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

大学文化引领地域文化的互动机制分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8-22 共748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伴随着教育的文化功能不断增强,地方大学作为地方教育机构,是地域社会成员智慧和创造力的聚集地,逐渐由地域的边缘走向地域社会的中心。地方大学与地域社会处于一个不断交流和互动发展的过程中,二者不仅在经济层面进行双向沟通,并且在文化层面,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也表现出极大的迫切性。"互动"的实质就是指社会系统之间、组织之间、个体之间以及系统、组织和个体之间进行知识信息的传播和交往的社会性活动。马克思认为:互动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现实的组织、社会团体、国家之间和个人之间在物质、精神上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活动。互动必然是双向的,"每所大学都在与之相关的生态环境中存在,都不可回避的与当地社会文化活动进行必要的互动。"地方大学文化是地域社会成员在地域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起来的最为独特的文化形式,就文化互动的现实与潜在的功能而言,还没有任何其它地方文化机构可以与地方大学相提并论。从社会学和系统学的视角分析,宏观文化和大学文化具有文化系统内部的层级关系,在地理位置上大学处于社会系统内部,宏观文化理应包含着大学文化。

  同样,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属种关系。地方大学处于地域之中,地域包含着地方大学,地方大学师生是地域社会的成员,地域是地方大学不能回避、不能摆脱的环境因素。作为社会宏观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地域文化,不仅以其所蕴涵的社会文化的共性,而且以其鲜明的地域文化特性,影响和制约着地方大学文化,并且打上地域文化的标签;地方大学文化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自主创新性,良好吸收和重构了地域文化的内容,促进地域文化的改革与发展。

  大学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教育机构,融合着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因素。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之间是一种松散的状态,缺乏二者互动的有效运行机制。构建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机制不仅能够提高文化传播效能和完善文化交流形式,同时也能够引领文化继承方向和激发文化创新理念。因此,伴随着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之间互动关系越来越密切,构建二者互动发展机制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和实践探索

  1.理论研究

  (1)关于国外地方大学与地方社会关系的研究
  
  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地方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起源于 19 世纪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它是地方大学开始与地方各州建立联系的标志,并且颁布和实施《莫里尔法案》,威斯康星大学由此获得了金融支持和基本保障,密切了地方大学和地域社会的联系,同时法案要求地方大学在接受地域社会支持帮助的基础上,要以人才培养和文化创新的形式回馈给地方社会。随后,威斯康星理论思想影响美国各个州立大学,地方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开始自觉成为了美国州立大学的重要使命。范·海斯提出的"服务本是唯一的大学理想",[2]深刻影响了美国地方高校的改革,也对世界的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大学为社会服务的思想,经过不同国家的进一步深化和凝练,由原先的产学思想发展成为当代大学所提倡的产、学、研合作理论。尤其是日本,它将产学研进一步扩展为产、学、官、民合作理论,丰富了地方大学与地域社会互动发展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大学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层次,促使相关学者重新定义地方大学的功能。其中有着名学者提出大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智库"和"源泉".与此同时,国外高等教育哲学提出许多关于高校发展理念的命题,部分人积极倡导大学应服务国家、服务区域,从而形成了"知识-他为"存在的理论,为地方大学与地方社会之间的互动联系提供了更强大的理论支撑。进入 21 世纪,部分国外学者积极投入地方大学与地域社会合作的实践探索中,不断尝试新的合作形式、管理模式、合作内容等;也有部分学者不断对地方大学与地域社会互动发展理论进行探讨,影响比较大的有合作形式多元化思想和科研成果社会化思想。

  (2)关于国外地方大学与地方社会互动发展机制的研究

  随着地方大学与地方社会发展关系的不断明朗,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开始考虑如何构建地方大学服务地域社会的体制,探索构建有效互动发展机制等问题。经过整理归纳,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政府主导、产学研联合、学校自适应机制。

