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办高校文化
民办高校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复杂组织。高校作为知识文化的传承者、教育任务的承担者,首先应该是一种学术组织。但是,对于在特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我国民办高校却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学术组织。我国的民办高校是作为公立大学的补充,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伴着民营企业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除了具备公立大学的公益性之外,民办高校作为自给自足、自我承担风险的经济组织,与民营企业之间又存在着相当大的共同点和相似点,即同样具备盈利性。因此,对于民办高校文化的分析不能简单的从其公益性或是盈利性的角度出发,而应将这两种性质相融合--在盈利性的运作条件下,充分发挥高校本身的公益性。
公益性视角下民办高校文化的内涵。民办高校以公益性视角进行办学,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承担着教育机会均等的重任,肩负着追求真理的使命。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民办高校的文化内涵的核心是以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重要内容是科学的研究思想,首要任务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盈利性视角下民办高校文化的内涵。民办高校因盈利性的价值取向进而影响到其办学理念及办学行为的选择,使民办高校形成了"企业组织文化"的学校文化。民办高校在办学理念方面呈现出主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主体意识这三个与企业组织文化相类似的显着特征;在组织运行方面,民办高校积极调整内部管理策略及人才培养策略,通过专业设置及课程安排,更加迎合市场需求,使之在日益激烈的高校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公益性和盈利性这两种视角的相互作用下,民办高校文化的内涵体现了企业文化与大学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而非简单的重合与叠加--基础薄弱的民办高校在资金缺乏的条件下,必须迎合市场采取盈利性策略,进而形成了具有企业组织文化特征的学校文化;在此基础之上,为了提高办学水平及办学实力,民办高校又必须重视大学文化的培养与提高。
(2)民办高校文化软实力
我国的民办高校因其独特的管理制度及运行体制,与公立高校有很大区别;但从教育的终极目标来看,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又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应该可以界定为是完全趋同,只是因为投资项目与经营主体的不同而产生了差异。民办高校在管理制度与运行体制上采取的是"民营企业式"的运作方式,因此在这种运作模式下,民办高校显示出以下几种差异性:
私立性差异。民办高校的私立性主要体现在办学主体上,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办学经费具有私立性,国家一般不为民办高校划拨款项,其办学经费在办学初期主要依靠办学者的私人投资,在运行期间主要依靠学生学费和社会捐助等。
二是办学创意具有私立性,民办高校的办学形式等方面主要是办学者依据教育市场的需求,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结合办学者本身的教育理念,经过相关部门批准而建立起来的,其中并没有受到官方旨意的影响与支配。
自主性差异。在高等教育市场中,民办高校有效运作的前提是依靠现代私营企业制度,民办高校必须将传统高校的行为模式和行政关系等制度规范,转变为以独立法人自主经营的运行模式上来。民办高校在自主运行中,应尽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操作流程、合理支配办学经费来完成办学任务。
灵活性差异。民办高校灵活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办学自主权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紧密联系教育市场;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筹措办学经费;不拘泥于一种招生标准;积极与社会、市场沟通,完善信息渠道;采用更加操作灵活、层次明晰的人事管理政策,开放员工流动机制。
民办高校因其以上的特殊性而在教育市场竞争中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发展空间,而这些特殊性又为民办高校文化产生了深深的影响,这种影响促使着民办高校形成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的文化软实力,这种文化软实力主要体现在民办高校的竞争意识上,这与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与企业的完全市场竞争意识不同的是,民办高校的市场竞争意识是建立在公益性的基础之上,而非绝对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将民办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内涵进行如下定义:民办高校文化软实力是以民办高校作为物质载体,以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的文化成果作为其文化软实力的来源与基础,形成对校内师生的凝聚力与整合力,对校外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吸引力与辐射力,以及对大学自身发展进步所需要的创造力与竞争力。
(二)民办高校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
大学文化软实力将"深深地熔铸在大学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之中,充分展现于大学的文化力、凝聚力、精神力、创新力、组织整合力、辐射力、吸引力等诸多构成要素方面".[20]
判定一所大学是否正常发展,应该考察该所大学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是否得到共同提升、协调发展,尤其是软实力。如果说硬实力是大学的躯干,那么,软实力则是大学的灵魂;如果说硬实力反映了大学的办学现状和现有规模,那么,软实力则是一所大学的追求和理想的体现。以往的研究中往往针对的是公立大学文化软实力进行探讨,其构成要素可以概括为大学文化凝聚力、大学文化整合力、大学文化吸引力和大学文化创新力,而民办本科高校文化软实力的构成与大学文化软实力有相似之处,但从民办本科高校文化软实力的特征来看,仍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下面将结合民办本科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定义,对民办本科高校文化软实力进行构成分析。
1.民办本科高校文化凝聚力
