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解决就业难与实施延迟退休两者的冲突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0-28 共364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二章 解决就业难与推行延迟退休两者的冲突

  就业难与延迟退休共存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生活中,这一现象短时期是无法改变的,由两者共存而带来冲突将是未来困扰我们的问题,如两者冲突导致的就业岗位减少,对产业结构优化等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会是本章所探讨的重点。

  第一节 推行延迟退休挤占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压力。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背后是庞大的就业压力。现在每年我国需要安排的就业人员在 2400 万人左右,而每年真正能够实现就业的仅为 1000 万人左右,也就是说,每年有 1400 万人找不到工作。这还是在经济增速高达 10%左右的支撑下。然而,我国经济不可能再保持如此高速,目前已经回落到 7%左右,未来不排除进一步回落的可能。如果再延迟退休年龄,老年人挤占工作岗位,内需进一步削弱,导致市场就业岗位供给减少,加剧就业压力。

  一、延长退休年龄必然使就业岗位减少。

  据统计显示,每年离退休人员在 600 万至 700 万人,延迟退休年龄必然使得 600万至 700 万适龄就业人员面临失业,就业岗位进一步减少。我国仅从近几年越来越热的公务员考试上便可初见就业压力的端倪,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考人数逐年递增,其中不乏几千人争一个岗位的情况。延迟退休对就业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依据就业替代效应,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必然挤占社会就业岗位,导致新岗位的减少。对于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延迟退休对年轻劳动者的影响有两点:1、就业岗位中部分重要的位置被有经验的年龄大的就业者占有,使得年轻劳动者上升的空间被挤压,职业发展受阻。其中特别是大学毕业生的影响最大。因为他们的就业渠道主要是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偏向于正规部门,延迟退休以后这些正规部门的岗位变得缓慢,能提供的新岗位数量减少,大学生更难进入这些部门工作。2、市场上新岗位供给数量减少,待岗人员变多,这就意味着用人单位有更多的权利、更多的选择权,他们对就业者会提出更高的要求,间接也会导致就业歧视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就业弱势群体,他们更加排斥(比如:女人、残疾人),这将会给社会的不稳定带来潜在的风险。

  (二)中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这已经给社会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未来 30 年,根据我国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现代化的要求,还将有几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到服务业和工业中就业,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劳动力供给量大,就业压力大和失业保障压力大的阶段。因此,延长退休,势必会使市场上能供给的岗位数量越来越少,加重我国就业压力。

  (三)对于企业来说,延迟退休会导致员工工资率上升,养老金的缴费水平不断攀升。我国养老金的缴费是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来承担的,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缴费都是企业劳动力成本的一部分,退休年龄越晚,越造成企业付出的成本增加。因此,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企业发现劳动力使用成本高于资本成本的时候,企业就会选择转型,用资本来代替劳动,企业提供给社会的就业岗位将会进一步减少。

  二、延迟退休削弱了内需进一步减少了就业岗位。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唯有不断扩大消费,才能促进经济不断获得更大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延迟退休从两个方面影响了我国的内需市场。一方面,延迟退休扰乱了退休人员的消费计划。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意识的增强,退休人为自己和家人,安排一些享受人生的计划,比如旅游,摄影,老年大学等。延迟退休会让他们取消潜在的消费计划的同时也让他们对自己的养老问题的担忧加重,他们会认为自己未来的生活有太多不确定性,以至于他们会增加储蓄,减少消费,以避免自己的晚年生活出现任何意外。 另一方面,延迟退休让就业人员对自己的未来养老没有方向。他们在面对自己现有的买房压力、子女教育压力、自身职场压力、父母养老压力后,不得不又要考虑自身多年后的养老压力。这会加强他们的储蓄意识,压缩自己的消费需求,而这群人恰恰又是现在社会的主力消费人群。他们消费的减少,会直接降低我们的内需,对经济的发展将是极为不利的。最后,延迟退休的推行会对新增就业量,形成挤出效应。

