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师德建设是在批判传统“教化本位”取向下的一种发展理念,它由教师的善、教师公正和教师的责任感构成,并通过教师的教育实践、学习、反思等途径践行师德建设的“内生本位”取向,强调教师在道德建设中的持续自我发展,目标直指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 “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师德。
教师专业发展使得教师在社会地位、自主权、权威性等方面得以提高的同时,也对教师个体的内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高要求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水平、专业智慧、职业心理等方面,还体现在对教师的职业道德高水平的规定上。对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大量的社会学、伦理学和教育学界的学者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现有的研究成果从研究内容上大多倾向于师德形成的外在机制,忽视了师德形成的内在性研究;把师德建设看成是对外在规范的被动服从,忽视教师道德的主动发展与建设。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已有的研究大多数采用传统的描述性研究方式,缺乏实证性研究,缺乏通过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对其进行全面研究。
“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正是在批判过去以“专业训练”为主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专业发展取向。“自我更新”取向强调教师在专业发展中能主动积极挖掘教育中的各种有利因素,强调教师能自觉地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人,使自己的专业结构各因素得以更新和发展。“自我更新”取向专业发展中的师德建设强调教师道德的自我发展,相较之传统师德建设的“教化本位”,该取向师德建设更倾向于“内生本位”,是教师由内及外的一种师德建设机制。
一、“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中师德的特点和表现
教师道德作为教师的一种重要品质,来源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修炼,既需要加强理论修养的学习,同时也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感悟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品质。“教书育人”是教育赋予教师的基本使命,教师只有以其高尚的道德人格感染、启迪学生,并能身先示范,才能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人格起到重要的榜样引导的作用。[1]作为后天获得的一种职业品质,教师道德是在大量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并且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一)“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中师德的特点
1.强调教师是师德发展的主体
“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中强调教师本人是师德发展的主体,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师拥有师德发展的自主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的师德发展更多地来自于职业需求,受到外在的干扰和控制。然而“自我更新”取向强调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表现出一种较为强烈的自主意识,拥有获得师德发展的能力,并且能在“自主”和外在控制之间达到有效的平衡。第二,实行师德发展的自我管理。教师的自我管理意愿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在他们的教育生活和日常生活中逐渐发展、强化和巩固下来的,因此实行师德发展的自我管理应该渗透到教师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三,教师能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师德。师德的建设不可能完全靠教师教育来获得发展,它是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在不断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在与家长、学生、学校管理者等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发展和稳定的过程。
2.由断续的师德建设转向持续的师德建设
“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师德建设的提出,本身与师德建设的复杂性有重要的关系,既有正式因素,也有非正式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不同时间的不同学习经历的影响,它与教师个体的教育理念、教育经历有关。然而,传统的师德教育往往具有短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要求教师具有高度多样化的认知、情感和能力。在师德建设中,仅仅是为了应付外在要求的发展不能从根本上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只有保持连续不断的专业发展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推动和加快师德建设的进程。“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师德建设不仅转变了教师从被动学习者到主动学习者的身份,而且也将局限于特定时空的、断断续续、不连贯的师德建设路径,转到了教师不受时空限制、持续的学会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
3.师德建设目标直指教师专业发展
“自我更新”取向从发展的动力来源来看,它是内在取向的,直指教师内部专业结构的成长和改进。在这样的发展取向下,教师职业不再被视为一种普通职业,它的专业性特征要求教师应该不断地改进、发展和完善个体的专业结构,以满足当下教育对教师素质不断提高的要求。作为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建设也理所当然在发展中应该不断地调整,在建设中获得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中师德的表现
1.师德是实现教师专业角色的重要品质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专业角色主要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与其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相联系的被期望行为。师德在实现教师专业角色的过程中,表现为一种能够使教师个人担负其教师角色的重要品质。教师德行使得教师内心不断增长和明确对善的认识,不断强化对自我的认知,成为教师在实践中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动力。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除了通过竞争获得实实在在的外在利益之外,对大多数教师而言,教育的收获绝非仅仅局限于此。魏书生曾经讲过教育的三重收获,“收获各种人才”“收获真挚的情感”“收获创造性的劳动”.有着多年工作经历的老教师用他们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拥有师德,也许它不能保证教师在获取外在利益时必然成功,但它却有助于整个教师群体和群体中的个人的发展。教师的道德正因为此,成了教师实现专业角色、实现教育潜能的一种内在的品质。
2.师德表现为道德力量
