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穹顶之下》对当下深度报道生产模式的启示
(一) 优质的深度报道是稀缺品。
网络时代,每个人都能轻易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英文中"Infobesity(信息肥胖症)"一词,即信息消费过量导致的一种新病症。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智能时代,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随时随地,只需触摸或点击手机屏幕,就可以获知周围世界所发生的新闻,但实际上人们并不理解这个由大量信息堆积的外在世界和所处时代。英国拉夫堡大学传媒研究中心教授格雷厄姆·默多克( GrahamMurdock)对此有深入的见解,他认为我们现今所处的信息世界是信息模式,而非知识模式,破碎的信息无法提供给人们系统化的认识,受众对于事件的解释模式和前因后果都是模糊的。
此外,受众的时间和注意力被大量碎片化的无用信息所占据。这就需要更多专业记者生产优质的解释性报道和调查报道。从事深度报道的记者需要做到核实信息真假,进而将信息模式转换为知识模式,即让信息变得有意义。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很多传统媒体从业者已经无法心平气地从事新闻生产,"职业疲倦感"和"职业无力感"倍增,与此同时,伴随着媒体从业着待遇偏低的现状,"新闻理想""豪情壮志"变得不切实际。近几年,我们的新闻行业一直在讨论所谓"自媒体""公民记者"的问题。新闻行业的门槛正在降低,"新闻无学"正当流行。在青年人的职业选择中,新闻记者不再那么受青睐,而老一辈的新闻从业者不断流失,媒体人转行的越来越多。留下来的从业者整体呈现年轻化趋势,欠缺专业性。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组织了一项针对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新闻从业者的调查,于 2012 年 11 月到 2013 年 1 月间进行,对全国 5 家报业集团(报社)2109 个有效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此了解当前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现状。结果发现,对于新闻媒体社会功能的认识,新闻从业者最认同"做一个置身事件之外的观察者","宣传"和"监督"角色都有明显的弱化。张志安认为,这或许折射出从业者犬儒化的倾向。
笔者认为,新闻从业者"犬儒化"也是造成深度报道品质偏低的原因。时代所需要的绝不是信息式的记录,而是知识式或启蒙式的记录,这正是深度报道的可为之处,深度报道的社会价值也在于此。《穹顶之下》带来的启示,优质的深度报道依然是稀缺品,受众对优质深度报道依然有强烈的需求。内容永远是王牌,能够生产好内容的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的渠道优势,从寒冬转到"穿暖花开"并非不可能。媒体的"内爆"增加了受众接近真相的难度,受众的新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也正为深度报道提供了创作的空间,原创的基于核心新闻事实的深度报道是当下媒介的一个缺口,深度报道应该发挥其社会功能,即为受众提供具有启示性和解释性的新闻报道。
(二) 深度报道需要在呈现方式和传播策略上有所突破。
传播媒介的改变引起阅读方式的转变,信息爆炸且呈现碎片化的时代,受众的注意力被极大分散,受众不再有足够的耐心、时间和注意力阅读纸媒的长篇幅图文式的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曾经被视为纸媒的一大优势,静态的文字更能达到让人思考的目的。而进入新媒体时代,电子媒介盛行,网络和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阅读媒介,受众更倾向于声画兼具的视频媒体的叙事方式,由"读写"为主的阅读方式正在向以"看听"为主的阅读方式转变。《穹顶之下》由调查记者以演讲的方式呈现也给深度报道提供了新的报道形式。
伴随着传统纸媒进入网刊一体化的时代,一个完整的新闻作品不再只是内容本身,呈现方式和传播渠道也是报道的一部分。对于深度报道而言,精良的内容生产、多元的呈现方式、恰当的传播策略三者相结合,才会在当下产生影响力,发挥深度报道的价值,体现新闻的时代意义,而这正是当下最迫切的问题所在。
深度报道曾经是纸媒的一大优势,但不是纸媒的专属优势,一篇报道深度与否,评判方式是它的报道方式和报道理念,而根据报道内容的差异性,文字形式、视音频形式或多媒体手段的综合运用,都是可以选择的呈现方式。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国内一些以深度报道见长的纸媒已经开始改变策略,财新传媒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变之一就是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的采编团队。记者完成采写之后,还要参与稿件的发布和推广工作,以及在新媒体平台上和读者进行互动等,使优质稿件得到最大范围的传播。
