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鲁兵的儿童文学思想
4.1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
鲁兵所强调的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的思想,主要来源于当时的政治背景。
首先,他受到当时的时代留下的痕迹的影响--“四人帮”害了当时的儿童文学,所以不得不要主张起初给儿童文学指导的无产阶级的文艺路线;“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和文艺政策,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作出最大努力,这就是为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的一代,为使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后继有人作出最大努力”.另外“儿童本位”的说法强势的时候却忽视了“教育”的理念,鲁兵是不看好的。鲁兵界定为,“我们的儿童文学是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儿童文学”.
鲁兵受到了鲁迅的影响,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相反,当时把儿童文学说成”小儿科“的说法鲁兵是不赞成的。
鲁兵从历史角度解释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认为从共产党成之立时发表在《先驱》上的《儿童共产主义组织运动决议案》表明了:”儿童文学被作为无产阶级用自己的思想体系教育儿童的工具“,另外当时的代表作家作品有:
郭沫若《一只手》、张天翼《秃秃大王)、《好兄弟)、劳湃《劳动节歌》等等足以体现了对教育儿童的重视。到了抗日战争期间,《边区儿童》毛泽东的题词”学习做一个自由解放的中国国民“,以及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贺宜《野小鬼》、《凯旋门》等等。到了建国时候引来的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这个时候又开始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鲁兵谈到了关于”工农兵“题材的问题,笔者认为就像鲁兵以教育孩子的角度看,把”工农兵“题材中,找到能够作为孩子的榜样的好的形象,来展开故事创作。这样的思路笔者是赞同的。
鲁兵是经历过”文革“的人,他谈到过选题材的时候关于”工农兵“的问题。鲁兵认为当时,要着重写工农兵可以接受,可是不赞成排斥工农兵和背离了文艺的工农兵方向就不是好作品。鲁兵认为,这样的艺术方向是要这么理解的:”儿童文学需要写工农兵,需要写工农兵的英雄人物,以他们的形象去教育儿童“.反而不应该这么理解的:”如果单单从作品写什么人来判断作品为什么人,那么某些文艺现象就是不可理解的了“”.就是那些,在“四人帮”引起。
内乱的时候,那些不适合孩子阅读的作品了。
当时文艺方针,也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儿童文学。那么,鲁兵认为的教育儿童的好的题材,在那时应当:“重视以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的先进人物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小读者“.
以上提到了一下,在当时文艺方针下是有利的,鲁兵也站在统-战线上。
那么,鲁兵认为反映儿童生活也是同样重要的。这样:”无疑应当直接地反映儿童生活中的矛盾,用他们生活中的具有典型意义的题材写成作品,引导他们前进;积极反映儿童在党的教育和关怀下,好好学习,天天上上,朝气蓬勃,奋发有为“.鲁兵认为,当下文革十年的伤痛比较深。当下反映儿童生活作品很少,所以着重谈到了关于创作题材要反映儿童生活的问题。
鲁兵认为这些小孩儿,刚刚进入幼儿园对外面世界不熟悉、更需要呵护。
他们都代表着未来的希望,更需要好好的民族的文化素养问题等。如果从他们心理出发,尤其要反映儿童生活,他们喜欢阅读,会感染他们,这样有助于他们成长。
4.2鲁兵”拟人化“的艺术风格。
