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职教师职业素质培育探究
【引言】中职学校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研究引言
【第一章】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素质的相关理论研究
【第二章】衡水市中职学校教师职业素质状况研究
【3.1】中职教师职业素质提升计划的制定
【3.2】中职教师职业素质强化方案的实施
【第四章】教师职业素质提升计划的实施原则及结果分析
【结语/参考文献】中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职教师职业素质提升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作为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衡水市缺乏大中型企业作为经济支撑,本地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不大,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当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较大困难。2013 年,针对衡水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衡水市教育局提出“保规模、提质量、上水平、求发展”的口号,在保证当前职业教育规模“不缩水”的前提下,加强职业教育的“含金量”.某一区域教师职业素质的整体水平对当地教育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只有提升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才能够不断保证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加当地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一、中职教师职业素质提升计划的制定
(一)计划制定的缘由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个人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是在教师入职后由学校实施。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升过程没有统一的计划方案,仅限于通过听评课、观摩教师的教学过程,从而对教师指出授课环节的缺点和不足。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升是学校建设优质师资队伍的一项系统工程,而中职教师职业素质提升更需要依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结合学校的办学特点,制定出完整、详实的计划并付诸实践,从而达到对教师职业素质进行全面提升的目的。
(二)计划制定的理念及依据
2013 年 7 月,为进一步加强我国中职师资队伍内涵建设,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标准》规定的教师专业标准内容涵盖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三个大类中的十五个小类,具体包括: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通识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教育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中职教师职业素质提升计划将“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师发展”作为基本理念,培训目标及标准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在教师的日常基础知识学习、教学教研、实践开展、教育管理等工作中通过不同形式将各内容融合到方案的制定中,从而达到素质提升的综合性和全面性。
(三)计划制定的机构及人员
学校人事部门或师训部门组织校内外富有教师培训经验的专家、学者成立教师职业素质提升计划培训委员会(以下简称“培委会”),在针对本校专业技术岗位教师和管理岗位教师的人文素养、专业业务能力、部门管理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心理建设进行考察了解后,制定出本校教师(包括专业技术岗位教师和管理岗位教师)职业素质提升计划,培委会选派若干名计划负责人,负责计划的实施和监控。职业素质提升计划以初评定位、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动态测评、周期反馈五个环节作为一个提升周期。通过周期素质培训,对教学一线教师和管理岗位教师的综合职业素质进行全面提升,进一步加强该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内涵。
(四)专业技术岗位教师提升方案内容示例
专业技术岗位教师职业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着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中职教师职业素质提升的内容是引导教师素质提升的核心环节。计划负责人根据相应等级的职业素质提升方案,结合每一名接受中职教师职业素质提升计划的教师(以下简称“受培教师”)的特点,对每一名受培教师方案中的时间和内容进行改良和优化,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教师个性的“自助餐”,实现教师按需所求的人性化培训。
针对当今中职教育的特点,专业技术岗位教师职业素质提升方案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扩展教师知识存储量
很多一线教师存在知识遗忘,基础薄弱的问题。教师的学科素养能否满足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是教学环节的一个关键。目前,很多中职教师存在“教什么懂什么,不教什么就不懂什么,为了授课而学习,只学所讲的内容”的现象。和只讲授书本知识相比,新时期的职业教育大幅度提升实践技能操作环节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对中职教师的知识储备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很多问题和现象来源于实践,例如电工电子或数控技术中出现的实践操作问题有些可能是教师始料不及的,对于产品工艺的要求和加工方式有时也是见仁见智的。传统教师只需懂得一门科学的基本知识就能胜任教育工作的状况在新课程逐步实施的背景下已显然不适应了。中职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需要在日常中扩大知识领域,提高技能操作水平,甚至对于专业的周边学科和交叉学科都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培委会可通过要求受培教师的单位时间内的阅读量、撰写阅读心得等形式,对受培教师培训过程中的专业知识储备进行方式方法的指导,要让教师形成时时学习、聚沙成塔的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量。
