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家长教育方式的不科学促使青少年迷恋网络
在教育方式上,由于部分家长缺乏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方略,往往易采用一些不科学的方式。以下是五种不科学的教育方式,这些方式都容易促使青少年网络成瘾。
① 专制型这类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粗暴,方法简单,态度生硬,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从不考虑孩子的意见和感受,对青少年的要求过多,爱和温暖较少。这种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孩子容易产生恐惧,缺乏自信,有时表现为怀疑、内向、胆小、不喜欢与同伴交往;有时还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强烈地反抗、冷酷、残暴。这样的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往往是不理想的,因很少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容易导致心理抑郁,比其他同龄人更容易沉迷于网络。
② 保护型这类父母对孩子过分保护,父母给他们设计好要走的每一步路。孩子们只需要按父母的意向来执行,也不管孩子自己愿意不愿意。这群在父母保护下长大的孩子像从温室里长出的花朵,没有抵抗力,适应社会能力差,他们表现的很要强、自我,但是当遇到困难时,又变得异常脆弱承受力差。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愿意寻求网络的满足,沉溺其中,任由自己主宰虚拟世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好胜心,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关注社会,缺失社会感和责任感。
③ 溺爱型在现代家庭结构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享受着父母和上一代的宠爱,是小公主和小王子。因此被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遇事不愿动脑,容易和同龄人争强好胜,表现的不能受任何委屈,不能与人平等、融洽相处。越是家长溺爱孩子,孩子反而无视家长的关心,得到认为理所应当,得不到就认为受到了巨大的亏欠,更谈不上对社会和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了。正因为他们不喜欢与父母沟通,不愿意与同龄人接触,只是一味地索取,一旦不顺心意就会大发脾气甚至辱骂父母,常常使他们没有朋友,没有合作和学习的伙伴,所以这种性格的青少年也很容易迷恋网络。
④ 不关心型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压力、高竞争力的社会,人们不得不为了生存而疲于拼命。作为父母,更是为了家庭而日益工作、学习,加上现代社会很多的父母都是双职工。对孩子的教育疏忽,学习疏于管理,有些家长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就是最好的关心。
不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与沟通。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往往性格孤僻、内向、情绪消沉、兴趣狭隘,他们渴望与人交流,当发现网络的这一作用后就很容易沉迷网络聊天,还会导致网恋。
⑤ 不协调型这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态度不一致,现代社会更多表现为父辈与祖辈教育态度的不一致。家庭中没有统一的教育态度、方法,只是以自己的情感喜好为转移。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不能得到和谐和温馨的家庭氛围,常常处于争吵和矛盾之中,孩子的心情经常处于不安和焦虑中,于是网络就成了他们寄托感情和发泄不满的场所,久而久之,就会网络成瘾。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父母应该采用民主的合理的方式教育孩子,不专制也不溺爱,让他们戒掉网瘾,健康成长。
(3) 家庭人际环境的不和谐使得青少年向往虚拟的网络空间
家庭人际环境的不和谐主要表现在:① 有缺陷的家庭结构近年来,离婚率逐渐上升,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逐渐增加。婚姻家庭的破裂最大的受害者是青少年。失去原有的美满家庭本身就是极大的心理冲击,这种创伤很难修复,再经历家庭重组,孩子要不断调整自己去适应新的家庭成员。在这个过程中,难免有摩擦,暴力事件都有可能发生,孩子身心就会受到多重创伤,此时最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并压抑自己,变得自卑孤僻、敏感多疑。在这些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往往易患网络成瘾。
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一样,网络成瘾是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的积累,是儿童抑郁症的不幸遭遇。
② 不良的家庭氛围实践表明,青少年如果生活在良好和谐的家庭气氛中,身心能够健康发展。民主、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会使青少年保持好心情,利于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促进人格的发展。而家庭气氛的冲突会促使青少年内心的冲突和斗争加剧,使他们心理发展不平衡,使他们的安全感和自信心逐渐丧失,不能解决成长中的问题。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将逐渐意识到,当他们遇到危险或无助的时候,若不能得到支持和强有力的家庭的帮助,便会转而求其次,可能通过成瘾行为寻求安慰和逃避。这一点也在笔者进行的访谈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印证。被访谈的其中一名学生曾谈到从自己开始接触网络到迷恋网络,恰好是由于一次会考失误,在情绪失落,自信心受到极大打击的时候,他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内心期许的安慰和鼓励,反而面对的是父母的焦虑、责备和大人之间的相互埋怨和争吵。极度苦恼下他甚至选择逃学,与同学开始频繁出入网吧,在网络世界中寻求快乐和心理安慰。最终导致恶性循环,染上网瘾。
