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国企供应链管理模式构建分析
【第一章】国有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建设研究引言
【第二章】计划与市场经济阶段国企供应链发展特点
【第三章】我国国有企业“神形兼备”供应链管理理论分析
【第四章】“神形兼备”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国有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2 章 我国国有企业"神形兼备"供应链管理形成背景
2.1 供应链管理概念
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也就是: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紧密相连,彼此以食物营养关系联系起来的序列,像链子一样一环扣一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共同构成的。
那么,像食物链一样的供应链又是什么呢?在企业系统内,各种环节之间通过流转而形成一种联系,叫做供应链。也就是:原材料在企业系统内通过一系列加工与流转,使各个环节紧密相联,彼此以上下游关系联系起来的序列,像链子一样一环扣一环。一条完整的供应链也是由生产者(供应商)和消费者(最终用户)共同构成的。
根据《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18354-2006)的定义,供应链的概念定义为"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在供应链流程中,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顾客五个阶段来看,供应链流程的四个环节可以分别体现为:顾客订购环节、补充库存环节、生产环节以及获取环节。
举例说明。有这样一条供应链:原材料供应商 A-产品制造商 B 一产品销售商 C(如图 2.3)。如果 B 忽视了其他两个企业的能力,只顾内部发展,不断提高生产产品的能力,使 A 不能及时提供产品的原材料,同时使 C 的销售能力也不及 B 的生产能力,生产出的产品卖不出去,那么只能当作货物,既浪费了成本也积压了库存,那么:企业 B 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应这条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同时也使得这条供应链不能保持平衡。那么,能够使这条供应链保持平衡的办法就要开启供应链管理模式。
在 《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一书中提到,供应链(Supply Chain)的定义为"包含所有与产品流动和加工有关的活动,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信息流动,从原材料(提取)阶段一直到最后用户。物料和信息的流动可能沿供应链顺流而下,也可能逆流而上。"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Management, SCM)是对这些活动的一体化管理,通过改进供应链上各方关系赢得长久的竞争优势.
根据《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18354-2006)的定义,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定义为:对供应链涉及的全部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2.2 计划经济阶段国企供应链发展特点
在计划经济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所有制形式有两种:分别是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作为当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体现,政府运用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或指令性计划进行资源的配置和分配,价值、价格、货币等资本范畴只作为核算符号形同虚设而被忽略,市场机制被看作为社会主义的异己物而加以限制。这样的体制由当时的历史阶段决定,它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同时,也严重抑制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
国有企业从原材料、生产人员、产品生产计划到销售统统都是根据国家计划执行,完全没有自主权,只管完成国家计划的生产任务,不用担心销量与需求。
因此,国有企业供应链最大的特征就是:一切按照国家计划按部就班。
第一,不用担心成本问题。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根本没有市场,销售价格由国家确定,就是说政府决定买卖价格,产量也由政府计划安排,完成计划的就是好企业。企业完全不用担心产品的销路问题,不用担心库存积压导致的成本上升问题,因为如果成本上升原材料购买出现资金问题只需向国家政府部门写报告申请即可,这样国家拨款扶植原材料采购。所以,供应链的设计根本不用考虑节约成本、采购机制与销售问题。
第二,不用担心人员问题。国企员工严格按照国家计划分配,不能多一人也不能少一人,工人工资也是按照国家规定的 8 级工资制度,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不挂钩。所以,供应链中人员管理毫无激励机制。
如果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就是任政府操控的木偶人,那么存在其中的供应链就像是牵引线,一头在国家手中,一头连接着企业。政府通过下达指令制定目标,先是原材料的采购由国家拨款出资,再是分配人员与负责人进行工作安排,接着是安排生产,按计划完成后,检验产品,物流运输,销售定价一系列环节都是在政府的行政干预下按部就班进行,此时的供应链的运转轨迹,如同自行车上的链条,运行在固定轨道上,周而复始,机械被动,不管是否合理,不论是否有效,不问是否匹配,唯一重要的是由政府牵引、掌控。
例如,一家生产型企业,从供应链流程看(如图 4.1):原材料的采购由政府安排,生产的品质、数量由国家下达,产品的销售也由政府包揽,经济个体间、个体内部各环节间的关系基本在政府计划的轨道内运行。当然,也不排除一张订单盘活两个企业的成功样本,既配合了原材料企业的销售任务,也正好满足了生产企业的生产需求,当然资金由政府来出。在仓储环节,库房建设主要依靠国有土地,成本很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生产环节是每日定产定量,质量与效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到销售环节,政府事先已安排好订单,定价也按政策制定,不怕没有销量,不用担心没有市场。
由于这种高度服从性和国有企业与生俱来的行政性功能,导致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供应链,不是一种管理行为,而是一种体现政府意志的手段。
这样的供应链的运行,就像一系列预定动作,任务明文规定,如同军队,一切听从指挥,政府说一不二,少有竞争与激励。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有企业的行政性大于经营性,"审批链"常常代替"供应链",无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现在部门臃肿、手续繁杂、办事效率低下等诸多方面。正如八十年代著名相声《多层饭店》形象讽刺的,入住饭店的手续繁复,部门、人员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就连吃碗面条都要打报告,层层审批,使企业如同衙门,顾客被放在一边,失去了企业应有的功能,活脱脱展现出了一个"多层"饭店的形象。如果有如此"供应链"的企业进入充满竞争活力的市场,恐怕很快会被淹没在汪洋之中。
2.3 市场经济阶段国企供应链发展特点
从 1958 年至 1978 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曲折与停滞中度过,国家试图将权力下放,但由于国企仍受行政管理限制,毫无企业活力,所以以失败而告终。
