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
网络成瘾的原因复杂多样,是外部环境、网络成瘾者和网络自身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青少年网络成瘾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有外在因素,即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及网络特性因素;还有内在因素,即青少年自身因素。
(一) 外在因素
1. 社会因素
(1) 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力度不够学生、家长“不知法”,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一个因素。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国家制定了非常明确的相关法律,但仍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知道这些规则的有关内容,大多数父母对相关法律知之甚少,这意味着法律的宣传力度是不够的。从对几家网吧的调查上看,上网的几乎都是青少年,却无人管理。现实情况是,虽然有法可依,却未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 网吧自身管理的不规范性网吧管理人员“不守法”,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又一因素。网吧作为向公众提供上网服务的场所,这一存在本身是合理的,是人为因素导致网吧受到指责和唾骂。尽管我国已经实施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按照规定网吧的营业时间从早上 8 点到晚上 12 点。但是,网吧老板为了赚取更多利润,全然不顾法律、法规的规定让未成年人进入并且在夜间 12 点以后照常营业,为学生提供包夜上网服务。网吧为青少年肆无忌惮地聊天、游戏提供了方便。
(3) 社会环境的影响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崭新的方式。互联网在现代青少年人格和发展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网络的虚拟性模糊了青少年的视线,让他们分不清魔幻和现实。随着学习,就业压力的不断上升,网络成为他们躲避困难和压力的避风港,让他们沉浸在虚幻的轻松娱乐中。长此以往,青少年一遇到困难就选择逃避而非想办法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2. 学校因素
网络成瘾的高发群体为还处在学习阶段的青少年,之所以有此种情况的发生,学校因素必不可少。
(1) 评价机制的单一性
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他们思想不成熟,说话做事前缺乏周密的思考,却有强烈的自尊心,心灵极易受到创伤。学生成绩评价对网络成瘾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网络成瘾的数据报告(2009)的调查显示,互联网用户中,学习成绩不好的网瘾青少年比例较高。在对某学校的访谈了解中,该校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学生中,90%的学生学习成绩都在班级后十名。青少年个体正是心理感受最为敏感的阶段,需要各方面的肯定和赞扬,并逐步发展自己的价值。但在单一的评价机制的应试教育下,学校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成绩成为评价学生优劣的标尺,这种“一刀切”的方式,将青少年分成不同的层次,忽视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外其他特长的培养。学生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责备。本来成绩差的学生在学校就不受重视,几乎没有存在感,更无法张扬个性、发展兴趣爱好、实现自我价值。而在家里,家长总把孩子此时的学习成绩与未来发展联系在一起,认为成绩差就没有一个良好的前程。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使青少年非常紧张自己的学习成绩,差生更是两方面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安慰和鼓励。
久而久之,青少年会到网络上寻找安慰、排解压力,并且逐渐沉迷于网络。
(2) 学校课外活动单一
提到学校活动,本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涉及文化、娱乐、户外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集体活动。但在校期间的青少年,超过 80%的时间是花在学习上,基本上没有选择放松娱乐的权利和自由,更谈不上学习以外的兴趣爱好、社会实践、交友远游,体会生活的乐趣。在对在校中学生的访谈中,两名学生都谈到,平时学习压力很大,每天几乎只有学校--家这一条线,学校很少组织课外活动,能按要求开好体育课都成为学生们的奢望,更不要说社会实践和出门远游了,于是他们挤出一点空闲时间上上网来排解一下心里的空虚就成为很多学生向往的事情。
从表面上看,重点学校的教学质量高,学生成绩好,学习氛围浓厚,学校的竞争压力大,青少年网络成瘾率可能会低。但实际上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危机总是掩藏在紧张情势背后。虽然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但许多学校仍将学习成绩看做衡量学生素质的重要指标。在访谈调研过程中,通过与本市一所重点中学的教学管理人员和某班主任的交流,笔者发现中学的课程设置中虽然包含计算机操作技能与网络信息课程,但主要教授网络的专业使用知识和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技能,并没有将如何健康科学的认识和使用网络以及如何杜绝网络成瘾纳入教学大纲并列为教学重点,只是在教学过程中一带而过。因此,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学到了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但却缺乏科学理性地使用网络的意识。事实上,如果学生整天埋在书堆中,甚至在应试压力的面前,能使学生身心得以放松的体育、音乐,美术课都会以种种借口被挤占,那么考试、排名就会是学生持续的心理负担。同时,学生间的激烈竞争,将彼此看做是竞争对手,过分关注对方的成绩,也必然有损同学之间的感情。因此,即使在重点学校,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厌学情绪很常见。厌学情绪高的学生思想更容易偏激,加之又缺乏健康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所以一旦触网就很容易深陷其中,致使网络成瘾,难以自拔。
正如上面学生讲到,很多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对网络过分迷恋的,往往是在巨大的压力和空虚面前,借网络排遣一下,时间长了才形成的对网络的依赖和迷恋。
