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救助论文 >

完善我国志愿服务的注册制度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7-04-06 共452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四章 完善我国志愿服务制度的路径选择

  我国的志愿服务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步至今,在不断探索中得以发展。随着志愿服务在人们生活与工作中的日渐深入,志愿服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和公众的认可与重视。我国志愿服务从培训、注册、激励到保障制度都处于不成熟、不完备状态,因此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建设成为现阶段推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着力点,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志愿服务发展时间较长,其各项制度建设已趋于成熟,我们可以借鉴吸收它们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志愿服务制度。

  第一节 完善我国志愿服务的培训制度。

  随着我国志愿服务规模的不断壮大,其发展也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个人自发为主的传统的志愿服务模式逐渐减少,以志愿组织为依托的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其影响也在逐步扩大。志愿服务影响力的大小关键在于志愿服务主体综合素质的高低,这就需要志愿组织制定并实施完善的培训制度,对志愿者进行服务前的专门培训,增强志愿者的服务意识、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为志愿服务的高效运行提供高质量的力量支撑。

  一、丰富志愿服务的培训内容。

  志愿服务活动服务对象的多样性、服务领域的广泛性、服务过程中问题的复杂性等决定了志愿服务主体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志愿服务的培训必须增加培训内容的丰富性和综合性,提高志愿者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心理素养等多方面的能力,以保证志愿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志愿服务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培训和实践技能培训两个方面。理论知识培训的内容包括:志愿服务的概念、志愿组织的原则和宗旨、服务理念和服务心态等方面,主要是为了使志愿者对志愿服务有观念上的了解和认识,在对志愿服务相关事宜了解的基础上参与服务活动,从而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实践技能培训主要针对志愿服务相关的技能,根据服务对象、服务领域等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的培训。技能培训也是志愿服务主体最主要的培训内容,只有具备与志愿服务活动要求相适应的专业技术和能力,才能保证服务工作的顺利完成。除了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外,一些西方国家正在逐步提高志愿者培训内容的层次,例如对志愿者责任心、归属感等方面的培训日趋加强。我国志愿服务的培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正如***所说:"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批判是非曲直的价值",在坚守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志愿者正确的服务理念,激发志愿者的服务行为。

  二、创新志愿服务的培训方式。

  方式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工作完成的效率和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恰当的方式方法的选择可以更好的促进目的的达成,反之则只能事倍功半。所以,对于志愿服务的培训来说,一定要在方式方法上认真研究和甄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培训方式的不断更新,以更好地适应培训对象及服务任务的需求。一般情况下,志愿者的培训分为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理论培训的形式主要有:专家讲座、经验交流会、课程讲授等;实践培训的形式主要有:专题活动、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由于参与培训时间长短的不同,又分为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长期培训具有培训周期长、内容丰富、方式多样等特点,能够较为系统全面的提升志愿者的服务素质;短期培训具有培训周期短、内容重点突出等特点,意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志愿者能力,保证其尽快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西方国家特别注重志愿者个人素质的提升,大多采取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模式,使志愿者与志愿服务共同发展。

  随着高新科技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层次化现象日益凸显,为了迎合社会的发展及社会主体的需求,要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服务对象、服务水平的不同选择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特别是网络的普及,为志愿者的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志愿服务组织通过创建自己的网站,发布志愿服务的相关培训信息:网上报名、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等,极大的增强了志愿者培训的灵活性,提高了志愿者培训效率。同时还要注重志愿者的归属意识和志愿精神的培养,通过户外拓展、实践活动演练、内部民主活动等形式的培训,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增强和巩固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使志愿者把志愿服务理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三、加强志愿服务的培训评估。

  首先,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对评估作用的认识。科学有效的评估是志愿服务培训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评估是对工作效果的鉴别和认定,它不仅能够指导志愿者在实践中有效地完成志愿服务工作、合理推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一种调动志愿者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其次,评估要系统全面。一般而言,一套较为完备的培训评估体系应该在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都进行相应的评估活动。培训前评估主要针对培训方案的可行性、培训本身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培训中评估主要对志愿者培训过程中具体执行事项进行监督评价,培训后评估主要是对志愿者培训成效的考察和评价。此外,对各个培训阶段的评估不仅要针对志愿者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而且还要包括对志愿者的处事态度、行为习惯和价值理念等方面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最后,评估方式要多样化。多样化的培训评估方式可以有效检验培训目标是否实现、培训内容是否合理、培训手段是否恰当,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常见的志愿服务培训评估方式有闭卷考试法、现场评估法、调查法、观察法、提问法等,然而大多数的志愿服务培训评估工作最终都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来进行考核,这不能真实的反映培训的效果。因此要丰富培训评估的方式方法,根据不同的培训情况选择不同的评估方式,保障志愿服务培训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第二节 完善我国志愿服务的注册制度。

  志愿服务注册制度的完善是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有利于志愿服务程序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志愿服务注册制度的完善可以从注册主体、注册方式以及注册程序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明确志愿服务的注册主体。

