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 年,卡米洛·高尔基和被誉为现代神经科学之父的圣地亚哥·拉蒙 - 卡哈尔同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虽然因为同一领域的成就分享诺贝尔奖,但是彼此对神经生理的观点却大相径庭。
放荡不羁却才华横溢的卡哈尔1852 年卡哈尔生于西班牙的阿拉贡自治区。他在青年时代放荡不羁,才华横溢,是个颇具艺术天分的狂热的画家、艺术家和体操运动员,他善于速写,理想是做一个杰出的艺术家。卡哈尔曾因为不良行为而多次转学,个人简历上的记录大概可以用“劣迹斑斑”来形容,其中最糟糕的情况是他在 11 岁时,用自己制造的大炮,毁坏了邻居家院子的大门。卡哈尔的父亲是一名应用解剖学教授,为了改变卡哈尔好斗的性格,就让他在鞋匠和理发师那里当学徒。父亲的教育起到了效果,最终,卡哈尔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业。
在进入大学前,卡哈尔想学习艺术,然而父亲希望他子承父业,学习医学。1868 年的夏天,卡哈尔的父亲带他到墓园里去寻找一些人类的遗骨,用于解剖学研究。这些遗骨激起了卡哈尔的好奇心和艺术创作的热情,他不仅观察骨骼,还画下了很多骨骼的速写。从此,卡哈尔爱上了医学,并决定投身于医学事业。而他的艺术天赋并没有因学习医学而埋没,反而派上了大用场。
1873 年,卡哈尔从萨拉戈萨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参军,并远征古巴。行军时恶劣的生活状况和当地极差的卫生条件,让他不幸染上了疟疾和结核,久治不愈。疾病缠身的卡哈尔只得回家乡休养。1875 年病愈后,他成为母校解剖学系的一名助教。1877 年,卡哈尔在马德里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网状学说与神经元学说的争议。
1887 年,卡哈尔被聘任为巴塞罗那大学组织学与病理解剖学教授。在此期间,他接触了卡米洛·高尔基发明的银染法,因而把自己研究的重心从炎症和微生物学转向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卡哈尔改进了银染法的程序,增加了“固定”这一步骤,从而使染色大大加深。因此,他能观察到更多神经细胞的精细结构,并且借此机会发挥他的艺术才能--用精妙的绘画技艺如实地记录观察结果,这些绘画作品后来成为经典之作。卡哈尔在细致的观察中,发现了新的细节,其中最关键的发现是,神经细胞的轴突与其他细胞之间存在缝隙而非紧密连接。
最早提出网状学说理论的人,是德国的组织学家约瑟夫·格拉赫。他认为,神经系统中包含一个连续的网络结构。镜下可见的一个个神经元细胞必然能以某种方式连接成一个整体,就像人的血管网络一样,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实现复杂的功能。而高尔基是网状学说的支持者。
网状学说的强大解释力在于,一旦直接预设神经系统是天然地连接起来的整体,细胞之间有某种无形的连接,就不用考虑一个个分散的细胞是如何协作的了,可以省略许多对细节问题的探讨。网状学说在当时的学术界有大量的学者支持。而卡哈尔在亲眼观察到神经细胞之间的不连续性后,坚持了眼见为实的原则,成了神经元学说的坚定支持者。他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提出三个重要的推论:第一,神经冲动的信号通过激发方式,从一个神经元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第二,神经细胞的胞体、树突和轴突,都可以产生动作电位。第三,神经元会产生“动态极化”现象,神经冲动的传递是有顺序的,从树突传向胞体,又从胞体传向轴突。他的学说描述了神经系统传递信号的核心过程。此外,卡哈尔还对高级的神经活动得出自己的猜想,例如,他认为记忆过程中,新增加的记忆会储存在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部位--突触当中,这被后来的研究工作所证实。
在当时的条件下,人们的知识水平有限,学界两派有影响力的学者各执一词,哪一方都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完全驳倒另一方的观点。
电子显微镜助力神经元学说直接观察到神经细胞之间联系,在大约50 年后才成为可能。神经元学说在电子显微镜发明后,获得了最强有力的支持,一系列新的研究最终确立了神经元学说在学术上的地位。不过,即便高尔基和卡哈尔在当时有分歧,即便当时无法调和两人的分歧,1906 年的诺贝尔奖依然颁给了这两位面对同样现象做出完全不同解释的科学家,他们都对生命科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为科学研究是追求客观性的,两位科学家对神经系统形态结构的研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后人的证据奠定了神经元学说作为今日神经科学理论基石的地位。卡哈尔也光荣地成为神经元学说的奠基人。面对研究对象,人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才智,提出各种假说,但是,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观察与实证是自然科学最重要的检验标准。正如卡哈尔自己在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的演讲所说:“诚然,如果认为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都能连成一个不间断的网络,这种分析方法十分简洁和经济,但不幸的是,自然界似乎并不在乎人类智慧对便捷和一贯性的喜好,而更喜欢表现出复杂和多样性。”
酪蛋白激酶 (Casein kinase, CK) 是一种多功能高度保守的丝/苏氨酸磷酸转移酶,在真核生物和酵母中大量表达、广泛分布。与大多数蛋白激酶一样,CK最初是依据其纯化所需的底物 (酪蛋白) 而命名的,但后来证实酪蛋白并非CK在细胞内的天然生理性底物。...
周围神经损伤与变性疾病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常常会累及感觉神经元-背根神经节(dorsalrootganglion,DRG)神经元,为探究其损伤与修复机制,体外培养DRG神经元是重要的实验技术。目前,在DRG神经元的原代培养过程上,常使用阿糖胞苷(cytarabine...
长期以来,中枢神经系统被认为无自我更新能力。RamonCajal指出一旦发育完成,轴突和树突停止生长,神经网络将固定不变,成年中枢神经系统内只有神经元的死亡,没有再生。然而随着观察方法的改进,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否定了传统的观念,除前脑室管膜下区和海...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鳄鱼,它既古老又数量稀少,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被称为活化石。因此扬子鳄的研究对于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生物物种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纹状体是扬子鳄端脑基底中枢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AChE和SOMmRNA...
坍塌反应调节蛋白(collapsin response mediator proteins, CRMPs)是一类微管结合蛋白,在神经组织中表达丰富,除了崁合于微管侧壁稳定微管促进微管组装之外,还作为细胞内信号分子参与细胞迁移、分化、突起生长、可塑和再生等病理生理过程....
冷敏感通道蛋白抑制剂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镇痛药,而且还可以作为远距离的药理工具,来研究TRP通道在哺乳动物各种疼痛模型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化学诱导的急性神经源性、强直性和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能力差,致残率高,因此对神经损伤和再生的研究是医学领域里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周围神经具有内源再生能力[1],坐骨神经离断后的再生主要是背根节神经元的轴突再生。L4-6节神经元是联系坐骨神经的背根节神经元[2],因此,坐骨神经的内源...
合谷作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是针灸临床上最常用的穴位之一。近年来,在实验研究中合谷作为代表性穴位也一直是被关注的热点。虽然以往的研究已经初步揭示了合谷穴与神经系统的规律性联系,但是对与合谷相关神经元化学特征的研究还很少。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研究慢病毒对大鼠纹状体神经细胞的影响。...
坍塌反应调节蛋白(collapsin response mediator proteins, CRMPs)是一类微管结合蛋白,在神经组织中表达丰富,除了崁合于微管侧壁稳定微管促进微管组装之外,还作为细胞内信号分子参与细胞迁移、分化、突起生长、可塑和再生等病理生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