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的经典作品之一, 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重新审视这部作品, 可以发现哈代通过这部小说展现了英国19世纪末期的自然生态状况、女性与自然的融合以及女性的奉献与反抗精神。深入发掘并阐释这其中所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对推进和拓展哈代作品的生态文学领域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 自然; 生态女性主义;
Analysis of Eco-feminism Thought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FANG M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anming University
Abstract: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is one of the classic novels by famous British writer Thomas Hardy, which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since its publication. Researching the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feminism could find that the novel displays the nature's ecological condition, the connection of female and nature, spirit of female dedication and struggle in the late 19 th century of the British.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eco-feminism thoughts in the works has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and expanding the ecological literature study of Hardy's works.
1891年, 托马斯·哈代完成了经典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创作, 该作品以女主人公苔丝认亲为线索, 讲述了苔丝与亚历克及安吉尔的坎坷曲折的情感纠葛, 在这其中可以看到当时英国乡村中人与自然相生相伴的美好生态景象以及女主人公敢于抗争、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不难发现, 哈代已然将自己超前而先进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植入到这部经典作品之中。
一、自然生态
在19世纪末期, 传统的生产方式逐渐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 人类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处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远古时代人对自然的依赖, 到农业文明时代人们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 再到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千方百计地去征服自然、不断开采与索取, 这一切都在自然中刻下了深深的痕迹。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现代文明也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乡村的发展, 并且改变了乡村民众的观念和生活方式[1]。但是,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哈代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依然选择去构建质朴而美好的田园生活画面, 歌颂自然、赞美自然, 并将人与自然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力图唤醒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与敬畏,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伴相生。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 弥漫着浓郁的自然气息和自然情感。当女主人公苔丝的父亲老约翰得知自己是王室后裔的时候, 他一路兴奋而行。夕阳下, 当他乏累之时, 他躺在路边的青草与雏菊之间, 感受着自然的气息[2]6。这是多么让人羡慕与神往的美好画面。在苔丝的家乡马勒特村, 其自然环境的优美也着实让人惊艳。马勒特村所在的山谷名叫布雷克摩谷, 那里土地富饶、山峰叠翠, 田地从未荒芜, 泉水永不干涸, 空气清新无比, 草木茂盛非凡[2]6-7。在八月份, 早晨山谷里的雾气和露水还没褪去, 温暖的阳光就已经从山顶洒向大地, 仿佛正注视着山谷里的一切。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农舍里, 唤醒了那些还没起床的人们去开始新一天的农忙[2]89。
这些山水画卷般的场景, 不禁让人对自然之美发出赞叹。美丽的自然景色使苔丝的故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那里多姿多彩, 美如画卷, 令人向往。小说主人公苔丝便在这处处充满自然气息的故乡快乐地生活着。
然而, 当苔丝去认亲来到特兰特里奇猎场的坡居时, 看到了一番别样的自然景象。与普通庄园主的宅地完全不同, 这里没有大片的农田, 也没有牧草地, 坡居是完全出于享受的目的而建造的宅地, 只是一个供人消遣的小农场[2]34。不难发现, 资本主义的触角已经渗入了英国的乡村社会和经济。但是, 再俯望坡居后边的远方, 满眼是蔚蓝色的自然景致和大片珍贵树木覆盖的狩猎场[2]35。可以看到, 尽管受到侵袭, 乡村山野间更多美好而清新的自然环境还依然映衬着特兰特里奇这片土地, 这样美好的景象不禁让人对美好生态环境产生由衷的向往, 这也促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影响下人与自然的相处产生深刻思考。