  (一)志愿服务个体。

  志愿服务个体,也就是志愿服务者,是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主体。志愿者注册制度的完善,不仅有利于对志愿者的科学化组织和管理,而且有利于志愿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对于志愿者注册制度建设方面有以下几个规定:首先,对于申请成为志愿者的申请人,必须到相关志愿服务组织机构或者通过互联网等形式进行登记注册,通过相关志愿服务组织机构的确认,才能成为正式的志愿服务者。其次,相关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必须履行相关规定和程序,通过谈话、调查等方式对申请人所填信息进行核实和甄别,确保申请人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只有在信息核对无误后,才能同意申请人的注册,为申请人建立档案、颁发注册登记证和徽章。再次,对志愿者登记注册的条件和要求进行明确规定,主要包括注册人员的年龄要求、专业技能要求、职业、身心健康状况等。最后,做好志愿服务情况的登记工作,主要是对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活动时间及表现进行记录归档,对表现出色的志愿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如颁发志愿服务证、星级胸章等,并且维护志愿者退出服务的自由。

  (二)志愿服务组织。

  志愿服务组织作为志愿者的管理机构以及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依托,在整个志愿服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就决定了加强对志愿组织注册制度的建设和管理的必要性。志愿服务组织成立的合法化,一方面有利于志愿服务组织义务的有效履行,另一方面有利于志愿者权利的维护。

  志愿服务组织的注册制度建设可以从组织申请成立的条件及权利义务的规定进行分析。首先是志愿服务组织成立的条件,志愿服务组织是依法登记成立、专门从事志愿服务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或团体,从对志愿服务组织所下的定义来看,志愿服务组织必须到相关人民政府(一般规定为县级以上)民政部门依法登记注册,注册的审核条件应该包括:责任人、资产管理和使用、业务范围、运行程序等,在政府部门审核通过后才能成为合法性的组织机构,并进行人员的招募。

  其次是志愿服务组织权利义务的规定,这是志愿服务组织成立和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志愿服务组织注册时必须对其所具有的组织和管理权力的范围和形式具有清楚的认识,还必须对其成员所具有的权益保护义务具有强烈的意识。

  二、创新志愿服务的注册方式。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需求的多样化,根据根据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必须大力加强志愿服务的平台建设,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对志愿服务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注册方式进行创新,为申请志愿服务的个人和组织提供便捷的注册渠道。

  目前志愿服务注册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到就近的志愿者组织机构填写注册登记申请表,二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注册申请。对于第一种志愿服务登记注册方式,《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第四章中规定:县级以下基层团组织应通过建立志愿者协会、创建志愿者服务站、培育志愿服务伙伴、发展志愿者服务队和服务团队等形式,广泛开展志愿者注册工作,实现志愿者注册和服务的便利化。

  所以,申请人可以到社区志愿服务站(或镇、街道、村)、大中专院院校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含志愿者服务站、服务队、服务团队等)等便于登记注册的机关团体或单位进行注册。对于在网上登记注册的申请人,可以登陆中华志愿服务网,按照系统提示填写相关个人信息,提交后等待审核,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志愿者身份。另外,加大对注册方式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各级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和大众传媒,在社会公众中普及志愿服务注册方式的相关知识。通过志愿服务注册登记系统操作指南或者培训会等形式对志愿服务注册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进行说明和规定,有利于注册主体积极性的调动。志愿服务注册方式的创新,有利于志愿服务注册登记的规范化发展,有利于志愿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推动志愿服务的制度建设。

  三、完善志愿服务的注册程序。

  注册程序是申请人能否成功注册的"门槛",是对注册申请人信息和条件的匹配、筛选的过程,因此志愿服务注册程序的科学化对志愿服务注册制度的建设和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志愿者个人注册程序。根据志愿者组织体系结构的分类:区县系统、高校系统、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对分属于不同体系的志愿者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提供不同方式的注册类型,如网上自行注册;填写纸质登记表递交给志愿者组织,由志愿服务组织上网登记;各级志愿者组织收集所在单位志愿者个人基本信息,填写《志愿者注册登记批量导入表》批量导入网上注册系统。特别要关注网上登记注册程序的完善,保持对登录网站或系统的检查和维护、相关信息填写的设置、注册后个人资料及密码的修改等程序,做出明确的规定和介绍,形成统一的系统管理模式。第二,志愿组织的注册程序。对于志愿服务组织这种公益性组织,必须严把注册关,对其成立的条件:一定的运行资金、自己组织规范的名称、章程、组织机构以及与其开展活动相适应的专职人员、稳定的领导和办公场所、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防止出现利用志愿服务组织公益性质的特殊性谋取私利或者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现象。申请成立志愿组织的负责人要准备组织成立的相关材料,待政府民政部门对所填信息审查通过后,则可注册成立正式的志愿服务组织。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社会救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