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

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工作室调研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30 共787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设计专业已经成为当今最热门的专业之一。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为该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渐渐凸显了一个问题:艺术设计的学生有理论基础但缺乏实践经验,达不到市场的需求,学校里学的知识很难与社会实际接轨。这严峻的形势又使得艺术设计专业提出设立工作室进行教学的建议,以弥补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的不足。艺术设计工作室的确立与开展,为艺术设计的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它的教学方法灵活,课程安排实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实践问题和社会适应能力问题。同时,它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发展,它的出现己被国内外各类院校,包括高职院校所采用,越来越多的艺术设计专业以建立工作室为专业发展的重点,学生在工作室中进行专业学习和实践,老师也可以在工作室中提高教学水平。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种艺术设计工作室如雨后春算般出现在各类高职院校中,有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会建立或设立相关的工作室。但是在其运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建设水平普遍较低,除了挂上工作室的牌子,没有凸显出特别的地方,也没有体现出利用工作室教学的优势,而且很多工作室变成了普通的上课教室,甚至沦为“空架子”。为什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在运作中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试图从理论到实践进行探讨,在理论层面上,系统的探宄运用工作室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和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典型案例的实际调研等,从现实意义上,深入分析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的运作现状和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后得出完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运作的对策,让这种比较先进的教学形式能真正发挥良好的人才培养的作用。
  
  第二节 研究意义、思路与方法

  在艺术设计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毕业生能否有很好的能力去就业,社会是否会认可,是值得我们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去深思。近年来,工作室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对教学质量的提高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阐释运用工作室进行艺术设计的教学,有助于我们明晰构建和实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的基本思路,坚定的把这种模式很好的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然而面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的建设盲目和运作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问题,我们在看到优势的同时还要时常自省,要探寻更有效的方式方法,使艺术设计工作室更科学合理,更行之有效的运作,不能让这种先进的艺术设计教学形式只是流于形式,流于表面。

  研究此项目将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先从基本理论出发,明确概念,阐述工作室的含义及历史由来。再通过艺术设计工作室的兴起和发展,结合实际调研,分析当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的实际运作情况,对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用一个成功案例提出值得借鉴的价值,最后探讨出完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运作的对策。

  本论文运用到的主要方法有:

  ①调查研究法:主要运用调查问卷、访谈、实地调查等方式,了解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及运作情况,并从中发现问题;②文献分析法:在本研究的资料收集过程中将大量采用文献分析法,包括职业教育相关文献资料,艺术设计工作室相关文献资料等,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③比较分析法: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别比较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在资金方面、工作室运作方面的情况,寻找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运作的最佳途径。

  当然,本论文的顺利完成还需要其他多种研究方法的配合。

  第三节 研究现状

  在进行文献检索时首先以“工作室”(这里指与高校教学有关的工作室)、“艺术设计工作室”、“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工作室”、“工作室运作”等为检索词,检索了中国目前收录期刊数量最多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期刊论文(1991 一2013. 7)、硕博士论文(2003-2013.7)。其中以“工作室”为检索词的期刊论文共243篇,硕博士论文14篇;以“艺术设计工作室”检索期刊论文168篇,硕博士论文3篇;以“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检索期刊论文76篇,硕博士论文1篇;但以“工作室运作”检索时,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都非常少,仅有2篇明确提到工作室运作。其次,扩大检索范围,从“工作室教学”和“工作室模式”方面,“工作室教学”检索期刊论文137篇,硕博士论文9篇;“工作室模式”检索期刊论文44篇,硕博士论文7篇。此外,还以同样的检索词检索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贵州数字图书馆,检索中关于“工作室”或“艺术设计工作室”的专着主要集中在纯艺术领域或者与高校教学无关,比如:

  某某工作室的绘画作品集,某公司工作室的情况等,仅有谭平主编的《设计时代一一国内着名艺术设计工作室创意报告》系列丛书中提到一些内容。就目前的研究情况而言,对艺术设计工作室的研究还不够丰富,而且更多的研究点集中在工作室教学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好处和构建教学模式上。(详见表1、表2)【1】

