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以“中国风”音乐文化现象分析作品中的怀旧情怀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发布于:2016-10-08 共1002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二节 以“中国风”音乐文化现象分析作品中的怀旧情怀
  
  一。流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元素分析
  
  虽说流行音乐历经八十余载的时间,在一次次挫折中顽强发展才成为大众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波波蜕变中不断洗刷新的模样呈现而出,尤其在丰富多彩的 21 世纪文化背景下,流行音乐更是以天马行空般的姿态表达着各种情感和思想。而具有古典性或民族性的文化元素融入流行性音乐创作这样的手在早期就已经有雏形了,只不过这样的音乐形式在 90 年代台湾流行音乐代表以周杰伦,陶喆等歌手掀起蓝调,“中国风”音乐类型的高潮,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宣扬我国民族文化还可以能这样的方式呈现。
  
  如果要追溯我国的流行音乐古典化就可以从学堂乐歌开始,它是我们新式学堂中诞生的一种歌曲形式,基本上选用中国词配上西方曲调。而我国第一首流行音乐作品是由黎锦辉创作的《毛毛雨》,该曲受到学堂乐歌的影响,是一首运用中国民族音乐调式和西洋流行音乐特征相结合的作品。从早期流行音乐看,我们的创作者的创作目的不论是受当时社会或政治影响还是纯粹地自我情感抒发,都或多过少在音乐中能找到古典思潮的影子。在流行音乐发展的每段过程里都能体现一些民族性的元素的作品,它可以出现在音乐结构里,也可以在具有浓郁的个人思想情结里,这个就需要受众在审美过程里去体会。
  
  (一)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
  
  近年来很多的创作者喜欢用现代的音乐手法配上古典诗词,并且这样的流行曲风得到许多人群的青睐,这样的结合方式成为流行音乐创作的新元素。如果严格来讲这种音乐形式也算不上“新”,在我们春秋时期的古代文学作品里,很多诗词是作为乐来歌唱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而与音乐结合的“诗歌”,像众所周知的《诗经》,《楚辞》,《汉乐府》,南北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它们大多以诗,舞,乐三者为一体的形式呈现出来效劳于政治统治,所以那时的“诗歌”有别于当下的文字意义上的诗歌。可以说,从古至今我们的诗词歌赋一直在被人们所不断再生产,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不可否认,古典元素与流行音乐之间存在着根源与发展的共存关系。
  
  那么在诗词与流行歌曲之间是否绝对和谐呢?我想应该是否定的。从理论上说,古典诗词被谱曲传唱和诗词被谱曲具有流行性是两个概念,因为按理几乎大部分所有诗词是可以被人谱曲,但并非能被传唱的诗词就能贴上流行音乐标签。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由邓丽君,王菲等人演唱后流传至今,但他并无其他作品能被广泛传唱。如果可以我们依旧能将《念奴娇·赤壁怀古》配乐谱曲,让具有浑厚嗓音的男歌手演绎,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首曲子能流行起来。
  
  从目前古诗词创作的形式看主要有三种风格:民族化风格,艺术化风格和流行化风格。前两者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艺术作品居多,像《春晓》《红豆词》《花非花》等声乐作品数不胜数,还有我们的花腔女高音吴碧霞运用她纯熟的声乐技巧演绎了很多古诗词歌曲,曲目有石夫编曲的汉乐府歌曲《长相知》,唐诗歌曲《枫桥夜泊》由作曲家黎英海创编外加钢琴伴奏。这类作品生产的目的不考虑其价值实现的问题,因为它们本身就具有很高深的艺术专业内涵。从而导致这一类受众较于流行化风格歌曲受众范围就小一些,刘兴华创作更多是融合了古今的特征,创作者不过多树立艺术的专业性,也不局限于古曲的还原性,而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为主要目的进行创编,在古典与当代之间寻找平衡点,这样的风格就完全符合流行性音乐的特质。比如传唱度较高的《别亦难》(李商隐《无题》),《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插曲,杨慎《临江仙》词),邓丽君演唱的《独上西楼》(李煜词,刘家昌谱曲),《几多愁》(谭建常曲,李煜词)等这些歌曲都具有流行的特点,朗朗上口且不失古典韵味。还有《花非花》(白居易词)由李杰曲,陈俊华和戴玉强演唱,将这首词演绎的气势磅礴,颇有创意,和之前黄自谱曲的《花非花》声乐作品相比较区别很大,后者就更靠近诗人所营造朦胧的氛围,而前者处理得很洒脱。
  
