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粮食进口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探究
【第一章】粮食贸易与中国粮食安全探析绪论
【第二章】粮食安全概念与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章】中国粮食供求现状及趋势
【第四章】粮食净进口依存度与进口集中度分析
【第五章】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政策
【结论/参考文献】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中国粮食供求现状及趋势
要想确定粮食最优进口规模和进口结构,必须对中国粮食供求现状有所判断。在此基础上,确定中国粮食进口的最优数量。
3.1 中国粮食生产需求现状
我国粮食生产长期来看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但却起伏不定;而粮食需求却呈现了快速增长态势,对我国粮食生产需求的研究有利于对未来粮食安全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接下来,将对粮食的生产需求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
3.1.1 国内粮食生产现状
长期来看,中国粮食生产起伏不定。1990-2010 年,中国粮食产量呈现出阶段性增长和下降阶段。其中,1990-1994年间粮食产量由1990年的44624.3万吨增长到1993年的 45648.8 万吨,到 1994 年降为 44510.1 万吨,总体来看发展缓慢、变化不大。一方面,是因为在改革开放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体制极大地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技术水平太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足,生产资料成本太高,农民收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1995-1998 年,中国粮食产量呈现较快速发展,1996 年首次突破了 5 亿吨的产量。1999-2003 年,中国粮食产量又呈现下降趋势。截止 2003 年,中国粮食产量又回落到 43069.5 万吨,主要是因为中国在此时期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一些粮食主产区因退耕还林而使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骤减。2004-2010 年,中国粮食产量又呈现快速增长阶段,主要是因为在此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农业税的取消及对农业的补贴使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大幅度提高,2010 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达到 54647.7 万吨(见图 3.1)。
1990-2010 年,中国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总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而豆类则保持较低平稳的产量水平,四种粮食中尤以稻谷的产量水平始终保持最高水平,且增长也呈现较平稳的状态,大多数年份维持在 17000 万吨到 20000 万吨范围内,上升空间不大。而玉米和小麦在 1994 年以前基本上保持相同的增长趋势,产量水平也很接近,1994-2003 年间两者产量水平不稳定,有升有降,甚至有时小麦产量超过玉米产量。2003 年以后,玉米和小麦同时呈现增长趋势,但是玉米的增长明显快于且高于小麦产量的增长。而豆类的产量始终是四种粮食中最低的,近年来始终维持在 2000万吨左右。从增产潜力来讲,玉米的增产能力是最大的,特别是 2000 年以后,由 2000年的 10600.0 万吨增至 2010 年的 17724.5 万吨,增速明显;相比之下,小麦和稻谷总体产量稳定,增速不明显(见图 3.2)。
总的来看,1990-2010 年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增长都呈现出缓慢增长的势头,只有玉米后期增长较快,但是玉米产量在粮食总产量中所占比例较小,在中国玉米的消费主要用作工业或饲料,消费量很少,玉米产量增长无法起到满足人民日益需要的粮食需求。
3.1.2 国内粮食消费现状
1990-2010 年中国粮食表观消费量①变化情况分为几个阶段。1999-2003 年,中国粮食消费量有小幅下降,其它年份均表现为小幅平稳上升,其中 1990-1996 年由 1990年的 45486 万吨上升到 1996 年的 51505 万吨,增幅为 13.2%;特别是自 2004 年以来,中国粮食消费量上升较快,由 2003 年的 43131 万吨上升到 2010 年的 60562 万吨,增幅为 40.41%(见图 3.3)。近几年,中国粮食表观消费量呈现大幅上升,粮食需求量越来越大。
1990-2010 年中国四种主要粮食表观消费量变化呈现不同特点。从总量上来看,消费量最高的是稻谷,稻谷消费一直处于最高水平;玉米自 1998 年以后消费量超过小麦居于第二位;小麦除了在 1993 年以前和 1995 年消费量超过玉米外,其它年份均低于玉米的消费水平,目前消费量位居第三;大豆消费量在四种粮食中一直是处于最低的,但处于逐年增长的态势。从增长速度来看,大豆消费增速最快,由 1990 年的1136.1 万吨增长到 2010 年的 7359.5 万吨,增幅为 547.8%;自 1996 年其产量小于消费量,每年都需依靠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其次是玉米,近几年也表现出较强的需求增长态势,但是玉米的国内产量基本上能够满足国内需求,无需依靠进口。小麦在2001 年以前国内产量无法满足消费需求,依靠进口来解决;2002 年以后虽然小麦的国内需求不断增长,但其国内产量也相应提高,并能够满足消费需求。同期,稻谷产量与消费基本上能保持统一趋势且产量高于消费量,情况较为乐观(见图 3.4)。
3.2 粮食国内生产因素模型
