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基于双师型视角的山四、基于双师型视角的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既有教师教育体系内部的问题,也有外部的原因;既有在职培训机构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培训者的因素。下文主要从认识层面、实施层面、保障层面三个维度,进行原因剖析。
(一)认识层面
本研究从认识层面进行原因探析,在此层面的基础是对问题原因进行细分,归结为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认识不足和对在职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认识不足
2012 年山东省颁布的《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实施意见》中,分别确立了应用基础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特色名校立项的建设单位,将山东省高校进行分类管理,对引领山东省高等学校的准确定位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在 2014 年 3 月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鲁昕副部长指出要做 600 多所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工作,将这些地方本科院校逐步转型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而 2014 年 6 月份国家颁布的《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对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提供指导,提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多项举措。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及省政府相关部门从政策上对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提供引导,以改变目前对地方本科院校定位不准确的现状。
地方本科院校不同于教育部署的院校,它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地方的发展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当为应用型高校。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的阐述,一般表述为应用型高校,这种表述较为模糊,不够清晰。根据潘懋元先生的研究,我们着重从人才培养这一方面来阐述其定位,表述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及转换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要将其同两类院校区别开来,即它不同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和培养学术型人才的传统本科院校。
目前存在对地方本科院校定位认识不足的现象,多数的地方本科院校在建校之初将自己定位于学术型高校,认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导致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师资配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出现偏颇。师资队伍建设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在职培训能够对地方本科院校的现有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在原有师资的基础上进行师资重建,推动地方本科院校的内涵建设,进而推动院校的转型发展。地方本科院校的学术型、研究型大学的错误定位使得在职培训的内容选择、课程设置、培训师资的配置、培训方法及手段的运用等方面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导致在职培训中多种问题的出现。对地方本科院校定位的认识不足,使在职培训实践活动未能发挥良好效果。
2.对在职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在职培训活动的重要性的认识,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首先从法律政策的角度来讲,在职培训是教师的一项权利;其次,从意义方面来考虑,在职培训对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双师型视角的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在职培训活动问题的出现,说明人们对在职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在职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主体应当是多方的,包括教师、学校及政府等其他利益相关者。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师参与在职培训活动的动力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学校及政府等部门为其提供的职称晋升、薪资涨幅等方面的外部动力,另一方面是个体自身对在职培训活动的高度重视,认为在职培训是促进自我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这种意识是源于个体内部的、自发的动力。教师对在职培训重要性认识的不足直接导致其参与度不高,参与的主动性不强的状况的出现,即便教师参与到在职培训活动中来,也是迫于外部压力而参加,导致培训效果降低。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对在职培训活动的了解程度并不高,缺乏对在职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导致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对在职培训的参与程度不高。
其次,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学校作为在职培训活动的另一参与者,在培训活动中或扮演举办方的角色,或扮演其他次要角色。但教师作为在职培训的培训对象和学校的构成部分,教师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受学校的影响。学校对在职培训活动的态度影响到教师参与在职培训活动的积极性,影响到在职培训各构成因素的实施效果,进而影响教师在职培训的质量。另外,政府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在职培训活动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的高低会影响到在职培训的保障措施的制定,影响在职培训活动的质量。
总而言之,教师、学校及政府等部门对在职培训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将会影响到在职培训活动,对基于双师型视角的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在职培训活动产生影响。
第五章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
第六章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
第三章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调查。3.1小学生的问卷调查。3.1.1问卷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无锡市两所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学生慈善心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围绕小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慈善心和对不...
第二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课程设置。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不是它自身独立的变革,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同时,便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整套措施。同样的道理,不分年级制要想成为与班级授...
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熊孩子”这一负面儿童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大众的暴力话语更是随着负面儿童形象的传播逐渐成为“熊孩子”形象的衍生品,这无疑给现代儿童观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
四、美国大学医学院通识教育启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医学教育应该是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通识教育的结合,缺少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利于培养医学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
第二章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多元化是当代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个7^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多元化意味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人们一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多元化经常被用来分析文化现象,因此有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
第四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评价机制。一、评价目标。根据芬兰普通高中学校法案的规定,学生评价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评估将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学校法案,629,第17(1))①实质上,学生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外教师研究现状。早在1908年,国外学者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博克汉姆曾在《教师的研究》中提出应把研究当成一种态度,而并非某一具体领域。他所持的研究观点及对教师职业的深刻剖析,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