  诗词和音乐之所以能融合,是因为它们都是一种有节奏律动的语言,高度浓缩地反映了思想情感。古诗词严格遵循韵律的规则,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精炼的语言表现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就这样凭借着意境悠远的特点逐渐流入流行乐坛。在我国近现代流行音乐里,古典诗词主要由以下几种方式呈现:
  
  1.全部引用古典诗词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一剪梅》这首词运用在歌曲《月满西楼》里,由作曲家苏越编曲,节奏错落有致,旋律悠长有韵味,这个作品非常动听,8而李清照的词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词作有极强的音乐性。《月满西楼》本身就富有诗意美,词情饱满,一丝丝哀愁不胫而走,使得音乐的基调也是与之相呼应,词尾在歌曲中做多次反复演唱,就是要强调词人愁思,在这里“眉头”“心头”相对应,而“才下”“却上”在语言起伏波动上给我们一种情感上起伏变化,把“愁”发挥的淋漓尽致。这首词在语言凝练上是很高的:
  
  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有一体只须前后阕的一、三、六句用韵,用字精炼,在艺术上有很强吸引力。全曲结构也是工整平稳,旋律简洁、布置均匀,两段分别为同音对相同韵脚的字,旋律音的进行多以级进方式进行,起伏有致。
  
  还有一首《独上西楼》,歌词来自李煜的《相见欢》。在艺术特色上分析,它将孤寂的情怀与大环境融为一体,而又轻巧地将常见的外物来托情。“无言独上西楼”已表现凄婉之神,“无言”是思绪如麻却无人对语;“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的“锁”字既是描写满院秋意之死,也在表达词人当时的处境,而梧桐那在夜色中团团黑影更是渲染出一片沉重。邓丽君在处理这首歌曲也是体现了“邓氏唱法”,独白部分采用她独特的气声唱法几乎是“一气呵成”,毫无痕迹地衔接旋律部分,从而非常形象地刻画了词中该有的起承转合。当然还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代表作,如《但愿人长久》,《床前明月光》,《辛弃疾》等,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历史或武侠题材的影视作品会用到情境相近的诗词,像在《射雕英雄传》中就有用到岳飞的《满江红》来谱曲配唱,也有很多关于历史人物的自传也会加入他的古词进行翻唱或重新编曲。
  
  2.对诗词标题或名句的引用
  
  相较于前面,这样的引用更直接地体现作者的用意,其出发点在于利用诗词的精炼且有深度来准确表现自己的中心思想。歌词创作引用前人的智慧的某个知识结晶,并不代表着这个作品就和古典文化扯上关联,但其丰富的内涵却时时刻刻不影响着我们,流行音乐与古典元素总能不时地产生新的火花。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最有名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名句被引用在歌曲陈明的《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白雪的歌曲《声声慢》引用了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还有周杰伦他很多中国风的歌曲也是引用一切词牌名或者对某个古典诗词的意境借鉴而来,像耳熟能详的《东风破》中的“破”应该是曲破,是一种词调。《青花瓷》的歌词极富语言功力,在美轮美奂的意境中勾勒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歌词中很多具有古典韵味的物体加强了词的审美力,像仕女图,绣花针,泼墨山水画等。而《发如雪》更是将古典词发挥的淋漓尽致:“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前世柜,铜镜等物体的出现把它衬托得极具古典味道。
  
