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论文 >

女大学审美观问题探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6-27 共485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的研究背景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及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合格的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高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且高校要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此外高校还应该加强美术、体育等薄弱学科的建设,提升高校大学审美教育,更好的优化大学生审美观的健康程度。[1] (P55)《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纲要》的颁布直接反映出党和国家对高校大学生审美教育的高度重视及树立科学审美观的重要性。

  高校大学生受教育程度高,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多,因此高校大学生往往处于时代潮流的最前沿,成为时尚的引领者。但是,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初期,思想不成熟,容易迷失自我。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加,各类审美对象充斥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于身心还未成熟的高校大学生来说,如何塑造积极健康的审美观至关重要。在大学生群体中,女大学生对美的追求有着与众不同的方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大学生对美的向往较其他群体更为深刻。女大学生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她们在经济上尚未独立,与成熟女性相比世界观与人生观略显稚嫩,虽然接受新事物、信息资源的速度迅速,但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女大学生的审美观受到文化思潮的冲击、价值取向多元化等原因的影响,容易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审美偏差与审美误区,影响正确审美观的建立。因此,改进女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对于提高女大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促进自我完善意义重大。

  1.1.2 选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大学生是促进国家进步与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自身思想政治觉悟与素质的高低关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因此国家和高校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观是合乎国情发展的必然之举。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对女大学生的审美观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日益激烈的竞争打破男女平等传统状况,女性逐渐成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强化女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势在必行。

  论文旨在通过探究女大学生审美观的相关问题,探讨如何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让女大学生认识到美不仅仅是客观的外在美,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女大学生内在的心灵美。本文的写作意义就在于引导女大学生认清当前自身审美的不足之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如崇高的审美理想、更深刻的审美感悟、高雅的审美判断以及科学的审美趣味等,弘扬女大学生的真与善,帮助女大学生找到建立正确审美观的有效途径。就实践意义而言,在女大学生对于美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的今天,绝大多数的女大学生对审美有着诸多的困惑,本文通过对女大学生审美观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探讨出如何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让女大学生成为内外兼修的高素质人才。在理论意义上,可以进一步丰富女大学生审美观相关的理论研究,更好的指导女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审美观。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目前对大学生审美的研究比较成熟,研究范围也比较广泛,如大学生审美教育、大学生审美心理、大学生审美价值观、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刘思智《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现状及对策的思考》(2009)强调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提出高校应该将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同艺术教育、学科课程教育建设结合起来,全方位实施审美教育。崔景秋《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研究》(2009)就高校如何采取措施以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进行了探讨。高齐嫣《当代大学生审美心理分析与审美教育的对策思考》(2011)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审美心理的特点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指出要多渠道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雷保杰《高校审美教育现状及创新模式研究》(2012)分析了高校审美教育的现状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张方瑾《高校深化审美教育的路径探析》(2014)针对高校审美教育的现状提出深化审美教育的方法。

  陈景春、蒋夏宁《论大学生审美心理分析与教育引导》(2004)论述了大学生审美心理要素的构成并分析了大学生审美心理的特征和发展特点,提出大学生审美心理的教育引导途径。蒋夏宁《当代大学生审美心理教育探析》(2006)从多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审美心理的特征并就如何提高大学生审美心理教育提出相关对策。刘凯《当代大学生审美心理发展分析与对策研究》(2007)不仅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审美心理的特点还提出了大学生审美教育的相关对策。丁铮、高齐嫣《大学生审美心理探究与审美教育的对策思考》(2011)分析了审美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的重要性并倡导全方位、多渠道提高高校的审美教育,提升大学生素质。焦岚《大学生人格障碍对其审美心理影响研究》(2012)分析研究了大学生人格障碍对其审美心理的影响。

  杜雪《浅谈审美能力的培养与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2009)对大学生审美能力偏低的原因及高校加强大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系统详尽的分析。李永乐、卿丽《浅谈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途径》(2010)分析了高校开展和推广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姜敏《对当代大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2014)指出大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提出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

  王建《论高职院校大学生审美观的培养》(2008)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审美现状进行分析,就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审美观提出相关策略。张慧《论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2009)对当代大学生在审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指出通过加强高校审美教育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等措施来解决大学生审美方面存在的问题。胡庭胜《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审美观变异及其教育引导》(2011)阐释了大学生审美变异的原因并提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的策越。崔美玉、朱猜猜《大学生审美价值观调查分析》(2012)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审美观在性别和民族方面的差异。

