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上海市治理交通拥堵的实践及问题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发布于:2017-01-25 共372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三章 上海市治理交通拥堵的实践及问题

        一、上海市治理交通拥堵的实践


  (一)车牌拍卖制度
  
  1992 年,为解决上海交通拥堵的状况,上海私车牌照拍卖制度开始建立。
  
  1994 年,上海实行新的拍卖政策,该政策会设定一个底价,以不公开的方式进行,中标者在中标后可以自行去车管所为车辆上牌,同时享有进入上海中心城区行驶的权利。
  
  2015 年,全年统一警示价不再适用上海车牌,每个季度价格均保持上浮态势,拍卖均价最高值逼近九万。11 月起,拍牌者除了可以像以往一样,以 300元为幅度进行加价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以 100 元整数倍进行加价,只需确保最大加价幅度控制在 9900 元以内即可。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从 2002 年 1 月最低中标价 13600 元、平均中标价 14735元,投放数量 1400 张,投标人数 3718 人,中标率 37.7%,到 2015 年 11 月,最低中标价 84600 元、平均中标价 82703 元,投放数量 7514 张,投标人数 169159人33,中标率 4.4%,十几年间,供拍卖车牌投放数量增长逾 4 倍,而投标人数增长逾 44 倍,也就是说今时今日拍中的几率只有差不多十年前的十分之一。上海交通委主任孙建平称,2015 上海小汽车数量达到 45 万辆,其中外牌车增长为 24万辆。即使在每年依然有几十万辆小汽车数量增长的情况下,都远远无法满足人们购买私家车需求,十几年来,拍中几率急剧下降、中标价持续走高,人民购买私家车的热情依旧高涨。近年来,由于拍卖难度的增大和价格的持续攀高,不少市民将眼光放在了禁止驶入本市外环线以内(含)的范围的沪 C 牌照和在高峰时间不允许上内环高架的外地牌照上。
  
  (二)“P+R”交通模式
  
  “P+R”即 Park and Ride,停车换乘的意思,将私家车与公共交通结合的一种交通方式。市民在每天高峰上下班时间,可以通过自驾加换乘的方式,将P+R 停车场作为换乘点,轻松享受小汽车和地铁组合的出行模式,经济而便捷。
  
  根据交通规划的实际情况,停车场通常设置在市中心外围或是公共交通枢纽衔接之处,这种换乘便捷、收费低廉的交通模式吸引了部分私家车车主加入到公共交通中来,以缓解交通拥堵、节省市民拥堵成本。
  
  “P+R”模式是国外城市已经得到相当广泛的应用,它是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国,“P+R”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城市交通模式,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近年来,上海已经开始尝试这种模式。到 2010 年,在上海范围内,已有包括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浦东国际机场在内的 60 个规划配备“P+R”功能的综合交通换乘枢纽。
  
  截至 2014 年 8 月,上海轨道交通 7 号线美兰湖站、11 号线南翔站及安亭站新增 3 家“P+R”停车场的启用,意味着又新增 835 个“P+R”泊位可以向社会车辆开放。至此,上海“P+R”停车场增至 10 个,停车泊位共计达 3500 个,进一步形成了覆盖轨道交通一、二、七、八、九、十一号线及金山铁路共 7 条线路、10 个站点的“P+R”停车换乘系统。根据市物价局核定,持公共交通卡在 10 家停车场(库)停车并换乘轨道交通时,可享受一定的优惠,优惠力度每天、每车次 5-10 元不等。根据《上海市公共换乘停车场(库)运营管理规定》,当满足一定的规定条件时,还能享受换乘停车优惠。
  
  这 10 处 P+R 停车点将有效服务城市的北、西、南 3 个方向,为城市外围市民提供更为便利、多样化的交通出行服务,并对促进上海的城市交通节能减排以及缓解交通拥堵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和示范效果。
  
  (三)交通协管员制度
  
  交通协管员是协助人民警察维护交通秩序、开展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人员,是为有效弥补警力不足、解决 4050 人员就业问题、同时提升交通管理水平和效率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有效途径。
  
  十年前为解决就业难题应运而生的协管员制度首创“上海模式”,当年的创新举措,不仅为加快上海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起了助力,同时也润物细无声地为缓解上海交通拥堵现状、维持交通秩序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该举措从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得到启发,采用“以工代酬”的方式,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同时,极大程度上弥补了警力不足的缺陷,维护了交通秩序,缓解了交通压力。
  
  2013 年,按照市政府的相关部署,协管员队伍的转制成为七万协管一年转变身份的创新之举为协管员队伍带来全新变化。原先的行业主管部门主动“放手”,使得基层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更好地使用协管员,甚至可以史无前例地对其进行撤销与整合。本来就在一线工作的协管员们,能更有效地投入城市管理之中。而职业化的提升,则能不断吸引更多年轻高素质人才的加入。转制后的协管员队伍,正在更好地调整自身,适合于这个城市的发展。
  