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如何跳出单一的长篇幅图文模式,寻找新的呈现方式,以赢得受众的关注,是深度报道当下面临的新挑战。没有现成的照搬模式,也没有标准化的普及模式,文字、图表、视频、记者表述、访谈等形式的选择和组合,主要依据深度报道的选题内容。深度报道应该借助新媒体的多元呈现方式为新闻报道内容本身寻找最佳的传播方式。《穹顶之下》在传播上实现了全覆盖,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同时助推,重要新闻网站和意见领袖为之助力,新媒体时代,基于网络的新媒体平台尽显其优势。可见,深度报道唯有跳出传统纸媒和电视的平台束缚,借助新媒体的平台优势,才有可能实现最大化的传播效果。
(三) 深度报道要打造明星记者。
在笔者看来,非突发事件的严肃新闻《穹顶之下》在娱乐泛滥的时代赢得绝对的头条位置,除了片子本身有价值,传播的时间和渠道得当之外,最重要的是"柴静"的个人影响力。如今这个时代,比起你做了什么事情,更重要的是"你是谁". 作为中央电视台最着名的记者和主持人之一,柴静曾经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担任多年的出镜记者,该节目在柴静任职期间曾是中国最具社会影响力的电视深度调查栏目。之后,由柴静担任记者型主持人的《看见》栏目依然广受好评。柴静所着书籍《看见》的热销更是为她赢得了广泛的知晓度和美誉度。因此,一旦跟"柴静"这个名字挂钩,事件本身就已经具有了一定新闻价值。柴静央视辞职,沉寂一年之后重回公众视野,本就是一件足够引起公众关注的新闻事件,再加上雾霾调查这一公众议题,《穹顶之下》不火爆也难。
追溯历史,可以发现,新闻明星制度最早出现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美国新闻界,是美国电视人为了在严峻的频道争夺战中赢得高收视率而采取的应对策略。
电视台采取好莱坞包装明星的方式来包装新闻主播,他们相信明星主持人和明星记者能够直接带动其所在栏目的关注度和吸引力。在华语传媒界,凤凰卫视最早开启了记者明星制度,借此树立起了品牌形象。之后大陆传媒也开始给予记者足够的个人舞台,促使明星记者的诞生。柴静便是这一阶段成长起来的中国着名记者之一。
美国传媒界认为:一个重大新闻由一个知名明星记者来报道和由一个普通记者报道,其效果完全不同。
深度报道的选题都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一个专业制作精良的优秀深度报道作品,如果能够由明星记者作为主创参与并推出,极有可能达到最大范围的传播效果。在消费主义盛行和媒介生态环境娱乐化的时代,明星记者凭借个人影响力能够直接带动其所报道的新闻事件的传播度。尤其是当其所报道的内容是严肃性极强、趣味性欠缺、对受众的时间和耐心要求更高的深度报道,明星记者的号召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作品的传播度和影响力。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提出,受众的"注意力"是传媒经济的真正价值所在。
抓住受众注意力,新闻价值才有可能实现。《穹顶之下》之所以能够赢得广泛关注,明星记者"柴静"的个人号召力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5)》。新浪传媒
[2] 叶铁桥、周珊珊。 纸媒困境下的深度报道-第五届全国深度报道研讨会综述[J].新闻记者,2014,(7)
[3] 周旭峰。从《冰点》看国内深度报道的现状、特点和趋势[D].四川:四川大学,2007
[4] 刘勇 .深度报道采访与写作[M].安微: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4
[5] 董媛媛。深度报道的当代审视[D].上海:复旦大学,2009
[6] 张志安。深度报道的轨迹回望与问题反思-以新闻专业主义为视角[J].新闻与传播评论,2009
[7] 张建伟。深呼吸(下)[M].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7.53
[8] 李良荣 .深度报道采访与写作[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9] 柴静出品《穹顶之下》
[10] 王辰瑶。深度报道如何适应新的需要[J].新闻记者,2014,(7)
[11] 韩十洲。穹顶之下的"全民总动员"--从公共叙事看柴静的《穹顶之下》。
[12] 方洁、颜冬。全球视野下的"数据新闻":理念与实践[J].国际新闻界,2013
[13] 百度百科
[14]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4
[15] 栗元辉。中国体坛的明星记者[J].新闻爱好者,2008
[16] "人去做什么,是因为心底有爱惜".人民网。
[17] 英国拉夫堡大学传媒研究中心教授格雷厄姆·默多克 Graham Murdock,浙江传媒学院校庆讲座发言,2013-10 /2015-07-13
[18] 张志安、林京京、林功成。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新闻从业者调查[J].当代传播,2014,(3)
[19] 张志远。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品牌战略[J].新闻前哨,2010
[20] 喻国明、丁汉青、支庭荣等 .传媒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2
[21] 欧阳明。深度报道写作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5
[22] 杜骏飞、胡翼。深度报道写作原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5-6
