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前提就是要深入研究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指引研究者进行更深入的思想变革。美国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伯顿。克拉克提出,在科学研究中揭示一切事物是规律必须是多学科的。
高等教育发展问题的解决和研究同样需要在各学科发展的研究方法和思想中找到钥匙。哈佛大学前校长陆登庭认为:"当地的一所大学如果不吸取力量和养分在各个学科领域,尤其是在人文学科的探索,人文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它就不可能真正成为一所杰出的地方大学。"因此,探讨文化互动发展机制的问题,不仅需要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而且还需要有社会学和管理学的方法策略。任何一种组织形态的发展都需要相应的体制与机制进行规范和制约。在地方大学与地域社会互动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二者互动发展机制对于进一步实现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明晰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理念
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文化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
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过程,社会的发展和高校自身,同一所大学的文化理念也表现出时代的特征。地方大学文化生长在特定的地域文化土壤中,无时无刻都受到地域文化浸润作用的影响。因此,明晰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理念,不仅要考虑地方大学和地方社会自身文化形成的内部要素,还要积极考虑到互动主体外部各种环境的影响,将地方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地域文化的发展特色相结合,创造出能够接地气的地方大学文化发展理念。
(一)秉持文化传承融合理念
大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保存、传播和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就像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一样向前进化,无论受到多少影响因素的干扰,大学文化都是遗传和环境发展的产物。文化传承和融合作为大学的本体职能,为地方大学文化"走出去"和地域文化"引进来"开拓了光明的前途。因此,秉持文化传承融合是明晰文化互动价值理念的首要原则。首先,地方大学文化要立足地域文化。大学文化的创造在于塑造人,地域文化的作用在于发展人。地方大学文化与区域文化的作用像浮萍,没有根,就像人,失去了灵魂,像个流浪汉,失去了他们的家园,人的全面发展是根系发展的终极目标。
要想使地方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朝着地方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学校的文化教育理念必须立足实际,扎根地域,将来源于地方社会的传统文化知识,以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的形式回馈给地方,充分发挥地方大学这一"知识智囊"的作用,使双方优秀文化惠及广大师生和地方老百姓。其次,地方大学要将优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优先面向地域。地方大学具有高深的知识学问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大学师生不仅是大学文化的受益人,还是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应该走出校门,走向社区和农村,将校园文化和时代文化与地方市民、百姓一起欣赏和交流,把更好的文化创意分享给地方社会,通过主动沟通和分享,促进了文化多元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同时,文化的传承融合更需要个体积极主动的配合,积极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秉持文化互惠共荣理念
根据机制设计理论的观点,文化主体之间通过理性行为选择,不仅要力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且还要实现整体价值的最大发挥,即文化资源的最优配置。文化互动主体只有积极主动的合作和联系,将文化资源的开放利用效率最大化,才能满足各自对文化的需求,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利益主体间的"共赢".另外,在二者互惠共荣的基础上,还要遵循一定的文化价值取向,即地方大学文化要始终引领地域文化发展。所谓文化价值取向,就是文化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利益观考虑,在面对各种文化矛盾和冲突时所遵循的基本价值立场和态度倾向。
因此,明晰互惠共荣的文化互动发展理念:第一,地方大学与地域社会开展文化产业合作研究。地方大学在科学技术和学术研究方面具有师资和人才的优势,利用自身科研平台的基础,积极主动参与到地域文化产业的创新研发过程中,并吸收地域文化的精华,通过开展文化产业创意项目和文化专题研究丰富地方大学文化,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共同推动二者在区域范围内的和谐发展。第二,地方大学通过文化自觉来引领地域文化的发展。地方大学在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过程中,会面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大学师生要始终秉承文化自觉的价值理念,找到正确的并且适合自身发展的文化定位,通过对这些多元文化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性的提升地方大学文化发展层次。第三,地方大学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站。为了满足当地人们的文化消费,我们必须依靠当地的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文化创造,促进发展电影和电视的产品和服务,文化市场的繁荣,文化产业的形成,推进地域文化和地方大学文化互动体系的创新建构,最终实现二者文化大繁荣的美好景象。
(三)秉持文化协同创新理念
***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盛,要以文化兴盛为支撑。[30]
实现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协同创新发展,必须要加强地方大学文化自身的建设,弘扬地方大学精神,凝练地方大学文化发展内涵,提升地方大学文化的核心竞争力。第一,地方大学要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地方大学作为某一特定区域社会的人才和技术的集聚地,要始终秉承为地方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地方大学文化服务地方的发展理念,积极与地域文化发展实际相贴近,努力承担地方社会优秀人才的继续教育任务,依据地域文化特色,努力造就一批新时代的地域文化人才队伍,为地域文化建设培养后备资源。第二,地方大学要通过社科研究引领地域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地方大学要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利用先进技术和人才优势,兴办地域文化创意产业,以此引领整个区域社会的文化产业发展。其功能就像斯坦福地方大学之于硅谷,正如硅谷之于美国。
