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边境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的含义
边境贸易是指边境毗连地区进行的小额贸易。其主要目的是满足当地居民生活用品的需要。《对外经济贸易实用大全》中指出边境贸易是“毗邻国家之间在两国接壤地区(一般为边境两侧 15 公里),居民可以互相往来,在指定的集市上,在规定的金额和品种范围内,进行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的小额贸易。对于这种边境小额贸易,一般都给予减免关税待遇,并不列入国家对外贸易统计之中。这是由于历史传统习惯形成的一种贸易方式”。 1984 年 12 月 15 日,外经济贸易部颁布的《边境小额贸易暂行管理办法》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其中指出该办法中的边境小额贸易,指的是我国边境城镇与邻国边境城镇之间的小额贸易,而且必须是经过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指定的企业和部门。边境城镇之间的小额贸易,属于自己寻找货物的进货渠道和销售渠道,而且自负盈亏。此外,《经济大辞典》中的边境贸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边境小额贸易,俗称边民互市。指毗邻国家在其接壤地区的一定范围内(一般离国境线两边各 15 公里)的一种贸易方式,这种贸易方式照顾到了毗邻国家之间边境地区居民的生活上的便利和传统习惯。这种边境小额贸易中,都会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例如互相减免关税或简化海关手续等。(2)边境地方贸易。指毗邻国家边境地区的机构和企业,经过两国政府的准许,双方进行部分商品的流通,扬长避短,互惠互利。在国务院《关于边境贸易的有关问题通知》(国发【1996】2号)中,边民互市贸易是指在边境线 20 公里以内,经政府批准的指定集市上,边境地区居民在不超过规定的金额内进行商品交换活动。边境小额贸易,是指拥有边境小额贸易经营权的企业,在经国家批准对外开放的边境县(旗)、边境城市辖区内,与毗邻国家的企业或贸易机构在国家指定的边境口岸进行的贸易活动。边境地区居民进口的商品(仅限于生活用品),每人每天少于 3000 元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值税;超过 3000 元需对超出部分按法定税率征税。
2003 年 9 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实施的《边境贸易外汇管理办法》中指的边境贸易包括边民互市、边境小额贸易和和边境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系指:“中国边境地区及国内批准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权的企业,与中国毗邻国家边境地区开展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
综上所述,边境贸易的含义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发生变化的,因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笔者归纳如下:边境贸易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在边境地区实行的所有对外贸易关系属于广义的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都属于狭义的边境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边境小额贸易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边境地区主要依靠边境小额贸易发展对外经济。边境小额贸易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大大的增加了就业的机会,而且还在社会稳定这一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边境小额贸易和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边境小额贸易包含边民互市贸易,还包含其他边境贸易形式,都遵循边境小额贸易的相关政策。
现在国家对边境小额贸易加大了优惠的政策,使得人们更加关注边境小额贸易。边境小额贸易中,在进出口管理问题上,根据外经贸部规定的经营资格、条件和在核定的企业总数内,边境小额贸易企业经营权,由边境的省、自治区审批。
第二节 边境小额贸易的理论基础
2000 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就开始了我国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成为我国与其他国家交往的重要途径。刚开始出使西域是以军事为目的,后来其影响逐渐超出了军事范围。敦煌-玉门关-新疆-中亚-西亚,这条路线横贯东西,畅通无阻。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紧密联系了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并且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加深了它们之间的交流。
新中国成立初,二连浩特市内陆口岸成为我国连接亚欧的大陆桥,它成为我国与苏联、蒙古国和欧洲各国贸易联系的纽带。近年来,世界经济的突飞猛进,世界各国的边境小额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各国的重要贸易方式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小额边境贸易的形式也逐渐多样化,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笔者就小额贸易的相关理论依据进行详细的分析。
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流动和技术知识在国际范围的传递是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范畴。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要素和技术知识是国际市场中的特殊商品,对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和国际分工理论分析了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和贸易利益等相关的理论,是小额贸易的理论基础。200 多年前的《国富论》便是最早的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亚当·斯密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主要指的是生产产品的绝对优势。每个国家在生产同样的产品时其优势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各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不同,从而产生了生产产品的优势差异性。因此每个国家都应该负责生产该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即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他指出,一个国家生产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其所需成本低于别的国家,然后,通过国际市场进行流通,换取该国劳动生产率较低的产品。通过这种合理的国际协作,合理利用各国的资源,节约了劳动时间和生产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消费水平。