  所以说古典诗词和流行音乐之间是有很广泛的互溶空间,古典元素的流行不仅体现我们审美趣味的变化,也在提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不可丢弃也无法丢弃,正因如此,我们的流行音乐在陈词滥调里脱离而出才有了新的生命延续,也让传统诗词转变新的“形象”从而扩大更广的接受度。
  
  (二)流行音乐与传统戏曲
  
  戏曲艺术,众所周知是我们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开始加入一些新颖的元素,比如蓝调,说唱等,也有更多的创作者有意识的融入戏曲元素,包含了戏曲音乐题材,戏曲乐器,唱腔等方面,是流行艺术获得新的面貌,给我们不一样的艺术感受,也客观地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与普及。这样的流行音乐形象的确受到很多受众的喜爱,借助古老深厚的音乐底蕴来丰富流行创作,已成为流行乐坛不可或缺的创作手法。
  
  1.戏曲音乐素材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艺术在长时期的历史发展里沉淀出了相对固定的旋律走向,随着戏剧的不断壮大对戏曲音乐也是有很大推动作用,促使戏曲有更多的创作题材能选择。戏曲的故事结构能力强这就使得人们容易融入到故事中去,易于和戏曲音乐产生共鸣,有利于受众对戏曲音乐有初步的理解,使得戏曲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更加具有渲染性。据数据显示,目前的流行歌曲缺乏渲染性,像是在念对白,这就导致了先进流行歌曲在情感这方面发“空”.依据戏剧名段素材而改变的作品有很多,比如以广为人知的京剧《苏三起解》中的名段而改编的流行歌曲《susan说》,歌词以苏三为背景编写,陶喆将京剧里的“苏三起解”片段中快板式地旋节奏和流水式的旋律引用到歌曲中,陶喆在演唱时也借用京剧唱腔让歌曲更显特色。歌手王力宏运用昆剧经典之作《牡丹亭》为主要素材主题,创作了《在梅边》,歌词讲述对牡丹亭故事的感慨,运用生动的文字讲述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是一首将京剧昆曲优美唱腔、西式唱腔和 Rap 巧妙融合的流行混搭歌曲,歌中唱到“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遂人愿”.该曲有一段是用昆曲唱腔演唱的,编曲也融合了京剧,昆曲的旋律特征和西式节奏,极具戏曲风格的优秀流行音乐作品.我们的着名作曲家姚明对京韵大鼓颇有研究,它是汉族曲艺里的曲种之一。
  
  姚明在《门前情思大碗茶》中借鉴了京韵大鼓的曲调,使得旋律演唱起来非常有京韵味,朗朗上口。台湾歌手赵传音乐作品《粉墨登场》,是将京剧的旋律模式融合了摇滚,这样的有机结合与前面介绍的作品有区别,把京剧转化成摇滚的形式从而获得全新的效果。还有陈升的《牡丹亭外》,歌曲 A 部分引用了黄梅戏《女驸马》的唱段,非常明显,容易与受众产生共鸣。我觉得戏曲的音乐素材给了流行音乐更广泛的素材库,让创作者有了新的灵感去创作,不论是借鉴某个曲种的片段,还是某个戏剧题材,都能在旋律,歌词上得到不一样的艺术效果。
  
  2.戏曲唱腔的点缀
  
  流行唱法千变万化,随着音乐的多样性歌手在唱腔上也会有新的尝试,而戏曲唱腔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唱法之一。因为戏曲中唱腔也是挺讲究的一部分,歌手会依据自身的嗓音特点会在歌曲的副歌部分或间奏穿插他需要的传统戏曲声腔,而一般京剧唱腔使用较多。王力宏的《盖世英雄》一曲里加入两人电影《霸王别姬》中扮演女霸王角色的念白,用京剧唱腔念白:“霸气傲中原,王者扬烽烟,力拔山河…”不仅增加了歌曲的新颖度,在京腔的衬托下还使整个曲风变得更气魄。在前面提过的陶喆的《Susan 说》中,最具特色就是在歌曲的间奏部分用旦角的唱腔唱起了《苏三起解》的开头部分,他用假音模仿京腔片段:“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瞬间把人带进另一个时空的错觉,再配合R&B 的节奏律动,让戏曲的韵味更有颗粒感。
  