4. 网络特性因素
(1) 网络时空特性分析
① 时尚性和丰富性--求知需要的补偿网络的出现让许多信息不再隐秘,整个世界都是开放着的。在网络中可以搜索到任何个人感兴趣的信息。同时网络信息内容新颖独特,引领时尚和现实生活中最超前最潮流的时尚元素。正如上面提到的,学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导致青少年长期压抑的好奇心,将在这个丰富时尚的网络环境中得到满足。然而,现在的网络文化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黄色、暴力的信息在网络中随处可见,加之青少年对性的认识正处于朦胧好奇时期,如果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获得这样的信息,如洪水猛兽,一发不可收拾,网络色情成瘾的形成是不难理解的。② 隐匿性和去抑制性--自由的补偿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只要具备上网条件,不管你以怎样的身份和地位,用什么样的情绪和思想融入其中,都会找到倾诉的对象,能发泄情绪、放松心情。它可让青少年隐藏自己的真实年龄、性别、职业和社会地位,暂时遮盖自己现实生活中的角色,释放多重压力、褪去自卑感,塑造自己心中理想的人物角色。网络是一个相对自由平等的世界,现实生活中受到的抑制在网络环境中能大大减弱,青少年的行为和言辞比在现实生活中更不受约束,可以畅所欲言,甚至为所欲为。所以许多青少年在现实中寡言少语,而在网络中却言无不尽、风趣幽默。因为在网络是另一个世界,它遵循的是另一种规则,现实社会的压力和烦恼在网络世界无足轻重,青少年不用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家长和老师的责备和督促更可以抛之脑后。网络可以帮助青少年逃避压力和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去体验新生活。青少年在网络中是完全自由的,没有压力和约束,因此而感到满足和快乐。他们喜欢这种自由,享受这种快乐,于是排斥现实生活,深陷其中,网络成瘾状况就越来越严重。
③ 交互性和平等性--归属感补偿由于现实生活中,家庭和学校给予青少年过大的压力,使他们的逆反心理强烈,同时自卑感致使他们少言寡语,于是他们不愿意主动与人沟通。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交流,实时互动,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平等性,使现实生活中的青少年在网络上具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力。网络的交互性和平等性为青少年提供安全和对外平等交流的平台,比在现实世界中,更容易激发互动双方的美好想象和交往热情,而且不受环境、角色的限制自然地流露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个体自我心理防御程度较低。因此,人际网络可以提供比现实更宽松的人际沟通。网络提供情感上的安慰能让青少年深陷其中而形成情感依恋,在这一点上,情感和网络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的缺乏可以弥补由于种种限制而形成的情感及归属感的缺失。
(2) 网络游戏特性分析
网络游戏的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构思设计是其最大特征,正是这两大特征吸引着青少年群体,让他们留恋网络,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网络技术所营造的游戏情景为个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在普通生活中无法领略的亦真亦幻的虚拟体验模式,它没有固定的情节,摆脱枯燥,而青少年不仅只是机械的执行游戏程序,他们还在自己的虚拟生活与情景中创作,没有明确的预测结果,每一个选择都将成为历史,每个人都在影响着别人,每一个人都在被他人影响,其中,游戏者自由演绎着故事,根据他们自己的愿望,创造属于自己的角色或生活。
青少年在网络游戏过程中,能够随时感到成功的喜悦。每次通关成功都让他们富有成就感,他们因此而兴奋不已。即使不能通关,他们也享受游戏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为迎接挑战,青少年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来完成游戏中的任务和虚拟游戏的挑战,同时青少年在游戏中得到了奖赏反馈。在此过程中青少年不断获得乐趣,并随时能够得到鼓励与安慰。这样快乐和满足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体验到,他们愿意沉迷于网络游戏中,认为在游戏中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 内在因素
青少年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上网成瘾的主体原因,具体表现在:
1. 认知能力有限
青少年从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在涉及国家命运和民族利益的问题上,他们是有基本的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的,但虚拟的网络中充斥让人眼花缭乱的“垃圾信息”和“虚假信息”,青少年很容易上当受骗,甚至误入歧途。在这种情况下,中学生的分辨能力就有限了。青少年往往难以抵挡网上新奇、惊险、刺激的内容,有网瘾的青少年更不能认清这些虚假内容,反而越来越迷恋网络,不知不觉地深陷其中。
2. 自我意识强烈
青少年是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最激烈的时期,他们渴望自由,反对束缚,希望摆脱学校教师和家庭控制,追求人格的独立,实现自我价值。在这种自我价值的需求之下,虚拟的网络空间为其提供了机会和场所。在封闭、独立的网络空间里,可以任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肆意自己的行为,不受约束,不受控制,尽情展现青少年活泼、好奇、苛求自由的特点。笔者在对一名网瘾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该生虽然一天的学习很紧张、很辛苦,甚至作业要到很晚才能写完。但是不管多晚、多困,只要放下书本,打开电脑,就能兴奋的睡不着觉,学生说他喜欢那种在网络里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感觉。