"凝聚力"一词是普鲁士军事思想家贝伦霍斯的首倡,他认为凝聚力可以对部队作战产生激励作用,是战争取胜中的重要因素。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则把"凝聚力"视之为软力量,是一种固化实力,可概括为效仿力、导向力和吸引力。大学凝聚力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和文明成果。[21]
大学精神在大学文化软实力中起着核心作用,它既是一种精神理念,更是一种价值信仰,体现于大学的运行模式以及管理制度之中。大学文化在建设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的就是大学文化凝聚力,如原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所说:"任何时候,大学都是在统一的精神下运作的。
只有大学精神才能使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结构始终存在,大学组织本身才得以正常运转".[22]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也认为,"大学是有精神的,唯其精神,使之经世而立,历久而弥新".[23]而民办本科高校文化凝聚力是集中"民办人"的一种力量表现,通过共同的信念与目标,促使民办高校在统一的精神领导下进行运作与发展,集中力量为民办本科高校的未来而奋斗。
2.民办本科高校文化创新力
民办本科高校文化创新力是指对于大学的各种创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及有效利用,通过知识科技创新、管理方式创新、成果转化方式创新等多种创新后动,培养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和高素质创新人才,最终形成极具市场竞争力的综合创新能力。民办本科高校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动力就是文化创新力,它不但是实现自身发展和服务社会的力量源泉与坚实基础,更是民办本科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文化创新力主要包括社会服务创新力、教学创新力和科研创新力等三个主要方面。社会服务创新力是以科研创新力和教学创新力为基础的,专指大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教学创新力是指师生在教学环境中,对于知识本身以及方法技能等方面取得的整体性创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对科研成果的创新,还包括科研体制、经费结构等方面的创新。科研成果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基础研究、综合研究和应用研究上的成果创新,通过对基础研究和综合研究的创新可以获取新知识、得出新原理、总结新方法;应用研究创新则直接推动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也有助于丰富基础理论。除此之外,民办高校在制度上的创新也使得民办高校办学公益性与盈利性得到了相应保障。
3.民办本科高校文化整合力
民办本科高校文化整合力主要体现于两大方面,一是其对公益性与盈利性的整合,二是其对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整合。在之前关于民办高校文化的公益性与盈利性关系上,已经说明民办本科高校文化整合力的作用,民办本科高校文化将公益性与盈利性整合为适应其自身发展与社会需要的一种特殊性质共同体,这种文化整合力促使民办高校形成独有的运行模式与发展状态。而民办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具有与生俱来科学性和知识性。"知识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是大学组织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内在依据;科层性是大学适应环境而衍生的属性,它协调着大学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维系着大学内部的统一".[24]
大学组织的运行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运行,它需要合作、包容和学术自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组织治理结构的"无政府化".伯顿·克拉克说,"……强调学科的观点,以及强调学术专业的研究自由和教学自由,这说明高等教育系统本身具有一种特殊的核心信念结构……在高等教育中,集体的自主和个人的选择备受推崇。由于个人和院系享有很大的权力,这两种权力又结合起来以一种行会式的权力形式存在,并与官僚和政治的权力控制形式交织在一起,因此,高等教育系统中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权力结构".[25]
伯顿·克拉克给我们描述的是理想大学组织发展的均衡状态。在当代中国,大学是一种特殊社会组织,只有通过自身治理结构的完善才能实现其整体利益,完善自身治理结构,则需通过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合理制衡来实现。在我国大学中,主要由两种权力支配学校的实际运行,即行政权力、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基于大学领导人员对活动的控制和协调,学术权力基于自治和个体知识".[26]
其中行政权力的作用在于,使大学内部各个部门成为相互依赖的合作整体,并促使之建立起和谐关系;学术权力的作用,主要在于为大学赢得良好声誉,提升大学文化品位及学术品位。如何权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成为各大高校必须处理好的首要问题,因为过分强调行政权力,就会影响学术工作者的创造性及积极性;但是对学术权力的过分放任,则会影响整体目标的实现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我们在大学组织管理中要使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分工明确、相互协调和科学制衡。同样,在我国的民办高校中,也同样存在着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整合问题,如今的民办高校已经由单一的专业知识传承转化为专业知识创新,部分民办高校已经开始建立专门的知识研究机构,进行学术研讨与创新,而知识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又受到相关权力机关的制衡,如何对其整合,如何将这种整合结果进行最有效的发挥,是民办本科高校文化整合力的集中体现。
4.民办本科高校文化辐射力
文化辐射力,在企业中是指"企业为了寻求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通过形象塑造、传播管理、利益协调等方式,同企业内外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27]的能力;在大学中,指的是获取政府及社会支持的手段及能力。我国的公办性质的大学主要依靠政府相关部门的财政拨款完成自身的财务运转,在大学的招生计划、人事任免、教育教学方针制定与执行、经费收支管理等方面,政府都具有对其决定性的支配权。同时,"大学不是存在于社会的真空,它是大社会的一个组成",[28]