分析表明,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粮食消费需求随着人口增加有不断增强的趋势,而粮食生产却动力不足,呈缓慢增长趋势。目前,影响粮食需求的因素包括人口增长、居民收入、工业饲料用粮等。粮食生产缓慢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家给予农业的重视不够,如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相当薄弱,现有的水利设施基本上是 60 年代建成的;农业技术在农业应用上发展滞后,如高产技术、施肥技术、灌溉技术;生态环境日趋恶劣导致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等,但是这些因素基本上都是可控的,政府需要加强农业投入,增加农业补贴和政策支持,使得粮食单产提高;二是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缓慢,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中国粮食产量已达到极限,提升能力不大。若要提升产量,就需政府增加科技投入以期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但是这在短期内是很难实现突破。在影响粮食产量的诸因素中,政府通过提高影响农业发展可控因素的投入会更加快捷、有效。
3.2.1 模型基本假设
假设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不变。农业技术水平提高会促进农业产量的提高。然而,未来几年是否会有技术进步不可预测,而且技术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本文将假设农业技术水平维持不变,粮食产量的提高将不受技术水平是否会提高的影响。
假定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只限于国内,不受国外粮食市场的影响。粮食生产受到国内粮食播种面积、农村劳动人口数、成灾面积、粮食单产的影响,粮食的生产相对封闭,受国外粮食进口和供给的影响因素较少,在短期,国际粮价对国内粮食生产有影响,长期来看,则不受国际粮价的影响。
粮食的投入产出符合边际效应递减规律。边际递减规律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某种要素投入的增加产量会随着增加,当要素投入到一定量时,产量反而会下降。粮食生产的投入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在土地播种面积一定的条件下,随着劳动、资本的增加粮食产量会随着提高,当劳动、资本投入到一定程度后,粮食产量反而会下降。
3.2.2 粮食生产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
对于中国粮食生产,需要考虑影响粮食生产的各项因素,并讨论各相关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所有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分为两大类:一是要素投入类。包括X 农村劳动人口数、X 农村机械总动力、X 农村用电量、X 化肥施用量。二是资源环境类。
包括X 粮食播种面积、X 有效灌溉面积、X 成灾面积,X 农业财政投入,而 Y 表示粮食总产量。其中,Y 为因变量,X 、X 、X 、X 、X 、X 、X 、X 为自变量。模型所使用的是 1990-2010 年的样本数据,样本容量为 21,(见表 3.1):
3.2.3 模型计算与检验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决定粮食生产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公式 3-1 所示:
式中,β 为常数项,β (j=1,2,…,8)为lnx 的线性回归系数,即当自变量X 变化 1%时所引起的产出增加的百分比。? (i=1,2,…,21)为随机误差项。将因变量和各自变量分别取自然对数并运用 EVIEWS 软件进行最小二乘法的逐步回归计算(见表 3.2):
由表 3.2 数据回归计算后的方程为:
在式3-2中,样本容量为21,解释变量个数为2,其中变量x 、x 、x 、x x 、x 在逐步回归的过程中被 EVIEWS 软件自动剔除。从总体回归效果来看,判定系数为 0.964,拟合优度较为理想。而且,常数项和 2 个变量均能通过 0.5%显着水平下的 t 检验;F分布的临界值为F.
(1,19)=9.44,模型也通过了 F 检验;由dL .
(2,21)=1.125,dU .
(2,21)=1.538,得出残差无自相关。
3.2.4 结果分析
分析表明,粮食播种面积、成灾面积对粮食产量有显着的影响,而其它因素对产量没有显着的影响。粮食播种面积分别是从土地的数量两方面对粮食产量产生影响;而成灾面积从表面上看属于外生变量,属于自然因素,但是其影响实质也是土地。所以可以看出,对粮食产量影响的众多因素中,土地面积的贡献率最大,影响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有限的土地资源而非其他劳动和资本要素。在影响粮食生产的三因素中,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影响是最大的,增加 1 单位的粮食播种面积对产量的贡献是 1.455145,成灾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是负的,每增加 1 单位成灾面积使得粮食减产 0.069062.然而,粮食播种面积受耕地面积的限制,成灾面积由自然气候决定,这两种因素都不能人为控制,较难改变。此外,农村劳动人口数、农村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这三个因素被剔除,可以解释为当前中国粮食生产属于小农生产,未形成规模,农村存在的大量劳动力可以替代机械等资本要素,在统计学上表现为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而有效灌溉面积与成灾面积又存在着互补的关系,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财政农业支出可以部分的在农村劳动人口、农村机械量上体现出来;化肥施用量一方面可以解释为存在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另一方面解释为统计口径过于宽泛使得对结果影响不显着。
总的来看,由于统计口径宽泛及变量数据不足的原因使得此模型有很大的局限,但仅从此模型统计结果来看,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中国有限的土地资源,说明中国的粮食生产基本上已达到饱和,依靠其它可变要素的投入不可能使中国粮食产量有太大的改善,必须面对粮食产量增长潜力不足的事实。
3.3 国内粮食供求缺口预测
分析表明,中国粮食增长乏力,而中国粮食需求量却呈直线上升,未来粮食缺口的产生不可避免。本节将建立粮食生产和粮食需求的计量模型,并利用粮食缺口模型对未来十年的粮食供求进行预测。
3.3.1 粮食产量模型及未来十年产量预测
数据显示,2000 年以前中国粮食产量呈现低斜率的直线增长趋势,2000-2003 年粮食产量下降,而 2003-2010 年中国粮食产量又呈现增长趋势(见图 3.1)。
因此采用对数计量模型建立方程。其中,用Y表示粮食产量,X 表示年份,运用EVIEVS 软件对 1990-2010 年的粮食产量进行预测得方程 3-3:
式(3-3)中样本容量为 21,判定系数为 0.73,拟合优度良好。常数项和自变量系数均通过了在 1%显着性下的 t 检验t.
