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缴费周期长, 预期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同时缺乏法律上的强制性, 新农保制度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十分强调运用外部激励来促使农民参保。这些外部激励大致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政策实施层面的激励, 包括组织动员、舆论推动、利益挂钩等;二是制度设计层面的激励, 包括缴费补贴、超期缴费补贴和基础养老金补贴等内容。其中, 政策实施层面的激励解决的是参保者对新农保政策不了解和对制度不信任的问题, 而制度设计层面的激励则是要解决参保者对现金的过度偏好问题。政策实施层面的组织动员、舆论推动所能够产生的外部激励, 其作用在于改变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认知, 并以此影响农民的参保行为。但对新农保的认知不仅表现为对新农保政策的了解程度这一维度, 还应该表现在对新农保制度的收益水平和保障程度的认识等更深层次的认知上, 并且这些更深层次的认知可能更有助于农民选择更高的缴费档次。因此, 本文提出:
假设2:认知激励假设。新农保政策实施中的宣传动员能够产生认知激励, 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认知程度越高, 提高缴费档次的幅度会越大。
在制度设计层面, 新农保制度中财政补贴方式无论从统计数据建模还是调查统计结果, 都发现其对农民选择缴费档次具有激励作用。可见, 制度激励作用是直接的经济激励。因此, 本文提出:
假设3:制度激励假设。制度激励直接作用于农民的缴费档次选择, 农民感知并认可的新农保财政补贴激励越强, 提高缴费档次的幅度会越大。
三、数据、变量与计量模型
1. 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于课题组于2013年7—8月间分别对江苏、河南、安徽、四川等四省首批 (2009年) 开展新农保试点地区的农村居民开展的问卷调查。其中, 调查所涉及的试点地区分别是:高淳县、海安县、通许县、金寨县和仁寿县。具体在试点地区采取分阶段抽样的方法获得样本, 在每个试点地区通过机械抽样抽取4个乡镇, 每个乡镇 (街道) 随机抽取2个行政村, 在每个行政村通过机械抽样方法抽取25个农户。然后由调查员入户随机选取一名年龄在16—59周岁之间的成年人进行结构式访问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约1000份, 回收有效问卷856份。
2. 变量设定
因变量。本文考察的因变量为农民参保缴费档次选择的变动性,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通过两个问题分别获得农民首次参保和本年度参保的缴费档次, 将前后两次缴费档次相减获得缴费档次变动的数值。考虑到相当比例农民缴费档次没有发生变化, 以及各地缴费档次设置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没有直接将变动数值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 而是进一步将变动数值划分成“没有变化”、“增加200元以内”、“增加200至300元”和“增加300元以上”四个档次的定序变量。
自变量。模型的自变量包括经济理性、认知激励、制度激励三个方面。其中:经济理性是指农民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考虑到在农村家庭的经济能力是个人经济行为的基础, 因此, 本文用“家庭年收入水平”来测量农民新农保缴费的投入能力, 用“对养老收入的期望水平”来测量对新农保投资的产出要求。此外, 参保需要反映了个体对其养老风险级别的评判程度, 本文用“对自己老年后生活来源的担心程度”来测量。认知激励是指由组织动员和舆论推动形成的新农保制度认知对参保行为的正向推动作用, 本文用“对新农保政策的了解程度”来测量对新农保制度的浅层认知, 用“对新农保养保障程度评价”和“对新农保划算程度评价”来测量对新农保制度的深层认知。制度激励反映了政策制定中的经济刺激程度, 主要表现为参保补助方式调整。本文用“是否在缴费上实施缴费档次差异化补贴”来测量制度的经济激励程度;缴费档次的变动还涉及新农保制度本身所能提供的缴费选择, 因此, 本文用“缴费档次是否增加”来测量制度激励的诱导程度。
控制变量。从已有研究来看, 农民的个体与家庭禀赋是影响参保行为的重要因素, 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子女数量和收入等。考虑到不同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参保行为的整体性差异, 将农民所属地区变量列为控制变量。表1列出了本文具体变量的处理方法与描述性统计结果。
一、引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是国家为了保障农村居民的老年基本生活而建立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底至2012年三年来,中央财政基础养老金已投入1100亿元,地方财政投入缴费补贴...
3新农保制度运行中的公平正义实证分析--基于安徽省桐城市H村的新农保实践3.1调查地区情况本文研究所用数据资料来源于2014年8月至9月在安徽省开展的问卷调查。第一,安徽作为我国农业大省之一,参与新农保的人口规模较大,可以大致反映全国农村新...
5新农保制度运行中公平正义的影响因素分析新农保制度运行中的公平正义问题,实际就是国家视角和地方系统的碰撞,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共同影响着制度的公平正义性。5.1制度设计因素:惠农政策5.1.1筹资机制:各级政府财政收支结构影响新农保财政补助公平...
摘要200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新农保于2009年开展试点工作,农村适龄居民于2020年之前基本得到全覆盖。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
2公平正义视阈下新农保制度的理论分析与测量维度2.1公平正义视阈下新农保制度的理论分析2.1.1从马克思、罗尔斯的公平正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马克思的公平正义与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的比较。王天楠(2013)认为马克思的公平正义与罗尔斯的公平正...
4农村居民对新农保制度运行的公平正义性评价4.1信度分析信度是对问卷测量可信度的检验。本文以统计系数值来衡量同一量表各项目的内部一致性程度。CronbachsAlpha值在0.7到0.9之间为高信度值,一般探索性研究,Cranbachsa系数要在0.6以上,被...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结构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采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代替传统的家庭和土地养老的模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2008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
一、引言2009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称新农保。新农保政策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
从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势来看,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速度加快,老年人口养老问题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分化,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市,因此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
6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6.1研究结论本文基于安徽省桐城市H村的调查研究,问卷调查结合深度访谈,对新农保制度运行中的公平正义进行实证分析,并分析制度公平正义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矫治制度非公平正义的对策,得出以下结论:6.1.1安徽省H村新农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