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心理学论文 >

刻板印象运用观点采择的作用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6-03-27 共299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干预研究 
【第一章】从业性别刻板印象控制探析引言 
【第二章】刻板印象相关文献综述  
【第三章  第四章】观点采择对外显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第五章】观点采择对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第六章】刻板印象运用观点采择的作用 
【结论/参考文献】如何改变职业中的性别刻板印象结论与参考文献


  6 总讨论

  6.1 刻板印象信息加工机制的探讨

  图式过滤器模型认为刻板印象会过滤掉不一致信息,只知觉和注意一致的信息,从而不断加深和强化原有的刻板印象。联想网络模型认为当认知资源充足的情况下,会充分加工不一致信息,而认知资源缺乏时,与原有刻板印象相一致的信息又会占有加工优势。这两种模型的一个共同点是,都认为在认知资源不充分的条件下,刻板印象对一致性信息进行加工,进而使刻板印象不断得到巩固,为刻板印象的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灵活编码模型则是认为无论在认知资源充分还是认知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刻板印象都能够对一致性信息和不一致信息进行加工,只是加工方式有所不同而已。灵活编码模型的实质是,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不仅保证了刻板印象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知觉到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使刻板印象的缓和和改变成为可能。

  根据本实验的研究结果,笔者倾向于支持灵活编码模型。在内隐联想测验的实验情景下,告知被试这是考察反应时间的测验,要求被试在极短的时间内尽快做出选择,在这种设计下,被试没有时间做充分的思考,这就提供了一个低认知资源的实验环境。从实验结果中可以观测出,被试在相容联合任务中,面对的是一致性信息,具有概念的流畅性,不需要对一致性信息过多的注意,因此被试的反应时间相对较短;而在不相容联合任务中,被试需要分配更多的注意去知觉不一致信息,表现为反应时间的延长。如果是图式过滤器模型或者联想网络模型,在这种低认知资源的情况下,被试会过滤掉不相容任务中的不一致信息,就可能会出现快速反应而错误率过高导致实验失败的结果。因此,本实验支持 Sherman 等人(1998)提出的灵活编码模型,这为刻板印象兼具稳定性和可变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6.2 刻板印象心理表征的探讨

  早期关于刻板印象自动化的研究表明,刻板印象是不可避免的,由此产生的偏见也是必然的,而且由于这种态度是真实的、自动形成的,因此也不会受到外在因素影响。而 Bargh (1989)的“有条件自动化”却对这种这种观点提出了挑战,认为刻板印象不完全是自动化的过程,同时还依赖于一些特定的因素。上述的这两种完全自动化和有条件自动化的观点,争论的焦点就在于刻板印象是固定不变的、还是可以被某些因素所缓和的,刻板印象心理表征的三种模型也为此提出了理论论述。

  原型模型认为人们对群体特征的存储和运用都是高度概括化的,这种平均化的认识排除了群体的变异性,在这种理论模型基础上推导出“刻板印象难以改变”的假设;样例模型认为群体特征是以具体样例存储的,能够灵活的接纳群体的变异性,因此刻板印象是有可以改变的理论基础的;混合模型可以说是上述两种模型的综合,认为“知识量”决定了知觉者主要依靠原型模型还是样例模型,也为刻板印象的可变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根据本实验的研究结果,笔者支持混合模型。在内隐联想测验中,控制组的被试在传统观念和现实条件的影响下,形成了对男性或女性的概括化的认识,对男性从事工程师、女性从事护士等职业司空见惯,就形成了性别与职业相匹配的原型,这种原型会促进自动化加工以节省认知资源。当被试在相容联合任务中,知觉到的性别词与职业词是符合原有的原型的,就会使认知加工过程更为流畅,表现为反应时的缩短;相反,在不相容联合任务中,由于性别词与职业词不符合原型,被试就会启用更多的认知资源去理解反原型的性别-职业组合,进而表现为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在实验组中,由于观点采择策略提供了群体变异的样例,并鼓励被试对反原型的样例予以积极地维护和评价,激发了被试的样例模型,使被试在内隐层面上更能接受和认同这种性别-职业不相匹配的情况,因此在不相容联合任务中就表现为反应时的显着降低。这与 Sherman 等人(1994)提出的混合模型相吻合。然而从“知识量”的角度来看,虽然被试能够灵活的接受这种群体变异的样例,但样例毕竟是少数的,被试运用更多的仍然是原型模型,因此相容联合任务的反应时间仍然显着快于不相容联合任务,亦即观点采择虽然能够显着降低内隐效应,但依旧无法完全消除刻板印象。

  6.3 观点采择影响作用的分析

  观点采择是指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在设身处地地想象他人的处境和观点的同时,也加强了与他人之间的联系和重合,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并接受他人的角色特性。林彬(2003)认为观点采择最首要的因素是转换思维角度,并在头脑中比较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自我的特征与他人的特征从而了解、采纳他人的观点。

  根据客体的性质可以把观点采择分为空间观点采择和社会观点采择,社会观点采择又分为认知观点采择和情感观点采择。在本实验的情景中要求被试去想象并以第一人称去描述一个反刻板印象人物,实际上就是一种认知观点采择,它是对他人所处情景或经历事件的思想或知识的推断。

  以本实验为例,观点采择的指导语暗含了反刻板印象联结,即女性从事典型男性职业,男性从事典型女性职业,当被试按照这样的指导语进行想象时,实际上就将自己置于反刻板印象情景当中,而且实验要求以第一人称进行描述,更加确保激活了自我概念,从而使被试对反刻板印象的联结表现出更多的积极评价,积极评价的过程就是对原有刻板印象产生质疑的过程,从而降低了刻板印象。这就如 Davis等人(1996)的研究所得出的结果,他们认为对目标的积极评价的增加不是由于增加了对目标的喜好,而是由于增加了自我概念认知的可接近性。也就是说,在观点采择策略的干预下,增加了被试自我表征与他人表征之间的重叠,出于对自我的认可和维护,被试会对反刻板印象的联结表现出更多的积极评价,从而降低了刻板印象。因此自我概念的激活和应用,可能是观点采择策略能够影响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观点采择的有效发生也是观点采择策略能够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

  以往经典的观点采择引导语为想象一个反刻板印象形象的代表性一天,就如本研究中实验一所设置的一样。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这样的引导语较为中性,缺乏激发被试自我概念并产生积极评价的引导力度。一部分被试虽然是以第一人称在阐述,但并没有有效区分自我观点与角色观点,仍然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也就是观点采择没有有效的发生。被试没有进行有效的角色转换、观点采择,也就没有促进自我表征与他人表征的可及性,反而激发了他们原有的刻板印象,产生了消极体验,进而表现为对反刻板印象角色表达了更多的消极评价。实验表明,当观点采择未发生作用,反而激发被试的消极体验时,会增强原有的刻板印象。实验二中对观点采择引导语做出了修改,指出了刻板偏见的存在并要求被试对这种偏见进行辩驳,此时引导性增强,被试在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是那个角色时,感受到了外界对他(她)的刻板偏见,出于对自我的维护,表现出了对反刻板印象角色更多的积极认可。结果表明了在这种引导语之下,基本上所有被试都能有效的进行观点采择,相较于实验一引导效果更好,更能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因此,只有当观点采择引导语设置合理时,才能有效引导被试进行观点采择,进而激活自我概念,表现出更多的积极评价,削弱刻板印象的消极影响。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社会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