[23] 李大同。冰点故事[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
[24] 刘海贵。深度报道探胜:党报-主流媒体发展之路[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5] 陈力丹。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6]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7] Gustave Le Bon.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陈天群,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11
[28] 归欣。新媒体时代要强化深度报道[J].青年记者,2007,(16)
[29] 戚玉纯。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的新变化[J]. 新闻世界,2014,(8)
[30] 马秀芬。新媒体语境下报纸的深度报道[J].新闻传播,2013,(6)
[31] 赵何娟。柴静《穹顶之下》可能会、应该会改写的新闻学。钛媒体。
“刘亦菲被扑倒”事件在新闻媒体报道后,诸如刘亦菲裙底走光、抹胸脱落等成为了娱乐新闻的主要关注点。在众多相关新闻报道中,缺乏对女性的理解和关爱,缺乏新闻应有的人文关怀,一味地追求眼球经济、挖掘明星隐私,以满足受众的窥私欲,获得较高关注度,从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财经新闻的关注度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有关金融、货币、股市、期货、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估等各方面越来越吸着引受众的目光。当前,都市类媒体的财经新闻报道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譬如报道形式单调刻板、报道的细...
校对是出版流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直接影响出版质量。事实证明,只要编辑出版部门配备足够的具有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认真执行责任校对制度,出版物的质量就有保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党和政府对于加强和完善网络信息管理,提高应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也更加重视。本文主要围绕网络舆论中的一类特殊主体律师的微博言论如何管理这一中心问题探寻网络舆论的管理之道,从案件传播中律师微博的内容...
4.2食品安全事件微博舆情演变特点分析在自媒体时代,每个网民都掌握着话语权,人人都有一个向世界发出声音的话筒,网络言论的影响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微博舆论场的崛起,带来了自媒体时代食品安全事件微博舆情新的特点。4.2.1官方和民间两个食...
第三章传播渠道融合过程中问题通过对同轴捆缆模式、平台模式、终端模式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出了。通过对三种传播渠道融合模式的缺点进行分析,总结了出现这些缺点的原因有四种,分别为:资金问题,数字技术发展的制约,跨媒体人才的匮乏,跨行业跨区域的...
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碰撞融合案例分析---以《广州日报》状告《今日头条》为例在现代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中,新媒体技术随着微博、微信等公共平台的应用使得其传播方式更为高效和便捷性。随着新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大大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因此新媒体的发展受到...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应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粉丝通过社交媒体的互动、订阅和转发参与到与明星和偶像有关的活动中,对娱乐产业的贡献越来越大,由此产生的粉丝经济规模也急剧扩大。本文通过对粉丝和粉丝经济相关概念的梳理,深入...
摘要在微信朋友圈中,每天都有无数的点赞在产生和传递,但现有对微信应用程序的研究文献中,很少以点赞作为主要探讨对象。本研究将微信用户在朋友圈中点赞视为一种传播行为,是受到许多因素影响的心理历程。透过这一行为的探讨,本研究得以了解社群应用中...
第5章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平台未来发展的对策作为近两年来才逐渐兴起的微信公众平台目前仍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在内容推送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因而,积极解决这些问题,制定平台未来发展的对策,全面提高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