论文摘要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整理,进行新的检索,又有了新的数据结果(详见表3):【2】

论文摘要

  
  当然,受检索词的限制和数据蹄选局限,检索资料并不能很准确、很全面地反映研究的实际情况,但或多或少能给本文的撰写提供参考价值。下面,现对己收集的关于国内外艺术设计工作室的研究资料做一个初步的梳理与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资料查找不够充分,目前还没有找到国外专门研究艺术设计工作室的资料。但在对工作室的前身——包豪斯(Bauhaus)的研究中找到了颇有价值的文献。

  艺术设计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最早出现在欧洲,1907年赫尔曼穆特修斯德意志创作联盟的“工程技术的精神与艺术融为一体”的观念开启了艺术教育与技术教育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到1919年,德国魏玛建立了国立包豪斯学院成为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先锋。英国学者弗兰克惠特福德在《包豪斯》一书中明确指出:“一切艺术教育都应该以工艺训练为基础”、“包豪斯的教学基础不是画室,而是作坊”。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并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在教学结构上,他实行了手工艺传授的师徒制与艺术训练的结合,根据这一全新的教育体系诞生了最早的工作室教学模式一一作坊式教学模式。包豪斯的作坊,也就是今天艺术设计工作室的雏形,艺术设计工作室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项目相结合的这个重点,工作室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培养学生在技术方面的发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传承了德国包豪斯的工作室设计教育的理论体系。工作室教学在美国和欧洲的职业艺术设计教育中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他们把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专业课程设置等充分结合起来,与相关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开发项目,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使艺术设计教育与社会服务密切联系。《北卡罗莱纳州黑山学院》②,杭间、靳埭强主编的《包豪斯道路:历史、遗泽、世界和中国》等着作,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吴永福实地考察论文《北欧设计院校之见》当中介绍了一些欧美艺术设计院校继承包豪斯教学特点形成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其中也阐述了部分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情况,为本论文思考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的运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国内研究现状

  从20世纪的80年代幵始,我国的一些院校也开始尝试运用工作室进行教学。

  1984年广州美院首先做出改革,如成立的雷鸟设计、白马广告等等,标志着工作室在国内艺术设计院校中开始形成和发展。后来这种模式逐渐被国内其他高校模仿,特别是高职院校。由于高职教育本身就要求教学要与实践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更是要抓住这样的特点。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都较早的建立了工作室,并掀起了建立艺术设计工作室的热潮。在理论方面,国内的设计师和学者们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结合国内自身特点,对艺术设计工作室的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并出版了一些相关研究成果。如学者李森,和家胜主编的《艺术设计教育文集》郞烈炎主编的《设计教育研究》系列丛书,学者吴圣华、胡国华的《广告专业工作室运行过程中矛盾分析及其技术路线图》⑤等专着中提出的如何构建工作室,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工作室运作中产生的矛盾等观点,都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目前我国学者对工作室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关于“包豪斯”对艺术设计教育影响方面的研究

  工作室的起源从“包豪斯”开始,它是现代设计教育的里程碑一一包豪斯学院的作坊制。其创始人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将学院发展成为具有坚实基础的设计教育基地,成为欧洲乃至于整个世界的设计思想的交汇中心。学者杭间、徐赞、姚民义、顾明智等等都对“包豪斯”在中国的发展及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影响做了较深刻的研究,特别是2011年10月12日在我国浙江杭州举办的“包豪斯与东方一一中国制造与创新设计国际学术会议”上,来自世界和中国的设计师、学者对包豪斯的研究和其在中国的运用做了各类学术报告,特别就包豪斯对中国艺术设计的影响及教学方面作了分析。

  2、关于传统艺术设计教学的弊端及工作室教学优势方面的研究。。

  当前大多数研究成果都是从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入手。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由于开办时间短,实践经验不足,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基本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实训条件有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弱,专业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节,难以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等因素,加之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的特点和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的教育形式己经制约了艺术设计的发展(秦赞、肖佩、袁泉等人旳硕博士论文对此做了探讨)。田甜、武燕的《从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看工作室制度的实施》,贺克的《当前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室运行机制研究》②等文章则直接表明工作室是解决当下艺术设计教学弊端的有效方式。

