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史论文 >

女性健美拉开帷幕的时代条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0-20 共525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1 章 女性健美拉开帷幕的时代条件

  女性健美的兴起,有其必然的时代背景。首先,1911 年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同时使广大人民获得民主、自由的权利,更促进民族的伟大觉醒。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使占社会半数的妇女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扫除了女性解放的制度障碍,更为其社会地位的提高奠定历史性契机;其次,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了扫除积弊的举措以及新生活运动,宽松的环境为女性解放创造了政治条件;最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社会生活的西式化,为女性跳出监禁的牢笼,步入社会空间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1.1 制度革新

  中国在其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历史演变中,形成了一整套完整体系的封建专制制度,以此钳制社会的思想文化及生活习俗,这些积贫积弱的社会制度,紧紧限制着大众的思想开化及改革创新。辛亥革命前夜,具有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着书立说,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和"人权"理念,在社会上大声疾呼废除陈规陋习,建立社会生活新秩序,孙中山也在同盟会宣言里,把改良风俗列为"扫除积弊"的重要工作之一,重点改革"风俗之害,如女婢之蓄养,缠足之残忍,鸦片之流毒,风水之阻害".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为社会生活的改革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第一,辛亥革命的成功撼动了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意识形态--儒学。自汉代以来,儒家学说便成为封建统治的思想工具,有力维护着等级森严的阶级关系,钳制着大众的思想观念。自宋代,儒学有了新的发展,"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 致使女性对于男性的依附性变本加厉,人身自由、卫生健康、审美趣味完全丧失自我。辛亥革命的成功,完全将儒学生存的土壤摧毁殆尽,"呜呼,孔丘砌专制政府之基,以荼毒吾同胞者,两千余年矣,??夫大祀之牌位一日不入火刹,政治革命一日不克奏功??

  欲支那人之进于幸福,必先以孔丘之革命",以此看来,封建统治赖以生存的根基遭到完全否定,坚固的思想围墙濒临坍塌,松动的环境使女性获得了自我支配权,脱离封建纲常礼教的束缚,为其开始新生活提供了思想基础。

  第二,辛亥革命的胜利为女性获得人身权利提供政治保障。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根本上规定国家废除封建帝制,实行共和制,肯定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一律平等,无论性别、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这在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男女平等的主张,女性同胞获得了同男性(封建时代享有绝对权)平等的话语权利,这在制度层面上为女性的解放运动提供了保障。

  第三,中华民国的成立,推动政治文化的世俗化,也为女性身体及思想解放创造条件。"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民族和其他社会团体以及这个国家的成员,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的总和",而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就是打破'圣灵社会'的宿命论,对宗教意识形态的依附性较小,相信科学和技术创新可以改造世界,对新事物和新想法采取开放的态度",因此,在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就关乎政治倾向的文化生活做出调整,他致内务部的文件将剪辩发、废缠足、变称呼、戒大烟、倡新风等列为新的生活准则。对于女性的身体解放,规定"已缠者令其必放,未缠者毋许再缠,倘乡僻愚民,仍执迷不悟,或编为另户,以激其羞恶之心,或削其公权,以生其向隅之感",这些措施的实施在大城市里,推及到观念和生活领域,在铸造新的市民人格的同时,也养成了男女平等和健康向上的礼仪风尚。对中国来说,是个创举;对广大女性同胞来说,无疑是挣脱牢笼的金钥匙,因为它首次在全国范围内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宣传和实施废除迫害女性身心健康的恶习---缠足,为女性人身权利的获得带来新的生机。

  第四,国民政府时期改良风俗的举措以及开展的新生活运动,都为女性生活的改善创造了新的契机。南京国民政府在继承孙中山废除妇女缠足措施的基础上,继续开展风俗习惯调查和风俗习惯改革运动,妇女缠足成为改革的重点,1928-1940 年间,内务部先后颁布《禁止妇女缠足条例》、《禁止妇女缠足条件》、《办理禁止妇女缠足调查表》等章程条例,以此督促各地积极开展废除妇女缠足事宜,当时缠足较为普遍的地区为河南和山西,1927 年冯玉祥主政河南,颁布《取缔妇女缠足办法》,并制订了严格的奖惩办法,根据妇女口述史资料,当事人回忆"一直到老冯-冯玉祥来了,叫放脚,市里头不行啊,有警察,见(每)天来家查。那个时候,女警察有时查到厕所,女人只有藏到厕所里查出来了,裹脚条放在外面的车上",更有甚者,"后来如果你要是不放脚,把那裹脚布塔在脖子上街游行,害怕呀!??后来松开了",在如此严厉的排查下,有些妇女挺住不住压力放开了脚,其他各地,山西、西北地区也纷纷效仿,成效良好。