(3) 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直以来,国家非常重视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始终致力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要,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尽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从课程改革可以看到国家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高度重视。但新课程仍不能满足青少年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课程的最终依据仍然是“以教材为中心,以升学为需要”,教师总是传播者,学生总是接收者,“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流传至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样下去,必然会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从不敢思考到懒于思考,学习的真正意义也就不复存在。同时,课程设置不合理,表现的更为明显。目前,我国性教育的滞后使青少年对性的认知普遍存在神秘感,青春期在生理上日渐成熟,但性心理的发展并没有跟上步伐,虽然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有关性教育的课程,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始终象征性的进行浅层次的知识灌输,导致在一些方面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不了。在现实中没有人让他们通过正常的渠道了解此方面的知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只能浏览色情网站和沉迷于攻击性的游戏,释放压抑的本能冲动。
3. 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场所,父母的人格品质、处事方式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是我国古人对学童的教诲。古人教导年轻人要恭敬地倾听父母的教导,敢于承担过失,不可忤逆父母。于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管教过于严厉或过于宽松都会形成不良影响。在访谈中了解到,很多家长对孩子上网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要么就是坚决不让上网,视网络为洪水猛兽,全然不顾及孩子对未知网络世界的好奇与憧憬;要么就是放任自流,不加约束,任凭孩子上网聊天,等感觉到孩子过分迷恋网络时,又简单、粗暴、极端地把孩子和网络彻底断绝开来,以至于孩子秘密的转移到网吧上网,亦或者整日昏昏沉沉、心不在焉。而且国内研究发现,网络成瘾的学生家长教养方式偏重于以严厉惩罚、干涉过度、过度保护、溺爱等为主。这些都是偏激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降低孩子们的自信心、自控力,反而使他们更难“断网”,给家长自身带来更大的困扰。同时,根据笔者对家长进行的访谈可以发现,网络成瘾的学生家长往往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对网络没有一个客观的科学的认识,更谈不上掌握网络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技能,因此无法有效地对孩子上网进行监督和引导,也就很容易走向偏激的家庭教育方式。
(1) 家长的过高期望迫使青少年在网络中寻求解脱
在现代社会,学历就是理想工作的敲门砖,而学历又与学习成绩直接挂钩,家长就不得不关注学生的学习。社会现实的压力使家长把青少年的学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使孩子的家庭生活主要限于学习活动。更重要的是,许多父母希望通过他们孩子的表现,以证明自己的能力。许多家长拿孩子的学习成绩进行攀比,孩子学习成绩好,家长感觉无比荣耀;孩子学习成绩差,家长感到无比羞愧。无形之中给孩子带来压力,成绩越差,孩子越自卑。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竞争的压力下,不能凸显自己的优势,成绩的波动起伏就能引起心理的巨大变化。而处在重压之下的青少年一旦进入网络,将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发现,学习以外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久而久之,他们逐渐学会使用互联网来释放生活的压力。
第五章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
第六章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
第三章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调查。3.1小学生的问卷调查。3.1.1问卷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无锡市两所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学生慈善心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围绕小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慈善心和对不...
第二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课程设置。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不是它自身独立的变革,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同时,便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整套措施。同样的道理,不分年级制要想成为与班级授...
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熊孩子”这一负面儿童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大众的暴力话语更是随着负面儿童形象的传播逐渐成为“熊孩子”形象的衍生品,这无疑给现代儿童观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
四、美国大学医学院通识教育启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医学教育应该是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通识教育的结合,缺少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利于培养医学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
第二章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多元化是当代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个7^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多元化意味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人们一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多元化经常被用来分析文化现象,因此有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
第四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评价机制。一、评价目标。根据芬兰普通高中学校法案的规定,学生评价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评估将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学校法案,629,第17(1))①实质上,学生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外教师研究现状。早在1908年,国外学者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博克汉姆曾在《教师的研究》中提出应把研究当成一种态度,而并非某一具体领域。他所持的研究观点及对教师职业的深刻剖析,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