比重最大的护理服务模式,无论采取哪种供给模式,都必须将家庭的元素考虑进来,开展护理服务时应该以家庭为单位,重视与家庭的合作,防止出现与家庭完全脱离的护理模式的出现,通过与家庭的配合,为老人提供高层次、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我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人情社会,年少时,少年成长需要长辈的关怀;年老时,老年日常生活需要子女的陪伴,长期护理服务并不仅仅是基于人的生物学特征而做出的需求,机构护理很大程度上仅仅能够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求,而情感需求主要依赖的还是家庭中伴侣、子女和亲属、朋友的关怀和陪伴。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将市场提供的护理和家庭护理有效的结合起来。

  (1)建立失能老年人健康档案实现信息共享。

  目前,我国的长期护理服务市场和家庭护理处于分离甚至是互相排斥的状态,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信息共享机制。家庭中有需求的老年人的伴侣、子女或亲属提供护理服务,对于机构和社区能够提供的护理服务所知甚少,而机构和社区对于自身服务范围内有需求的老年人的状况也无从得知,也就无法根据有护理服务需求的老年人的数量以及护理服务内容调整自身的服务内容和设施人员的配备,形成护理资源闲置和护理资源短缺两种互相矛盾的现象共存。有必要在家庭、社区和机构之间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可以应用物联网,打造护理服务平台,提高配置资源的效率,将现代信息技术合理应用起来,记录每一个老年人的基本信息,例如身体状况,是否需要提供护理服务,所需要的护理服务类型,家庭收入状况,子女数量等。如此,机构和社区可以根据所分配的区域调整设备和人员配给,把自己的信息发送给有需求的老年人,方便老年人自由选择。机构和社区之间也可以灵活调配护理资源,避免资源短缺和资源限制现象共同出现。信息共享机制也可以促使在机构、社区和家庭之间建立起明确分工、有效合作的分工协作机制。

  在维护老年人权益,满足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为宗旨的基础上,明确各自的服务内容,接收范围,确保每一个有需求的老年人都能得到相应的所需要的护理服务。

  而且,彼此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相互促进。通过信息分享机制,整合政府、机构、社区、家庭四个方面的资源优势,实现四者之间良性循环,有效合作。在不改变有需求的老年人原来的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失能老年人的需求。

  (2)试行子女护理责任货币化制度。

  目前,家庭护理的机会成本日益增加,一旦家庭中有一位老人失能,就必须有一位家庭成员退出工作或者减少工作的时间,必然会导致家庭实际收入的减少,家庭护理也会陷入资金和服务短缺的困境,也不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家庭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但是如果家庭中出现失能老人,子女无法承担失能老人带来的经济负担时,部分子女会不顾老人的实际需要甚至不再照顾老人。当然,大部分子女还是愿意承担自己对父母的赡养责任的,但是,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说的就是家庭中的老年人对于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给家庭和子女带来的负担是很沉重的。

  亟需建立一种既能保障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又能减轻家庭和子女护理负担的制度--子女护理责任货币化制度。

  该制度设计原则是,所有有赡养义务的年轻人通过自愿原则,在家庭中的老年人身体健康不需要护理或者只需要家庭成员提供简单护理时,按照比例缴纳一部分资金,政府根据子女缴费累计额给予一定的补贴(额度在基本的补贴标准线上,根据老年人的家庭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子女的收入水平有所不同,并且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自发调整),形成老年人护理基金。在家庭护理中,如果老年人存在一定的护理需求,而家庭子女没有时间或者经济上无法承担老人护理需求时,护理基金将会为护理服务供给者提供帮助,一方面,该制度给予提供护理服务的子女补贴,通过减少他们护理父母的机会成本以鼓励子女履行自己赡养父母的义务,一方面,该制度也为没有时间和精力护理父母的子女减少了选择机构护理的成本,增加了长期护理服务的有效需求。