  首先,国家政府作为主体参与互动发展机制尝试和探索的是美国。20 世纪中期,美国国会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科学基金的法案,该法案经过专家讨论和选择一些具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科研项目,以金融支持的方式鼓励美国的地方大学与区域经济圈的合作发展。经过不断发展,美国政府在汲取积极经验的基础上于 1993 年颁布了《国家合作研究生产法》,为州立大学与地域社会的经济文化合作提供了法制保障和便利条件。

  其次,产学研作为主体参与互动发展机制尝试和探索的是日本。早在 20 世纪,日本就将"官产学联合"作为科技立国的重要举措,它将政府、企业和高校联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开发新兴的市场产品,增强地方企业的经济实力,从而带动地方社会经济效益。21 世纪的日本不断积极探索,2002 年举行了第二届"产学官峰会",通过了《推进产学官联合共同宣言》,日本各界高级官员、企业负责人、高校校长和着名专家学者根据集体讨论,决议以增加国家经济预算的形式支持"产学官联合"计划,这一举措为日本地方大学加强与地域社会的联合提供了经济保障。

  再次,高校自身加强创新改革作为参与互动机制探索的是英国。英国在 2003 年制定了新的"知识转移合作伙伴计划",融入了原先科研合作计划的有益经验和成功案例。该计划有力地推动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其中通过提高硕博研究生的质量来切实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举措,为互动发展机制的尝试提供了充实的智力资源。

  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制度等形式机制,支持地方大学与地域社会的合作,在政策的指引下,地方大学、地方企业和科研机构都进行了文化合作研究,培养出的地方高校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

  2.国外实践探索

  国外在地方大学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发展方面总结了许多经验,地方大学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地域社会的发展,地域社会也利用不同的途径参与到地方大学的管理中,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发展。

  (1)地方企业在州立大学建立研究中心。伴随着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美国部分优秀企业积极利用自身资源和产业优势,与地方大学建立联合,共同建立研究中心,由地方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地方高校配备高层次科研人员队伍,并且与高水平人才招生相对接,吸引和接收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生参与项目开发和研究,共同承担具有前沿学科高水平和深理论的重大课题,推动科研成果与地方企业的积极转化。

  (2)地方大学参与企业项目研究。美国着名的斯坦福大学及其周围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硅谷",是产学研合作最成功的范例之一。斯坦福研究院与企业紧密的联系一般通过合作项目来实现,早在 1959 年在斯坦福工程学院参与"荣誉合作项目"的研究生就达到 324 名。2005 年"制造业骨干人才培育事业"在日本开始推行,积极促进了该国的 36 个地区的地方企业与地方大学的合作联系。

  (3)地方大学开展社会文化咨询服务。日本不仅拥有前沿基础科学研究优势,同时还具备尖端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极大促进了日本高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日本善于利用创新性人才的优势,在文化领域开展各类社会咨询服务,主要有教授咨询、学生咨询、业务咨询等,加强高等教育与地方社会的互动联系。

  (4)地方大学与地方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与其所在的地方研究机构及地方产业进行广泛合作,为德国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地方优秀人才。印度理工学院是印度最早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大学之一,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几乎每个研究所都有地方企业资助项目,培养了一批科技硕士、统计硕士等专业人才。

  (5)建立企业大学培养研究生。发达国家中创办企业大学最早的是日本,尤其是丰田汽车公司,松下电器公司等着名企业,把大学培养人才和社会服务的功能结合在一起,聘请大学的教师进行专业性授课,同时接收高层次人才的教育,在企业大学进行学习的研究生不仅可以获得直接经验,而且毕业后可选择进入企业工作。

  (二)国内研究现状和实践探索

  1.理论研究

  (1)关于国内地方大学与地方社会关系的研究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趋势,地方大学开始越来越关注自身发展的价值,在前进的道路上大学不断反思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地方大学与地方社会互动发展的形式等问题。因此,有关学者研究地方大学的着作相继出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综述如下:

  一是实证研究,通过个案分析结合现实状况论述地方大学与地方社会互动的路径选择,具有一定的个体化。如:2001 年在大学-企业合作创新研究的博士论文中,郭小川运用了实证研究方法;2005 年在大学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一文中,刘宝存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了个案研究;2008 年在地方大学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的硕士论文中,张立娟结合南京师范大学的案例进行了论证;2012 年在地方大学的使命这篇学位论文里,蔡袁强将温州大学与温州社会互动发展关系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是比较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地方高校之间和国内高校之间进行办学理念、合作形式和互动机制进行比较借鉴。代表性的着作有:2003 年葛守勤、周式中针对美国高校改革,主编的《美国州立大学与地方经济发展》;2010 年张婕从教育的现实和理想出发,主编的《地方高校发展:现实和理想》;2013 年梅友松、张志良等开始关注机制的研究,主编的《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有:2010 年林华东的《论地方大学在区域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 2013 年湖南理学院课题组《地方本科大学个性与特色发展研究》等。

  (2)关于国内地方大学与地方社会互动发展机制的研究

  关于国内地方大学与地方社会互动发展机制的研究,文献资料还相对较少,而且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只是简单的文章论述,缺乏理论基础。如张善平2006年论述的大学校园文化与地方社会文化良性互动模式探析,赵军2009年发表的地方大学与区域文化互动机制研究,二者都缺乏建立互动机制和模型的理论依据,缺少必要的根基,不管是"点、线、面"的互动模式,还是"平行、博弈、合作"的三种常态都缺少一点的生命力。2013年范建波在地方高校与社区互动的运行机制研究中提出,构建出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互动的运行机制模型,通过该模式下的动力机制、共享机制、保障机制和交流机制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地方高校与社区之间教育资源的互补与共享的效率,切实推动社区教育建设等,缺乏就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发展进行系统研究。

  2.国内实践探索

  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在二者互动过程中,双方本着"资源共享、互惠共荣"的原则,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将地方物质资源注入地方大学,使学习场所从封闭走向开放,扩展到整个地方;通过对地方大学注入地域文化资源,使地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形成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双赢。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地方大学组织志愿者服务队进地方。在社区志愿活动主要是清洁社区卫生,帮助老年人和义务的家庭教育形式,后逐渐发展成为地方大学特色服务。比如临沂大学开展的红色"下基地、下工厂、下农村"活动、城市志愿者行动、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不仅彰显出大学师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而且大大丰富了当地老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提升了地域群体的文化欣赏水平。

  (2)地方大学校园文艺进地方。大学的艺术文化一般比较高雅有品位,地方文艺则倾向于贴近生活实际,校园文艺进地方能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创新。比如 2013 年 10 月由临沂大学师生原创的大型情景剧《沂蒙情深》走进了临沂市莒南县,将优美生动的音乐画面和红色革命历史文化相结合,引领当地市民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对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3)地方大学教师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在寒暑假和节假日期间,地方大学教师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主动走进社区和乡村,帮助当地群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和专业法律问题咨询等,为地方市民提供家政、餐饮、百货商品、生活食品、维修等内容的生活服务。同时大学教师也承担着深入群众,深入地方了解当地生活,针对现实问题及时与地方领导沟通的责任,同时为当地百姓提供良好的民主文化氛围,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

  (4)地方企业为地方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和实践机会。比如 2014 年,临沂大学与本土着名企业江泉集团进行了校企联盟合作,以每年培训 5000 名左右专业技术人才到该企业实习就业,双方通过采取订单培训、技术进修、实地教学等形式,帮助地方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5)地方大学设立科研项目基金。地方大学参与发展区域经济, 学校将积极利用自身的人才科研优势,以经费资助的形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研项目孵化工作,推动双方互动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国内外学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对地方大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办学宗旨、发展战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国内外地方大学的办学实践进行了尝试性的初步比较,这些都对我国地方大学开展办学实践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取得以上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合作机制不健全。比较突出的就是地方大学与地域社会的合作比较单一,受利益因素影响比较大,缺少长期的、稳定的、多样化的合作机制。第二,忽视了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的探讨和研究。现阶段研究者缺少对地方大学与地域社会发展关系的微观研究,重心更多的是停留在宏观层面,关注经济领域的利益互动,忽视文化要素在互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第三,理论基础薄弱。没有哪一种科学研究,理论与实践是分开的,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如果缺少前瞻性的理论做基础,那么文化互动主体即将展开的实践就失去了价值。