加利福尼亚优越的地理位置,硅谷的开发,为斯坦福大学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第三,地方大学要构建完善的文化服务体系。在文化互动的过程,优质的服务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供需双方对于文化人才、资金政策的引进与输出都需要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其提供有利条件,比如:咨询公司、投资公司、人才服务机构等。硅谷目前的文化服务型企业随着市场的发展不断调整,扩大规模,为我国地方大学的实践提供了借鉴意义。
二、构建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的层次机制
大学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和感染着周边的群体和系统。根据地方大学文化和地域互动发展所处的层次范围,研究者将教育机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剖析,大胆的引申出:面性互动发展机制、线性互动发展机制和点性互动发展机制。
(一)面性互动发展机制
所谓面性互动发展机制,是指地方大学和地域社会针对文化现象和活动以全面统一的方式进行交流互动。这里要求的"全面统一"并不是文化内容和方式的"雷同",也不是完全丢掉"个性、特色".而是针对文化这一共同的抽象概念,把文化各个部分组织联合起来,形成立场、态度的坚定性和一致性,即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面性互动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主体部分的互动。[32]
其中,第一,发挥物质文化在文化互动发展的基础作用。地方大学的物质文化是指学校师生所创造和享用的,反映了追求民主和科学的文化价值观对教师和学生的客观存在,信仰与人的感官的直接体验,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活动的物质载体,也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实现地方大学物质文化的互动发展,也就是着重要求大学校园内的各种建筑物突显出地域文化特色,如临沂大学图书馆的设计理念融合了临沂特有的崮状地貌文化,是对沂蒙历史文化的代表,促进形成其踏实,诚实,坚定的精神风格;教学科研设备要贴近生活、生产实际,与地方社会经济文化需求一致;图书、文史资料要面向地方社会人员定期开放;校园道路、花草树木、雕塑壁画也要更具人文特色,体现传统文化精神。第二,发挥精神文化在文化互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精神文化的养成、文化氛围的形成和个体价值观念的形成。社会全体成员的精神状态、文化氛围、价值观念正是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一方面,构建地方高校精神文化不仅是学校物质文化的精神动力,而且还提供了意志力水平对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塑造。
另一方面,精神文化的发展能够保证文化群体成员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第三,发挥制度文化在文化互动发展的保障作用。通过行为规范对教师和学生的指导,都会自觉维护学校的形象,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帮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四,将培养高尚的行为作为文化互动发展的最终目的。大学文化是否具备高尚的内涵,就要从师生在各种场合的行为是否高尚来彰显,这是地方大学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如学校领导的行为文化,主要体现其领导决策能力;教师的行为文化主要应体现在以身作则上;学生的行为应该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坚持认真学习,锐意进取。
(二)线性互动发展机制
所谓线性互动发展机制,是指地方大学围绕某一文化活动项目,按照事物发展顺序在纵向不同点的互动交流,包括互动机构、互动过程、互动结果等因素。其特点是:文化活动集中,目标明确,针对性;流动性;即时性。线性互动的前提在于确定好文化项目。研究者要善于利用文化互动对象具有流动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抓准社会热点, 创造相应的文化产品产生社会效应, 使之得到大学师生和广大群众的认同。
线性互动发展机制的构建, 第一,加强文化部门之间对口互动。地方大学应注重同地域社会相关文化机构、组织的沟通, 并借助文化交流和融合, 把互动联系落到实处。
如作为社会的大学生艺术社团活动,我们必须加强与当地文艺部门的联系,以便确定活动内容,形式,时间,对象和目标;第二,充分调动地域文化资源的积极性。线性的互动活动,应把重点放在地方高校长期可持续发展,挖掘出自身的文化特色,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周围的社会资源。如临沂作为书法名家王羲之的故里,享有深厚的书法文化底蕴,临沂大学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开设了书法专业,并通过师生的潜心研究,创造许多优秀的书法名作,新旧书法艺术的交融和创新,是临沂书法文化渊源流传。第三,培育面向地方的大学文化社团。地方大学可以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有意识地选择一些适合培养学生文化的协会,支持和发挥协会团体的作用。如沂蒙老区开设了许多红色旅游线路和景区,临沂大学志愿者社团组织建立了一支"红色文化导游服务队",在节假日期间自愿为沂蒙老区提供文化导游服务,为当地红色文化的宣传激发了正能量。
(三)点性互动发展机制
所谓点性互动发展机制,是指在文化产业基地上展开的文化交流互动。因为这种形式的互动是建立在相对稳定的基础,所以需要一个稳定的对象,项目可以提供更好的文化交流和互动的基本条件,规范文化互动。同时,一个稳定的基地的建立,不仅便于制定切实可行的检验标准,便于监督检查机构评估,促进互动系统;而且,稳定的基地的使用, 更能集中体现文化互动的成效, 使双方得到客观实在的预期效果, 进而发挥其导向示范作用。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是点性互动发展机制的前提,实际过程中不仅考虑地方社会的客观需求, 还要具备实施的可能性。
点性互动发展机制的构建,第一,文化基地建设体现知识传授与能力提高相结合。
大学生文化教育基地建设, 要立足个体发展的实际,优化其成长环境, 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并长期参与当地社区"共建文明"的互动活动中, 既服务了地方文化突出的现实问题的解决, 又使青年大学生提高实际锻炼能力, 受到了现实生活的教育。第二,坚持灵活多样的点性互动方式。在实际互动交流过程中, 根据具体条件和活动内容,由组织者决定采取即时分散的群体组织形式, 还是采取集中性的群体组织方式。前者如师生利用课余时间灵活安排社区专题知识讲座, 后者如临沂大学暑期大学生的"三下工程"属于系统性的文化知识教育和体验。第三,发挥文化产业圈的辐射作用。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是针对文化某一主导方向开展的创造活动,它同时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带动其它相应项目的活动开展, 如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的建设,带动周围地区旅游行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