  说到戏曲唱腔,有首歌曲最具代表性,《北京一夜》,这是一首嫁接了京剧和流行性情歌的歌曲。《北京一夜》使用了两种声腔,刘佳慧的花旦唱腔模仿旦角,而陈升的变“声”模仿老生,两条声线融合一起,获得前所未有的艺术效果,堪称京剧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的经典作品。故事性或画面感较强的音乐作品会让人产生相应的联想:在北京一个清凉的午夜街头,坐在破四合院门前的一个老妇人,正木然的望着远方等待着亲人的回归。(歌词:人说百花地深处,住着老情人,缝着绣花鞋。面容安详的老人,依旧等待着,那出征的归人)采用苍凉,撕裂的京剧唱腔,突出表现了一种苍凉和凄美,让唱腔和歌曲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国粹的魅力,获得了对夜晚北京那种欲罢不能的感受。这首歌的意境正好符合京剧那悲凉又不失力量的艺术风格。关于这类音乐还有很多,体现了我们的审美情趣在慢慢转变,民族性文化精髓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大众文化发展。在这些歌曲中,戏剧音乐都是经过设计而融入在流行音乐中,起到点缀的效果,流行音乐演唱形式也因此出现了创新,蓝调音乐和我们的戏剧艺术有机结合给了流行艺术新的氧气。
  
  3.戏曲器乐在流行音乐的应用
  
  我国传统器乐分类很丰富,历史悠久,戏曲器乐也算得上是传统器乐的一类,很多传统乐器像二胡和戏曲使用较多的京胡基本结构是一样的,但演奏起来还是有些区别。戏曲中使用的器乐一般分为打击乐像打小鼓,大小锣,鼓板,钵四类和管弦乐像京胡,月琴,京二胡,板胡,琵琶,三弦,还有唢呐,笙等。这些器乐分管了戏曲四个声部:吹管乐、弹拨乐、打击乐、拉弦乐,打击乐属于武场,管弦属于文场,这四类器乐综合起来不仅能调动气氛,在戏剧发展的不同阶段起到至关重要的起承转合的作用,器乐,剧情,人物三者要密切配合。
  
  都说艺术是相通的,戏曲和流行乐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音乐类型,其实在很多现代音乐编曲,配器中都能找到戏曲的影子。在上面介绍到唱腔的应用,它就是对戏曲旋律走向的模仿,而岁戏曲器乐的引用就是在编曲,配器的上嫁接了戏曲乐器所独有的风格。
  
  王力宏的《盖世英雄》使用了大量的京剧元素,包括唱腔,歌词,旋律都极具戏曲风格,还有一段用京剧唱腔念白:“霸气傲中原,王者扬烽烟,力拔山河天…”而在歌词讲述以现在的眼光去评价项羽的时候,编曲大量使用京胡和二胡,因为京胡的音色非常亮,洒脱;二胡音色稍稍显得柔和细腻,以这两种器乐应该是想表现楚霸王的霸气的性格与豪情的人物形象,也表达了我们这代人对这位伟人的惋惜之情。而戏曲打击乐在配曲中也是常常被使用,比如在周杰伦的歌曲《我的地盘》,这首歌曲也是极具中国特色曲风,在歌曲编配中用到了大鼓,有一段伴奏乐就是鼓的打击声,配上的 MV 是周杰伦穿戏服打猴拳,戏剧元素都凸显而出了。在吴克羣的《将军令》中,他不仅就地取材引用戏曲《将军令》的素材,在再现部分的间奏中使用了唢呐和大小锣,在尾声唢呐一直贯穿其中,整个歌曲充满了京韵。
  