  (四)交通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开放运用
  
  交通拥堵、交通污染、交通事故频发等交通问题,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各大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交通大数据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及科学分析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改善城市交通管理体系的重要途径。如何及时、高效、准确地获取交通数据是分析交通管理机制、构建合理城市交通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关键所在,大数据的开放运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2015 年 8 月,上海首次向社会开放超过 1000G 交通信息数据,通过“众创+大数据”模式,吸引民间高手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齐聚一堂、贡献智慧,开发推广创新、便民、实用的互联网产品,为缓解道路拥堵等问题建言献策。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尤其是交通领域数据的挖掘、分析、应用与传播,使“上海公交”等交通领域热门手机应用软件呈现在大众的面前。该软件以公交车辆的 GPS 定位数据为基础,提供给出行者车辆即时位置、预计到站时间等信息,节约了人们在车站的等待时间。目前的大多为服务民生为主的手机应用软件还主要停留在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局面,软件的开发大多还是由政府部门下属机构来研发,授权使用的也只占少数,主要原因是因为支撑该服务的关键数据未向全社会广泛开放。
  
  2012 年上海已率先通过政府数据门户网启动初期数据开放工作,到 2015 年7 月底,本市政府部门已累计开放各类数据包括经济建设、资源环境、教育科技、道路交通等 11 个重要领域 500 多项数据集。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城市公共数据是城市发展和进步的宝贵资源,数据信息的开放已然成为信息化新发展的核心问题,只有做到数据开放,才能释放数据的真正价值。通过向社会开放数据,众筹大数据应用创意,为解决交通问题排忧解难、为推进城市发展共襄盛举,缓解交通问题加入社会力量,共同治理城市社会问题。
  
  此次上海对外开放的交通相关数据涉及十大领域、总容量达上千 GB,由上海市公安局、环境保护局、气象局、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以及上海地铁、上海公共交通卡公司、强生出租、新浪微博等负责提供,包括城市道路交通指数、公交与地铁运行数据、交通卡刷卡数据、全市交通拥堵指数、出租车实时轨迹、空气质量状况、气象数据、道路事故数据等,这些数据中的大部分是首次对外开放。以“上海开放数据 APP”为载体,以互联网大数据开放为依托,吸引社会力量和智慧共同投入到社会治理和城市交通问题中,寻求解决对策,真正形成数据开放、数据应用、项目孵化三位一体的格局。
  
  二、上海市治理交通拥堵的问题

  
  上海市治理交通拥堵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市民出行不便的加剧速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人口数量、车辆增长速度、交通基础设施以及网络空间布局等各方面原因,这些举措的积极效果有限,交通拥堵的治理仍有不足需要完善和突破。
  
  首先是牌照和车辆的需求和供给问题。上海车牌的总量受到控制,但每年依然有固定数量的牌照进行拍卖,即便沪牌拍卖难度增大和价格持续攀高,很多市民还是可以沪 C 牌照和外地牌照加以代替。虽然沪 C 牌照禁止驶入本市外环线以内(含)的范围,而外地牌照在高峰时间不允许上内环高架,但车辆的数量依然是呈上涨趋势的。这就是很多市民感觉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数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的原因,这也导致了城市公共交通拥堵日益严重。因此,原本用来缓解交通拥堵过渡手段的车牌拍卖制度在治理上海交通状况所取得的效果也是有限的,单纯依靠控制沪牌数量已不能解决现行制度下的拥堵状况了,亟需从源头上控制车辆数量,运用科学长效的管理策略加以解决现有问题。
  
  其次是换乘和停车点的调控问题。“P+R”模式结合了自驾和换乘两者的优势,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长和道路拥挤情况的现状,“P+R”模式是市民出行的不错选择。但随之产生的问题是“P+R”停车场(库)的“热”、“冷”不均问题。有的“P+R”停车场(库)门庭如市、供不应求;而有的却是门口罗雀,很多的停车位无人问津。供不应求的情况导致的便是二次交通拥堵,原本想来换乘的市民到了换乘点却无处可停,导致车辆滞留、交通不便的情况产生,因此,为使“P+R”政策模式的实施形成长效化、可复制化的机制,政府仍需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引入智能管理模式,实时反馈各地“P+R”停车场(库)的停车情况,并进一步因地制宜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调配好“热”、“冷”地区停车场(库)的利用率,平衡供需,使不同地区都能达到持续良性发展。
  
  最后是交通管理的水平和运用问题。虽然交通协管员制度对维护上海的交通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依靠人的管理效果毕竟有限,加上交通大数据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尚需一定的时间和经验的完善。要全面引入智能化管理模式,实时数据反馈和分析,有效拓展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交通论文
返回: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