  邵雪松《浅析当代女大学生的审美心理》(2010)对女大学生的审美心理进行分析并指出树立正确审美观的重要性。于雯燕(2011)《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服饰审美观》分析了女大学生的着装类型特点并探讨了当代女大学生的服饰审美特点。涂妍《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审美价值观教育研究》(2013)针对女大学生的审美观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女大学生审美观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教育对策。贾玥、贾丽《当代女大学生身体审美观扭曲与体育之救赎》对当代女大学生身体审美观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并阐释了问题形成的原因。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关于大学生审美研究还是比较全面的,许多专家与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尤其是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研究大学生的审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有关大学生审美观的研究尤其是女大学生审美观的研究略显不足。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公元前 6-4 世纪的希腊雅典是美育思想的起源,当时的美育活动主要体现在让未满7 岁的男女儿童接受音乐、舞蹈以及演说等教育。十七世纪中叶,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启蒙学者逐渐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法国启蒙学者卢梭在其作品《爱弥儿》中提倡培养自由人的自然教育理念,反对封建统治。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近代西方开启了德国古典美学的道路,1793 年,德国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先提出“审美教育”这一术语。此书首次对审美价值观教育的性质、功能和意义进行了详细的系统的阐述。

  席勒认为促进感性与理性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审美价值观教育,审美价值观教育促进了德智体各育发展。[2] (P3)从十九世纪开始,俄国对于审美教育的重视度逐渐提升,著名唯物主义美学家、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论断,为后来的审美教育做出巨大的贡献。[3] (P52)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美育思想较以往更为深刻,马卡连柯提倡将美育加入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中,使德、智、体、美、劳和谐统一发展,促使美育的内容更为丰富。苏霍姆林斯基进一步揭示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在培养全面人才中的重要性,使其教育理念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为社会主义美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德来特里耶娃于 20 世纪 50 年代出版了《审美教育问题》,此书研究了审美价值观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以及阐述美育与科学、道德等教育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了美育的实施等问题。[2] (P3)1949 年,法国的西蒙波伏娃出版了《第二性》,著作中评判了当代女性的生存现状,否定了永恒的“女性气质”的定义,从而改变了当代女性的审美价值观,同时对现代西方女性主义思想中的审美价值观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70 年代中期,德廖莫夫的《美育原理》提出了审美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理、任务以及审美教育手段、途径等内容。20 世纪 80 年代,奥夫襄尼克提出审美价值观教育的最高任务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认为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和人走向自由历史道路学说的有机统一是审美价值观教育理论。[2] (P3)从柏拉图开始,到卢梭、康德,再到席勒、车尔尼雪夫斯基、苏霍姆林斯基等,西方的审美教育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1.3 论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女大学生是高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她们身负重任。女大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科学的审美观是 21 世纪人才培养的重点,也是全方位高素质人才的客观要求。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当代女大学生的审美观难免出现一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女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观势在必行。本文主要是在对于审美观以及女大学生审美观等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女大学生审美观的现状,进而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女大学生审美的特点以及审美存在的问题,探讨女大学生审美误区产生的原因,并针对问题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审美观,促进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力求研究的准确性以及研究结果的实用性。

  1.3.2 研究方法

  (1)文献法

  笔者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的藏书等渠道,查阅与女大学生审美观相关的内容,对搜集到的资料文献整理概括,吸收和借鉴前人所得出的有关于审美观的理论成果,使文章研究更加丰富、完善。

  (2)问卷调查法

  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针对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的表现及成因进行调查,调查方式采取校园随机发放调查问卷,通过数据分析高校女大学生审美观的表现及成因。同时深入访谈周围女大学生、个别家长和老师,确保调查结果客观可信。

  (3)访谈法

  访谈法,即与高校女大学生、教师及家长进行交谈,访谈前制定详细的访谈提纲,安排合理的访谈时间和地点,就与高校女大学生审美观相关的问题听取高校女大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建议和意见。

  1.4 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1.4.1 论文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论文的题目为女大学生审美观问题与对策研究,顾名思义论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对女大学生审美观相关问题的剖析。笔者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发现,现阶段我国对于审美的研究大多为审美教育方向,而对于审美观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很少有专门针对女大学生这一群体进行审美观的探究。本文的难点在于要在参考资料有限的前提条件下,对女大学生审美观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同时基于本论文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需要注意在研究女大学生审美观的同时,论文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想融合,注重女大学生审美过程中的真与善的研究。

  1.4.2 论文的创新之处

  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打破以往从美术、体育、网络等研究条件下分析审美观,而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角度出发,注重对美的内在挖掘。同时,将审美观的研究对象限定在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通过对这一群体所特有的审美内容、审美特点、审美问题等进行研究分析,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为女大学生审美观的健康发展这一课题注入新鲜血液。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法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