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基于法社会学的强拆与征地冲突研究
【引言】征地拆迁冲突问题研究引言
【第一章】拆迁冲突案例说明与分析
【第二章】征地、拆迁冲突的成因
【第三章】征地、拆迁冲突的化解策略
【结语/参考文献】如何解决征地与拆迁中的冲突结语与参考文献
摘要
在法律的领域当中有两个最基本的活动--制定法律和适用法律。如何恰当地适用法律,以促使通过法律的社会治理这一目标的达鹄是法律人以及主权者所期望的目标。然而,在强拆和征地这一社会生活领域中,法律往往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规范作用。相反,大量的冲突和对抗却在这一领域中频繁发生。国内对此的研究中,以法学、管理学为理论视角的研究较多,其中相互冲突、不一致的声音也较多。以法社会学为理论视角的研究则较为少见。由于在理论视角方面存有局限性,致使上述研究并没有对征地、拆迁性质特征及导致这一冲突发生的社会根源作出深层分析。同时,针对此问题所提出的建议也多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笔者认为,在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中,应当以更多的理论视角为切入点,以期能够更加全面、透彻地分析此类问题,并为化解此类冲突提出合理的建议。本文的研究,在于以法社会学理论为切入视角,采用经验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典型的强拆与征地的案例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在此过程中导致暴力冲突现象发生的原因与中国法制现状下的社会结构之间的联系。同时讨论了在此过程中法律调控失效的原因,并为这一冲突的化解提出合理建议。
在经验研究中,案例选择的合理与否是关乎文章成败的关键。因此,笔者着重阐释了本文案例选择的理由,同时对案例进行了简单的梳理。通过对案例选择理由的说明,能够帮助读者对所选典型案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与理解。同时,也为后文的分析指明了方向,并能够为下文的分析与论证奠定基础。笔者在案例分析以及法社会学方法论应用的基础上,采用与前人研究有所区别的角度,即转而从社会结构层面入手,提出以下四个导致冲突发生的社会性因素:
首先,以目的理性指导法律的制定与实施。其次,"活法"支配下的传统价值体系束缚。再次,国家权力的渗透与控制。最后,科层制组织形式的桎梏。而要使拆迁和征地回归到法律和理性的调控下,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抛开就事论事的旧有解决问题的思路,转而从当前导致冲突发生的法律文化以及社会结构入手,探寻化解之道。首先,需在立法和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引入并逐渐建立商谈机制。其次,要以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入手,引导传统价值体系转变。
再次,要使国家权力的运用回归理性,并不断构建市民社会。最后,要打破科层制对司法体系、行政体系的桎梏,构建合理的政府决策、执行体制,并从坚守司法中立性这一角度入手,建构司法公信力。
结语部分,重新阐述了笔者的观点与对征地、拆迁行为未来发展的展望:
我们应当站在社会整体的角度上,突破固有理论和思维的藩篱,从更广阔的视野上着手,分析事物发生、发展原因以及探寻解决问题之道。如此,征地、拆迁过程中的冲突,必将会得到化解。
关键词:征地与拆迁,法社会学,社会结构,法律文化
压制性法律代表的是整个群体的意志, 它没有明显的道德或者正义基础, 但基于统一的社会意识所有人都必须服从, 它本质上是宗教性的。在有机团结社会中, 如果违反压制性法律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违法行为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是对整个社会统一意志的违背, 因此, 机械...
回顾中国的法治建设道路,与西方发达国家内生型法律体系以及原殖民地国家植入型法律体系不同,中国属于混合型法律体系,外来法律、本土法律文化和社会现实构成了我国法律现代性与地方性互动的关系框架。这些因素之间既有良性互动和动态均衡的一面,也常常存在...
村落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当前, 在社会改革与转型的时代背景下, 一方面是社会的整体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却是村落文化遗产面临着悄无声息的消亡。...
参考文献1.调查资料[1]笔者整理的2014年3月萍乡芦溪县宣风镇乡村人民调解调研资料:包括2008-2013年宣风镇司法所保存的杨斌圣人民调解卷宗资料的复制版(已经制作成WORD电子版保存)。[2]中共萍乡市委组织部2012年设置的报道杨斌圣事迹的纪录片...
尤根埃利希(EugenEhrlich,1862-1922),欧洲社会学法学和自由法学的创始人之一,埃利希的理论奠定了法社会学的基础,活法理论则是埃利希理论的核心,他在批判和继承分析法学派和历史法学派的基础上,创新了当时法学的研究方式。他的理论主要体现在《法...
第三章埃利希法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本体论(一)社会联合体与法律哈特指出,关于人类社会的问题,极少像什么是法律?这个问题一样,持续不断地被问着,同时也由严肃的思想家以多元的、奇怪的,甚至是似是而非的方式作出解答。然而,就法律的情形而言...
关注男性自杀问题,实际上是关注它背后涉及的个人动机、社会背景以及法律规则之间在社会视野下的互动与碰撞问题,这是所谓法社会学研究问题的基本进路。自埃利希写作《法社会学的基础理论》以来,法社会学逐步成为借助法律研究社会事件和社会情境的又一进路[...
自劳动合同立法以来,劳务派遣一直都是一项饱受争议的用工制度。正如耶林所说,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为了有意识地达到某个特定目的而制定的,[1]国家的立法与修法行为并不只是纯粹的规则设计与制度安排,更体现了立法者针对某一现实问题的规制理念。立法者...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2639票赞成,169票反对,57票弃权高票通过《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这是继1996年十五年之后一次大修,可以说是顺应民心,集中民智,反应民意。一、对《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法社会学分析(一)本身就是对...
经济法的理念,即经济法的指导思想、基本精神和立法宗旨。它是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国内学者对于经济法理念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如王琦认为经济法理念是国家有限干预经济,史际春、李青山则认为是经济社会化条件下的公平正义,其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