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成就与不足(3)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1-07 共9605字
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一方面是原料的污染、生产企业地理环境和产房的污染、手部细菌二次交叉感染、生产工艺和设备造成的污染、化学色素、化学添加剂使用不适当( 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比如: 在面粉中超量使用增白剂“过氧化本甲酰”、在腌菜中超量使用苯甲酸、在饮料中超标使用化学合成甜示剂,使馒头、包子增白滥用二氧化硫、使大米饼干增亮滥用矿物油、加工水发食品滥用硫磺、双氧水、福尔马林等化学原料,用来增强食品的韧性、亮度,延长保存期等等。另一方面使用劣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也是造成食品污染的另一因素,商贩在生产加工食品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比如: 用病死畜禽加工熟肉制品,用“地沟油”加工油炸食品等等。
此外,产品包装不当以及在流通和销售过程中的“不注意”,均会造成食品污染。
( 五) 管理部门多,监督不到位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较多,实行的是“多部门、分段、分环节”管理模式,如种、养殖环节,是由农业、畜牧兽医、海洋水产部门管理; 生产加工环节,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管理; 流通环节,由工商行政部门管理; 食堂、餐饮消费环节,由食品药品监管局管理; 综合协调,则是各级政府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 农产品质量安全,则参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行,由各级农业部门全程质量安全机关管理。
实践表明,这种“多头”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出现“责任不清、管理不力、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可以说,这在某定程度上也是我国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 六) 安全标准低,涵盖指标少
据《国际在线专稿》(2013年7月12日) 报道: 近年来,国家卫生计生委不断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制度,公布实施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办法,并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制定完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截至目前,中国已制定公布了乳品安全标准、真菌毒素、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使用、预包装食品标签和营养标签通则等303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覆盖了6000余项食品安全指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在新形势下,仍然存在“安全标准低,涵盖指标少”,以及“指标老化”,难以适应“新要求”等问题,亟待进一步修订、加强和完善。
( 七) 制度不健全,法规待完善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着“制度不健全,法规未完善”的问题。
首先,不系统。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的首要表现就是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如《食品卫生法》规范的是食品的生产,《产品质量法》规范的是食品( 经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 的生产、销售活动,《农业法》则对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以及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进行了规范。从整体上看,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尚未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如种植、养殖等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就没有专门的法律予以规范。
其次,不严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还表现在规定的法律责任不够严厉。在发达国家,法律对“问题食品”的生产经营者处罚非常严厉。由于法律责任大,制裁措施严,违法成本高,使得经营者不敢轻易以身试法。但在我国,由于法律、法规未规定违法者应承担的严厉的法律责任,从而缺乏应有的威慑力,以致于很多经营者敢于以身试法,甚至一犯再犯。
第三,不科学。目前,我国制定的各种“制度、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标准交叉重叠,缺乏统一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较低,一些标准与国际标准差距很大,技术指标落后; 标准指标体系孤立,只研究“数值”,不考虑生产; 有些标准照搬国外,不考虑我国食品工业实际。
( 八) 人员素质低,安全意识差
一是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隐患突出。食品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从业人员绝大部门来自农村或者是城镇下岗职工,文化水平相对较低,食品安全意识淡薄,未实行进货查验及台账登记、索证索票制度或者记录、索证索票不全,不能及时处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缺乏,留下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二是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高,维权困难。很多消费者没有基本的食品安全意识,特别是一些老人、小孩在购买食品的时候,基本不会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这些标识,这就给一些不法经营者可乘之机; 而部分经营户往往不会主动提供发票和小票,一但出现问题,维权就会比较困难。三是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低、服务意识差,对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不熟悉,责任心不强,缺乏“担当”和“公心”,尤其是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对可适用的法律条款不明确,在执法过程中不具有可操作性,等等。
四、应取的策略
针对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上述问题,必须尽早采取坚决而有效的策略和具体措施[8]:
相关内容推荐
-
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与立法完善
食品安全包括食品的卫生安全(foodsafety)和食品的供应安全(foodsecurity)两层含义:前者指食品应当洁净卫生且无损于人体健康;后者指食品市场的供给充分,不存在食品短缺的危机。本文将从食品的卫生安全角度分析我国应当如何构建更为合理完备的法律制...
-
食品流通过程中的安全监管问题与应对措施
食品是否安全直接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才能保障食品的安全,才能切身的维护人们切身利益,流通环节是食品安全保障的关键环节,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广泛,情况也比较复杂,因此,在食品流通环节实行法律监管是非常有必要的...
-
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改革研究
食品安全涉及公众健康,集聚着全社会的关注。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始终把食品安全作为最重要的民生问题,强化源头治理,全程监管,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以及相关制度,并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和科普宣传,以提高全社会...
-
-
现有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中的两项激励扭曲制度研
引言食品安全问题是近年来我国公众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社会问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不仅出于食品生产经营者(后文简称为生产者)的无良,还出于食品安全监管者的失信.近年来曝光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都揭发了监管缺失、监管者不作为和信息瞒报的现象。食...
-
流动摊贩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探究
摘要流动摊贩所销售的食品由于其价格低,购买便捷等特点,在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的日常生活中,拥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但其卫生状况差,具有发生群体性食源性疾患的高危因素,是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一环,它影响着我国...
-
新食品安全法对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完善
新的《食品安全法》已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提出了新的更加严格的要求。质检总局全面贯彻《食品安全法》,进一步健全完善进出口食品1品安全。一、直面四个挑战,应对新常态近年来,贸易全球化不断发展,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食...
-
构建食品安全多元共治模式的路径选择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重大的基本民生问题。中国全面小康进程中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调查显示,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连续三年位居首位。食品安全涉及民众的共同利益,具有类似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单独依靠市场方式治理食品安全...
-
高校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及其法律风险防范
食品安全,尤其是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关联着众多学生的生命健康问题。同时也关系着高校开展正常授课与维护校园稳定,甚至进一步可以说这关系整个国家经济社会之稳定。...
-
外卖食品安全问题问责机制的不足与完善
在网络餐饮产业急速发展的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如新时代的雨后初笋般“厚积薄发”,隐患重重。在2017年的中国食品安全关注度大数据中,“外卖”二字已经在热词榜中位于前列。近年来,外卖食品中毒案件不断增长,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不容忽视。...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