  1934 年到 1949 年,先后持续 15 年之久的新生活运动,在妇女改革方面取得突出了成绩。1936 年 2 月,成立"新生活运动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宋美龄任指导长,广东、江苏、湖南、陕西、浙江等地设立分会,分别指导地方的妇女新生活运动,颁布《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工作大纲草案》,并详细制定了工作内容,涉及妇女教育、家庭卫生、儿童保育、疾病预防、妇女就业、妇女健美、妇女交际等内容,在妇女健美方面规定,"从园艺、运动、音乐、美术入手",这些内容的提出,颠覆传统女性的生活观念,传播了时代女性的新内涵,更有助于女性摆脱男性的依附身份,提高其社会地位。这样宽松的政治环境,为以后女性健美的传入做好了必要的政治准备。

  1.2 女性解放的曙光。

  如果说辛亥革命的胜利为女性解放准备了政治条件,那么接踵而至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则让女性真正看到了解放的曙光。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各地纷纷创刊办报,关注的焦点指向女性解放,胡适、鲁迅等人纷纷发文,征讨迫害女性的"吃人"封建礼教、"旧式贞操观",提倡女性人格独立、社交自由、婚姻自主,男女平等等思想观念,引起极大的社会舆论。鲁迅指出"男子们要求他们的妻子替他们守节,他们却公然嫖妓,纳妾,公然吊膀子",他认为"男女平等"就是"男女便都有一律应守的契约。男子决不能将自己不守的事,向女子特别要求",胡适则认为女性的人格高于其贞操,声讨强加于女性畸形的"节烈观","罪等于故意杀人",在社会强大的舆论声中,严肃尖锐的批判使得思想领域展开了女性解放的思潮。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傅里叶曾说"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因此以批判女性贞操观为契机,陈独秀、叶绍钧等人联合提出女性要摆脱"贤妻良母"的旧束缚,争取人格独立自由,"女子被'母'、'妻'两字笼罩,就轻轻地把人格取消了",何为人格之独立,即"勿为他人之附属品",为此思想领域还开展"女性婚恋自由"、"男女社交自由"等一系列的激烈讨论,他们批判封建道德规范对女性的压迫和残害,鼓励女性冲破阻碍,伸张主权,推动了女性的自我觉醒。

  1919 年爆发的五四风暴不仅是反帝爱国运动,同时也是女性自我解放的运动。此时,他们继承并弘扬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因为女性要想获得同男性一样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对等的权力,就必须站在同男性一样的公共社会中,冲破禁锢女性坚固防线,建立新兴的"男女新秩序".沈雁冰先后发表《男女社交公开问题管见》及《再论男女社交问题》,抨击旧式的封建秩序,积极倡导男女社交公开并引发议论,他认为"男女社交不公开是偏枯的表面的最显见的,背后藏的便是经济的知识的道德的不平等,故而"社交公开仅是打破男女偏枯的道德的第一步".五四时期的青年学生,便是第一批冲出传统禁锢,迈向近代化的先行者,他们成立青年团体、男女行动联合会倡导男女平等、社交自由、男女同校等进步理念,最具典型意义的是,1919 年 9 月 6 日天津成立的觉悟社,该组织打破男女传统的界限,实行男女会员人数均等,权利均衡的原则,积极开展爱国救亡运行,在社会上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旗帜,与此同时,其他各地的呼声也是此起彼伏,各大城市以游行示威集会演讲等活动形式将女性解放的热情推向高潮。

  五四爱国运动不仅冲击了封建旧式家庭的模式,让女性呼吸到家庭束缚之外的新鲜气息,更解放了禁锢女性身心的封建枷锁,获得身体及心灵自由的女性走进了公共社会空间,为后来的女性健美的传播奠定时代的空间条件。

  1.3 西式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总的说是"人们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凝结出来的模式".具体来说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劳动活动(含各种职业活动)、消费活动、闲暇活动、婚姻家庭活动及社交活动中凝结出来的劳动方式、消费方式、闲暇方式、婚姻家庭方式、社交方式的总概括。自民国以来,制度革新为人民新生活的到来扫除了制度障碍,思想的解放使国人认清封建意识形态摧毁人性的本质,加之南京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及欧风美雨渐次从沿海到内陆,从城市到乡村,或深或浅地涤荡着人们的生活观念,西式的生活方式首先在沿海城市中兴起并得到逐渐推广,具体来说:

  第一,传统的职业结构被打破,新职业人群中女性从业人员开始出现。民国以来,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不断发展壮大,大中城市中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服务业逐渐兴起,社会分工开始细化。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新兴的职业人群大量涌现,如商务、翻译、新闻、海员、司机、新式医生(西医)等,这些职业不再受性别限制,新女性知识分子成为了新职业群体的组成部分。她们涉猎多种领域,"女银行经理、女书记、女医生、女招待、女会计、女子新戏剧家、拍影戏的明星、女子魔术"等,似乎各行各业的人群中或多或少的出现了女性的身影,她们开始走上社会,参与公共事务,发表自由言论,逐步走入公共空间的场域内。据"青岛职业女子统计"显示,"女教员,中学 14 人,小学 163 人,女店员共计 23 人",虽然人数尚少,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女性已经开始摆脱"旧式家庭控制",成为了社会不可忽视的群体。

  第二,时间和空间条件的便利,闲暇生活使女性受益。何为闲暇生活?这是"现代职业分工出现后产生的新概念,它被社会学视为日常生存和工作之间必不可少的过渡,??在节奏加快,社会压力日益增大的城市生活中,工作日和休息日制度逐渐从职务人员推广到广大市民",20 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大中城市已经初步具备了闲暇活动的时间和闲暇活动的场地。公共基础性设施日渐完备,马路、公园、图书馆、运动场、公共体育馆、游泳池、排球场、篮球场、公共浴室等不断地被修建,狭小的私人空间被拓宽成广阔的公共领域,这些公共的活动空间不再是由男人所独享,获得解放的女性也被参与其中。迅猛发展的报刊、广播也逐渐成为市民的消闲的方式,其中女性报刊的数量呈逐年攀登趋势,"仅 1915 年到 1920 年创刊的妇女刊物就有 33 种",进入 30 年代,数量达一百多种,涉及的内容包括妇女教育、妇女参政、女性解放、家庭生活、个人装饰、卫生保健等,城市妇女的闲暇生活得到充实。

  第三,现代社交圈突破传统的地缘、血缘的限制,男女社交正常化。在新型的交往方式上,"男女授受不亲"和男尊女卑的传统交往格局被打破,身份等级日益淡化,男女平等、男女同校的理念被公众所认可,交往的礼仪趋于简化,突破了性别、地域、族亲的限制,趋于社会化、多样化。

  第四,进入民国后,社会改变沉闷的面貌,崇洋心理、剪发易服等新式事物渐次成为时下的流行趋势,出现了洋楼、洋车、洋布、洋装、洋油、洋帽等,中国社会发生"生活革命".1912 年,民国政府发布了新制服案,"国务院现已将民国服制议定,大别为三:(1)西式礼服,(2)公服,(3)常服。礼服仿美制;公服转以中国货料仿西式致用;礼貌也是西式的",对女性来说,传统抹杀女性特征的宽大袍装被束之高阁,清新、简洁,凸显女性身体美的洋装成为女性的最爱,服饰的变迁使得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相反,社会面貌的变迁反过来对女性生活又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宽松、自由、平等的社会风气使得女性呼气到从未有过的自由,她们不再是男性的私人物品,开始大胆的展现自己的身体曲线,符合女性身体美感的新式服装形态正印证那个时代的特征,旗袍出现了。

  总之,以辛亥革命的胜利为契机,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辛亥革命后成立的民国政府建立新制度,推行新约法,将中国从封建落后的深渊拉回到先进文明的大道上。制度作为变革的先导,在它的带动下,必先在思想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动,新的思想观念同落后的思想观念在冲突与碰撞后,由于封建制度的覆灭,落后的思想失去依附的根基,此消定会彼长。革新的制度更新了大众的生活观念,被压迫数千年的女性开始觉醒,思想的萌动支配其行为的改变;新共和制下规定了男女平等,女性获得自由、平等的人身权利,这就为其后女性身体解放,开展健身、健美活动创造了和谐的政治环境。

  宏观层面的改动必会影响微观生活,而微观的社会生活就是国家宏观政治制度的缩影,资产阶级共和制使得民国社会生活出现西式近代化的特征:由于原有的社会格局被打破,开明、平等社会交往之风渐开,社会公共场域内出现女性的身影,他们从闺阁中走向社会,迈出了妇女解放的第一步;新女性职业群体的突显,女性逐渐走出社会失语、依附的状态,妇女参政、参与社会公共活动,发言权、自由权的保障为即将彰显女性身体美及健康美的社会活动拉开了序幕;洋装及旗袍的出现则无声的反抗着束缚女性健美的枷锁,这些都为以后开展的女性健美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