  4.戏曲的念白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念白在现代流行乐说很常见,它是带有很强的节奏感的一种说话形式,根据曲风还有编曲需要计念白部分,可以是很酷炫的饶舌,也可以是戏曲念白,具有韵味的说白。在歌曲《再生恋》中首尾都融入了《葬花吟》中林黛玉的一句念白唱段:“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11这句念白的表达十分哀怨,念出了韶华易逝,青春不再的无奈何,就像是花开花谢一般,只是一种机械的自然规律,而无人问津,表达出了一种孤寂的感受。陶喆的《Susan 说》引用的念白内容来自京剧唱段《苏三起解》中的一段:“苏三离开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他成功将说唱音乐融入戏曲唱段,极富京剧味道的元素用蓝调风格演绎出来也是挺自然流畅的。
  
  流行音乐作为比较年轻的大众艺术文化,与深厚的戏曲相结合也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况且每一种艺术都不是孤立存在,都有融合的可能性。事实证明,流行音乐与传统民族文化能够擦出新的火花,给流行乐坛带来恒远的影响,对我们戏曲也起到推进作用,让我们重新了解戏曲也能换个角度演绎。
  
  (三)流行音乐与传统配器及调式
  
  与西洋乐器相比,我们的传统器乐可能在世界的影响并不太广泛,但随着音乐多样性发展,现在已不难发现古典乐器和传统乐器结合演奏,或者古典乐曲用流行创作模式表现。越来越多的配器使用到传统配器,传统器乐慢慢加入到流行创作中,我国的民族器乐也是经历悠久的历史,在周代就根据乐器材质将器乐分类。传统器乐最初在民间流传演奏较多,所以它们富含的文化价值就是生活艺术化和艺术生活化的综合,蕴含的是民间的土风民情,受到更多人们青睐,这也是民间艺术得以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颠覆传统器乐的表现方式如今已经很常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几年前很流行的民族器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她们是三个人通过演奏七八个民族器乐结合电子乐演奏当下流行歌曲,拓展了民族器乐的人群。
  
  流行音乐融入传统器乐需要合理的编曲配器,这对歌曲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一般流行歌曲在乐器编配上常见的几种器乐包括大小锣,钵,二胡,琵琶,鼓,扬琴,竹笛等,有时候为了烘托气氛出现在间奏,器乐单独出现,也有和电子乐器或西洋乐器编配一起,根据歌曲的起承转合需要来配器。例如像胡琴比较急促的音色运用在《霍元甲》,《双节棍》这样情绪激昂的歌曲就很合适;又如类似于《青花瓷》,《东风破》这样旋律缓和的曲风就和琵琶,竹笛,扬琴或二胡一类的器乐形结合;在《心中的日月》这样较华丽曲风的歌曲在配器上融合了大鼓,竹笛还有扬琴这一类较“热闹”的民乐营造出纷繁的民族味道。下面我以周杰伦的《东风破》为例简单介绍这首歌曲的配器:这首歌典型的民族风格的现代音乐,整首歌充满了电子乐与民族器乐相交融的气息,而且节奏感十分明显,伴奏器乐有使用二胡,琵琶和扬琴,西洋乐器钢琴在前奏和结尾出现,琵琶在这首歌曲的副歌部分反复出现,很有特色,而二胡出现在间奏部分,也很有味道。
  
  节奏感也是该曲的一大亮点,电子鼓与电子声扬琴分别负责节奏的控制和主和弦的色彩,尤其是在前奏部分扬琴与西洋乐队扫出来的和弦的给人很宽广大气的感觉,很容易把人带入歌曲中,我个人还比较喜欢这样的前奏。通过分析发现每种民族器乐出现的节奏点都是巧妙安排的,充分利用乐器自身的特色和音色营造想要的音乐效果,而非杂乱无章,和西洋乐器还有现代 MIDI 音乐融合的很好听,主要的钢琴,电吉他,电声乐器在这首歌中还是起到中坚力量的作用,现代音乐即便再如何变化,一些基本的流行音乐制作方式,乐器的像架子鼓,吉他,电子琴等都少不了,而民族器乐的作用只要达到点缀的效果就好。
  