  6.2.2 丰富社区护理服务内容。

  居家护理是目前我国老年人中最受欢迎的护理方式,机构护理的专业程度较高,社区护理是居家护理和机构护理之间的桥梁。

  老年人以家庭为单位居住在社区内,活动范围就在社区中。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不仅仅来源于伴侣、子女或者亲属、朋友,更多的来源于社会,来源于自己熟悉的"圈子",这是社区能够提供的。对于社区而言,增加服务内容、丰富失能老年人的生活、满足半失能老年人多层次的服务需求是首要任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丰富护理服务内容:

  (1)举办老年文化活动。

  社区工作人员,可以为老年人定期举办文化活动,为老年人提供交流的场所,满足其社交的需求。

  (2)为老年人设置公益性岗位。

  社区可以为老年人专门设置一些公益性的岗位,例如卫生督查员,家庭调解员等,满足部分老年人发挥余热,自我实现的需求。

  (3)举办老年人相亲会。

  有必要在社区内举办老年人相亲会,为失去伴侣的老年人寻求伴侣,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等。

  总之,社区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的护理服务内容是十分丰富的,需要各界给予支持和鼓励。丰富的护理内容可以增加老年人的满意程度,提高服务质量,这样就会增加了长期护理服务的总供给量,让更多的老人选择社区服务机构,有效缓解长期护理服务市场压力。

  6.2.3 强化机构护理服务。

  护理机构提供的长期护理服务具备其他服务供给模式所没有的专业优势,会逐渐取代非专业的护理方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增加机构护理服务的供给量:

  (1)统筹发展公私服务机构。

  统筹发展公私护理服务机构,一方面给予公营机构竞争压力,激励其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增加长期护理服务的有效供给量;一方面给予私营机构发展动力,增加长期护理服务的供给量,实现长期护理服务市场的供求平衡。

  (2)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两条途径,一是招收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如果想要留住高素质高水平的护理人员,就必须要提高护理人员的货币收入,但是这不可避免地就会带来护理成本的增加,导致护理费用的升高,不利于护理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就只能提高护理人员的非货币收入。例如,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护理业隶属于服务行业,服务业在我国一直以来社会地位都不高,护理服务又要和老年人打交道,被人们所看低。一方面,需要社会发挥舆论作用,护理服务作为"夕阳产业",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给予每一个有需求的老年人临终关怀,让老年人安详地离开世界,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值得社会的尊重。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将一部分公益性质的岗位用于护理机构护理人员,这样可促使年轻人加入护理队伍,以稳定护理员队伍。二增加更多的专业培训,提高相应人员的资质。

  这样就需要在原有的护理机构建立完善的护理学习培训体系,定期为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适应护理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并且根据培训考核成绩,划定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每一级别对应领取该级别工资,鼓励护理人员不断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考核时护理人员所服务的老年人的信息反馈也是很有必要的,防止护理人员因为老年人身体或者文化限制而怠慢、虐待老年人的现象产生。

  最终培养一支数量庞大的、高效率的长期护理服务人员的队伍。

  (3)限定护理价格。

  政府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可以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其中,抑制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保护需求者利益的一种政策为最高限价。最高限价,就是由政府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长期护理服务的最高价格。

  政府如果对于长期护理服务市场采取最高限价的政策,限定价格不许超过 P1(P1<P0,P0为市场的均衡价格),这样在规定最高限价的基础上,长期护理服务市场的需求数量为 Q1,供给数量为 Q2(Q1<Q0<Q2,Q0为市场的均衡数量),长期护理服务市场将会呈现这样的情况:护理服务的需求量大于市场均衡量。这样,在控制价格的基础上,促进了需求量的增加。

  6.2.4 改变家庭护理服务理念。

  在长期护理服务给家庭成员带来的负担越来越重,家庭成员提供非正规家庭护理服务的机会成本逐步上升的情况下,家庭护理对于市场,即机构和社区提供的正规护理越来越依赖,那么,改变家庭护理服务理念就有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传统的"养儿防老、落叶归根"等思想的禁锢、关于机构的一些负面信息的影响,一般人对于机构都处于一种怀疑甚至是排斥的状态。