  引入工作室教学后,探讨最多的观点是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看,学者赵志群、王受之等人明确提到“运用工作室进行教学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基础”这一观点。“工学结合”即实现“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讲授、辅导式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较,其生命力在于校企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让学生在工作室化的教学环境中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体验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的整个解决专业问题的全过程,获得包括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工作知识,也可以掌握操作技能,学习掌握各职业工作过程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实践行动中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获取专业知识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获得处理信息,整体化思维和系统化思考等关键能力。③通过工作室加强学校与优势企业合作,把真实项目引进教学中,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实现课堂与社会实践的相互融合。刘秀珍、王凯、孙中涛、唐春妮等大多数教师和学者们都分别从工作室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就业能力等等这些方面作出了研究。

  3、关于构建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

  从教学模式上进行工作室研究是当前研究较集中的一个方面。其中导师制工作室模式、项目制工作室模式、双轨制工作室模式都成为目前研究的方向。也有学者分为工学坊模式、订单式模式和项目教学模式。从实践方面,给予工作室研究的支撑。导师制工作室模式运作较为成熟,导师制工作室模式即学生进入工作室后,从专业课的教学到毕业设计都是在工作室的导师指导中完成的。导师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工作室将师生之间的关系己经转换为师徒之间的关系,导师在短时间内可以零距离接触和了解每位学生,与他们展幵专业沟通,甚至是专业以外的交流,可以更方便的落实教学任务。导师要考虑好“工作室”专业方向的社会需求,再申报“工作室”,学生也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和就业空间,才来选择“工作室”。学院宏观地对工作室的专业方向作客观的调控,以做到“工作室”专业方向与市场需求的近距离。另一种项目制工作室模式运用较为普遍,它以模拟岗位和顶岗实习为主要教学内容、方法和环节,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在教学中明确学生的岗位角色。引入企业实际案例,建立以具体设计案例为主轴,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岗位定位准确的教学模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除此之外,也有少数学者另辟蹊径从建构主义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对工作室教学作出研究,如:吴灿的《创新艺术设计教育践行,建构主义教育观下的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气黄胜红的《艺术设计教育中创造性思维与自学能力的培养一一以CDIO教学实践工作室为例》③等。

  纵观艺术设计工作室的研究,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艺术设计领域的专家、学者推崇工作室这种模式,它在艺术设计的教学方面确实有很强的优势。但我们的理论和实践却跟不上发展的脚步。目前研究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方面的理论大多属于倡导性的,要么是说明实行工作室教学的好处,批判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跟不上社会实践,要么就是对其教学模式进行探索,要么就只是说明高职院校应该要运用工作室教学,是一种过于笼统的、零星的描述,片面又缺乏系统性,对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应该怎样有效运作,或成功运作的探讨少之又少。

  在资料收集中,查找到陈教斌的《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初探》、徐庆文的《本科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制教学的问题与思考》李公伟的《对艺术设计教育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还有彭泽立、张小纲等少数学者的文章提到艺术设计工作室或运作中的问题。

  三、本文研究的视角与难点

  (一)论文研究的视角

  目前国内研究艺术设计工作室大多是从传统艺术设计教育的弊端和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上入手,说明工作室教学的优点、重要性及怎样构建良好的教学模式方面。仅有少数文献直接或间接提到了工作室运作的问题,并不系统。本文试图通过对艺术设计工作室的运作进行探讨,工作室要怎么运作才是科学合理的,才是行之有效的,力求从理论和实际上找到艺术设计工作室如何真正发挥作用。其中,工作室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好处是通过实际市场调查获取的,是师生的真实反映。同时,引入多元智力的概念,点明学生通过在工作室中的学习找准自己的定位,由此总结出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运作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实地调研,借鉴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工作室的先进经验,提出“以赛促学”和“硬件设施有效利用”的问题。特别是艺术设计工作室都在倡导校企合作,要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创新点是强调把企业的工作任务转为教学任务。这几点是其他文献中没有提及的。