2、通过听评课、教研活动等环节提升业务水平
教师听评课环节,是在职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中的一项基本内容,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教学教法水平、课堂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是对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各项能力的双重提升。同校教师互相听课,或者外出听课,目的都在于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学艺术,探索教学规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相比于初中和高中,职业学校往往忽略教师的听课、评课环节。衡水市拥有中等职业学校 21 所(含民办学校),其中校内拥有教师听课评课制度的学校仅 12 所,所占比例为 57%,12 所学校中,民办学校占 3 所,所占比例仅为 25%.作为教师职业素质提升方案的基本环节,学校培委会应安排全部受测教师共同参与。在这一环节中,应安排每名受测教师讲授 2-3 次课,听 2-3 人次课。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听课教师都要关注每堂课的课程结构、重难点突破、板书及教学媒体的应用、教师调动课堂气氛的方法、课堂学生的反应等内容。同时做好授课反思记录和听课分析记录。真正让所有受测教师对听课评课进行深入思考,有所收获。
随着区域教研的扎实推进,教师应对评课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越来越注重学生评课;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应当对课堂的质量拥有公开评价权[12].因此,培委会在对教师进行评课时也可邀请学生一同进行。毕竟学生是课堂研究的最终受益者,了解学生的所想所思,明确他们需要什么,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另外,培委会要注重受培教师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教研活动可在听评课环节之后进行,也可随日常教学和授课进度单独进行,可在受测教师之间进行,也可和其他教师共同进行。其目的在于通过教师间的交流沟通,对教学教法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教师可以将课前研讨作为教研活动的主阵地,形成“课前研讨-课堂观察-课后反思”的说、观、议的教研流程,拓展受测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丰富教师课堂观察的视角。受测教师的听评课和教研活动都要建立相应的观察量化表,由培委会统一管理,对受测教师的相应活动进行量化考核。
3、将“教与学”的交互模式应用于课堂
上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未来教师角色做了这样的描述: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经历从事哪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了解、影响、鼓舞[13].“教与学”的交互模式是指课堂上的教师和学生并不是静态的教授和学习模式,而是形成师生积极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应让传统意义上的“老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教学共同体”.
教学过程不是将备课内容简单地复述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师生对课程再开发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变成“临时老师”,利用十分钟的时间为老师和同学们讲解部分教案内容,或者在实习车间为老师和同学示范一件产品的操作工艺。这些都有利于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与学”的交互模式在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给老师创造了更广阔的教学空间,带来更多的教学灵感。为了更好地评价受测教师将“教与学”的交互模式,培委会要对教师的某一节课或某几节课(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进行跟踪听评,记录教师的角色交互环节,随堂收集学生的意见信息反馈。在本环节结束后对受培教师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指导,对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交互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使用提出具体要求。
4、锻炼教师的“传感能力”
传感器(英文名称:transducer sensor)是机械及电子领域的一种检测装置,它能感受通过所编译的程序发出的指令感受到被测量的变化或静止信息,并能将检测出来的信息通过编写的程序进行信息转换,以满足信息导入导出、分步处理、存储删除、显示控制等要求。而中职教师的“传感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定向能力,指教师能够对在教学过程中突然发生的对教学起到负面影响的客观或主管因素出现,并能够及时通过教学艺术的语言和行为阻止其继续发生的一种表现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
具备良好的“传感能力”是一名具有优秀职业素质的教师的基本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情境往往根据授课对象的即时状态、不可控制的教学环境等内容不断变化的。“传感能力”属于教师拓展能力的范畴,教学环节中教师面临的突发状况可能来自外部自然因素,也可能来自于学生产生的人为因素,可能是来自班内“多动”学生突发的纪律情况;也可能是学生远远偏离教学内容,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的提问;还可能是突然的电闪雷鸣或晚自习时停电后的一片漆黑。突发情境往往有不可预知性,但都会或严重或轻微地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通过言语、手势、神态、等方式将其排解,会阻止情况的继续恶化,取得相对理想的课堂效果。