3. 自控能力欠缺
青少年对新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他们能适应新的变化,渴求新的知识。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眼球,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接触网络。但是青少年正处在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都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明显不足。而且与成人相比,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和自律能力也较低。在笔者进行的访谈中,一名网瘾学生和另一名开始过度使用网络的学生都表示他们通常上网之前没有任何的目标设置,也不会给自己制定时间限制。往往他们一旦接触互联网就难以抗拒网络的诱惑,被网上形形色色的新游戏、新影片吸引,从而导致连续超时的上网,破坏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被访谈的其中一个学生谈到,他在班上算学习较好的学生,但对网络的自控力仍然很差。周末家里没人时,也会偷着上网,虽然清楚这样的做法老师和家长都不赞成,但还是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
4. 渴求情感交流
上文揭示的网络成瘾者在不良家庭结构中的聚集只是家庭影响的表现之一。核心家庭、大家庭的家长有的也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想方设法满足物质需求,却忽视情感支持的现象,减少了与孩子的沟通。青少年只得借助网络来发泄内心的孤独、苦闷,希望在网上得到理解、支持。父母的教育应该双管齐下民主协商,及时与孩子交流感情,探讨问题。2008 年监测就发现:同样在核心家庭,排除其他因素后,双亲对孩子越溺爱和放纵,子女同时出现长时间上网和网络成瘾的可能性越大;相反,经常受到督促的子女,长时间上网者比例低,网络成瘾的可能性越小。
第五章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
第六章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
第三章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调查。3.1小学生的问卷调查。3.1.1问卷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无锡市两所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学生慈善心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围绕小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慈善心和对不...
第二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课程设置。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不是它自身独立的变革,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同时,便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整套措施。同样的道理,不分年级制要想成为与班级授...
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熊孩子”这一负面儿童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大众的暴力话语更是随着负面儿童形象的传播逐渐成为“熊孩子”形象的衍生品,这无疑给现代儿童观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
四、美国大学医学院通识教育启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医学教育应该是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通识教育的结合,缺少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利于培养医学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
第二章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多元化是当代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个7^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多元化意味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人们一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多元化经常被用来分析文化现象,因此有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
第四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评价机制。一、评价目标。根据芬兰普通高中学校法案的规定,学生评价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评估将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学校法案,629,第17(1))①实质上,学生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外教师研究现状。早在1908年,国外学者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博克汉姆曾在《教师的研究》中提出应把研究当成一种态度,而并非某一具体领域。他所持的研究观点及对教师职业的深刻剖析,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