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税务系统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完善思考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4-07 共515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信息化条件下国家税务局内部控制机制探析
  【导论】信息技术下国税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分析导论
  【第二章】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相关基础理论
  【第三章】国外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情况及启示
  【4.1 - 4.3】河北国税内部控制信息化发展背景
  【4.4  4.5】河北国税税收管理内控系统
  【第五章】税务系统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完善思考
  【结束语/参考文献】当前国税局内部控制问题研究结束语与参考文献
   
        第5章税务系统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完善思考

  
  5.1河北国税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内部控制理论日益完善和推广,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认可。但我国对于税务系统开展内部控制的时间还不长,尤其是政府内部控制与实际业务、行政工作结合还处在起步阶段,有许多需要补充、调整的空间。税务系统作为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较高,技术含量较高的政府部门,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在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税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显着成效。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税务系统在信息化手段推进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还需要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税务系统内部控制缺乏成熟理论指导。
  
  目前税务系统内部控制已经成为税务系统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挥着制约、规范执法行为,保证纳税人权利的作用。各级领导把内部控制机制的引入了反腐倡廉范畴中,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但长久以来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践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在政府行政部门如何更加有效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如何最大的发挥内部控制机制的作用,还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而且也是没有形成公认的的“税务系统内部控制理论体系”,对内部控制的推广和应用存在较大阻力。
  
  (二)有关税务系统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行政部门内部控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但立法工作比较滞后,缺乏可以指导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法律,导致很难使部门内部控制方面的规定做到有法可依。基本上可以说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有关的法律条文还是空白,这个问题将是我们建立和推广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一个问题。
  
  (三)税务系统部分干部员工对内部控制缺乏必要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
  
  税务系统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推广以及效果与广大干部职工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有很大关系。内部控制的最终执行者和落实者都是普通的干部职工,目前部分干部职工认为是内部控制制度是多了一种考核和负担,没有上升到廉政风险防控的高度来重视;有些人员认为内部控制过于繁琐,增加了日常工作负担。因此在内部控制制度真正推广、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会带来很多问题。
  
  (四)各个业务系统之间存在数据孤岛
  
  数据孤岛是指在税务系统内部运行的各个业务系统之间存储的,相互之间无法共享与交换,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相对独立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孤岛的特点是:没有进行信息的集中与整合,数据的采集、存储以及应用都是有相对独立地应用系统中分别完成,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非常孤立。各应用系统之间缺乏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机制和平台,只能鼓励的使用本身的数据,无法更好的体现信息化大数据的优势。
  
  数据孤岛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受传统行政职能和工作方式的影响,税务系统各个部门之间存在条块分割和各自为政的现象,各部门之间为了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业务流程,设计开发了本部门的业务系统,最终使这些应用系统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数据互联互通、共享交换。在这种背景下的信息化系统就会造成一座座的“数据孤岛”.
  
  “数据孤岛”现象税务系统内部控制机制很难获得跨部门的内部控制信息,而在无法获取有效内部信息的政府部门内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说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因此,“数据孤岛”现象是信息化条件下的税务系统内部控制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五)政策变化及流程频繁调整,造成内控机制建设存在滞后性。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税务系统所面临的经济形势也越来越复杂、多变,经常面对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调整,业务系统升级改造频繁,业务流程、职责调整过程中,税务干部的分工和权限也会相应发生变化,而在这种背景下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滞后性。
  
  造成滞后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业务系统调整或者政策变化具有一定的突然性,从而在规划下一年预算时,无法准确确定在内控系统信息化所需经费,由于受传统的政府部门管理模式的制约,很难在段时间内对内控系统需要进行立项开发,导致内部控制相关系统出现滞后性。第二、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开发需要一个时间过程,由于相关人员的技术和业务水平限制,可能对软件整体架构产生影响,造成改造时间长、工作量大等问题,也可能产生滞后性。
  
  (六)现行内部控制覆盖领域单一,财务管理等行政事务缺乏内控机制。
  
  目前,我省国税系统内控制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利用信息化进行内部控制的领域比较单一,范围需要扩大。目前仅设计业务系统中的部分风险点,并未全面覆盖整个业务流程,而且在内部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也未纳入内部控制系统的范畴内。
  
  从在业务流程管理方面,虽然设置风险点,并设计了相关软件系统进行规范、控制。但是这些内控点仅仅是综合征管软件(CTAIS)业务操作中的风险点,未涉及其他业务系统,而且这些风险点也只是在实际业务中比较突出的风险点的一部分,并没有囊括整个税务系统地业务流程和所有风险点。
  
  在内部控制的范畴上来说,业务流程只是整个内部控制的一部分,而财务管理、行政流程管理等相关具体操作还主要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缺乏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和管理。
  
  5.2税务系统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思考
  
  内部控制机制是政府部门能够持续、高效、稳定运行的引擎,也是政府部门管理的基石。我们要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体系,能够有效的降低或避免执法风险,提高行政运行效率,加强税务系统内部管理,更好的完成相关工作和任务。税务系统内部控制机制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提出建议。
  
  (一)优化规章、制度建设,提高内控的重要地位
  
  制度和机构的建设,是建立税收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政府在内控机制建设的经验,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内部控制在推行和深化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与此同时加强内部控制培训教育,提高税务系统各级领导及全体干部职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理论体系的深入研究和建立健全;加强内部控制与反腐倡廉建设相融合的步伐,为税务系统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和支持。
  