  原本就不足的新增就业量,会因为延迟退休,导致新增就业人员就业困难,不能实现就业,他们自身的消费需求自然无法得到满足。然而这部分群体的需求又是最为庞大的,而这部分新增就业人员如果能通过退休人员退休获得就业岗位,由于其消费观念更为超前与需要置业等原因,其消费潜力绝对要比退休人员大得多,对经济的影响会更加明显的。他们的需求不振会伤害内需市场的发展,进而让经济的发展因此降缓。市场就业岗位新增量更加减少。

  以上方面的影响对内需的提振极为不利,让我们国内本来就比较缺乏的内需市场雪上加霜。在整体国际环境不利,出口减少,投资减少的情况下,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依靠内需的发展而实现。内需的削弱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不畅又会对就业市场形成冲击,就业岗位数量会相应减少。所以说延迟退休即削弱了内需,也减少了就业机会。因此,延迟退休虽然能让那些工作轻松、待遇优厚人群获得更多一些的实际利益,但却是以影响就业与民生以及妨碍消费扩大与经济获得更快增长为代价的。

  第二节 推行延迟退休与解决就业的冲突延缓产业结构优化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已进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时期。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是我国今后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大战略,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但是,现阶段国内养老、老龄化等问题,需要推行延迟退休。推行延迟退休将会加剧国内就业矛盾,阻碍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一、高龄难以再培训的延迟退休人员不能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

  (一)我国在仍未完成工业化的时候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即我们通常所讲的未富先老,加之我们养老体系的不足,我国现阶段不得不推行延迟退休政策,但是我国目前即将延迟退休的相当一部分人员是低层次劳动力。然而当前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必然带来很多新技术的运用,社会分工将更加细化,新的职业、新的行业不断出现,对劳动力的技术水平、知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需要进行一定的社会再培训确保高龄劳动者的工作技能可以适应延长就业的要求,但高龄劳动者在接受新的技术方面会比较慢,很难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需求,形成结构性失业。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老化,他们的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将更降低,导致社会总产出下降,经济发展速度下降,需要产业结构优化的速度即新科技的推广速度适当降低,这必然对我国的产业转型带来不利影响。

  (二)高龄劳动者延迟退休会从技术创新上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国家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新兴产业不断发展,传统产业逐渐消退,对高龄劳动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他们相对于青年劳动者,在拼博精神、创新意愿上都要低很多,在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上更加缓慢,对新行业、新产品、新岗位的适应能力也更差,高龄劳动者将会导致技术进步缓慢,缺少创新精神,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保留劳动密集型产业便于解决就业难,不便于产业结构优化。

  (一)"我国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还相当大,农业劳动力在总的就业人口中的比重超过 50%,这一现实决定"刘易斯转折点"在我国将表现为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也决定了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不能放弃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战略,我国劳动力水平普遍低下,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吸收低素质劳动力以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应根据国际产业的变动情况,实行劳动力的使用创新,提高工业对劳动力的吸纳水平,提高工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提高劳动力的人均收入,让更多的人能够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矛盾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保留劳动密集型产业既能够缓解资本短缺,又有助于就业压力的消减。

  (二)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属于粗放型经营,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从产业结构来说,是属于产业发展的低端,它是建立在廉价的劳动力基础上,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缺少核心竞争力,很容易被其它发展中国家所替代 .

  从产业组织来看,这种企业的规模都很小,企业规模小,不能进行高水平的品牌化运作,不能享受规模经济的好处,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差,缺少市场竞争力。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已发展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时期,我国企业也认识到提高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一些地区面对着日益昂贵的土地价格,人工成本的上涨,环保要求的提升,自身的生存难度加大,与发展趋势的背离,要求他们要么选择一个低成本地区,要么自身主动进行产业升级。我国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势必会引起资本或技术对劳动的替代,减少生产对劳动的需要,使就业弹性下降,就业的衰减效应由此产生。

  综上所述,解决就业问题是与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的复杂问题。但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又必须发展一定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保持和增加国内就业岗位,但是,这会降低生产效率,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大学生就业难论文
返回:公共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