使用”拟人化“的时候,”方向要正,路子要宽“.这是鲁兵要认为”拟人化“不要采取简单的态度,不然就可能堵塞路子,这是不利于童话创作的发展的。这么说,因为首先前提是童话本身为了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童话要担负起这一责任,所以就必须反映人的生活,尤其儿童的生活的。因此”拟人化“的运用一定是考虑到前面所述那样,严谨使用并不是随便夸大的。另外,作家是对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探索会作为”拟人化“的根据,所以”拟人化“的使用是针对具体的读者人群而用,并不是滥用的。
鲁兵还提到,”绰号“是当下用作政治口号经常运用的方式。可见,以物质的特点去比喻某些对象的时候”拟人“就能体现如此作用。
对”拟人化“鲁兵提到了本身固有的特点一”夸张“. 可是,有些人过分计较说,”故事里的老虎为什么不吃人?“. 所以,假如我们利用动物来担当角色的话,到底取哪一点来进行拟人化?鲁兵认为,”是童话作家的事,取决于他所写的人物的性格,取决于他的生活经验和艺术构思“.那么,这个时候作家在意群众的习惯看法,鲁兵认为这并不是童话创立的戒律,而是作家为群众创作的时候,要考虑群众如何欣赏及如何给他们进行教育的。
但是,有些人要求童话作家按照鸟兽对于人类的利好关系来规定作品里的任务身份。鲁兵有所阐释,”童话并非动物的生态学的图解,而是生活的图画”.这表明,童话是反映生活的,我们是借用“拟人”的手段来,把童话变得更生动,并不要刻意去辨别哪些虚构,哪些真实存在的事情。
当时社会是混乱的,对鲁兵的打击也无法避免。如今要坦然面对,鲁兵也回应对“为什么把四害写成正面形象?”的说法。那么鲁兵立场是:“反对把文艺问题神秘化,但是也不赞成把文艺问题简单化”.也就是说,“拟人”只是艺术表现,并不是反动爱国卫生运动的举动。如前面所述那样,“拟人”作为艺术手法的妥当,以上鲁兵是足以辩证了。
对于“拟物化”及其重要,“要抓住的习性及其形态特征,以物的形象恰到好处的表现人的性格,以物与物的关系表现人与人的关系”.是“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加深教育作用的地方”.可见鲁兵始终主张的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文学的思路与上面所述的“拟物化”的特点恰恰相符,看到了作家的儿童文学文学思想和艺术手法的关系笔者看来,鲁兵在社会混乱期受到批判。但是,还是没有抛弃儿童文学创作事业而继续前进。更令人佩服的是,如今把受当初受到的责难的问题,由自己来仔细阐述,尽可能客观公正的去辩论“拟人化”的问题,将其展现给我们提醒我们作家不要脱离政治运动,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行动,应该与人民群众相一致。至于四害运动,“童话作家在写到鼠雀时,想来该会作出适当的艺术处理。但这是作家的思想感情问题,而不是这类童话本身的规律问题”.
4.3如今如何看待鲁兵的“老鼠风波”.
1958年国家提出“四害”之物,组织大家做除掉四害运动时,鲁兵主编《小朋友》期间刊登的《老鼠-家》引发了问题。鲁兵本人作为主编,依照当时毛主席所提倡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刊登了此文。可是想不到因此遭到严厉的批判:老鼠是“四害”之物怎能写它。总之,文艺式微简单的工具被混乱的形势所干扰,对于鲁兵的举动反而带来不少麻烦。
此事,牵涉到写作对象如何判断的问题。笔者总结了一下这件事情的如何理解,以及作为写作对象,童话里如何表现才好。
关于此事,鲁兵总结过“儿童文学是整个文学的一部分,它同样必须通过反映生活而来指导生活”“.可是当时有些人只对某些指导生活却很在意,而不能起到那种文学作品所起的那种指导作用。因为原因所在当时的”文艺被视为简单的工具“,导致文学艺术的实践中常常遇到一些根本性的矛盾。
过了二三十年了,童话的”黄金时代“到了。从童话的题材上、形式上和表现手法上都比以往有突破了。这个时候,鲁兵又用”老鼠“做了一次尝试--《小萝卜》。作品内容是:一只小老鼠告诉小朋友,曾经因为自己拔掉了比自己还大的大萝卜。孩子们不相信,自己要露一手给大家看。结果以自己的力量没能把萝卜拔出来。这篇故事是国外的《大萝卜》故事的延伸出来的故事。还幸运的是,这次没有遭到以前那样恶劣的批评。
可,见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看法,正像鲁兵所述的那样,”诚然,孩子走进童话世界,所见所闻,尽管光怪陆离,都会信以为真,否则就不可能感到兴趣,受到感染……他们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他们会根据自己经验,来判别哪是现实,哪是幻象“.
