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律论文 > 食品安全法论文 >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成就与不足(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1-07 共9605字
  又据《中国食品报》(2014年1月1日) 报道,我国休闲食品日益丰富多彩。(1) 多样化。近年,休闲食品行业品种和类别大幅增多,如: 薯类焙烤、油炸、膨化、蒸煮产品,谷物烘烤、膨化、油炸产品,果仁烘焙、油炸产品,各类豆制品,肉禽蛋类制品,水产品类制品,糖果类,干制、蜜制、调理果蔬类制品等,品类渐次丰富,既有以往消费者喜爱的品牌产品,更有新产品踊跃推出,原料、配料、口味、质感、制作、包装、销售不断创新。以马铃薯片为代表的休闲膨化食品仍然是年轻人的最爱,市场容量在256亿元左右,从鲜切油炸、复合油炸、复合烘烤到饼干式薯片,工艺不断创新。以友臣、上好仁真为代表的肉松饼、肉松塔成功上市,开拓了休闲食品的新空间。法式小面包的问世,又表现出主食糕点休闲化的市场新景象。(2) 微小化。除了品种、风味的多样化外,微小化成为新的产品流行趋势。微饼干、微蛋糕的块头只有传统产品的一半甚至更小,一口一个,微薯片5片一包。此外,还有微糖果、微饮料等。如此精致的产品,就是要彰显品牌个性和迎合消费者“挑食”的新需求。(3) 便利化。微小化的同时,带来便利化,而且这种微小化、便利化的休闲食品已融入百姓日常生活。调查数据显示,京沪穗三城市家庭消费综合指数最高的休闲食品是面包和蛋糕,一半以上的家庭会经常购买面包或蛋糕; 其次是饼干类食品,其“充饥”性能使其跨越了正餐食品和休闲食品的类别界限。休闲食品消费主体已经由原来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拓展到以年轻成人为主,高收入满巢家庭成消费主流。人们追求的消费利益已不仅仅是商品数量和使用价值,而越来越关注商品附加的服务和文化价值观念,如品牌、品位、时尚、造型、精神追求和文化享受。
  
  ( 四) 食品科技提升
  
  2009年6月12日、2010年6月11日、2011年6月13日、2012年6月11日、2013年6月17日、2014年6月10日、2015年6月15日,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粮食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或单位联合主办了第一届至第七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层论坛”,极大地提升了我国食品安全的社会关注度和科技影响力,推动了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
  
  2015年9月3日,作者利用“中国知网” ,以“食品安全”为篇名,检索出相关中文文献53945篇; 利用江西农业大学图书馆数据库“昌北高校数字图书馆”,以“食品安全”为书名,共检索出相关中文图书880种。我国食品安全科技水平由此可见一斑。
  
  ( 五) 食品管理加强
  
  2012年6月23日,《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 国发〔2012〕20号) 发布,标志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视和加强。该《决定》明确了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强调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落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提出了完善相关保障措施、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以及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2015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主席令第21号) ,该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15年4月24日修订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的管理将进入一个更健全的法治的新阶段。
  
  三、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食品安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但另一方面,在新形势下,面对国内外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食品安全仍面临着一系列突出问题与挑战。如:
  
  ( 一) 有 些 地 方 食 品 污 染 重,合 格 率不高
  
  总体来说,我国食品质量和食品合格率都在逐年提高,但每年均有一定数量食品因受到污染,致使食品合格率不高。如:2012年10月~ 2013年3月对大连市3250家大中小型餐饮单位进行食品安全现状调查,结果表明[5]: 大连市餐饮单位卫生设施设备合格率多在50% ~ 85%,即有15%~ 50%的设施设备不合格,显然,由此生产、加工出来的食品也将是“不合格”的。
  
  2015年4月1日《中国食品科技网》公布的《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显示: 我国食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六大类主要食品( 小麦粉、葡萄酒及果酒、饮料、食用植物油、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 中,饮料抽检范围包括瓶( 桶) 装饮用水、固体饮料、果汁和蔬菜汁饮料、碳酸饮料( 汽水) ,合格率在六大类食品中最低,为93. 8%,尤其是瓶( 桶) 装饮用水的合格率仅为88. 1%.《报告》显示: 我国进口食品安全质量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有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不合格、重金属超标、检出有毒有害物质、携带有害生物、农兽药残留超标、含有违规转基因成分、来自疫区等。其中,微生物污染是威胁我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在2013年我国检出的进口不合格食品中,因微生物污染的共446批次,占到20. 61%,菌落总数超标、大肠菌群超标、霉菌超标的情况较为严重。
  
  ( 二) 安全事件多,造成损失大
  
  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如2001年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2003年金华火腿的敌敌畏事件,2004年的大头娃娃事件,2005年的苏丹红、孔雀石绿事件,2006年的陈化粮、毒猪油、红心鸭蛋安全事件,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2010年地沟油事件,2011年“瘦肉精”事件,2012年如坠云雾的老酸奶“工业明胶”事件,2013年鸭舌制品含甜蜜素、硫磺熏制“毒生姜”事件,2014年福喜问题食品事件,等等。这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危害了人民身心健康,而且在国内外造成恶劣的“负面”影响。真可谓损失惨重、教训深刻。
  
  据有关资料,从1999 ~ 2014年,全国共报告重大食物( 食品) 中毒事件4291起,中毒159614人,死亡2837人,相当于平均每年发生食物( 食品) 中毒事件268起,中毒9976人,死亡177人,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则可想而知[6 - 7].
  
  ( 三) 生产环境差,种植污染重
  
  目前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环境的恶化,比如工业化“三废”导致耕地被污染、重金属残留情况较为严重,以及化肥、农药、农膜等投入品的不当甚至违规违法使用等。
  
  一是化肥造成的污染。1978年,我国化肥使用量只有884万t,2013年已达到5911. 9万t,后者比前者增加了5. 69倍。化肥的利用率却偏低。以氮肥为例,我国耕地面积占全球耕地面积不足10%,但氮肥施用量却占全世界施用量的1 /3; 氮肥利用率平均约为45%,远低于发达国家60%的利用率水平。化肥的过量和低效施用,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降低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导致农产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量严重超标,危害人体健康。
  
  二是农药造成的污染。2012年,我国耕地平均农药施用量为14. 98 kg /hm2,而在我国一些发达的省份,单位面积的农药平均施用量更高,广东农药施用量更是高达40. 27 kg /hm2,是发达国家对应限值的5. 75倍。
  
  三是农膜造成的污染。我国农膜使用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144. 9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175. 8万吨,废旧农用薄膜造成的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农用残膜系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属于难以降解的塑料,熔融指数高,降解周期为200 ~ 300年,且降解过程中持续伴随着有毒物质的溶出,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长期威胁。
  
  四是造成的危害严重。目前,全国有些地方由于化肥、农药、农膜等投入品“不当使用”、“过量使用”,直接造成土壤污染、生物( 农作物) 污染、农产品污染,以至食品污染,尤其是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之后,引发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从而产生“镉米”、“铅米”、“汞米”……,从而引发严重的食品污染问题,这应引起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
  
  ( 四) 加工环节多,添加污染物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食品安全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