二、女性与自然
生态女性主义是将女性主义与生态主义相结合所形成的思想流派, 认为女性与自然之间有着更为亲切而紧密的联系。女性与自然之间的亲密联系自原始社会便存在着, 原始社会时期的男性更看重自然的实用性, 自然对于他们而言是展现他们男性阳刚个性的场所。而女性则不同, 女性先天便拥有良好的、进一步与自然联系的生理条件。女性拥有同自然一样的孕育生命的能力, 且拥有关怀、同情、非暴力等特质。对于美好的事物, 女性往往能怀着美好的心情去欣赏, 对于不美的事物也总能对其发出哀叹。所以, 相较于男性而言, 女性更加亲近自然,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便有不少女性与自然亲近融合的画面描写。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有一段描写人们在麦田里跟随收割机捆扎麦子的场景, 在这段描写中, 作者哈代本人直接用文字表达了其对女性与自然更为亲近融合的观点, 他写道, 当女人在田野里成为大自然中的一部分时, 她们就不再是一个普通的物种, 此时的女性具有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劳作中的女性吸取了周围乡野间的精华, 已然和自然融为了一体;然而, 其他劳作的男性还仍然归属于自身的雄性物种, 只不过就是个收割庄稼的男人而已[2]90。无庸赘述, 哈代在此处表明的女性与自然具有同一性的观点直白而明了。
接下来再看一下苔丝家乡的联欢舞会场景。在马勒特村举行的一年一度的联欢舞会游行中, 清一色的姑娘们手里拿着柳枝和鲜花, 欢笑着在乡村田野的路上前行, 温暖的阳光照在她们的发丝上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光线也柔顺地洒在她们的身上, 温暖着每个姑娘的心灵[2]8-9。在田野间的联欢舞会上, 姑娘们白衣婆娑地翩翩起舞, 伴随着鲜嫩的柳枝和芬芳的花束, 好一幅令人艳羡的美好画面[2]15。
受到亚历克的侵犯后, 苔丝在白天不敢独自出门, 只能在黑夜降临之后才敢出门跑到没人的树林中去排遣自己的忧伤。只有漫步在寂静的丛林中, 她才感觉到自己的痛苦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减轻[2]88。尽管是独自一个人夜行, 但融入在大自然的夜色中, 她并不感到孤独。不难发现, 苔丝已经把夜晚和丛林当作了自己的避风港, 她在那里修复着自己受伤的心灵。当苔丝到达奶牛场时, 她觉得那里的景色着实让她心旷神怡, 虽说比不上家乡的景色, 但是清新的空气、潺潺的流水、光滑的鹅卵石、匆匆的绿草都令她感到欣喜和释然, 她感觉自己的心灵已经和那暖暖的阳光融合在一起, 唤起了新生活的希望[2]105。在小说中, 自然带给了苔丝治愈的力量, 苔丝在与自然的相处中, 同自然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三、女性的奉献与反抗
生态女性主义反对男权制, 认为男权主义的特征就是侵略与扩张, 具体表现为对妇女的压迫和对自然资源的掠夺。生态女性主义倡导女性的独立自由以及平等同权。《德伯家的苔丝》中, 女主人公苔丝的女性形象深入人心, 小说通过苔丝的故事唤起人们对女性存在的意义、地位的重新思考。
(一) 苔丝的奉献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 苔丝虽然两次委身于亚历克, 但两次与亚历克产生交集的原因却都是出于对维持家庭生计的考量。为了家人能活下去, 苔丝毅然选择委屈自己, 这是女性奉献精神的悲壮体现, 是敢于担当而自我牺牲的义举。小说中对苔丝家中人员状况有着这样的描述:当大人都不在的时候, 苔丝就成为了所有弟弟妹妹们的妈妈, 她义不容辞地负责照顾起这个家;弟弟妹妹们这些小家伙就像德比家这艘船上的乘客, 如果父母出现了意外, 他们几个可怜虫也要跟随这艘船倾覆[2]19。第一次苔丝答应认亲, 是由于因为她的疏忽而导致家里唯一的老马被撞死, 使得家里无法拉货去集市卖货, 从而影响了苔丝家的经济命脉, 影响了一家人的生计, 故此, 苔丝为了家庭亲情而委屈自己, 违背内心想法, 决定去认亲[2]33。这是勇于担当家庭责任的义举, 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然而认亲不久, 苔丝便被诱骗并失身于亚历克。之后, 苔丝生下了一子, 但是孩子却没有活过几天就不幸夭折。当她重新振作后, 遇到安吉尔并与之步入结婚的殿堂, 却又因不洁被抛弃。此时, 苔丝的父亲病逝了, 他家这艘“船”即将倾覆。迫于家境的窘迫, 又在亚历克不断诱骗与对家人的恩惠下, 苔丝第二次选择委身与亚历克。很显然, 这次仍然是出于对弟弟妹妹们及年迈老母亲的考虑, 苔丝再一次担当起这份家庭的重任, 选择自我牺牲, 这种女性的奉献精神着实让人动容。
(二) 苔丝的反抗
首先, 从资本主义功利思想这一点上来看, 苔丝无疑是做到了对功利的反抗。苔丝的母亲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嫁给一个有钱有势的绅士, 从而使得自己的家庭变得更加富裕, 但是, 苔丝却一直是反对这种做法的[2]27-28, 苔丝认为如果要是为了钱而让她去嫁给一个她所不爱的人, 这样的做法简直是太愚蠢了, 她认为自己的感情必须是由自己决定的。尽管亚历克对其进行了追求以及物质与金钱上的诱惑, 苔丝却对其进行了抵制。比如, 亚历克在侵占了苔丝后仍然对其不断利诱, 他向苔丝许诺他可以为他的冒犯赎罪, 为了苔丝他可以花光自己最后一个铜板, 苔丝可以拥有自己喜欢的漂亮衣服, 不必去做那些粗野的乡下活计[2]80, 但是, 苔丝抵抗住了这些功利的诱惑。相反, 如果当时苔丝向亚历克妥协并承诺成为亚历克的情人, 那么可以想象的是苔丝的生活不再会是如此的艰苦, 甚至可以想尽办法从亚历克处获取一定的金钱和权势, 再也不用承受生活的压力和苦痛, 然而苔丝并没有这样做, 在清楚地知道自己不爱亚历克的前提下, 她果断地选择了离开, 不愿意成为亚历克的玩物。
其次, 苔丝的反抗还体现在她对男性主宰女性这一认识的反驳上。苔丝追求的是男女之间的平等、真诚、互信、互爱。当苔丝将自己遭遇的不幸告诉了安吉尔之后, 面对丈夫的指责和怒斥, 在没有得到原本自己希望的安慰下, 苔丝进行了反抗。苔丝对安吉尔说道, 因为我原谅了你的错误, 宽恕了你的过失, 我希望你也能够宽恕我[2]229。可是, 令苔丝没有想到的是, 安吉尔深受男权主义思想的影响, 非但没有宽恕苔丝, 还表现出了极为反感和愤怒的情绪。从苔丝与其丈夫所犯下的错误来看, 苔丝所犯的错误明显小得多、轻得多, 苔丝要求与丈夫拥有同等的权利, 同等获取对方的宽恕和原谅,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苔丝对男权主义社会的反抗[3]。
