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形式缺乏稳定性
知识全球化的发展不断冲击着各民族和国家的教育环境。[23]
不仅要求政府角色再次进行审视和定位,成为竞争型政府,而且要求公共组织纷纷进行市场化改革,打造更加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的公共服务。大学作为教育机构,也随之迈入改革的浪潮。然而,政府和大学都力争得到高校更多发展自主权,权利和利益的竞争把政府的管理职能和大学的服务职能都进一步弱化,模糊了文化主体互惠光荣的价值理念;同时大学师生和地方市民离开决策机构的有效的指导和管理,所举办的各项文化活动也成了表面的"形象工程",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实际价值。
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形式缺乏稳定性,主要表现为:第一,相关行政手段的干预缺乏理性。19 世纪的美国为维系地方大学与地域社会互动发展的行为关系制定了《莫雷尔法案》加以保障,而我国恰恰缺少这一环节的尝试,导致两极化现象严重,一种是政府态度放任自流,缺乏必要的行政手段干预;一种是地方大学在地方政府行政力量的主导下成为政策的被动接受者和执行者,大学应有的文化职能不断遭受冲击,发展过程变动性很大。第二,大学文化功利性色彩浓厚[24].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不仅给地方大学带来了发展机遇,而且也带来了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社会道德环境的改变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群体文化态度的改变,导致文化本质的逐渐荒芜。部分地方高校在经济利益驱使下盲目扩建校园,引发了地方大学处于负债经营的生存状态,影响着其服务地域经济能力和水平的发挥。同时,大学文化的功利性误导了一部分社会文化的发展,使社会不良风气入侵地域传统文化,造成地方人价值观念的弱化,助长社会的逐利之风,这是很难实现地方大学文化引领区域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第三,应用性科研评估考核指标较少。通常大学用办学水平来衡量他们的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困难,不能满足地域社会人才发展的需求。教师和科研人员大多数只关注自身的教学生存状态,缺乏对地方大学文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学校科研部门制定的教师考核指标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更多的是强调晋升职称和成果报奖的短期利益,忽视高校教师应有的人文情怀。
四、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功能缺乏实效性
现代大学的文化使命要求大学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5]
一方面从理论上肩负起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方向,使其朝着合乎人类理性的方向发展的使命;另一方面是从实践上即大学要承担文化传承与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责任,为本土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的市场化趋向日益显现,文化产业的生成也都是以市场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地域文化本身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环境,忽视了地方大学文化对地域文化的引领价值。地方大学作为外来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融汇地,承载着文化的多元性和先进性,离开地域文化的滋养,地方大学文化也就失去了自身发展的活力。
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功能缺乏实效性,主要表现为:第一,文化发展的动力不足。受个体利益因素的影响,文化群体缺少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发展眼光和目标仅仅局限于近期和短期的利益关系上,缺少稳定的与文化群体相对应的互动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高校、企业和社会文化部门各自为营,难以需求利益的均衡。因此,如果要激活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发展联系,必须构建一系列长期性、稳定性的动力机制。第二,文化资源共享程度比较低。[26]
学校的中心意识的影响,人们常把学校文化和教育资源的优势大于当地的文化和教育资源。大学文化缺少地方文化资源的注入,妨碍了地方大学教育民主化和个体的社会化的进程,从而不利于地方大学教育创新及地方性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学校文化资源也向地方社会开放的程度也不足,通常都是校内师生参观和学习。其实,文化真正来源于生活,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是文化产生的动力基础,地方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生活经验,创造了许多原生态的文化资源环境,地方市民的实践能力才是与大学文化互动发展无以伦比的优越性。第三,相应的制度保障不到位。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发展既缺乏长效的动力机制,更缺乏必要的制度环境保障。西方许多地方大学与地域的互动发展都是通过法律来加以保障的。
我国地方大学缺乏必要的专门负责地方事务的机构和法律文件保障,地方也没建立起相应政策的落实机构,两者的联系缺乏必要的机制保障。综上所述,功能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发展缺乏实效性。
第五章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
第六章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
第三章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调查。3.1小学生的问卷调查。3.1.1问卷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无锡市两所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学生慈善心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围绕小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慈善心和对不...
第二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课程设置。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不是它自身独立的变革,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同时,便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整套措施。同样的道理,不分年级制要想成为与班级授...
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熊孩子”这一负面儿童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大众的暴力话语更是随着负面儿童形象的传播逐渐成为“熊孩子”形象的衍生品,这无疑给现代儿童观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
四、美国大学医学院通识教育启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医学教育应该是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通识教育的结合,缺少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利于培养医学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
第二章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多元化是当代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个7^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多元化意味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人们一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多元化经常被用来分析文化现象,因此有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
第四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评价机制。一、评价目标。根据芬兰普通高中学校法案的规定,学生评价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评估将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学校法案,629,第17(1))①实质上,学生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外教师研究现状。早在1908年,国外学者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博克汉姆曾在《教师的研究》中提出应把研究当成一种态度,而并非某一具体领域。他所持的研究观点及对教师职业的深刻剖析,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