例如,教授同样内容的一堂语文课,A 班的课程是上午的第一堂课,B 班的课程被安排在下午的体育课之后。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A 班的同学在上课时拥有学生精力充沛、心神安定、课堂空气清新、环境安静等有利因素,B 班的同学在上课时可能出现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筋疲力尽的情况,相比 A 班而言,B 班的教学情境更加恶劣。教师在进行 B 班的教学过程中,应运用自身的“传感能力”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利用多媒体播放与内容相关的视频短片,或在教学中加入轻松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力求这堂课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培委会对于教师“传感能力”的训练,一般要遵循两个方面的原则:一是要让受培教师正确认识突发情况的意义,承认突发情况存在的合理性,不要对其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二是教师表现出来的对于突发事件的传感动作应遵循一般教育发展规律,因势利导,不能简单的“以暴制暴”.为教师培养良好的“传感能力”,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有时能够在无形之中启迪学生心智,影响学生的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甚至留下久远的印象。
5、师徒“传帮带”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递者,同时也是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者。中等职业学校区别于初、高中的一个显着的特点是将动手动脑的实践课大比例地纳入教学环节,这就决定了专业课教师需要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俗话说,“熟能生巧是良训”,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往往和教师的教龄成正比,青年教师势必在教学实践环节明显缺乏经验。因此,学校可通过师徒“传帮带”模式强化青年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受培教师既可以是“师傅”,也可以是“徒弟”,重点在于对教授和学习的过程进行指导评价。
6、引导教师进行企业实践
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中,提出“2011-2015 年,组织遴选 2 万名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各地方、各学校已陆续开展中职教师实践工作。学校在对教师进行素质提升的过程中,将企业实践作为一项重要环节,让教师意识到企业培训的时机的宝贵性和内容的重要性。培委会在进行企业实践环节时应注意几方面问题。
一是要让学校教师正确认识企业实践的重要性。部分学校因为经费愿意或担心教师长时间外出耽误日常教学环节,教师担心长时间外出影响家庭生活,活动受限制,导致教师企业实践容易走过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此,学校和教师要对企业实践端正态度,特别是教师本身,要抱着学习深造的态度踏实认真地接受锻炼。将企业实践作为事业素质提升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师提升业务水平的同时又能够完成对教师的实践测评,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是要求学校做好经费保障。对于教师企业实践的费用,很多地方实行学校先垫付,财政后拨付的方法。学校向企业划拨经费后,企业要为学校开增值税发票,一方面企业要为此纳税,另一方面教师实践环节往往是很多企业经营范围之外的内容,容易给企业造成风险和麻烦。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组织的积极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企业培训的积极性。为此,地方应出台相关措施,对中职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环节的经费给予人性化保障,将财政部门直接与企业挂钩,免去学校和教师个人的中间环节。
三是充分发挥受培教师的自主选择权。企业实践环节的“量体裁衣”是学校和教师的基本权利;“问对诊,吃对药”的做法是教师职业素质提升的先决条件[14].不同的教师存在不同的优势和不足。培委会在对备选企业的背景和基本内容进行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教师意愿和从事专业教学的特点,对培训企业进行适当选择,保证企业对教师能够因材施教。不仅对教师实践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也是职业素质提升的一个重要要求。
对受培教师的企业实践考察,培委会应“重视结果大于重视过程”,避免让企业实践流于形式。培委会要求每名教师书写企业实践日记,记录实践过程的心得感悟;实践结束后召开座谈会,听取教师汇报,内容包括实践内容、实践方式、实践体会以及如何将实践所得合理运用到教学环节等。
8、其他内容
除去上述内容,专业技术岗位教师提升内容还包括爱岗敬业精神、教育研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教育遇见能力以及审美修养素质、教育管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计划负责人可在提升计划中科学、合理地酌情安排。
(五)管理岗位教师提升方案内容示例
素质提升计划中的管理岗位教师,主要是指学校中某一部门(如人事部、后勤部、德育教研室、实训中心、图书馆等)的负责人,即校内中层干部(包括正职和副职)。在日常工作中,管理岗位教师不承担或只承担小部分一线教学任务,其主要工作目标是完成部门日常工作、增强部门的运转效能、保证各项政策的执行力、提高学校各项工作效率。
