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论文 >

残疾人保障就业问题探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02 共371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第1部分 残疾人平等就业法律问题研究
第2部分 论证基础:几个前提性问题的澄清
第3部分 传统路径:集中就业
第4部分 现代路径:按比例就业
第5部分 雇主的特别负担与其他主体的就业支持
第6部分 残疾人保障就业问题探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展开更多

  结 语

  从个体模式的残疾人观到社会模式和整合模式的残疾人观,从重生活救济到重权利保障,从以集中就业为主到以按比例就业为主,各国对残疾人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虽不断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本文立足中国现实,积极借鉴域外法上的有益经验,对集中就业与按比例就业两大就业模式,雇主的特别负担与其他主体的就业支持两类配套措施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时至今日,集中就业在保障重度残疾人平等就业权方面仍有其价值,但其已不再是残疾人就业的主要模式。与此同时,按比例就业由于其能保障残疾人和用人单位的自主选择权,扩大国家保障残疾人就业的资金来源,并促进残疾人的社会融合,业已成为残疾人融入开放性就业市场的重要路径。无论是集中就业还是按比例就业,都需要对雇主施加某些特别的负担,以促使实质平等目标的达成,都需要由就业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形式多样的支持性就业措施,以保障其更好地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两大就业模式与两类配套措施将尽力支撑起一个无障碍、非歧视的残疾人就业环境。

  一个人在残疾人就业问题上的具体观点是其残疾人观乃至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反映。残疾人之"残疾"是自身缺陷与周围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唯有充分的社会融合才能实现其平等权利与共享发展,即便对其予以特别保护也是对既有的不平等的填补,目标仍是保障基本人权与实现社会融合。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采纳了以社会模式为基础的整合模式的残疾人观,在弘扬平等的同时倡导赋予残疾人事实上的优先权,在肯定按比例就业巨大优势的同时不否认集中就业的积极作用。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实质平等--这一残疾人平等就业权法律保护的目标的实现,以上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也在这一目标上获得了统一。

  尽管以法律形式保护残疾人的平等就业权已成为现代法治国家之必然选择,但是,一方面,残疾人就业问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社会问题,涉及社会学、社会保障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想要仅仅依靠法律手段就在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显然是法律不能承受之重。

  本文虽然在不偏离研究的法学方向的前提下较多地借鉴了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但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权的相关建议仍集中于法学领域,而想要更为全面地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还需相关学科的共同协力;另一方面,本文研究的视角集中于残疾人就业环节的法律保护,但残疾人就业问题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社会问题,而与残疾人的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有着密切的关联。要想更为彻底地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法律保护的范围不应局限于就业环节,而应全面覆盖教育、社会保障等残疾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使调整各领域的法律规范相互衔接,形成一个综合的残疾人法律保护体系。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法律如何发展,残疾人作为一个应受法律特别保护的群体必将长期存在。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认定残疾人的标准将逐渐从身心障碍转向环境障碍,残疾人群体的范围将不断扩大,残疾人与非残疾人的界限将日益模糊。而在就业领域,开放的就业市场将成为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平台,集中就业将维持在有限的规模,法律保护的重心将不再是提供统一的、旨在维持生计的工作岗位,而是充分保障每一位残疾人都能依据自身意愿和能力获得工作与选择工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法治的日臻完善,残疾人平等就业权这一基本人权定能充分实现。


  参考文献:
  
  1.中文专著译著类:
  
  [1] 齐延平:《人权与法制》,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2] 周长征:《劳动法原理》,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3] 李薇薇主编:《禁止就业歧视:国际标准和国内实践》,法律出版社 2006年版。
  [4] 李炳安:《劳动权论》,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6 年版。
  [5] 蔡定剑主编:《中国就业歧视现状及反歧视对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6] 蔡定剑、张千帆主编:《海外反就业歧视制度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7] 张千帆:《宪法学导论》,法律出版社 2008 年版。
  [8] 童泽:《人道主义与残疾人发展》,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 年版。
  [9] 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法律出版社 2008 年版。
  [10] 尚珂、梁土坤:《新形势下的中国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1 年版。
  [11] 余向东:《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2 年版。
  [12]【法】皮埃尔。勒鲁:《论平等》,王允道译,商务印书馆 1988 年版。
  [13]【英】A.J.M.米尔恩:《人权哲学》,王先恒、施青林、孔德元、荣长海译,东方出版社 1991 年版。
  [14]【德】维尔特劳特·图斯特、彼得·特伦克-欣特贝格尔等:《残疾人法--对实践和研究的系统论述》,刘翠霄译,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
  [15]【美】德沃金:《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论与实践》,冯克利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
  
