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相关理论
2.3.1 会计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是乔治·阿克尔洛夫等人提出的,它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掌握了不相同的信息。简单地说,不对称信息是指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这样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市场失灵、会计信息失真、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在经济市场是有效的阶段,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对信息的掌握程度相同,所以会计信息应该是对称的。但实际上市场并不完全有效,会计信息不对称是始终存在的。
从企业的内部因素展开对企业经济业务问题的分析,经济理性定了人们需要一种技术在某种产权制度对发生的经济交易或事项,计算经济利润,评价经济效用,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会计可以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手段和目的充分联系起来,使得从数字上考量经济理性目标成为可能。它包括以下内容:
1.从参与的主体来看。内部信息不对称性指企业管理者、财务人员、业务经办人员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管理者根据公司整体财务计划安排财务工作,他们不亲自参与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过程,而会计人员按照他的指示控制财务经济指标,业务经办人员只对自己经办的业务熟悉,而对企业整个经济话动并不了解,这样形成参与人员相互信息不对称。
2.从不对称的表现形式来看,会计信息不对称包括时间上和内容上两方面的不对称。从时间上看,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了解信息要早于会计信息的需求者(管理人员和外部使用者),而管理人员又要早于外部使用者;从内容上看,会计人员、管理人员、外部使用者三者之间的信息量递减分布。有时会计人员会隐瞒会计信息,公司管理层也会因为一些相关利益而向外部披露虚假和不全面的会计信息,这样造成三者之间会计信息也呈不对称分布。
正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所以会计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尽量减少这种不对称的程度,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技术,资源以获取和分析信息,使相关管理者、投资者能够掌握的信息,以接近信息对称的状态,将信息不对称转换为信息对称,进而进行风险行为选择。
2.3.2 COSO 风险框架理论
COSO的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演进过程之中做出的突出贡献是举世公认的。它在1992年所发布的、并于1994年作出局部修正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已经成为世界通行的内部控制权威文献,被国际和各国审计准则制定机构、银行监管机构和其他方面所采纳。2003年7月,COSO又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征求意见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国也有一些学者撰文介绍了相关的情况。
1.COSO《企业风险管理一总体框架》的内涵
COSO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一总体框架》(以下简称“新框架”)是在原有的COSO内部控制五要素框架体系基础上,结合了Sarbanes一 OxleyAct的相关要求,通过引入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最终发展延伸而来的。判断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是否有效就是看其设计和实施是否有效,如果风险管理过程的设计是合理的,并且企业进行了贯彻和实施,那么这个风险管理过程就是有效率的。
2.构成要素-COSO《企业风险管理一总体框架》
构成要素包括八个方面: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它们来源于管理当局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管理过程整合在一起。
这些构成要素具体包括: 框架中的首要因素内部环境,它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新框架中其他构成要素的实施效果。它是组织的基调,它为主体内的工作人员如何认识和对待风险设定了基础,它新增加了风险管理理论的相关内容(包括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容量、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以及他们所处的经营环境)。
目标设定是企业需要对战略目标进行设定--必须先完成目标制定,企业管理者才能根据设定的目标分析存在的潜在风险事项。来确保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事项识别就是对企业战略目标存在影响的各种不确定事项进行识别--必须识别影响主体目标实现的内部和外部事项,区分风险和机会,才能使企业趋利避害,更好地把握机会,规避风险。
风险评估是又一重要的风险管理步骤,企业在准确的识别了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关的各种风险以后,还需要通过考虑这些风险的可能性及影响来对其加以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决定如何进行管理。
风险应对是企业在对风险做出准确地分析后,需要根据风险评估后的结果做出不同的风险应对,其包括风险的回避、承受、降低或者分担风险一系列的行动以便把风险控制在主体对风险容忍程度以内。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应对方案所进行的具体的控制活动,它是企业风险管理过程得以实现的方式和手段。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涉及企业所有层次的活动和机构,它通常表现为一系列详细、完整和系统的控制制度和相关程序。
信息与沟通可以帮助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及时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从而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的存在的漏洞和缺陷,以便及时的采取补救和完善的措施。相关的信息以确保员工履行其职责的方式和时机予以识别、获取和沟通。
监控可以为企业风险管理全过程设计和执行效果提供重要保证。主体在对风险管理进行监控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主体的经济业务的特征对相关内容进行记录,清晰而明确地一记录可以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并为企业未来对外披露风险管理有效性的自我评价报告提供基础。
目前在我国,一些大企业都有一套相对严密、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但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的控制成本、经营利润投入过多精力,繁忙的工作忽视了企业潜在的一些内控风险,结果导致了许多企业面临经营风险。本文以COSO的风险管理理论及我国内控规范对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理论为指导,认为企业应将风险管理作为对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目标和重要构成内容。我国企业首先要在完善COSO框架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内部控制的效果。其次树立风险组合的观念。
从战略发展的角度,识别公司层面面临的所有重大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从而识别风险,发现机遇。不仅要将企业每个部门的风险控制在其各自风险容忍度的范围内,而且汇总后的总风险也要控制在股东、其他利益相关者认可的风险偏好范围之内。
摘要随着经济运行与金融运行的逐步融合,金融风险已经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经济风险。商业银行是重要的金融部门,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而信贷业务又是银行的核心业务,因此信贷风险控制对整个金融体系健康、有效地运行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国银监会一直...
2国内外研究综述2.1非审计服务的效果及公司绩效从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历史看,非审计服务的产生早于审计服务。随着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一些咨询公司开始提供相关的管理咨询服务。与咨询公司相比,会计师事务所在提供管理咨询服务方面具备多种优势,因此...
第一章绪论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研究的目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房地产开发行业正式走入公众的视野,在接下来的20多年时间里一直保持着平稳的发展势头。2005年之后,房地产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房价增速惊人,该行业的泡沫现象自此与日俱增。...
结论内部控制是防范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重要屏障,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和经营管理状况。有效的内部控制绝对是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保证银行体系稳健运行的最关键手段之一,对于防范金融风险,保证资产安全,提高经营效率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文献综述2.1国外文献综述关于债务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相对丰富。Modigliani,Miller(1958)起初认为,企业价值与企业资本结构不相关,后在考虑所得税的条件下,对MM模型进行修正,认为负债利息支付计入成本后享受免税优...
第三章LT公司营改增前后税负分析3.1LT公司整体概况LT公司是国有控股的大型电信企业,于2009年1月6日由原中国联通和网通合并成立,主营业务为在中国境内提供移动和固网语音及相关增值服务、宽带及其他互联网相关服务、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以及商务...
第2章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2.1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关概念界定2.1.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含义及特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本文的研究主体,其通常拥有大量知识产权,且实物资产相对较少,面临的融资难题相对而言...
第1章绪论知识经济和科技经济是全球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知识经济和科技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产业,在科技经济竞争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无疑是知识产权与科技创...
第1章绪论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些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企业逐步开展了电子商务业务,利用网络进行交易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发展趋势。企业会计同样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环境下,...
第5章营改增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案例应用5.1企业基本情况作为潍坊市建筑业十强企业的潍坊市三建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负责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大型企业,始建于1965年,具有建筑施工总承包的一级资质,拥有省级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