不同的工作内容决定了管理岗位教师职业素质提升方案与专业技术岗位教师的提升方案内容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对于教学教研能力的弱化和对创新管理方式和提升工作效率能力的加强。由于管理岗位教师日常工作中基本不涉及教育教学环节,因此对其职业素质提升主要体现在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中。 对于管理岗位教师的内容与专业技能岗位教师相比有共同点,也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包括下面的内容。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的战略头脑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新形势下的中职教师的思想品质素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是为维护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利益以及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而进行实践活动、精神活动的意识形态。尤其是教师管理岗位,更应当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先进的思想政治方向不动摇,善于利用先进的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路线指导各项工作。教师的政治素养决定着教师综合素质的优势、教师其它工作的意义目的、教师日常工作的行为和态度,也对学生的日常品行和价值观有重要的影响。
优秀的部门管理者应当有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水平,能够随时了解党和国家最新的教育方针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闻动态,把握职业教育发展方向,能够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指示,对本部门的行政及业务管理有明确的规划和具体的实施办法。能够将各级文件精神与本部门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对各项工作做出正确的决策。
同时还应当具有审时度势的战略意识,把部门工作和职业教育大的发展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灵活把握政策,创新开展工作。培委会通过两种形式进行考核,一是通过笔试的形式对受培教师进行思想素质考核,内容涵盖当前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职业教育的最新动态、国内外教育学术动态等。二是通过查看受培教师工作职责、日常工作记录、与同事座谈等形式对受培教师的日常工作表现进行考核。
2、团队协调合作能力
管理部门既懂得精诚团结又善于分工合作,是保证学校整体科学、健康运转的核心。
管理岗位教师应当自觉维护部门内部、部门之间以及学校之间的团结,应当彼此尊重、相互配合、相互信任。为了培养教师团结合作的能力,各部门应从多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建立学习制度,要求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形势,学习最新文件精神。其中包括不仅熟悉本部门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和相关业务,同时也要了解学校其它部门的工作内容,要“以部为家”,更要“以校为家”;二是开展部门交流。例如衡水东方计算机中专学校除去领导班子下设共有 11 个部门,学校每学期都将学校科室交流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定期开展专题研讨。例如保卫部和德育教研部开展以“如何提高中职学生校园安全意识”
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体育部、学管部和后勤部就“2013 年校秋季运动会的组织和筹备工作会”进行分期部署。
3、“刚柔并济”的工作作风
日常工作中能够“刚柔并济”,是学校中层干部的一项重要的管理思路。作为学校的部门管理者,一方面要树立自身在部门的权威性。工作的时时处处都要考虑学校和学生的利益,部门负责人要充分拥有部门工作的决策权和管理权。要在部门内部树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思路、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风和严格的工作纪律,保证拥有良好的部门形象;另一方面又要注意避免“唯我独尊”的霸权意识。部门的决策集中必须建立在广开言路的基础上,管理者要经常听取教师、学生、家长的建议和反馈,并认真对他人的看法和建议做好记录。一名优秀的部门负责人应当具有虚怀若谷的工作态度,能够认真听取不同的声音,在各种意见和建议中去伪存真,使自身的工作得到不断改进。
4、全员育人的意识
当前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重视“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纷纷把德育内容摆放着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通过开设相关德育课程、组织各类德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道德人文素养。然而,中职学校的德育任务不仅仅只由德育教师在课堂上完成,管理岗位教师同样应当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识。值得一提的是,岗位特点的不同决定了管理岗位教师不能够向德育教师一样在课堂上完成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就需要学校部门负责人结合部门职责,充分对本校学生的道德素质特点调研,通过多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为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比德育课堂更直观的德育效果。
衡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将“全员育人”作为学校的德育理念,提出了“教师都是学生道德导师”的口号,要求各部门每学期都要开展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内容的活动,旨在发挥部门优势,树立管理岗位教师全员育人的思想。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 3 月份,该校保卫处聘请衡水市公安局桃城分局的民警进行了以“关注校园安全,关心学生成长”为主体的报告,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培养学生们的自我安全意识和保护意识;5 月份,膳食处用图片展示的方式为同学们介绍了粮食的生产过程,并邀请学生代表参观食堂后厨,让学生们亲眼见到食品的制作过程,以直观的形式教育学生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图书管理中心发起“月月读好书”的倡议,鼓励同学们在课余生活中多读书、读好书,从书中寻找真理,用头脑思考人生。在培养过程中,培委会可通过笔试、座谈、德育阶段任务等形式对受培教师的全员育人的意识进行考核。