道德力量主要是教师的道德意志在履行教育教学责任和义务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品格力量。道德力量的强弱与教师对自己的偏好和倾向性在教育过程中的克服及把控程度有重要的关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认为教师的道德是一个外塑的过程,教师的本质品性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是教师内在天性的合理改造和终极追求。而“自我更新”取向下的师德建设应该更多地表现为“内生机制”,是教师在修炼教师德行时,从自我出发,达成天性与德行的融合,外在和内化的统一,并以此为指导,引领和规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外在行为,使其符合教师道德的要求。
3.师德还表现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准则
崇高的品质必然会外化为优秀的行为,教育行为准则即是师德的外化表现形式。在教育中,往往众多的教育实践表现为与教师的道德意志冲突和相悖的倾向。具有师德的教师行为准则绝不把教师或者学生仅仅看作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因为,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和爱、对教师道德的认知、对道德情感的体验都是为师的本能需求。
教师的道德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德行的养成也是一个由教师理性克服教师感性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克服个人的爱好偏向,真正以内心理性支配教育行为,并且将道德原则果断而又审慎地贯彻到教育行动中去。
二、“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中师德的核心构成
在“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下,教师道德的构成因素是丰富而又多元的,但其核心构成应该由教师的善、教师公正、教师责任感三部分内容构成。
(一)教师的善“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美”的弱伦理判断同义,美善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价值目标和伦理基础。教师的善既包括教师对受教育者合理权益和人格尊重的充分保障,也包括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遵守,教师以自己的“善”真正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2]
构成教师的善的第一个条件必须是教师与受教育对象在教育交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作为多重身份的个体,教师的善与伦理判断意义上的善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是否给受教育者带来了好处。离开了教育对象,教师的善是不能成立的。构成教师的善的第二个条件是善的实现是教师由内在动机激发起对教育教学活动,对受教育者的良好态度,并且教师能将这些内在动机外化于教育实践,体现为外在的教师的善行。一个教师只有将自己拥有的善的知识运用于教育行为中,将其作为职业生活和职业行为的内在准绳,教师才在真正意义上拥有善、践行善。
(二)教师公正
教师公正具体来说是指“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上,公正平等,正直无私,不偏袒,不偏心,对待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智力、不同个性、不同出身、不同籍贯、不同亲疏关系的学生,一视同仁,满腔热忱地关心每个学生,热爱每个学生,从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全心全意教育好学生”[3].
教师道德公正具体来说包含多种层面的公正,教师道德认知的公正、情感的公正,道德意志的公正以及行为的公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道德中的公正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教师对自我的公正评价,此外是教师对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合理评价。教师对自我的公正评价其实是教师运用公正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合理地评价自己教育行为的过程,教师应该保持着一种客观和自省的态度。而教师对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公正评价,正是教师在从教生涯中所表现出来的光明正大、质朴和公道的品质,是一种“就事论事”,是严格要求和尊重相结合的行为方式。
(三)教师责任感
教育要培养人对自己、对社会乃至于对整个自然富有责任感,这种责任感的培养主要依靠广义的教育养成。教师认同并能主动承担社会赋予教师职业的角色行为和角色期待时即是建立了教师的责任感。教师的责任感应该包含着以下几个层面:第一,清晰、明确的教育意识。在教育中,意识为先导,只有意识清晰、明确,教师才能将科学方法与艺术手段相结合,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表现出各种教育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自我更新”取向下的教师责任应该是一种主动自愿的行为。关注学生发展的责任对于教师而言,不仅仅是教师角色强加的行为要求,更是教师主动自觉地关注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的成长。第三,教师责任心在行动中表现为教师为学生树立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善、公正、责任心只有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才能真正以身示范,以细节打动学生,塑造学生,才能真正地发挥教师德育的师范作用,这对于尚未形成稳定的学习态度、对自己定位尚未明确的学生而言,教师的榜样示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中师德建设的路径教师师德的形成是一个发展生成的过程,需要从各方面去培养。教育实践是师德建设的基础。此外,学习、反思与自我修养也是重要的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三、“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中师德建的路径
(一)教育实践是师德建设的基础
教育实践是在特定环境中由教育目的指导的行动,作为教师,要使自己更富有教师德行,只有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才能变成现实。教师在实践中,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特殊情况,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对实践有了公正、合理的理解和恰当运用。因为,公正和合理作为人的内在能力和德行,使我们在实践中排除了所有主观主义和情感主义的判断方式。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师德建设,道德人格的养成既是对来自道德权威的接受与遵从,同时也是教师在实践中将理论转化为方法,并能身体力行,将二者统一化为引领自己行为的道德人格。
(二)学习是师德建设的不竭动力
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指出实践和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两大途径。学习也是师德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作为教师,在不断地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中,也应该同步发展教师的职业道德。学习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师自我学习。教师可以积极利用一切教育资源作为学习的对象,以一种自由而又放松的心态,在学习中获得精神层面上的提升。另一种是,教师可以主动通过听讲座、外出交流的方式,发挥先进教师典型的榜样作用,积极引导自己。正如孔子所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就是告诉我们,在教师道德修养中,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优秀教师学习,因为一切优秀教师的道德实践,都是师德理论的具体化,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的特点。对于年轻的教师们来说,教育界中这些老教师的先进事迹和高尚的道德,远远比学习如何掌握课堂教学的各类技巧以提高学生的分数更符合教育赋予教师的根本性使命。[4]
