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学生创业问题成因分析
(―)创业素质
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业活动,对其影响最大的还是源自于大学生自身。而创业素质欠缺是核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欠缺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指在创业者的主观世界中,那些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等品质。大学生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时候,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创业通常是迫不得已的最后选择。笔者所做的调查显示,接近七成的大学生把自主创业作为除就业、考研、出国等之后的无奈选择。
在求职过程中,多数大学生表现出懈怠、观望、依赖情绪,没有认识到创业是就业的重要渠道,是展示个人综合素质的平台。在选择职业类别的时候,传统的思想观念促使多数大学生意味追求稳定、重仕轻商。因此,创业精神的确实导致创业行为成为大学生的被动、无奈之举。
2.欠缺创业知识。创业知识不仅包括创业基本知识,还应掌握创业常识。部分大学生连创业基本常识都不了解,系统的创业理论知识更是一无所知。绝大部分大学生没有主动学习、获取创业相关知识的意愿,对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法律知识、财务管理等理论学习不够,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完善的只是结构作为支撑开展创业活动。
3.欠缺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将创业梦想转变成为创业现实的能力。该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创业是否成功。这种能力主要包括创新能力、管理协调能力、经营能力、市场开发能力。高校大学生往往创业能力不足,缺少领导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也是大学生创业容易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4.欠缺创业心里品质。大学生创业者在选择创业目标的时候要有主见和看法;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坚忍不拔和坚持不懈;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坚定的信念。根据教育部2004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在全国开张较早的97家大学生企业中,其中能够盈利的公司仅占17%,而在五年内能够生存下去的仅占30%.作为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大学生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遭遇挫折时心理承受力较弱。由此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去提升自身的创业品质。
(二)创业环境
创业环境是指那些与创业活动相关联的因素的集合,包括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微观环境。而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的环境因素主要来自社会环境和家庭背景。
1.社会环境因素
从社会环境因素来分析,一方面是对大学生创业认可度还不够高,另外一方面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亟待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信息沟通传播不够畅通。一方面新闻媒体对创业政策宣传覆盖面不够广。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大学生获取创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子媒介,比如网络新闻、微博、微信等,而新闻媒体通过电视媒体来宣传相关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就非常有限。加之,大学生创业这一题材得不到新闻媒体的重视,政策、典型报道不多,缺乏良好的舆论环境。只有切实加强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和社会效应,才能帮助大学生形成创业的概念。另一方面,高校对创业政策宣传不到位。笔者对重庆第二师师范学院大学生做的创业调查发现:接近七成的受调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相关扶持项目完全不了解,只有6. 23%的大学生对政策有了解,28. 01%的大学生有一点点了解。根据教育部的文件规定,毕业年度内在校期间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以申请《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并且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但每年申请该证的毕业生人数不足当年的毕业生总数的5%.经过调查,未申请创业证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都是因为不了解有该优惠政策。由此可见,高校在宣传创业政策方面应该加大力度,大学生处于高校相对封闭的环境,学校就应该作为大学生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否则即使有再好的创业政策,大学生不知晓不了解,也不敢创业。
(2)政策落实不到位。国家大力倡导要引导、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中央多部门也颁发了相应的创业政策,但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都要从对自己有利的角度出发,对上级颁发的政策选择性地执行,不按规定执行,使原本的政策走样变质。不仅降低了政策的权威性和实效性,更无法将真正的优惠带给大学生创者们。根据《关于对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实行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渝财综[2006]45号)规定的除国家限制行业(包括建筑业、娱乐业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夕卜,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且在工商部门注册等级日期在其毕业后两年以内,至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
而在实际执行中却出现了偏差,比如规定只针对已经取得了毕业证的毕业生,且必须是从事高科技行业的个体和公司,只免除工商管理费和税务的工本费,而且工商管理费不仅对大学生免除,其他个体也同样享用,总共也才几十元,相对于创业所需资金完全是杯水车薪。重庆市南岸区对于小微企业,合伙经营实体,辖区内企业,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需用房产抵押获得贷款,这种贷款与普通的商业贷款区别不大,根本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
(3)政策执行难度大。第一政策内容比较笼统。中央和地方政府颁发的相关政策内容都是总体方针,指明大方向的宏观政策,缺乏具体实施办法和实际操作流程。第二,政策限制条件多。大学生创业想申请贷款,或者享受税收减免,无论是个体经营还是实体经营,对行业都有严格的规定。此外对申请贷款的金额和享受税收减免的时间也有限制。第三,申请材料和手续繁多。大学生如果想申请创业贷款,需要准备的材料包括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等还款能力证明,营业执照及相关行业的经营许可证,身份证和婚姻状况证明,抵押品或质押品的权属凭证和清单等等,需要经过创业园管理服务中心、人事局、财务局、社区等几个部门的审核、核定、公示等环节,最后才下发核准通知书。任何一个环节没通过,都无法申请到贷款,过程复杂,无疑抬高了大学生创业的门滥。
2.家庭背景因素
家庭背景可以具体描述为家庭拥有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组织资源以及社会资源,这些资源通过不同方式影响家庭中子女(大学生)最终的就业状况。①家庭成员是否有自主创业者,父母是否从事商业活动,家庭经济水平高低等方面都对大学生是否选择创业有着深渊的影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工薪阶层父母认为自己投入了大量金钱,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受教育条件,毕业后就应该找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家庭条件好一点的认为自己有能力为子女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孩子没有必要自主创业,既艰难又没有地位。经济压力较大的家庭希望孩子能够尽快找到工作,自食其力,缓解家庭负担。无论来自怎样的家庭,创业初期多数都会面临家庭的反对,即使部分已经走上正规的创业者都还得不到父母的认可。这也是绝大多数大学生不选择创业主要原因。
