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干预研究
【第一章】从业性别刻板印象控制探析引言
【第二章】刻板印象相关文献综述
【第三章 第四章】观点采择对外显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第五章】观点采择对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第六章】刻板印象运用观点采择的作用
【结论/参考文献】如何改变职业中的性别刻板印象结论与参考文献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根据《2010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显示,2009 年我国分行业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的总人数为 4678.5 万人,仅占就业总人口数的 37%,且女性主要从事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工作,约占这类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 60%,而男性则主要从事采矿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侦查业、公共管理、社会组织等,在建筑业内男性就业者的比重还要更大,约占总就业人数的 87%;令人值得深思的是,25 岁-29 岁年龄段学历在本科以上的,男性占36.9%,女性占 53.5%,按照这种学历比例来看,女性应该有更好的就业前景,但统计资料却显示了女性多为商业、服务业人员,而男性却多为单位负责人,且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是“家庭帮手”这一身份的就占了 3.1%,而男性仅占 0.8%,同样,女性成为“雇主”的仅占 1.3%,而男性占了 3.1%.从这些统计数字当中可以窥见性别职业隔离的现象确实存在,那么,在这个现象的背后,是什么心理机制在起作用呢?
胡志海(2006)将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定义为,人们根据性别将职业进行分类,形成的关于某类人从事某种职业的固定印象。它能够直接影响男性和女性的知觉、归因和动机行为,以及职业的选择和成就。正因为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人们在找工作时会有意或无意地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性别相符的职业,如女生更愿意选择做秘书、教师、护士等工作,而男生则更愿意从事工程师、飞行员、医生等工作;同样的,招聘单位也会刻板地认为某些工作更适合男性或女性,因此在考核录用当中出现了较为普遍的“性别歧视”现象。
近年来,关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不同的测量手段来验证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上。如 Schein 等人(1996)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他们的跨文化研究当中发现,中、日、美、英、德五国的男性学生较为一致地认为“经理即男性”;Holroyd E.A.等人(2002)利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EM)研究发现了无论是男学生还是女学生都认为典型中国护士的特征和典型中国女性的特征非常相似;我国的侯东辉等人(2009)也通过自行编制的职业态度调查问卷,验证了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在男女被试的外显层面上的存在。伴随着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领域的发展,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测量也逐渐由直接手段转为间接手段,更多地从内隐的角度来验证无意识成分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如词汇决定测验(LDT)、内隐记忆测验、投射测验、模糊主次评判、加工分离程序(PDP)、内隐联想测验(IAT)、反应与不反应联想任务(GNAT)、刻板解释偏差(SEB)以及事件相关电位(ERPs)等方法。这些测量方法,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有力地证明了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得“男女平等”的就业观念很难实现。
为了消除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这部分消极影响,研究者们也做出过多种探索,试图验证刻板印象是可以被一些因素所缓和的。如王沛(2003)、叶茂林(2006)等通过意识性抑制手段证明了刻板印象是可以被缓和但无法完全消除的,另外,一些通过评价性条件反射、反刻板印象想象、反刻板联结训练、社会调节、多元文化训练等方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刻板印象的影响。有研究表明,观点采择有助于对别人产生更积极的评价(Davis 等人,1996),从而增加利他表现,由此引发的思考是观点采择是否能够成为影响刻板印象的有效策略呢?
正如前文所言,关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多集中在验证它的存在上,而如何控制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国内却不多见,尤其是以观点采择为控制手段的,国内仅见连淑芳(2009)以纸笔版 IAT 测验来探讨观点采择对内隐刻板印象的影响,结果证明了观点采择方法的有效性,但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验证;而且在连淑芳的研究当中,观点采择组的引导语仅为想象“IT 行业的女总经理”的代表性一天,而目前的一些研究表明女性即便在没有控制条件下也逐渐表现出反刻板印象效应,男性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要比女性的强,因此原有的引导语可能并不能完全激发男性被试对反刻板印象的认同;另外,观点采择的策略是否能对外显的刻板印象产生影响还未可知。因此本研究将从外显调查和内隐测量两方面补充并验证观点采择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进一步验证观点采择是否能够显着影响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在原有的观点采择引导语上做出补充和修改,以期更全面地启动男女被试对反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想象,进而增加对反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认同和积极评价;增加观点采择对外显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的调查研究,弥补国内现有研究的空白。
1.2.2 现实意义
大学生是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主要受害者,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预期和选择,还降低了大学生平等就业的机会。通过本研究,使人们了解到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是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调节、控制的,从而降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对就业的负面影响。认识到这一点,将有利于大学生依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去选择职业,而非根据原有的带有偏见性的性别因素,使职业选择更具合理性和公平性。
情绪智力水平的高低显著影响保险从业者采取何种情绪劳动策略, 并且有效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保险从业人员可以主动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 调节工作中情绪表达方式, 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7总结论本研究通过职业态度调查问卷和内隐联想测验,分别测量了外显和内隐两个层面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并进一步探讨在观点采择策略的干预下是否能够减缓这种刻板印象。经过数据的分析与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在外显层面和内隐层面上...
心理咨询持续四年时间跨越三个阶段, 来访者从严重的社交恐惧并伴有抑郁情绪, 发展为竞选大学社团社长、顺利游学海外, 并且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专业跨校考取研究生资格, 顺利升学。...
针对学生个人来说,要选择适当的管理情绪的方法。初中生在处理家庭作业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自己暂时无法攻克的难题,导致情绪不稳定或者产生消极的情绪状态。...
3问题提出结合以上的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出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在内隐层面上是普遍存在的,但在外显层面上因测量方法的不同,结果不尽一致,且无论是直接研究还是间接研究,性别因素是否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产生显着的影响也存在争议;大量研究表明了可以通过实...
2文献综述2.1刻板印象的概念及其相关研究2.1.1刻板印象的概念刻板印象(Stereotype)这一概念的心理学意义最早由新闻记者W.Lippmann提出,在他的《公众舆论》(1922)中刻板印象由印刷术语铅版引申而来,用来解释人们对世界总的错误和偏见。他认为...
父母养育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中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是对父母各种养育行为的特征概括。目前研究者主要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与大学生性别角色有关的研究多数集中在性别角色观和性别角色分类领域。父母养育方式和大学生...
6总讨论6.1刻板印象信息加工机制的探讨图式过滤器模型认为刻板印象会过滤掉不一致信息,只知觉和注意一致的信息,从而不断加深和强化原有的刻板印象。联想网络模型认为当认知资源充足的情况下,会充分加工不一致信息,而认知资源缺乏时,与原有刻板印象...
摘要刻板印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热题。围绕着刻板印象,研究者们展开了对种族、容貌、地域、职业、性别等多领域的研究,证实了刻板印象的普遍存在性。而对刻板印象是否可以被控制和改变还存在争议,对如何有效影响刻板印象的手段研究较少。本研...
5实验二:观点采择对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5.1引言以往的研究发现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出现了外显调查和内隐测试结果的分离,于泳红(2003)和郑琼梅(2004)通过外显的调查报告并未发现大学生存在明显的职业性别偏见,这说明在外显层面上人们容易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