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大学生阅读及阅读习惯。
在百度百科中对阅读的定义是:阅读是人们通过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视觉材料包括文字和图片,同时还有符号、图表、公式等等。阅读是阅读者主动获取的过程,并且可以由阅读者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调节控制。[21](P120-125)需要强调的是阅读的范围相当大,不但包括我们普通理解的传统纸质图书的阅读,同时包括电子阅读,网页浏览,影视作品和舞台的表演的观看等。阅读和读书也有所不同,读书强调的是对阅读内容的掌握和积累,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读书的范围比读书大得多,它无时不刻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
大学生作为一个接受高等教育即将走入社会的特殊全体,是未来推动社会进步的生力军。大学生阅读相关的内容、方式方法和途径还未形成研究的专题,不过由于其处于人生和社会的时期和位置,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期能够通过阅读对这样一个社会群体产生影响。大学生阅读的范围同样是相当广泛的,在本篇论文中论述的大学生阅读,其范围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阅读,主要包括传统的纸质阅读(如课本、借阅的书本或购买的图书等)、电子读物(互联网在线阅读或下载阅读)等。
阅读习惯是阅读者在阅读的活动中不断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包括阅读目的、阅读心理和阅读方式等。[22]
阅读者阅读习惯的养成受到时空等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阅读习惯的时代特点,比如在口语时代、印刷时代和电子时代也会有相应的阅读习惯的特点。当今我们处于电子时代,新媒体以各种形式为我们带来海量的阅读资料。[23]
由此也有了大学生阅读习惯新的特点和问题。在本文中,讨论的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的阅读习惯界定为"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是对大学生个人有良好的影响,符合学校养成教育的期待,由此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对社会进步有益的阅读习惯。
2.1.2 大学生养成教育。
我国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呢?简单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让人们去养成习惯。"他还说"德育就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培养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24]
这基本就构成了叶圣陶先生对教育理解,也反应出养成教育就是可以让人终生受用的教育。在我们一般提到养成教育时,指的都是老师对学生,尤其是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这也是根据养成教育实施的年龄特点,就是从小抓起。在大学生阶段进行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学生正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养成教育也是提高全面素质的基础。
从古至今有许多培养良好习惯的文献资料。因为,习惯决定了一个人成功与否,而这里所致的习惯不仅仅是指行为习惯也是指学习习惯,这其中习惯就包括阅读习惯的养成。对老师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分阶段持之以恒的培养大学生的良好习惯,也为将来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养成教育过程中不但要进行正确的行为指导也要进行良性的习惯训练。在养成教育中不但要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包括对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必须讲科学,有计划的进行不能冲动行事。
养成教育的内容要规范化。实施养成教育之前就应该有全盘的认识并制定计划和目标。而且养成教育中培养的习惯不是教育者主观的认为应该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就去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应该是有计划的逐步实行。养成教育要由细目化的内容,制定相对详细可以遵循的规范,虽然制定的规范不能囊括养成教育的所有内容,但对青少年习惯的养成具有指导作用,对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没有止境的。
养成教育内容要序列化,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有序的进行的,成长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说养成教育也应该是有序的。如果教育者应该照养成教育有序的系统性地来安排教育的内容,这样才不会导致养成教育混乱无序的养成结果。这就需要教育者有序地按照大学生的年龄,安排从易到难,由低入高并按照科学的序列计划来安排具体的时间和内容。做到横向一体化、纵向序列化。关鸿羽认为,制定序列化方案的依据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要依据党和国家对青少年一代总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和思想实际情况制定方案。[25]
2.1.3 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
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是一种针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开展的养成教育,通过阅读习惯的养成,让大学生获取知识,并以此来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和意志品质力。
根据养成习惯的养成规律和阅读的特点,阅读习惯养成的最佳养成时期是在中小学阶段。不过作为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无限活力和对知识无线渴望。他们处于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阅读新时期,处于条件得天独厚、拥有丰富教育资源的高校中,在培养其阅读习惯的养成中却有着独特的视角和内容。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就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具体实施方式。[26](P31-32)进行阅读习惯的养成,让每个学生爱阅读、会阅读,就要让阅读习惯养成教育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家庭、贴近学生的课堂、贴近社会状态,构建一个由社会、学校、家庭多维联动的阅读习惯养成网络。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过程需要组建一个强而有效的师资队伍,把阅读习惯的养成融入到基础教育课程中,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不断完善阅读习惯养成的教学模式。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实现阅读教学的良性循环和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属于人的、社会性的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对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深入研究必须对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的理论基础进行探讨,构建理论框架。它对于分析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合理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目前,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大都是比较零散和浅层次的,鲜有系统、全面的阐述。鉴于此,本章拟从实践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尝试性地对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的理论基础作较粗浅的梳理和分析。
