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会计硕士论文 >

税收相关理论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3-05 共140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2 章 理论基础

  2.1 税收中性理论

  税收中性是针对税收的超额负担提出的一个概念,一般包含两种含义:一方面,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另一方面,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成为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税收中性原则的实践意义在于尽量减少税收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前提下,有效地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使市场机制和税收机制达到最优结合。

  一般而言,税收对经济体系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是产生额外收益,即征税后,对经济的影响除了使社会承担税收负担外,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二是产生额外损失,即课税后,经济体系除负担税收额外,还要承受其他负担。

  税收中性强调税收对经济不发生额外的影响,经济体系仅仅承受税收负担,不再给纳税人和社会造成其他额外损失或额外收益。其实质是,国家征税不应对市场机制产生影响,课税时,市场机制仍然是影响资源配置和纳税人决策的主要力量,税收不应成为影响资源配置和纳税人经济决策的主要因素。

  2.2 税收效应

  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应方面做出的反应。

  也就是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乃至对生产者的决策产生的影响。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税收效应主要包括因负债融资产生的税收效应和非负债融资产生的税收效应。

  负债税收效应也叫负债税盾效应,它的产生是由于企业负担的债务成本,如借款利息等,可以在所得税缴纳之前扣除,相比于在税后支付的股权成本有着为企业节税的作用。在负债税盾效应下,负债融资相比于股权融资有着大量的好处,对于企业节省税款方面的开支、提升企业的价值有着重大意义。

  非负债税收效应也称为非负债税盾效应,它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计提的折旧与摊销,税收抵免等。它的存在是由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集体的折旧、摊销允许税前扣除,可以产生类似于负债税盾效应的结果,为企业节约纳税。

  2.3 最优流转税理论

  最优流转税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基础上,探讨税制结构应具有的具体形式的一种理论。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由于政府在税收中对纳税人的纳税能力、习惯、偏好缺乏充分了解,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建立一个在保证效率的同时兼顾社会公平的税收环境成为了难题。而最优流转税理论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采用一般均衡模型下的最优流转税模型充分考虑到了不同产品之间的市场关联。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当资本在不同的产品之间进行最优配置的时候,人们对不同产品的需求量也有着一定的联系,考虑到不完全竞争的环境下分析税收制度对整个经济资源配置所产生的影响,那么一般均衡模型就是必要的。

  在不完全竞争的环境下,最优流转税能够实现社会福利的潜在帕累托改进,恰当的流转税体系可以修正由市场带来的价格扭曲,实现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在完全竞争环境下,最优流转税不会导致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为了不形成超额负担,最优流转税应实行单一从价税率。最优流转税可以通过区别征税来修正有市场力量引起的价格扭曲。

  小 结
  
  根据税收中性理论,以流通过程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增值税能够避免因重复征税带来的企业负担,同时在税率设置中也应遵循最优流转税理论要求,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业务区别征税来修正市场力量引起的价格扭曲。从企业角度来说应该正确认识税收的作用,通过合理的财务计划可以有效地发挥税盾的作用,为企业节约成本。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会计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