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和谐互动,一方面,需要社会各界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互动发展机制,另一方面,需要地方大学人和地方人的积极参与,就如一副骨骼需要血肉丰盈成为完整的人,"骨骼"就是我们构建的互动发展机制,而"血"与"肉"就是由我们这些个体和群体组成的,人是互动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因素,它促成了互动发展机制的不断改造和完善。在互动原则上, 我们应该坚持以优势互补为出发点,以互利双赢为目的,以社会效益优先、发展为中心的活动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模式建立提供必要前提,进一步为良性互动提供有效的保护。
三、构建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的形式机制
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的实质是指地方政府、地方大学、地域社会三个主体在互动过程中利益关系的均衡化。只有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文化互动形式机制,三者才能实现利益的均衡化:行政-计划式机制能够让地方政府在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互动中获得充足的人力资源,不断优化自然与人文环境,提升地域发展综合竞争力;指导-服务式机制能够让地方大学获得更多的文化资源和资金支持,提升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监督-发展式能够地方大学才能获得丰富的办学资源,拓展产、学、研合作的途径,获得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行政-计划式机制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发展,传统的地方大学教育体制正在面临不断的挑战,地方政府适当放权已经成为教育时代的主旋律。地方大学不仅要发挥自己的自主权, 而且要引入市场机制。在管理权限方面,地方政府要向市场、社会和地方大学放权, 实现权力的多中心化以及权力在不同主体间的转移,扩大地方社会参与地方大学的治理。第一,转变政府管理内容。[33]
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政府在教育内容上的主导作用应逐渐转向对教育内容的宏观管理和监控。具体而言,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在对地方大学的课程设置、学科专业设置、招生录取、财务管理、产业平台创建等这些具体的管理内容的权力,适当下放给地方大学,重视对地方高校教育质量的监管,规范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等宏观管理的内容。第二,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地方政府在对地方大学管理的方式手段上,应逐渐改变单一的具体行政命令的方式,形成对地方大学管理方式的间接性、计划性。当前国家重点深化和组织文化制度改革,地方政府要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单一治理"向"多元治理"转变,建立第三方文化服务机构,适当调配权利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通过权力制衡实现文化互动体系的稳定发展。
第五章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
第六章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
第三章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调查。3.1小学生的问卷调查。3.1.1问卷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无锡市两所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学生慈善心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围绕小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慈善心和对不...
第二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课程设置。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不是它自身独立的变革,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同时,便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整套措施。同样的道理,不分年级制要想成为与班级授...
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熊孩子”这一负面儿童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大众的暴力话语更是随着负面儿童形象的传播逐渐成为“熊孩子”形象的衍生品,这无疑给现代儿童观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
四、美国大学医学院通识教育启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医学教育应该是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通识教育的结合,缺少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利于培养医学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
第二章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多元化是当代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个7^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多元化意味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人们一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多元化经常被用来分析文化现象,因此有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
第四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评价机制。一、评价目标。根据芬兰普通高中学校法案的规定,学生评价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评估将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学校法案,629,第17(1))①实质上,学生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外教师研究现状。早在1908年,国外学者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博克汉姆曾在《教师的研究》中提出应把研究当成一种态度,而并非某一具体领域。他所持的研究观点及对教师职业的深刻剖析,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