2.2.1 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哲学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从哲学的角度给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提供理论依据,养成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最需要的就是实践性强的理论指导。而实践哲学正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27]其中明确的表达"认识论是关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其中心在阐明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的相互关系。"[28]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思想是支配行为的也就是思想与行为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所以即使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最终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但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大学生的认识问题,需要教育者要在认识上把握好认识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大学生的认识问题包括对阅读教育养成活动的认识,大学生对阅读习惯养成中的任务和规范的认识和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等等。
认识与实践在哲学范畴是一对基本的概念,[29]认识与实践也是研究阅读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哲学基础。认识放映了主体对客体的观念,而实践责任人们有目的一种物质活动,实践能够改变现实,具有客观物质性和主观意识性,这是实践的两大根本特点。[30]
显而易见的是,在大学生养成教育概念的把握中实践这一哲学的基本范畴占有重要地位。也就是说,人的习惯养成要经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养成和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经过无数次反复地实践才能养成。虽然认识论中的实践范畴是大学生习惯养成的哲学理论基础,但事实上认识与实践两个紧密联系的范畴。一方面只有用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正确的实践,而实践又能推动认识程螺旋状上升和发展。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为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成为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理论依据之一。[31]
2.2.2 阅读习惯养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思想观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其教育对象施加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之后使被教育者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32](P123-125)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也是用来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学生入学就开始了,而且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但是,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通常都是正面的、显性的,长此以往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转变思路就是指我们应该从人格的和心理的角度来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日常化和潜移默化的效应,也就是隐形思想政治教育,阅读习惯的养成过程正是被用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阅读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较强的自我约束力和较好的自我认知力,对各种不良因素的浸染形成有效抵制。同时也有利于高校更好的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理念。大学生阅读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大学生阅读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都具有超越性,大学生阅读也是有效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要求。通过大学生阅读可以有效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2.3 阅读习惯养成的心理学理论依据心理学研究的是关于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的活动、特性和状态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性问题。[33](P31-32)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如果通过系统而正确的自我教育实践,在大脑中形成了高尚的意识,反射过来,就会在行为上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从心理学上来说习惯是个体的稳定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相关的生活方式。
习惯首先要在人的头脑中建立起来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缘于它重复出现并且有规律的刺激逐渐形成,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实质上的稳固的神经联系。培养出一个习惯的人只再接触重复的刺激时,就会促使他做出相同的反应。所以说习惯是条件是要经过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
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以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为理论依据的。认知心理学认为人是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获取信息的过程就是信息交换的过程。认知心理学为大学生阅读中的认知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而行为心理学则是为大学生阅读行为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34](P481-488)行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规律,用这样的规律来预测人的未实施的行为并可以以此控制人的行为。行为心理学把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改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35]
由原来对"规章制度"的研究发展到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并由原来的专制型管理向民主型管理过渡。
3 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现状与特点分析。
3.1 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现状。
根据第十二次全国阅读调查数据,2014 年我国国民阅读的纸质书是不到 5 本,国民阅读的电子书为不到 3 本。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数字资源丰富,全国有 45 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更有 45 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在这其中又包括 90%以上是 50 岁以下的青年群体。[36](P42)针对我国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现状的研究,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习惯于网络阅读,传统阅读率不高,网络阅读率提升,如果不加以引导,就容易和浅阅读联系起来,而长期的、大面积的浅阅读会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抽象思维能力。[37](P166-167)有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近年来课外阅读显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对某高校通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从一至四年级对 1000 名学生发放问卷,得到反馈问卷 986,同时也对大学生进行了访谈。最后通过把得到统计数字与其他学者在相关调查的调查数据的统计,探索总结出一些有规律的现象。