亚当·斯密在其国际分工贸易理论中详细阐述了国际分工的优势。他认为一个国家内部的分工原则,对于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也同样适用。虽然每一个国家不能在所有产品生产中占有优势,但是在部分产品的生产中占有相对优势,因此该国可以专门生产其占有优势的产品,然后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换,获得实际利益。原因如下:其一,一个国家自然条件优势,即地理、气候、资源、环境、人文、土壤等方面的有利条件。
其二,一个国家生产某些产品的技术优势,这极大地提高了该国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在人类认识史上,绝对成本学说第一次论证了贸易的互利性。这种贸易分工的互利性,以后也不会过时。如果一个国家闭关锁国肯定会落后,世界各国的实践早已说明了这一点。
二、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基于绝对成本理论发展起来的,而且对国际贸易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不同的生产地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流通地方、不同的国家等都属于比较成本的范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亚当·斯密的观点,李嘉图认为一个国家不应该生产所有的商品,而是生产利益较大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扬长避短,互惠互利。李嘉图继承了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在国际贸易理论问题上,李嘉图指出一个国家的“绝对优势”的产品和“相对优势”产品都可以进行国际贸易。李嘉图指出,在国际贸易中一国完全可以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而进口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此外,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生产上的优势,还可以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然后进行出口,通过国际市场的流通,进口该国生产中成本较高的产品。
这是国际贸易格局的基本规律,也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李嘉图举到了这样的事例,有两个人都能做鞋和帽,但是其中一人的生产效率相对要高,做帽子和鞋时分别高 20%和 33%。双方怎样才能够都有利呢?可否生产鞋效率高的人专门做鞋,而另一个人生产帽子效率高,就让他负责做帽,这样岂不对双方都有利。换言之,如果国家之间也能如此搭配,各国家通过国际分工协作,各取所需,互惠互利。李嘉图又列举了一个更具体的例子(以英国和葡萄牙为例),进一步阐述了他的比较成本原理。
英国生产每吨酒花费 120 天的劳动时间,生产每吨毛呢花费 100 天的劳动时间。葡萄牙生产每吨酒需要花费 80 天的劳动时间,生产每吨毛呢需要花费 90 天的劳动时间。所以,英国和葡萄牙在生产毛呢和酒时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所有,李嘉图提出,两国可以通过国际分工生产自己相对具有优势的产品,从而获得实际利益。虽然葡萄牙生产毛呢和酒的劳动时间都低于英国,但是生产酒的劳动时间更少,所以,生产酒的成本也就更低,优势相对就更大。如果葡萄牙负责加工生产酒,英国负责加工生产毛呢,葡萄牙以酒来交换英国的毛呢,这样葡萄牙和英国都会得到实际利益。虽然英国生产酒和毛呢的劳动时间都很长,成本都很高,都处于劣势,但是生产毛呢的劣势较小一些。所以英国应该负责生产毛呢,以用毛呢交换葡萄牙的酒,这样英国也会从中获利。这种“两优取其重,两劣择其轻”的思想便是李嘉图比较成本论的核心思想。该思想表明,只有所有国家通过分析自己的相对优势和绝对劣势,在国际贸易中合理分工协作,各取所需,各国就都将会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实际利益。
比起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意义更大,影响更深远。他详细地阐述了所有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必要性。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在全世界的贸易中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所以在世界贸易中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生产力水平高和生产力水平低的国家,都可以从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中得到利益。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里指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劳动时间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该学说的基础是劳动价值理论。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引导下,更多的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进行国际贸易,这使得更多的商品得以在世界市场上流通。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国际贸易的行列,这强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大范围地积累了社会财富。同时,他也倡导所有国家都应该贯彻自由的贸易政策,不应该闭关自守,自给自足,因为国际分工和国家贸易能为所有国家带来一定的利益。
三、马克思的贸易理论
边境小额贸易的形成和发展是世界范围内国际贸易发展的结果,也是历史的必然产物。马克思认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并且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指的是商品具有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实际上商品的交换是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所以,本质上商品的价值体现了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马克思的商品经济理论中体现了商品经济是全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活动,商品交换没有国界。商品交换是在原始社会时期各公社之间出现的。由此推出,最初的商品交换是在边界上出现的。这就是最早的边境贸易。随着国家的产生,边境贸易开始在国家之间进行,慢慢的变成了国家对外贸易的一部分。《共产党宣言》里提到,随着世界市场的出现,所有国家的消费行为和生产活动都具有世界性。