最后, 在贞操观念上, 苔丝也表现出对传统道德观的质疑和反抗[4]。在苔丝第一次遭遇到不幸后, 回到家乡面对着的是一种尴尬无比的场面, 在进行礼拜的过程中, 人们回头望向苔丝, 然后低下头默默地低声议论[2]88。由这些人的言行可以看出, 人言可畏是当时苔丝所面对的最为艰难的局面。但是, 这并没有将苔丝打垮, 反而使她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于传统贞操观的怀疑。苔丝坚信女人的贞操如果失去了, 并不是无法挽回的, 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有着复原自己的力量[2]102。显然, 苔丝没有向传统的贞操观屈服。
《德伯家的苔丝》深刻地揭示了女性在社会文明更替时期所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道路。尽管苔丝经历了那么多的人生苦难和困惑, 但在哈代的笔下, 苔丝依然是一个自然之女。在资本主义侵袭之下, 代表自然本真的苔丝最终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但是她竭力挣脱传统桎梏、反抗功利资本主义、热爱自然、追求真善美的生动形象, 深深地刻在了人们的心里, 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这部传世经典之作必然成为生态文学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 吴梅芳.夹缝中的生存——《德伯家的苔丝》生存空间的生态解读[J].鄱阳湖学刊, 2015 (3) :115-119.
[2] 托马斯·哈代.苔丝[M].罗翠玉, 译.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9.
[3] 王雪晴.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苔丝的命运及女性意识的觉醒[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3) :59-60.
[4] 吴梅芳.《德伯家的苔丝》精神生态空间重审[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4 (3) :97-101, 118.
本文拟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入手解读这些自然意象所蕴含的丰富意义。...
1引言《缅甸岁月》(BurmeseDays,1934)是乔治奥威尔(GeorgeOrwell,1903-1950)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继吉卜林(RudyardKipling,1865-1936)的《吉姆》(Kim,1901)和福斯特(E.M.Forster,(1879-197...
一、《水仙花》是诗人心灵与自然的契合华兹华斯的名作有《丁登寺》《水仙花》《孤独的收割人》等诗篇,其中《水仙花》更是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被一代又一代人经久不息地吟诵。(一)华兹华斯的诗学主张《水仙花》是华兹华斯浪漫主义诗学的成功实践。华...
本论文将分析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的自然主义元素, 论证小说中的人物由于受到传承和环境影响而遭遇的悲惨命运。...
哈代通过《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惨命运来揭示当时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与悲惨命运,严重谴责、抨击当时男权统治下女性完全丧失话语权的社会现实,女子只能是社会的附属品、牺牲品。...
一、作品产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1.工业革命18世纪50年代,隆隆的机器声预示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工业革命使英国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技术的进步使英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工厂。然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人对自然环境的...
一、安吉拉卡特和她的作品作为最与众不同的英国当代作家之一,安吉拉卡特以其对于社会生活独特、敏锐的见解和作品中让人眼花缭乱的写作技巧为人们所称道。她的作品中对于仿写、讽喻和象征手法的独特运用以及对于幻想、传奇、哥特小说和科幻小说的混杂通用也...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在晚年写就的一篇着名中篇小说,同时也是海明威最着名的作品之一。它讲述了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的故事,也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如同海明威本人一样,圣地亚哥是一位令人...
艾尔弗雷德丁尼生(1809-1892)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中后期的着名诗人,继威廉华兹华斯之后,成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第二位桂冠诗人.他生于林肯郡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景色优美的乡村风光和文学气氛浓厚的家庭使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对诗歌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
综观《德伯家的苔丝》, 多种色彩的巧妙运用, 描写了苔丝这个纯洁、善良、美丽的乡村姑娘被玷污、反抗、最终毁灭的悲惨命运。红、绿、灰、黑的色彩变化, 映照着苔丝在生与死、希翼与绝望中挣扎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