通过对对某高校的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调查结果的统计来看,我们可以得到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中的第一手数据。其中,调查范围内有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每年会阅读6-13 本图书,而 36%的大学生每年会阅读 1-5 本书。在阅读时间上,每天除了专业的学习用于阅读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的有 55%,这其中还包括网络阅读的时间在内。在大学生的阅读原因上,为了丰富知识的占了 45%有 419 人,基于个人兴趣阅读的占了半数,而为了娱乐消遣的占 30%.而有些大学生缺乏阅读的深层原因,一方面是学业和就业的压力导致,另一方面没有建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缺乏阅读兴趣还是主要原因。
通过调查结果的初步分析,大学生用于阅读的时间还是有限,不主动阅读的也占一定比例,而且深阅读和精读很少。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能力很低。对这些阅读习惯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到提倡阅读习惯的养成和引导阅读是很重要的。
随着大学生阅读的多样化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中审视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现象,引导大学生阅读的健康发展。在对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展开阅读现状的总结,即阅读倾向、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通过这三方面的现状再去研究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特点和分析。这样做有利于把握重点,凸显问题,有的放矢。
3.1.1 当代大学生阅读倾向现状。
阅读倾向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表现出来的阅读趣味倾向。[38](P85-88)读者的世界观、心理特征和阅读能力都会影响读者的阅读倾向。我们可以通过调查读者的阅读倾向了解读者在一定时期的阅读需求、动机和兴趣。一般来讲,同一类型的读者会有类似的阅读倾向。通过阅读倾向的现状调查我们看到当前大学生阅读倾向上越来越专业。因为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第一要务还是完成学业。大学生在阅读中也更注重阅读的实用性,大学生更倾向于阅读英语、计算机或者考研等书籍。大学生阅读倾向会有时代的特点,比如一些青春派作品或偶像题材的作品更受青睐。学生的阅读更多偏向个人兴趣和休闲消遣,由此可见,个性化的阅读越来越占主导地位,仍然有不少学生阅读是毫无目的或娱乐消遣的。
在阅读倾向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阅读倾向的网络性,因为网络有开放、交互、自主的特点,大学生可以网络中检索并获取到想要的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点的发展和学习内容的丰富有着深远的影响。
3.1.2 当代大学生阅读方式现状。
阅读方式说的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采用的具体的形式,阅读方式的选择与读者所阅读的材料类型密切相关。阅读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常见的深阅读、浅阅读、快速阅读、选择性阅读、摘要式阅读、评论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等等阅读方式。[39]
读图式阅读主要是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图本来代替文本的阅读。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深阅读的同学比例略小,例如看过全本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学生还不到五成,这其中还包括了观看影视作品的方式。摘要式阅读我们又称标题党,就是仅仅阅读所看信息的标题或者里面的标题,并没有进一步阅读里面的内容。评论式阅读是并没有进行内容的阅读,而是直接阅读其他人对内容的评论来了解或理解内容,有的时候不免会片面或偏激。最后一种是休闲式阅读,在阅读前就是没有目的地,阅读的时候也没有方向,就进行的一种阅读。大学生的阅读方式随着时代的不同和数字媒体的出现也在随之变化。由于更多的阅读资源,大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查找和选择并阅读。当代大学生很多使用数字媒体阅读,因此阅读方式通常是跳跃性的,粗略的阅读方式。这中趣味性强、获取便捷的阅读方式导致的问题就是大学生阅读时浅阅读状态,注意力容易不集中。
我们在数字时代发现传统的纸质阅读文本阅读舒适,阅读过程更容易专注和深读,能有效地降低阅读疲劳感。电子阅读设备为了获得传统纸质阅读的感觉,甚至模仿了纸质图书的纸质感觉。设想未来的阅读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也会进一步变化,人们可以从电视、互联网、手机及各类阅读器来选择性的阅读图像、音频、视频等。可以说,互联网更多的阅读体验已经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阅读方式乃至生活方式。
3.1.3 当代大学生阅读内容现状。
(1)专业书籍仍是大学生阅读的首选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大学生的可以压力还是很大的,他们在大学期间首要完成的是课业的学习。而专业的学习除了听老师授课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利用高校图书馆选择正确的图书的阅读方法。大学生就业和学业的压力使他们在课余时间还需要阅读大量专业相关的书籍,阅读专业相关的书籍不但可以巩固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新内容也可以开阔视野、掌握专业知识前沿,可以辅助和推动大学生的课堂学习。
(2)在众多课外书籍中文学作品一直受到大学生的青睐,现阶段文学作品的阅读方式也有很多,许多同学利用阅读设备或电脑阅读电子版的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经受历史考验的经典名著对大学生更有魅力,因为其具有深刻的内涵或优秀的文采。高校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大背景下更应该加大对传统阅读、经典阅读的推广,让大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提高自己。
(3)在高校期间由于毕业就业的压力,大学生还需要做的就考取各种级别和证件,因此这类考试的相关的书籍考证也最受欢迎。考研书籍成为必读之物提高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成为大学生的共识。
(4)网络浏览浅阅读。在科技发展的今天,阅读已经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只要有电脑、手机或更专业一些的阅读设备我们就可以开始阅读,但是网络浏览浅阅读的内容良莠不齐,而且推送的内容也比较多,很难让人进入到深度阅读的状态。
3.2 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特点及分析。
3.2.1 大学生阅读习惯电子化。
从调查结果的分析和相关数据的研究来看,在长时期内,传统阅读和阅读电子化是要共存的,但是阅读电子化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大学生对阅读方式的选择与其所处的成长阶段密切相关,大学生更容易被网络等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娱乐性的阅读体验所吸引。数字媒体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及时的特点,而且内容中可以有丰富的图文、声音、视频等。在利用数字媒体时不像传统媒体需要重点阅读或深度阅读,一般都是跳跃性的阅读、浏览阅读。在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中,更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方向性的引导,避免其沉迷网络,迷失方向。[40](P21-23)大学生选择电子化的阅读方式另一方面原因是大学生虽然已经读书 10 多年,但因为一直在疲于应对应试教育,缺乏深度阅读的技巧和兴趣,并没有完全的良好阅读习惯。