因此,”童话世界不是自然博物馆“.到了如今,如何看待”老鼠风波“事件,站在作家立场来说,艺术构思要和当时的实际形势相协调。毕竟后者是不。
断的随着时代而变的。
4.4鲁兵的”教育儿童“功能的局限性。
鲁兵有些作品内容往往是大人讲故事的方式,或者大部分教育孩子的故事。
鲁兵尤其主要主张教育儿童, 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孩子们的”童趣“.笔者认为”童趣“也一样重要。它并不是让孩子简单快乐,而是通过作品要给予孩子乐观的世界观,培养孩子们积极的情感。得到良好的情感培养的孩子,会包容更多。
因此,最后提一 下鲁兵在”儿童趣味“上的略显薄弱是笔者所认为的遗憾之处。
儿童文学功能是什么?周作人、胡适提到过”娱乐性“,茅盾提到”直面人生,正视现实“,贺宜、陈伯吹、鲁兵提到”教育“,刘绪源提到”审美“.五四到至今没有统一说法。
笔者跟王瑞祥老师拥有同样观点,儿童文学的功能当然要”文学“和”儿童“两个基点上出发。那么,”文学“是要有”审美功能“,”儿童“是要符合儿童心理年龄特点的审美”的。常常注意到,拿儿童来说事情并不简单。儿童文学不得不参入社会,成人的好心“呵护”包括了很多综合因素。其中会有很多非审美的东西。儿童是“好玩”、“有趣”来接受的,并不一定达到“审美”的理解。我们是需要“美”的滋润、还需要其他养料的哺育。
根据传统和现状,儿童文学存在非文学成员。如“儿童读物”、“儿童欣赏物”.可见,儿童文学中的有些文体、有些作品,确实只是把审美作为一种手段、-种工具、一种过渡,而把另外功能的实现作为真正的目的。
因此,“儿童文学功能才显示出它的多元性、丰富性,除审美功能之外,还有教育、娱乐、认识、语言等功能”.
所以孩子刚接触世界的时候,的确需要思想、情感、道德、知识方面的启迪,可是毕竟要通过文学,那么主要经过审美的途径。至于教育,要在潜移默化中起作用应该更好。
结 语
鲁兵可以说是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幼儿诗、幼儿童话的作家。另外,他的改编作品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创作。通过研究鲁可以学习到,如何把戏曲故事、寓言故事、古今中外的着名作品进行改编成适合孩子阅读,并富有良好的教育意义的读物。通过研究以上作品,可知作家的儿童文学思想。儿童文学有很多功能,作家主要强调了教育功能。笔者认为,孩子们通。
过儿童文学可以习得一切事理和事物。但是,毕竟儿童文学本身属于文学艺术范畴,需要通过审美情趣的培养才能得到它。这是鲁兵儿童文学思想中,“教育儿童”的局限性。
可见,这一番鲁兵创作论的研究,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上是有其研究意义和价值的。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1] 蒋风,《新编儿童文学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
[2] 鲁兵,《教育儿童的文学》,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9月
[3]鲁兵、圣野,《小花开黎明前<中国儿童时报>作品选》,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 年3月
[4]鲁兵,《365夜》,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年3月
[5]鲁兵,《哥哥和弟弟》,少年儿童出版社,1957年3月
[6] 鲁兵,《雪狮子》,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1月
[7]王瑞祥,《儿童文学创作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8]汪习麟,《鲁兵作品选》,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3月。
[9] 汪习麟,《鲁兵传记》,希望出版社,2001年12月
[10] 樊发稼,《樊发稼三十年儿童文学评论选),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年10月
[11]鲁兵,《草长江南》,重庆出版社,1991年10月
[12]本社编,《1913-1949 儿童文学论文选集),少年儿童出版社,1962 年12月
[13] 蒋风,《鲁兵论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少年儿童出版社,1961年9月
[14]本社编,《1911-1960 儿童文学论文目录索引),少年儿童出版社,1961 年11月
[15]本社编,《1921-1937 儿童文学选集》,少年儿童出版社,1961 年10月
[16]本社编,《古代儿歌资料》,少年儿童出版社,1963年 12月
[17] 鲁兵,《包公赶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5年2月
[18]叶圣陶,《我和儿童文学》,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年8月
[19] 卫平,《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发展史),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12月
[20]方卫平、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
[21]王泉根,《儿童文学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9月
[22]彭懿,《图画书应该这样读》,接力出版社,2012年2 月
[23] 方卫平,《享受图画书一 图画书的艺术与鉴赏》,明天出版社,2012年2月