  当然,提高机构的护理质量是一方面,但是对于家庭而言,加强对机构和社区护理的舆论宣传是十分有必要的,让人们逐渐了解并接受由机构和社区提供护理服务的方式,意识到机构和社区提供的正规护理与家庭提供的非正规护理的区别,了解机构和社区所能提供的而家庭无法满足的护理服务,以帮助老年人逐步接受机构和社区提供正规的护理服务模式,改善以往对其不正面的印象,这也就间接地增加了长期护理服务的有效需求。

  6.3 发展多元供给者。

  6.3.1 发挥志愿者的力量。

  在长期护理服务事业的发展中,发挥非政府力量不容忽视。一方面,民间力量更贴近低收入者的生活,可以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志愿服务的无偿性,增加了长期护理服务的有效供给,同时减轻低收入者的经济压力。

  (1)发挥社区志愿者的力量。

  每一个社区都有一些闲散人群,例如闲置在家的家庭妇女、刚退休的老人、假期在家的学生,可以为其提供一些机会和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免费的护理服务,同时设置奖赏措施激励大家参加志愿活动,比如,以小时为单位记录人们提供服务的时间,兑换积分,可以依据积分兑换生活必需品,或者积攒积分等家中老人或者自己年老后需要护理服务时兑换成相应的长期护理服务。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起社区的闲散人群,有效地缓解社区和家庭长期护理的压力。

  (2)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力量。

  在校大学生有很多闲散的时间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假期,并且大学生需要很多实践的机会,要在各大高校宣传尊老爱老的舆论,鼓励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福利院、敬老院等护理机构照顾老年人,一方面增加了长期护理服务的有效供给数量,另一方面,老年人多接触年轻人,可以丰富长期护理服务的供给内容。高校可以从课程安排上,专门安排一些护理课程,强制要求学生对于护理工作进行学习,按照学分制进行严加要求;此外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活动,鼓励号召学生参加一些养老服务机构的护理工作,让青年学生具备一定的护理技能。

  (3)发挥年轻志愿者的力量。

  政府应免费为年轻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培训,讲授长期护理服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巧,鼓励年轻人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利用业余时间,为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同样可以兑换一定量的积分,当自己上班或者需要护理"喘息时间(即长期护理服务的懈怠期)"时,为自己家中老年人兑换志愿者服务。同样地,如此也可以增加长期护理服务的供给量,更重要的是缓解家庭中子女护理老年人的压力,赋予其"喘息时间",避免"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情形。

  6.3.2 鼓励失能老年人积极参与。

  (1)失能老年人互助。

  针对老人自理的不同程度,轻度及中度失能老人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自我护理,自我照顾,他们能够进行合作,互相帮助,只有那些重度失能的老年人不能离开护理人员 24 小时的护理服务。鼓励老年人互助,健康状况相对好一些的老年人帮助需要完全依靠护理的老年人。一方面,作为同样有长期护理需求的老年人,更能了解彼此的需求,能够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另一方面给予健康状况相对好的部分失能老年人以发挥余热,自我实现的机会。可以提供老年人更多的交流沟通机会,彼此给予精神慰藉。一方面丰富了长期护理服务的供给内容,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恢复。

  (2)失能老年人参与监督和评估工作。

  作为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者和直接体验者,失能老年人对长期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估有着当之无愧的客观反馈,有失能老年人参与监督和评估工作,可以为我国长期护理服务事业提供直观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改善以及相关工作的开展。

  6.4 小结。

  根据我国长期护理服务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的现况,从实际出发,建立"混合式"护理服务供给模式,即政府、机构、社区与家庭护理相辅相成。一方面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均衡公私服务机构的发展,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补贴制度,让补贴落实到个人,促使失能老年人的潜在需求转换为有效需求。另一方面,市场注重和家庭护理的衔接,通过建立失能老年人健康档案实现信息共享,试行子女护理责任货币化缓解家庭护理的压力。然后通过发挥志愿者的力量、鼓励失能老年人互助和积极参与,增加多元供给者数量。最终实现我国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市场的供需均衡。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社会保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