21 1.721,模型通过了F.
1,21 的模型检验,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根据方程计算未来十年中国粮食产量,具体统计数据见表 3.3:
3.3.2 未来十年国内粮食消费量预测计算表明,中国粮食消费需求逐年升高,呈现性增长。因此,考虑建立线性方程,以Y(1,2 …21)表示粮食消费量,X 表示年份,运用 EVIEVS 软件对 1990-2010 年的粮食消费量进行线性估计,得公式 3-4:
的模型检验,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根据方程计算未来十年中国粮食消费量,具体统计数据见表 3.4:
3.3.3 中国粮食供求缺口预测
将粮食消费量公式 3-4 与粮食生产量公式 3-3 相减,即得粮食供求缺口公式,即公式 3-5:
分析表明,未来中国粮食缺口越来越大,仅仅依靠国内粮食生产已远不能满足国内的粮食需求,要想增加粮食产量,一是要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但是中国耕地资源有限这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难以借此改善;二是要靠技术水平的提高来增加产量,但是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而不确定的过程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因此,要解决中国粮食短缺的问题只有依靠国内库存粮食和依靠进口,依靠国内粮食库存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只能依靠粮食进口。而随着中国粮食需求的逐年增长,粮食进口量也势必逐年增加,对国外的依赖程度也会变大。根据2008 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实施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以下简称“纲要”): 2010-2020 年中国粮食的净进口依存度都不能超过 5%,2020年中国的净进口依存度将达到 15.7%,未来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相当严峻,不容忽视。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大陆北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简称蒙古国)接壤,自然环境相似、民族文化相近,具有发展双边旅游与贸易的天然优势。1992年实施沿边开放战略以来,内蒙古与蒙古国的双边旅游与贸易获得了同步快速的增长,随着双方旅游的快速增长,双边贸易也呈...
第7章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7.1研究结论。本文以中韩经济一体化作为研究对象,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综观中韩经济关系,无论是贸易方面还是投资方面,两国的相互依存性不断加强,即贸易一体化和投资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中韩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基...
本文通过碳关税提出的背景、目的及其产生的影响,分析中国反对的原因及其对2020年可能实施的碳关税政策所采取的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这也使我国很多企业更加高度重视发展国际贸易,并且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有效性。...
乌克兰和中国关系历史悠久,起源于蒙古时期前的基辅罗斯.当时的丝绸之路在两个国家的关系中扮演着主要角色....
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关税、配额等传统贸易限制措施在多边、双边贸易规则中被不同程度地限制使用,而WTO协定中的贸易救济措施被各成员方多次使用,其中“两反一保”中的反倾销反补贴已经成为成员方使用最频繁、范围最广的贸易救济措施。...
引言奥特莱斯作为一种我国国内的新兴零售业态,它在外国的最早形成时间是1970,英文形式是OUTLETS,通过直译变成中文的奥特莱斯,其英文原意是出口、出路、排出口的意思,起初这种商业形态主要经营的目标是一些工厂生产的废弃物,随着规模的扩大范围的拓...
参考文献[1]AndrewER.J.Phys.Chem.Solids1961(18):40-47[2]Cohen.TheFutureofSterlingasanInternationalCurrency(London;Macmillan;NewYorkSt.:Martinspress1971[3]HartmannPhillip.CurrencyCompetitionandForeig...
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是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据统计,中国目前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据海关数据显示,从2009年末到2013年末的四年间,中国和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增长108.26%,2013年度达到4436亿美元;相互投资累计超...
对于我国的一般贸易而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进口行业有着显着影响,在国内会拉动企业进口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虽然人民币升值不会给我国的进口贸易带来很显着的积极影响,但是目前而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有着一定的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