之前各个国家闭关自守的状态逐步再改变,国家的经济也不再是自给自足,取而代之的是各国家之间和各民族之间的互相贸易往来。1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达,各国在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在毗邻国家的边境地区,开展以边境贸易为主的各种经贸合作关系,以此来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过程,现在,国际贸易在边境贸易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力的发展促成了国际分工的产生,也是国际贸易和边境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国际分工在边境地区的体现便是邻国之间的边境贸易。各国间社会生产力水平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就慢慢地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分工。在社会分工中,生产已经走出一个国家向更大的国际市场扩展。因此,一个国家内部的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程度,然后超越一国国界便产生了国际分工,同时这也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的基础。马克思理论中指出,一个国家内部社会分工的发展程度决定该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其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机器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的形式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国际分工起初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后来发展为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分工。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生产的出现,便诞生了市场,而且哪里有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便会有市场。商品的生产规模随着国际分工精细化而不断扩大,国际市场的范围也就随之扩大。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反过来也强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更加密切了世界上各个国家在世界市场中的关系。国际分工是国际市场产生和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国际市场是国际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两个方面关系非常密切。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中提到,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国际价值,生产商品的国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国内价值。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在国际贸易中具有导向性作用,尤其是对许多发展中国家影响深远。世界市场的出现以及各国外贸经济的不断发展,利润率也不再在一个国家内部平均化,开始走出一国国界,在国际上平均化。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指出,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的流动,使得世界市场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商品的国际价值也就会转化为国际生产价格。虽然这个过程会发展的很漫长。各个国家有时不得不推行保护主义政策来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这使得国际市场范围内的竞争规律很难实行。生产要素在国内市场内是自由流动,而在国际市场上不是自由流动的,但是,国际价值最终会转化为国际生产价格。国际价值是依靠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发展而实现的,而生产力的发展、交换关系的发展需要这个世界范围的市场。国际价值和国际生产价格也存在于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交换当中,国别价值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化为国际价值。当前世界经济如此快速的发展,二连浩特市作为我区重要的沿边开放城市之一,必须开展边境贸易,并且制定切合实际的沿边开放策略。
第三节 发展边境小额贸易的相关理论
一、发展边境小额贸易是国际生产力论的客观要求
社会生产力在科学和生产的进步中不断发展,尤其在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生产要素已经超出一国的国界,在国际市场上自由流动。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得出了国际生产力的结论。它是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国际市场范围内,通过国际间的分工与合作,国际物质因素与人的因素相结合的能力。所以,国际分工由国际生产力决定。国际生产力和国内生产力的区别是:
国内生产力是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分工与协作;而国际生产力是在国际范围内的分工与协作,它是一种跨国生产力,并且由各国间紧密合作完成。从而密切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繁荣世界各民族和各地区的经济。国际生产力是一种跨国协作,或是国际协作力,改变原来的生产力结构和水平,形成新的国际生产力。因此,国际生产力在毗邻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毗邻国家通过贸易往来,重新组合边境地区的各种因素,实现资源互利性原则,使资源得以优化配置,促进各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并且提高边境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区域相互依赖理论
因为边境地区基本上都离本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较远,这使得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严重影响了边境地区的发展。所以,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边境地区必须开展边境贸易、实施对外开放政策。投入较小、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是沿边地区经济贸易的特点。因此,地域相互依赖理论在边境地区对外贸易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毗邻的国家之间生活和自然环境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此外,语言、生活习惯、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也存在很多相同的地方。虽然毗邻国家的社会发展环境有所不同,但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早已形成了彼此相互依存的关系。其二,毗邻国家边境地区拥有各自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长处和短处,所以都有各自所需,这极大地推动了边境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毗邻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各取所需。在经济潮流的推动下,沿边地区需要利用好国际资源,与毗邻的国家发挥好贸易的互利性原则,进行友好往来,共同发展。