(三)创业教育
我国创业教育还属于起步阶段,教育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借鉴外国经验的较多,缺乏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创业教育,这对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训创业技能上有一定的阻碍。
1.教育理念传统滞后。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影响高校创业教育的最大因素。
我国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多是自主创业、择业双向选择,而这种就业制度下,我们只是重视向学生灌输适应职业、适应岗位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创业观念的培养和创造职业、创造岗位的引导。一方面,创业教育得不到重视缘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国的高考长久以来都被认为是一考定终身,大学生把大学当作神圣的象牙塔,能够进入大学校园学习的大学生都报有很高的期望值。因此,高校认为他们的职责就是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只要毕业后可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考虑更多的是就业率,而忽略了学生将来的发展,忽略了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
另一方面,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创业教育局部化。虽然创业教育近几年得到了大力发展,但是传统的思想改变不在一朝一夕。因此,除了少数试点院校外,大部分高校,特别是就业率相对较高的院校并没有对创业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创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在创业教育开展的对象上,也主要是少数在某方面有特长,或有创业潜力的大学生,更不像国外高校将创业教育纳入到小学到大学的正规教育中。
2.教育模式陈旧保守。第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已久,但"应试教育"现状却很难改变。教学方法大多数仍然是"满堂灌",以教师是否完成工作量为标准,以学生考试成绩好坏为衡量标准,培养出的学生高分低能。第二,传统的教育模式将教师的地位以"天地君亲师"的形式固定下来,凸显了教师对学生有支配权力的权威地位,更重要的是,教师是作为对学生知识传授的权威,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是教师作为知识道德的权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给予这种关系的最好写照。种师生关系固然有好处,但弊端也显而易见。那就是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只能完全听从老师的教授,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都得不到发展。第三,传统的教育方式重视理论教学,重视传授的过程,认为培养创新意识并不是教学任务,学生无法得到运用和通过实践得到加深。
3.重视程度有待加强。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创业人才的需求量增多,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也增强了。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对高校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更凸显其重要性。然而,多数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即使开展了创业教育也只停留在表面阶段,缺乏深入幵展。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重要标准,学校的本质任务是人才培养,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开展。面对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新形式,高校应该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推进创业教育的开展,注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创新型创业人才。
第五章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
第六章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
第三章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调查。3.1小学生的问卷调查。3.1.1问卷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无锡市两所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学生慈善心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围绕小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慈善心和对不...
第二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课程设置。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不是它自身独立的变革,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同时,便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整套措施。同样的道理,不分年级制要想成为与班级授...
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熊孩子”这一负面儿童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大众的暴力话语更是随着负面儿童形象的传播逐渐成为“熊孩子”形象的衍生品,这无疑给现代儿童观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
四、美国大学医学院通识教育启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医学教育应该是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通识教育的结合,缺少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利于培养医学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
第二章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多元化是当代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个7^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多元化意味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人们一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多元化经常被用来分析文化现象,因此有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
第四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评价机制。一、评价目标。根据芬兰普通高中学校法案的规定,学生评价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评估将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学校法案,629,第17(1))①实质上,学生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外教师研究现状。早在1908年,国外学者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博克汉姆曾在《教师的研究》中提出应把研究当成一种态度,而并非某一具体领域。他所持的研究观点及对教师职业的深刻剖析,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