[24] 张美妮,《童话辞典》,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9月
[25]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浙江文史资料选集》,第140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
二、论文类:
[1]谭旭东,《商业化和娱乐化:儿童文学难逃的宿命?》, 《中国文化报》2010年6月3日
[2]赵霞,《历史·现实·本土化--关 于中国儿童文学研究走向的思考》,《文艺报》2010年02月24日。
[3]曹文轩,《文学应该给孩子什么?》,《文艺报》2005 年0602期
[4] 东沛德,《老生常谈的真心话一寄语儿童文学作家),《光明日报》2012年6月5日
[5]周晓波,《弘扬民族艺术和精神的典范一- 鲁兵童话论评》,《浙江师大学报》,1997 年第4期。
[6]刘绪源,《鲁兵论---个作家与一个艺术难题), 《浙江师大学报》,1994年第6期
[7]汪习麟,《墨染一身黑,愿为孩子王一-乐于少年儿童编辑事业的鲁兵》,《中国编辑》,2008 年第4期
[8]谭旭东,《儿童文学的文化坐标》,《学习时报》, 2010年7月1日
[9]谭旭东,《文学需要宽容之心》,《太原日报》,2010年 10月11日
[10]何卫青,《“儿童意象”在当代中国小说中的表现形态》,《江淮论坛》, 2005年第4期
[11]朱自强,《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与童年的身体生活》,《文艺报》, 2005年0531期
[12] 艾斐,《用文学为未来铺设新绿-- 论繁荣和发展儿童文学创作》,《人民日报》1995 年1102期
[13] 高帆,《“为儿童”浅议一 揭示儿童文学本质的一个焦点》,《社会科学探索》1995年03期
[14]邵梦龙,《我国第一张儿童报纸一 <中国儿童时报>》, 第170页,《新闻研究资料》,1990 年6月
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不仅历时长远,而且题材和风格多变。本文仅从其代表性作品三恋出发研究作者呈现的非理性生命体验。陈思和对《小城之恋》的评述是:她死死地把她那沉思着,偶然又闪触着机智与纯真的眼睛盯住了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她注意到当代人行为中的理...
张恨水,这位曾被老舍先生赞为国内唯一妇孺皆知的作家,以其洋洋洒洒上千万言的创作位列中国现代作家最多产者之中。无论是其早期长篇创作中所流露出的名士才情、市民趣味,还是后期中短篇讽刺小说表现出来的犀利透彻,都给一代代读者留下了摸不去的印记。对...
一个时期以来,在影视剧创作领域,中年艺术家不断展示出他们较为深厚的功底和不凡的实力。新一代艺术家不断涌现,积极探索,共同创造出了繁荣的景象。但是,在影视剧创作领域,隐忧仍存,尤其是由于浮躁之气的不能免除,迎合时尚、迎合观众低层趣味、迎合...
第二章主题意蕴的消解或重建创作者把对世界的认识借助语言符号系统表达出来,形成各种文本。进入接受、传播链条的文本召唤不同的读者对其解读和应答,与之进行对话.每一个文本都承载着作者对世界的认知和态度,故事新编者的创作动机正是由于对前文本的认...
随着鸦片战争的到来,晚清的闭关锁国政策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被打破,中国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被强行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成为殖民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在应对外来挑战的过程中,中国的知识分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着书立说表达自己对...
摘要文学风格是一个作家经过长期创作而积淀出的个性特征,同时也是其作品在整体上所呈现的艺术风貌,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这个作家的生活经历及其鲜明的审美价值取向。余华作为中国当代文坛极具影响力和创作个性的作家,在他近三十年的创...
第三章作家小说创作的艺术探索胡学文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努力维护生的意义、尊严和价值的底层小人物,这些小人物为了坚守为人存在和发展的权利进行着英勇抗争,体现了人生命意志的坚强不屈,正所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奋斗不止、生命不休。为了更好彰显...
结语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期,昂首阔进的城市化推进了城市和乡村的进一步融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影响,中国的城乡发展极不平衡,现有的物质资源、利益分配和制度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向城市倾斜,乡村在缓慢而被动地走向现代化,传统乡土社会依托血缘、...
在远古先民的世界里,有仇不报是难以容忍的耻辱和失职,愤怒和痛苦的折磨似乎只有通过酣畅淋漓而又血腥残忍的复仇才能得到解脱.因此复仇作为人类早期记忆的一部分,是在远古先民争取生存过程中不得已的选择,大到部落的沦陷,小到家庭的杀父之仇、夺妻之恨都...
第三章刘慈欣科幻小说创作的启示刘慈欣科幻小说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其作品本身的价值--非常值得借鉴的鲜明的科与幻的创作特点,也有其外化的文化价值--在国内的异常火热并引起科幻热的现象和达到世界认可以及成功的文化输出,这都给今后的科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