肩担着"服务社会"的重任。而我国民办高校则主要依靠自筹发展经费完成财务运转,在经费管理、人事任免、教育发展等方面都具有相对自由的支配空间,这在教育经济市场化的今天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一个大学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发展,但社会的发展情况反过来也影响着大学的发展。因此,结合实际工作,民办高校应积极利用其文化辐射力尽可能的与社会进行有效的信息与资源交换,融入社会不能游离其边缘,如与企业合作,走"产、学、研"发展之路,即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或高级的人力资源,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研究的基地,或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等等,从而可节省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此外,民办本科高校文化辐射力还表现在通过国际交流以获得国际影响力。如多举办一些国际性的学术会议,或不定期的邀请国外兄弟院校的大师来学校讲学。同时,也可为本校优秀教师提供出国访学深造的机会,在学生培养方面也可采用中外联合办学、短期交流等方式,进行校际关系资源的互通,使民办本科高校的发展与世界同类同水平的高校保持协调发展、互促的进步状态。
5.民办本科高校文化竞争力
笔者已在民办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中揭示了民办高校在文化中的特殊性,即民办高校具有建立在教育公益性基础之上的市场竞争性,这种竞争性促成民办高校与之相符合的文化软实力,这种软实力是民办高校的标志,主要体现在民办高校文化上的功利性、战略性及实践性上,形成了民办高校独有的品牌效益及核心竞争优势。在相关竞争力的研究中,部分学者对竞争力划分为制度能力与运行能力,制度能力的提升促进了运行能力得以实施;而运行能力的有效实施则保证了制度能力的影响效力。民办本科高校与我国民营企业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其文化竞争力也主要体现在制度能力与运行能力这两个关键点上,制度能力与运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民办高校的竞争能力。在教育市场化与生源逐渐减少的现实情况下,民办高校的发展陷入了较以往以来更大的困境。公立高校以绝对的稳定地位占据着教育市场的大部分江山,在同样面对发展困境时,民办高校较公立高校相比,更亟需解决发展中的竞争力问题。物质环境的发展使得民办高校的地位在教育市场中得以提升,而在文化上如何取得竞争优势,则是民办高校真正需要面对并予以重视的更大问题,因此,民办高校较之公立高校相比,更需要通过在文化上的努力求得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一所民办高校文化竞争力的高低则直接反映出该所高校的发展态势如何。
经过以上的分析整理,基本可以明确民办本科高校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分别是:民办本科高校文化凝聚力,其中对文化凝聚力起到核心作用的是大学精神;民办本科高校文化创新力,这是一所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力量源泉;民办本科高校文化整合力,协调和制衡民办本科高校中学术和行政两种权力;民办本科高校文化辐射力,求得外界支持的一种影响能力、吸引力;民办本科高校文化竞争力,使民办高校在生源紧张与教育市场化现状中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可以通过以下图表清楚的展示出民办本科高校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构成要素:
第五章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
第六章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
第三章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调查。3.1小学生的问卷调查。3.1.1问卷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无锡市两所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学生慈善心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围绕小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慈善心和对不...
第二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课程设置。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不是它自身独立的变革,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同时,便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整套措施。同样的道理,不分年级制要想成为与班级授...
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熊孩子”这一负面儿童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大众的暴力话语更是随着负面儿童形象的传播逐渐成为“熊孩子”形象的衍生品,这无疑给现代儿童观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
四、美国大学医学院通识教育启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医学教育应该是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通识教育的结合,缺少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利于培养医学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
第二章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多元化是当代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个7^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多元化意味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人们一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多元化经常被用来分析文化现象,因此有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
第四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评价机制。一、评价目标。根据芬兰普通高中学校法案的规定,学生评价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评估将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学校法案,629,第17(1))①实质上,学生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外教师研究现状。早在1908年,国外学者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博克汉姆曾在《教师的研究》中提出应把研究当成一种态度,而并非某一具体领域。他所持的研究观点及对教师职业的深刻剖析,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