(三)反思、自我修养是师德建设的根本
反思和自我修养是“自我更新”取向中师德建设的重要路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没有反思和自我修养就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对教育观念和职业行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可以对自己从事教育教学的思想、行为和方式进行有意识的自我调整;此外,也可以通过对师生关系的反思以及教师的自知和自我理解,获得真正的教育认识和作为教师形象的自我认识。在反思的方式上,师德建设可以通过教师的反思日记、行动改进等方式予以进行。此外,也应不断地加强教师自我修养的自觉性,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培养道德行为,使道德建设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促进。因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诸要素的形成和提高,有助于教师形成较高的道德境界,并一起去规范道德行为,而道德行为的实践体验,又以其具体、生动和可感性反过来促进教师道德水平的提高。
康德曾经说过:“有两样东西,我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渐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即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5]师德,犹如职业赋予教师个体的内在价值,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体验高尚感、收获幸福以及乐业敬业的不竭动力,是提升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程度和整体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教师“身正为范”,以身作则为学生率先示范,树立巨大影响力的教育榜样的重要品质。“自我更新”取向正是在强调师德建设的内生机制的基础上,正视师德建设的价值,从关注师德的核心构成入手,强调利用教育实践、学习和自我反思等多种方式,真正实现“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赵秀文。困境与重塑:当代中国教师道德问题审思[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2]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 孙红英,赵青梅。教师道德概论[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2007.
[4]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韩水法,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 任金杰。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21):120-121.
教育,自古以来都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而教师是教育得以发展的根基。教师不仅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也是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要想有高质量的教育,就必须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一、农村小学师德建设的现状师德,集中体现在教师对其职业的认同、认知、以及观念,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责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自身不仅会严格要求自己,而且道德责任心和使命感也会深深植根于教师心中,对待教学和学生的态度,都是源于教...
随着教师专业化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师德建设由职业道德走向专业道德的道路已逐渐成为一种实际诉求。西南大学易连云教授2014年在《教育研究》发表的论文《专业化视域下的教师专业道德建设》,昭示了从内涵、特征以及路径等方面重新解读师德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梦”作为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时代强音,正在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华夏大地,它凝聚了一大批志士仁人,投身到“实干兴邦”的伟大实践和创造中去。这个梦关乎你我他,作为教育工作战线上的一份子,不可能置身事外,相反他是这个“梦”的倾听者、诠释者、实践...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然而,近年来媒体却屡屡曝出师德问题,这些事件在令人唏嘘不已的同时,也将师德问题一次次推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教师是教育的根本,而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教...
一、从师生关系的视角研究高校师德建设的缘由(一)关于高校师德建设的研究师德,顾名思义,教师的职业道德。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
第三章加强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加强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师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工作,在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快速发展的今天,也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师德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对社会教育培训机构...
1绪论1.1研究源起。1.1.1现实背景。教师是教育的根本,而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可以说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和一个民族的未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包括最进本的公民道德建设,也包括各种职业...
教师素质,师德为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加强师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在厘清当前师德建设一些模糊认识的基础上,明确师德建设的时代要求,坚持师德建设的价值引领,推进师德建设呈现新常态,迈上新台阶。一、厘清师德建设...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加快向市场经济转型,我国原有的道德体系被破坏,而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各种道德价值观相互冲突,不少逆道德现象不断出现。作为社会的子系统,教育也难免被波及,较为突出的表现是师德下滑,学生的道德素养不高。如何提升师生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