  (二)加强机构建设提高内部控制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在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英国的先进经验,成立相对独立的内控管理小组,从各个方面对本单位业务中可能的风险点进行梳理和审核,根据风险等级和严重程度划分成不同等级,经领导小组确认后,由内控部门按照不同的风险等级,对相关部门进行分期、分批的审计,将相关审计结果进行公示,并作为相关部门及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和提拔任用等的重要参考信息。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内控管理小组应相对独立,由本单位主要领导作为组长,其责任就是真正落实内部控制的各项措施,小组定期向局党组汇报内部控制推进情况,各相关处室负责建立健全本部门负责工作的内部控制工作。
  
  (三)推进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消除数据孤岛
  
  条块化管理是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曾经发挥过很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效率低下、相对封闭等问题。在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信息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势必会对现有的体系结构产生影响。目前,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中遇到了“数据孤岛”这个关键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行政体制调整相对滞后造成的,因此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就是要冲破传统体制下部门条块分割的组织结构,减少信息孤岛。①
  
  统一标准与规划,建立税务系统数据应用共享平台。要防止”数据孤岛“出现,就需要在税务系统信息化过程中建设一个规划全面、标准统一的信息共享应用平台,借此实现同级别不同部门,以及上下级之间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这就需要上级机关统筹安排,防止出现重复建设、投资的情况,避免造成浪费。在这个信息共享应用平台中保证各个部门都可以得到相干数据,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提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证。
  
  (四)优化管理模式,减少滞后性
  
  为了最大程度上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减少由于外部因素造成的内部控制机制调整的滞后性,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改进:
  
  首先,优化信息化项目管理模式及方法,设立内部控制机制信息化专项经费,当发生业务调整或者政策变化,需要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优化时,不必每次升级改造都进行立项、审批等流程,而可以经过简化批准流程批准后,即可进行项目升级改造。
  
  其次,在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相关人员的变动频繁,技术和业务水平很难保证,可能会造成信息化项目建设进度缓慢、重复建设甚至项目失败,为此我们应加强项目管理,重视专门技术人才培训,加强人才库建设,培养一批有技术、懂业务的专门人才负责内控机制项目建设。
  
  (五)强化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税务系统现行的信息化内部控制机制主要涉及具体业务的某些风险点,未全面覆盖整个业务流程,而且在内部行政的财务管理等方面也未纳入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的范畴内。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内控机制建设的抓手和突破点,确保全面深化内控机制建设。
  
  1、优化内部行政管理流程,加强信息化建设
  
  目前税务系统业务管理已经形成全流程、全覆盖的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单内部财务管理等方面,还停留在以纸质审批单进行填报、流转、审批为主,仅将相关审批结果等录入现有系统中。我们可以借鉴现代化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采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系统)。ERP系统随着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涵盖企业运行各个环节、各个步骤的庞大系统,下图所示为”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系统)的一个简要示意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目前ERP已经发展成为针对物资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等功能集为一体的内部管理系统。目前在各大中型企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如下图所示,通过该系统的使用大大增强了对企业运行的整体了解和控制,从微观上看,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安排好劳动力资源、制定最合理的采购计划及生产计划,从宏观上说还可以为企业制定经营计划、企业战略计划甚至长期的行业预测提供更加全面、详实的客观依据。
  
  在税务系统搭建一套与ERP系统类似的内部行政管理系统,从系统结构上可分为”基础数据集成汇总层“,”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层“两大层次,在”基础数据集成汇总层“由各个相关部门将包括财务报销、采购以及物品领取甚至请假申请的各种局内事项均纳入该行政管理系统,从录入到各环节审批直至办理完毕,这样该项工作可能的涉及金额、办理时间、经办人、审批人以及办理结果等等资料纳入信息系统中,通过”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层“随时方便查询、统计、分析,也对可能出现违纪违规等问题后厘清事实,责任落实到人起到重要的作用。
  
  
  
  2、强化事中监控,减少管理漏洞
  
  以税务系统的财务部门为例,推行税务系统版ERP系统后,可以建立财务分析与决策模块,将全省的财务情况按照统一的标准录入系统,在各个事项办理的过程中,按照日常工作中曾经出现过的问题设置监控点,根据问题的性质不同采取提醒、阻断或者提请更高一级领导审批确定等方式,降低风险。
  
  
  
  例如在财务报销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将某些公务员禁止入内的高档消费场所或者高档烟酒等列入风险库,当报销明细中出现这些单位或者物品的发票时,系统自动提示预警。或者在购入公务用车的审批中根据国家规定设置车辆的限价和特定型号作为风险库,当要购买这些车辆时系统自动阻断该申请,并提示车辆规格超标等信息,防止由于对政策不够了解等,造成违规购置公车。
  
  3、重视事后管理,及时弥补漏洞
  
  在将所有的流程纳入系统后,还应该重视数据分析、事后管理等工作。对机关各个部门以及下属各个单位的运行情况可以更直观、更具体的了解,而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查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核实情况。
  
  以目前比较热门的”公车管理“为例,我们可以设置”公车管理模块“,将公车购置、使用管理、日常检修以及最终的报废流程均纳入到系统中,保证了内控管理流程全覆盖,保证效果。
  
  
  
  通过该ERP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一是可以发现某些基层税务局的公车消费各个环节中存在某些项目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那么该县在公车使用上很有可能存在问题,省局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并通过进行现场督导,限期整改等方式及时改正,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提前发现存在的问题及苗头,尽早消除隐患,做到防微杜渐及时弥补漏洞,从根本上保护税务干部。二是找到在公车管理效果明显的机关单位,借鉴其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到全省进行应用,从而更好地落实中央精神,进一步降低”三公“经费,提高工作效率。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公共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