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0-24 共309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绪 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家家户户、各行各业基本上都离不开网络。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技术,网络广泛地应用于商务、医学、军事、教育等领域,人们的生存状况、生产方式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都与其密切相关。在信息量和获取信息的速度上,任何信息传输媒介都无法代替网络。一台电脑,一根网线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知道何时何地发生了何事,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因此逐步加快。网络凭借办公、下载、聊天、阅读器、播放器等软件,从图文、影音等方面满足人们工作和休闲的需要。由于操作简单、方便快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网络来获取信息,在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受。

  青少年网民占我国网民的绝大多数,并迅速成为我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网吧应运而生,向公众提供互联网连接服务,为许多没有条件上网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学习场所和娱乐机会。1994 年世界上第一家网吧在伦敦开业;中国紧随其后,第一家网吧“威盖特”于 1996 年 5 月在上海出现。后来网吧星散于各大中小城市,到现在已经遍布全国。据信息产业部连同文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共同统计,2009 年,中国网吧数量达到 16.8 万,较 2008 年同比增长 14.3%.由此,使用网络的人群日趋扩大,并且以迅猛之势向青少年群体扩散。由于青少年是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网络的运用使他们的视野更开阔、见识更广博。

  “泡网吧”也成为了中国青少年追捧的时髦举动,他们喜欢这种高科技休闲方式,享受高新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乐趣。据统计,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 5.64 亿,手机网民达到 4.2亿。其中青少年网民规模达 4.49 亿,占全部上网人数的 79.7%.然而,随着互联网所衍生的网络成瘾的出现和迅速蔓延,青少年逐渐成为网络成瘾的主要人群。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互联网在给现代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一部分人出现了网络成瘾的状况,尤其是在自控能力较差的青少年中。由于青少年易受外界影响,又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极易养成不良嗜好。青少年一旦上网成瘾,就如踏入沼泽地,深陷其中,欲罢不能。最初的好奇、贪玩最终成为青春路上的绊脚石。

  许多青少年深陷于网络之中而无法自拔,学习成绩下降,不关心外界事物,情绪容易激动,精神萎靡恍惚,甚至出现厌倦生活的状况。网络上惊险恐怖的故事情节使青少年的精神受到刺激,甚至会患上心理疾病。而网络色情与暴力游戏还极容易引诱青少年思想偏激,性情乖戾,行为不受控制,以至于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的总人数大约为 3329.9万人。显然,网络成瘾已不仅仅是个体的问题,而且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有害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也给许多家长带来困扰并易引发家庭暴力,影响家庭和谐。网络成瘾还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破坏了社会稳定。如此严重的问题必然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美国心理学会(APA)也早在 1997 年承认了网络成瘾的研究价值,将网络成瘾作为一项研究课题,从心理学角度剖析网络成瘾的原因,并且研究预防对策和治疗方法,科学地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让青少年健康、科学、轻松地使用网络,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

  (二) 网络成瘾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1. 网络成瘾的概念

  国内外的研究者并未对网络成瘾的概念进行严格区分,也没有提出一个明确定义。

  国际上对网络成瘾的研究开始于 20 世纪的 90 年代。美国心理学者 Goldberg 首先提出“网络成瘾失序症”这一概念,指出网络成瘾作为一种应对机制的行为成瘾,是一种压力缓解的方式,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的损害。[1]

  美国匹兹堡大学心理学教授 Kimberiy.Young 对网络成瘾者进行了调查,证实了网络成瘾现象的存在,并依据 DsM-IV 对病理性赌博的判断标准,将网络成瘾行为与病理性赌博的标准进行了对比,认为两者在控制力方面虽然十分相似,但属于“冲动控制疾患”之列。[2]

  通过对本地青少年心理成长的了解和咨询,绝大多数网络成瘾患者中都会出现无法忍受和容易冲动的特点。因此,笔者认为“网络成瘾”应如下定义:即一个人过分依赖网络,从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生理损害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无节制长时间上网,无法自拔,精神和生理上都会出现疾病症状。网络成瘾将会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学习或工作效率,社会功能受损,严重损害身体健康。

  2. 网络成瘾的研究意义

  网络的诞生与高速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但是在极大满足人类的信息需求,给人们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网络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网络是一个聚宝盆,网络知识丰富,信息量大,包罗万象,通过网络几乎没有查找不到的信息和知识。但网络也是一个潘多拉的盒子,里面充斥着许许多多青少年欲望好奇但又无法抵抗的垃圾和糟粕。

  青少年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随心所欲,安全隐蔽,可以尽情享受现实世界里无法得到的东西,可以肆意表达被约束和限制的思想和言论。于是一些西化、反动和极端的思想非常容易冲击青少年的头脑,一些黄、赌、毒的内容极易把青少年引入歧途,以至于使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精神萎靡不振,思想偏颇极端,身体素质下降。因此,深入研究网络成瘾这一课题,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从社会现状、教育现状以及家庭教育等不同角度剖析网络成瘾的原因,并且积极研究预防对策和治疗方法,科学地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既能顺应社会高速信息化的要求,促进社会网络化的长远发展,又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促使人们科学地、理性地,健康地,轻松地使用网络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

  (三) 研究现状

  以“青少年”和“网络成瘾”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检索所有文献,这些文章主要从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诸多方面论述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定义、原因、后果以及预防与治疗的对策等[3],本文将选取部分重点文章简要介绍。

  方化俭在《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这篇文章中指出,青少年网络成瘾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网络自身特点、教育相对滞后和不良心理品质是主要原因。教育部门要负起相关责任,从教师心理教育、加强有效监控、引导科学上网的方面给出了建议。

  彭阳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综述》一文中,分析总结了网络成瘾综合症(IAD)的主要类型和诊断标准,阐述了影响 IAD 形成的人群特点、人格因素、生活特征和网络特征,提出了应对 IAD 的干预策略和预防措施。[4]

  李德才、李明月在《青年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现象分析与应对策略》一文中分析了网络游戏带来的危害,探讨了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良影响,并提出了相对系统的预防和治疗应对策略。

  徐耀聪、余雯雯、王立新在《国内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综述》一文中鲜明的提出了“自我”这个概念,文章结合网络的特点,阐述了青少年自我成长过程中的自控力和主观能动性,并寻求如何破解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自我成长过程中的阻碍。

  孙懿俊的《浅谈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则是侧重把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个问题放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下,从形成原因、社会危害、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等方面,深入探讨网络成瘾和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周馨竹、崔光成、赵阿勐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心理干预效果研究》,更细致、全面地分析总结了网络成瘾的原因、危害和应对措施。他们认为青少年网络成瘾更多地来自于家庭教育的不当,并明确提出了预防的重要性,及早干预和治疗会对网络成瘾的戒除容易的多。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青少年是使用网络的最大群体,也是网络成瘾的重要人群,网络成瘾问题及其严重危害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然而由于网络成瘾的原因复杂,目前仍然缺乏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