  2.中文论文类:
  
  [1] 汪斌、谢建存、孙晋、孙洪鸣:《试论我国残疾人权利的法律保护》,《法学评论》1995 年第 1 期。
  [2] 赵虹、吴江:《日本残疾人就业服务》,《劳动理论与实践》1995 年第2 期。
  [3] 王化全:《法国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法国研究》1997 年第 2 期。
  [4] 张立平:《论肯定性行动》,《太平洋学报》2001 年第 3 期。
  [5] 立中:《新西兰的残疾人政策》,《社会福利》2003 年第 6 期。
  [6] 谢增毅:《美国就业中的反残疾歧视--兼论中国大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月旦财经法杂志》2007 年第 9 期。
  [7] 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国外残疾人就业立法情况概述》,《中国残疾人》2007 年第 4 期。
  [8] 沈培建:《加拿大的残疾人平等就业实践及其启示》,《中国残疾人》2007 年第 3 期。
  [9] 许康定:《论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法律保护》,《法学评论》2008 年第3 期。
  [10] 赖德胜 廖娟 刘伟《我国残疾人就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 年第 1 期。
  [11] 廖娟:《残疾人就业政策: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人口与经济》2008 年第 6 期。
  [12] 杨伟国、陈玉杰:《美国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变迁》,《美国研究》2008年第 2 期。
  [13] 乔庆梅:《德国残疾人就业:立法、实践与启示》,《社会保障研究》2009 年第 2 期。
  [14] 胡荣:《论我国残疾人就业平等权保障制度的完善》,《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 3 期。
  [15] 许琳:《残疾人就业难与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的完善》,《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 1 期。
  [16] 赵燕平:《残疾人就业的模式创新探索---以长春市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为例》,《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 1 期。
  [17] 廖慧卿、罗观翠:《从国家到市场--中国大陆残疾人集中就业政策变迁(1949~2007)》,《学习与实践》2010 年第 10 期。
  [18] 冯祥武:《我国公民劳动就业权的法理解说与法律保护》,《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 1 期。
  [19]杨娣:《地方残疾人就业政策比较与评价---以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为例》,《宜春学院学报》2011 年第 7 期。
  [20]廖慧卿:《残障概念模型与残疾人集中就业政策工具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年第 5 期。
  [21] 周培:《从<德国残疾人康复与参与法>看残疾人平等权的实现》,《湖北社会科学》2011 年第 4 期。
  [22] 高一飞:《论残疾人就业优先权》,《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年第 3 期。
  [23] 庞铁力:《劳动权的平等保护及禁止就业歧视的法律思考》,《法学杂志》2012 年第 3 期。
  [24] 李静、龚莹:《我国残疾人就业福利政策重构与耦合的国际经验与现实考量》,《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年第 2 期。
  [25] 刘勇:《残疾人就业促进法律制度的完善》,《政治与法律》2013 年第 4 期。
  
  3.外文文献:
  
  [1] Herbert Hewitt Stroup, Social Work :An Introduction To The Field, American Book Company, 1953.
  [2] Beatriee A. Wright, Physical Disability: A Psychological Approach,NewYork:Harper&Row, 1960.
  [3] The 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 of 1990.
  [4] Peter David Blanck, Empirical Study of the Employment Provisions of the 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 Methods, Preliminary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New Mexico Law Review Symposium, 1992.
  [5] Matthew Craven,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Clarendon Press.1995.
  [6] Brian Doyle, Disability Discrimination and Equal opportuniti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mployment Rights of Disabled Persons, London Mansell, 1995.
  [7] Levy, Peter B,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98.
  [8] Peter Blanck; Lisa Schur; Douglas Kruse; Susan Schwochau; Chen Song, Calbrating the Impact of the ADA'S Employment Provisions Stanford Law and Policy Review2003.
  [9] Daniel Mont, Disability Employment Policy, Human Development Network, 2004.
  [10] C.G.K. Atkins ,Cripple at a Rich Man's Gate: A Comparison of Disability, Employment and Anti-discrimination Law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Canadian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2006.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就业问题论文
返回:法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