从 1978 年至 1984 年,改革开放事业呼之欲出,逐步进入市场化改革阶段,政府开始放权让利,8 家国企作为试点扩大自主经营权,随后政府颁布一系列法案,国企改革初奏成效。从 1985 年至 1992 年,我国实行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制度,同时肯定了股份制,国企改革步入正轨。从 1993 年至 2013 年,我国采用了现代企业制度,抓大放小、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引进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并完善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使股份制成为了主要实现形式,国企改革稳步前行。
在市场经济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国企改革尽管要求两权分离、政企分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但始终都遵循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原则。作为肩负着公有制为主体任务的国有企业,其供应链管理在改革中有以下两方面的特征。
第一,新老制度更迭中的冲突与矛盾。改革伊始,初入市场的国有企业依然带有传统计划经济的色彩,在市场经济中,一方面戴着国家队的帽子和优势心态,一方面又不得不与其他企业竞争。国有企业依靠国家扶植、国负盈亏的理念根深蒂固,新型现代企业制度自强自立自给自足的观念与之截然相反,在两种制度更替期间,老国企供应链中的惰性与依赖性必须转变。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如果要解决新老制度更迭中的冲突与矛盾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思想,也就是供应链的"神"要突破传统计划经济的禁锢,打开僵化观念的束缚。
第二,行政性与企业性的促进与融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供应链的目标就是追求盈利最大化,提高管理水平。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尽管政企分开,但是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因此,国企供应链不单单要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利用国企自身优势和能力间接或直接影响调节国家经济,从而将行政性与企业性进行有机地促进与融合。
供应链是一个企业的灵魂角色,是一个企业的脊梁。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通过改革,一只眼睛盯着市场,一只眼睛盯着政府,属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状态。一边完成政治任务,一边想着如何收益,这样一来,如何形成一条适用于国有企业的供应链尤为关键,这条"链"既要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又要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更要能承受得住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与冲刷;这条"链"要能随时服从于政府发布的行政性指令,又能遵从市场经济的规律;这条"链"要能体现出国有经济的主导性地位,又要展现出国有经济是如何提高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这条"链"既要能发挥国有企业作为政府以企业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宏观调节手段的本质作用,也要能发挥最大化的经营效益与盈利创收的企业特性;这条"链"既要能实现政府干预经济的意图,以弥补市场运行机制的缺陷,又要能实现社会利益目标,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实现盈利,效率与社会利益目标的统一。
所以,只有建立一条"神形兼备"的适合国有企业的供应链体系,才能使国企行政性和企业性的双重属性高效融合,相互促进。那么,"神形兼备"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定义是:供应链外在形态满足集成统一性、链接连贯性以及功能服务性三种特性,内在精神符合监督机制与倒逼机制两种机制。
第三章物资采购监督管理的策划阶段物资采购的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仅仅依靠监察审计部的3名人员,面对庞大的物资采购工作从提出采购计划、网上采购、设备到货检验等各环节都进行监管,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只有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使各部门各...
第六章物资采购监督管理的处理阶段PDCA循环是一个动态改进的过程,处理阶段既是对此次PDCA循环的总结,也是下一个PDCA循环的开始。在物资采购监督管理的工作中仍然有不完善的地方,可以采用流程管理的方法进行不断改进。流程管理理论指出,通过对不科...
物资需求计划提报的准确性是整个采购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采购工作能否高质量完成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物资需求计划的准确程度高低, 物资需求计划越合理, 采购工作越能高效完成。...
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计划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这其中物资计划管理又是电力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物资计划管理可以科学合理的实现对物资的调节、组织、计划和设计,确保物资的合理配置,避免存在积压和浪费的现象,使其能够更好的满足...
第五章物资采购监督管理的检查阶段对物资采购监督管理的检查应该把握2个原则,一是检查应具有全程性,就是对物资采购计划提出、物资采购实施、物资采购验收、物资采购结算各环节的监管工作是否监督到位进行全面检查。二是检查结果应具有导向性,就是能够...
一、购计划完成时间节点控制采购管理工作需要做到准时采购,只有能够准确把握各环节的重点,才能控制成本,并保证生产物资的供应。即做到:适时、适质、适量、适地、适价。在工程建设中设备物资采购时,采购人员应参与前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议书讨论...
4.3基于生命周期配件管理4.3.1生命周期内配件储备计划管理汽车在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售后配件也相应产生,在某一车型进入市场不同的时间,往往具有不同的需求特性,这一特性称为汽车的生命周期。通常情况下,根据各个阶段的需求特性,我们将产品生命周期...
作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重要的一环,物资集约化管理主要包括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合同履约管理、仓储资源管理、废旧物资管理、质量监督管理等方面,各个专业紧密联系、环环相扣,这其中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物资需求计划管控是物资管理...
1物资计划管理模式创新的主要做法措施1.1在以往的计划管理环节中主要有如下节点设置(1)各物资需求单位在ERP系统选择物料创建采购申请,设计人员线下编制技术规范书。(2)各物流服务分中心在ERP系统中对本单位已创建的采购申请进行核对,对正确的采购申...
电力企业管理者和采购部门要根据电力企业实际能力和发展情况去完善物资采购的系统, 实施集中采购的方法, 提高采购质量, 有效的控制采购成本, 为电力企业开辟一条平整的发展道路, 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