  (二)论文研究的难点
  
  首先,对艺术设计工作室和运作问题的理论知识和相关资料文献不丰富、也缺乏系统研究。其次,在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的运作中,虽然己有很多成功案例,但由于院校自身各方面条件和基础不同,找寻既有参考价值又要符合普遍性特点的实例,有一定难度。第三,由于自身条件限制,能够大范围的实地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也有一定困难。

  第四节 概念界定

  一、高职院校及高职教育

  高职院校这一概念我们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分类:第一是按照高校办学类型来进行分类,高职院校指的是区别于普通的综合性大学和多科性学院之外的职业技术学院。第二是按照高校办学层次进行分类,高职院校指的是区别于研究性大学和教学研究性大学的专门学院;第三是按照高等教育的类型进行分类,高职院校指的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技能性、应用性人才的院校,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既有本科层次,也有大专层次,包括职业技术学院、幵设高职教育的部分本科院校、高等专科学校等。根据自身工作需要和研究目的,本文研究的高职院校主要指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教育是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就与市场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的联系。市场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导向,而高职教育又为市场输送专门性的应用型人才。1999年6月1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高职教育明确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顾明远编着的《教育大辞典》中解释高等职业教育相当于原来的大学本科教育,由高等学校实施,招收高中毕业生,4年6年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毕业生可获学士学位、高等教育资格、硕士学位。

  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教育的主要特点一是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教学模式,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二是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三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四是“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五是学校与行业企业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二、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是艺术领域内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学科,它的研究内容与服务对象相对于传统的艺术门类来说有所区别。袁熙肠先生在《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一书中是这样定义艺术设计的:“所谓艺术设计,从内涵上说就是从技术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功能效用与宜人性为目的,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构想筹划,使之转化为具有特定使用功能、外在形态、人机关系以及文化意味的实用品的创造性活动”气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更加促进当今时代的发展,并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视觉理念。艺术设计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涵盖面越来越多,有传媒、广告、平面设计、装饰装潢、城市规划、服装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等,这些类别中间其实已经没有了明显界限,共享的视觉空间把这各种各样的设计容纳在一起。因此,这里研究艺术设计找到各设计专业之间的共通点,更有助于工作室运作的研究。另外,艺术设计也有不同层次的划分。从本科层次来看,主要以绘画、艺术理论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设计先进理念;而专科层次的艺术设计专业则主要培养学生成为设计师;而中职层次则培养的是艺术设计的绘图员。这里重点研究专科层次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方面。

  三、工作室教学

  工作室教学是以工作室为载体,把专业课程、教室与实践融合在一起,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实际为主的开放式教学,它以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实践应用为核心,专业教师变为项目主导,用以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实践与教学紧密结合。在工作室中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操作实际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术的训练。工作室是面向市场开放旳,教师带领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生产实践中,教学的课堂得以延伸,不再只是教室、黑板、粉笔,而是延伸到了资料室、图书馆、实践工厂乃至整个市场,从而扩大了教学活动的范围,缩小了学校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

  工作室的发展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一种全新实践。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经过长久的发展,目前来看艺术设计类工作室己经遍布众多高校。包豪斯倡导的教学方式,实行手工艺传授的师徒制与艺术训练的结合从而产生了作坊式教学,开创了我们今天工作室的雏型。它突出对学生设计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创造能力,培养的学生能迅速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对今天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所倡导的“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理念,与高职教育中提倡的“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人才培养要求相符合,对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运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培养人才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值得我们借鉴宝贵经验。

  四、运作

  运作泛指运行和操作,指进行中的工作状态。本文中的运作主要研究点是工作室的资金、硬件设备等建设方面;师资力量、项目引进方面;教学、育人方面;质量监督和管理方面,以保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整体的良好运作为对象。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