5、“我也听一课”
管理岗位教师和专业技能岗位教师虽然有着不同的工作内容,但工作的宗旨都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技能人才。了解一线教师的教学过程,知道老师上课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是管理岗位教师职业素质提升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开展“我也听一课”活动,管理岗位教师对一线教师的教学环节或实践环节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同时也对职业教育事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授“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这堂课的过程中,培委会可要求受培教师(学校各部门负责人)列席听课,虽然他们对课程的内容不一定十分熟悉,对教学教法也不关心,但是学管部主任注意到了全班学生听课的遵纪违纪情况,对如何更好的《学生课堂行为规范》可能会有一些明确的思路;总务部主任注意到了新增添的教学设备利用率是不是高,是否能够满足教学需求,桌凳是否有破损等等;安全部主任注意到了在实践环节中的用电安全以及机械设备安全等。
6、其他内容
管理岗位教师工作各异,培委会在制定提升计划时也要因人而异、因岗位而异。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升的内容还可包括突发状况应急处理能力、决策执行力、语言表达能力、公文书写能力等。一个学校的管理部门负责人应该具有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查摆职责内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任何一个部门都不是孤立的团体,它们都是支撑学校正常运转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管理岗位教师的职业素质直接决定了该部门能够为学生人才培养做出多大的贡献。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对管理岗位教师职业素质的提升实际上是在对部门执行力的提升,更是对一个学校各部门科学健康运转水平的提升。
所谓师德,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思想和行为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政治思想是师德的思想基础,但是政治思想教育不能代替师德教育。要想做一名好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师必须在努力提高自己政治思想水平的同时,加强师德修养,认真学习党与国家的教育方针、政...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大计,教师为先。教师既是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又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德行标准的示范者。2014年9月10日,习近平主席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然而,在功利...
中职学生也是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首先从德行和素质上就应该确保方向正确,先学做人,再学知识,因此,中职院校应该将部分侧重点放在德育教学上,从而全面提高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教育,自古以来都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而教师是教育得以发展的根基。教师不仅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也是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要想有高质量的教育,就必须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通过对医学生礼仪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确定,在借鉴国外医学生礼仪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礼仪教育应从营造文明良好的社会氛围,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完善礼仪教育课程体系,强化临床礼仪教育;医学生注重自身礼仪行为,自学提升道德修养方面入手。...
一、农村小学师德建设的现状师德,集中体现在教师对其职业的认同、认知、以及观念,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责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自身不仅会严格要求自己,而且道德责任心和使命感也会深深植根于教师心中,对待教学和学生的态度,都是源于教...
随着教师专业化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师德建设由职业道德走向专业道德的道路已逐渐成为一种实际诉求。西南大学易连云教授2014年在《教育研究》发表的论文《专业化视域下的教师专业道德建设》,昭示了从内涵、特征以及路径等方面重新解读师德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师德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决定着教师对教育实践的情感、度和价值观,制约着教师教育教学的行为规范,是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实践动力与精神支柱。师风是师德的延伸和补充,是师德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德者师之魂”,教育维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及未来,高...
我们知道,教育事业是否能够稳定健康地发展,师资是决定性因素之一,尤其是基层教师更是凸显这一特点。因此,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实事求是地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以此突破制约教师发展的瓶颈。一、制约教师成长的因素长...
一、从师生关系的视角研究高校师德建设的缘由(一)关于高校师德建设的研究师德,顾名思义,教师的职业道德。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