基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可能更乐于去寻找浅显的、休闲的内容来阅读。除了猎奇心理导致的大学生阅读习惯电子化,不可不说的是一些电子的移动或非移动的阅读设备为阅读来了更多的便捷和更好的阅读体验。针对大学生更应该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好的利用这些电子阅读方式。
3.2.2 大学生阅读习惯功利化。
功利性阅读就是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为行为准则的阅读。功利性阅读自古就有,古语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如今很多人读书的初衷就是为了取得一定的资格,获得学位,实际都是为了功名利禄。大学生中更有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不停地读书,他们也确实是认真地读书。通过对某大学中的大学生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课外阅读花时间最多的是英语读物和应对各种考试的考试类书籍,其次就是依托于电脑或移动设备的阅读。显然,大学生的这种明显带有功利性,其中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应试;二是放松。现在的年轻人面临的诱惑、干扰太多,难得静下心来读书,从网上接受的信息也很芜杂,的确令人担忧。可以说,功利性阅读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产物,是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它属于文化生产性需求,只不过忽视精神提升罢了。[41]
当前的大学生,阅读讲求实际,做事讲究实效,面对就业压力,他们已经无法像以往的大学生那样,保持一份平静的读书心态,更无法将读书当作人生享受,而是把它当作一种寻求财富、找个好职业的"敲门砖".平时,我们会听到毕业班的同学这样说:"多拿一本证书,多一条就业出路"、"多拿一本证书,多一个就业机会",为了拿到"证书",他们读了一本又一本的书,"但说老实话,这些内容对我没有太大帮助,考完以后就扔到脑后了".可见,他们读书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读书只求眼前利益,追求多而不在于精。
其实,阅读功利与否,只是相对的,也是需要的。有专家认为,阅读功利性增强并不是坏事,虽然它暴露了大学生思想观念上存在着"眼前利益"倾向,但它也表明了大学生们更加务实。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功利性阅读的增强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过分追求功利性阅读,与时代所需人才,即具备过硬本领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功利性阅读倾向是社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是需要的,但绝对不能让它成为阅读的主流。
3.2.3 大学生阅读习惯娱乐化。
当今海量的信息可以供大学生选择,阅读方式也越来越便捷,除了传统阅读电脑、手机等各种多媒体终端也已经被广泛的利用。但是明显更多的娱乐化信息更吸人眼球,在大学生仅有的课外的时间里,不是被用来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或社会政治类书籍,而是用来看一些娱乐节目、肥皂剧及其衍生的文字或影像。俗称"快餐文化",表先出了网络化、草根化、产业化等多种特点,有着"浅显化"的烙印。
快餐文化具有双面性,从积极方面看,它娱乐性强、阅读消耗时间少,快捷便利。这些更能够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可以缓解大学生学业和成长的压力和困惑,让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更丰富多彩,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从消极方面来看,快餐文化为了博人眼球并不注重内容对大学生的影响,传播的信息不一定是正面健康的,而且往往具有一定的商业性,功能也大多强调感官刺激和游戏娱乐,而不是思想教育上引导大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深刻思考。[42](P30-33)
摘要本研究以秦皇岛市海港区青云里小学为研究对象,从文献分析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入手,对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已有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目前我国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理念、教学体系以及内容体系。本文试图通过日常观察,找出秦皇岛市青云里小学各年级...
小学阶段,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传授。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力难免会被其他事物吸引,导致小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获取不全面,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控。...
当前农村小学的行为养成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对此,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制订可行性与针对性较强的《小学生行为准则》、丰富行为养成教育形式、拓展教育渠道、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等方法,充分发挥行为养成教育的价值,在知识教育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作为教育工作者而言, 对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应该加以关注, 尤其是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强化思想道德培养, 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
小学教师是在学生学习生涯开始时与他们接触的第一批教师。对小学教师来说,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的当前和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
良好习惯的养成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 老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管理实训的过程, 如同常规管理一样要抓反复, 反复抓, 保证同学们的实训习惯能呈螺旋式前进。...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1].它不仅对一个人的现实生存至关重要,而且蕴含着改写人生命运的巨大能量。由于人并非单纯地靠理性来支配,不时还要受到思维和行为的惯性制约,把行为规...
4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原则、目标与内容马克思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原理,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存在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43](P97-99)大学生作为社会人生活在特定的氛围当中,不可能孤立存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学生在阅读中,会受...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些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家,内心的亏欠以及爱意限制了他们教育思想的成熟,他们认为什么都应给予孩子最好的,甚至是金钱,这便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全媒体融合已经成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最大共识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塑造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