  总体来讲,以上学者研究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实效性。大学现如今从社会的边缘逐渐走向社会的中心,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站,研究地方大学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发展机制对与促进二者的良性互动具有重要作用。

  三、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文化发展目标的提高,地方大学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使命随之发生改变,更加强调文化服务生活、文化滋养民众。地方大学文化是地方社会发展的产物,既能反映出社会发展的要求,也能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成为促进地域社会知识创新和增强地方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的提高文化软实力。[3]

  因此对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发展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探求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机制,它对促进地方大学与地域社会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互动机制研究,是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结果,也是实现地方大学更好的服务于地域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性要求。立足于地方大学,依据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优势,深化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构建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的策略,推进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和谐发展。

  开展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互动机制研究,有助于深化和完善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机制的理论研究。该研究能够进一步完善我国地方大学文化建设理论,为我国地方大学推进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该课题研究能够进一步丰富现代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机制理论,进而揭示现代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规律,为地方大学与地域社会的和谐文化发展建立深厚的理论基础。

  开展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发展机制研究,有助于促进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良性互动发展。该研究通过深刻分析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过程中层次机制、形式机制和功能机制,从而明晰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发展理念。该研究既能够指导地方大学文化的特色发展,又可以丰富地域文化发展的内容,提高地域整体的文化竞争力;能够进一步发挥地方大学文化对地域文化的引领功能,提升地域文化的发展层次;能够更加密切地方大学与地域社会的关系,更好地为地域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文化人才。

  四、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文试图运用社会学中的系统论、符号互动论和机制设计理论,选取文化的视角研究地方大学与地域社会互动发展机制的构建策略,对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发展机制进行探索。本文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机制的相关理论解读。这一部分首先介绍地方大学文化,地域文化及互动机制等相关概念的界定;其次,运用系统论、博弈论以及符号互动论分别对构建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机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第二,构建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机制的必要性分析。主要从能够提高互动主体文化传播效能、完善文化交流形式、引领文化继承方向和激发文化创新理念进行分析。第三,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机制的缺失及成因检视。主要从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理念相脱离、互动发展层次缺乏深入性、互动发展形式缺乏全面性和互动发展功能缺乏有效性进行系统分析,并加以论述。第四,构建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机制的策略探析。通过对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机制不健全的成因分析,提出构建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机制的策略。首先,明晰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理念。其次,构建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的层次机制。包括面性互动发展机制,线性互动发展机制,点性互动发展机制。再次,构建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的形式机制。包括行政-计划式机制、指导-服务式机制、监督-发展式机制。最后,构建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的功能机制,包括激励机制、共享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利用图书资料和电子文献检索系统,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以及相关研究的专着、论文、报告、会议记录、法律法规、政策等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类、分析、整合,对不同观点进行归纳和借鉴,在了解关于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的研究基础上,找出不足或空白,并作进一步的分析。本研究是建立在分析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文献分析法是主要的研究方法。

  2.历史逻辑法:通过搜集地方大学的历史资料,调查地方大学成功的办学实践案例,获取大量客观的资料,逻辑的概括出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过程中积极有效的机制和策略,为本研究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实证依据。

  3.归纳演绎法:运用社会系统论、符号互动论和机制设计等一般理论,演绎分析构建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机制的必要性;通过分析研究个别地方大学办学实例,归纳概括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综合思考构建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发展机制的策略。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