三、地缘经济学说推动了边境小额贸易的发展
1990 年,在海湾战争前的一次国会听证会上,美国国防部高级顾问爱德华·卢特沃克首次提出了地缘经济学理论。地缘经济学理论指出,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应该进行海外投资和出口贸易,并把经济手段作为美国称霸世界的途径,不应该再以军事实力为主。在他看来,冷战的结束使世界进入了地缘经济时代,国家间从政治和军事实力的竞争转移到了经济的竞争。地缘经济学强调在一定的空间内竞争对其有益的政策。世界各国都希望争夺世界经济的版图,占领更多的市场。这样的竞争方式便是地缘经济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更是相互依存,各国发展中面临着很多共同利益和共同问题,这更是拉近了各国的关系。军事实力不再决定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占主导因素。企业、组织和个人与国家结合起来参与到地缘经济中。跨国公司、贸易集团等也在地缘经济时代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国家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地缘经济竞争中,例如经济、贸易、财政、外交等方面。由于过去世界政治不稳定和军事动荡,人们忽略了地缘经济。直到雅尔塔体系奔溃后,人们才逐渐意识到地缘经济学和发展邻国贸易往来的重要性。
边境小额贸易基于相邻国家间的地理因素优势,进行商品流通。边境小额贸易是一种跨国的区域合作,是区域经济在国际范围的延伸。毗邻的国家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贸易往来,其目标是共同的经济利益。地理因素是地缘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因素,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影响深远。
当今世界各国都把主要力量放到发展本国的经济实力上,加上以上几个发展边境小额贸易的相关理论依据。笔者认为,当今时代已是地缘经济时代,经济实力将是决定新时代的主要力量。21 世纪的边境小额贸易的发展将会超出以往任何时期。
面对大数据背景,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需要对大量的来源不同、形式多样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对国际贸易中的涉税事项进行提前规划、以合法手段降低或减免税赋以缓解财务压力,获得理财收益。...
2.3中韩贸易比较优势及互补性分析如果两个国家的贸易互补性越强,两国加强经贸合作越有助于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而实现双赢。因此,需要定量分析中韩两国的贸易互补性达到何种程度。本文使用数据均来自联合国贸易数据库,具体分类方法以《国际贸易标准分...
题目: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外贸企业对策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国际电子商务的兴起二、国际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三、中国外贸企业电子商务需求、突破口和战略四、中国利用国际商务促进对外贸易的策略五、结论参考文献以下是论...
据海关统计,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为26.4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3%.其中,出口14.39万亿元,增长4.9%;进口12.04万亿元,下降0.6%;贸易顺差2.35万亿元,扩大45.9%.按美元计价,2014年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3.4%、6.1%和0.4%.由此...
第5章促进我国蔬菜出口的对策建议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与稳定。面对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我国应该积极面对,认清影响我国蔬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完善蔬菜行业出口标准,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我国蔬...
2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2.1能源相关概念界定2.1.1能源涵义能源在学者当中的概念比较多,但是搜集所有的概念都是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能源概念主要是自然界上存在一种物质,该物质具备的一种物能转让为热能的一种物质,比如大自然存在的矿产资源,各种...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大陆北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简称蒙古国)接壤,自然环境相似、民族文化相近,具有发展双边旅游与贸易的天然优势。1992年实施沿边开放战略以来,内蒙古与蒙古国的双边旅游与贸易获得了同步快速的增长,随着双方旅游的快速增长,双边贸易也呈...
一、前言隐喻现象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俯拾即是。对隐喻的研究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从亚里士多德时期到现今。学者们从不同的领域对隐喻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包括哲学、修辞学、文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传统的隐喻观认为,...
3.3政府化解利益集团冲突的举措美国不仅自己加入并主导TPP,同时也不断劝诱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加入TPP.2010年3月,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智利、文莱、秘鲁及越南在墨尔本举行了第一次TPP谈判,同年10月,马来西亚参加了TPP第三次谈判...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与开放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发展处于转型期和换挡期,需要通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进一步促进国内体制改革,为我国经济发展再造一个开放红利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