  流行音乐可以在配器,歌词,唱腔上下功夫让音乐变得有特色,但我觉得最重要的音乐元素不能落下,就是调式。调式在音乐元素中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和西方音乐区分来开可以通过调式来判断,我们传统调式是五声调式,西方是七声调式,像戏曲大多是用五声调式记谱,之所以它有韵味主要原因就是调式决定着音程编排和旋律的走向,因此在谈到流行音乐民族化就要说明调式的走向。五声调式是最能体现我国传统音乐调式,12特点是缺少半音和三整音这类音程的尖锐倾向,宫角之间形成五声调式中唯一的大三度(或者小六度);以大二度和小三度所构成的“三音组”是五声调式旋律进行中的基础音调(李重光)。从《心中的日月》调式上分析感受得到创作者在西藏的时候的心理感触,像在副歌部分的第三个乐句处用了一个离调和弦,但丝毫不影响整首歌曲的民族风格,反倒给整个歌曲带来不一样的旋律跳跃感,让人感觉到一丝丝异域风情之感。传统的调式不仅优美而且容易构成和谐的旋律让人很快接受,这种调式运用在流行歌曲中更使受众喜爱,接受人群会不断扩大,这就是传统艺术的魅力。
  
  二。流行音乐中蕴含的西方古典音乐文化现象分析
  
  (一)流行歌曲中融入音乐古典片段
  
  在前面的有提到现在的流行作品创作的动机或灵感很多源于某个古典艺术,借鉴了它们音乐语言,叙事主题或是器乐的编配规律,这些都是构成一部完整音乐作品的音乐元素,合理音乐要素的混合搭配能创造新的创作灵感。在近几年我们常常会在一首歌曲的里听到某个特别熟悉的古典片段,而且还是西方古典浪漫时期经典的音乐艺术片段,可能乍一听有些奇怪,但确实能让受众听过记忆犹新且能随着音乐哼唱,这样的音乐创作也是挺有个性,结合西方浓郁的音乐元素嫁接到我们的流行艺术慢慢也成为现代的词曲作者的钟爱之选。我们都在想方设法是否能将平时在高雅之堂中演奏的高雅古典音乐稍微改编一下扩大受众面积,或是将流行音乐也改编让其不再是一味地形式单调,内容贫乏,这么做唯一的目的是想让任何一类音乐语言变饱满变丰富,从而延伸它们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歌曲《我要我们在一起》不论是旋律还是编曲都有一定技术性,它借鉴了格里格的戏剧作品《培尔·金特》中的《安妮特拉之舞》,这是一首轻松的舞曲,内容述说一个酋长的女儿名为安妮特拉为培尔金特献舞为背景故事,弦乐掌控着舞曲的跌宕起伏。在这首歌曲里李泉以钢琴伴奏作为主要的乐器,把舞曲的主旋律融入歌曲的前奏和间奏里,歌曲风格也与舞曲一样,使音乐显得更加清新,旋律性极强,加上巧妙的演唱,给人慵懒、性感的感觉,改编后的音乐整体风格也是与格里格赋予作品的风格是一致的。两种音乐艺术的结合赋予了这首流行歌曲细腻的味道。歌曲《不想长大》的间奏部分引用了莫扎特的第 40 号交响曲的主旋律片段,主调基本不变,但在乐段后半部分稍有改动,转调后承接这首歌曲的原调,毫无痕迹地嫁接的手法也很不错。这首歌曲在编曲配器方面为了渲染出大气的曲风有用到大量的管弦乐,配合大调的旋律走向,让歌曲涂抹上一层古典音乐的神秘气息,烘托出一种充满着童真的,美好的宫廷世界,因此利用莫扎特的交响曲是让大家都耳目一新的。
  
  这是两首歌的谱例片段,《不想长大》这首歌,通过管乐演奏,使音乐气势恢宏。通过上面的谱例可以看出,《不想长大》这首歌曲在原曲 g 小调的基础上创作,音符较莫扎特的原曲更为复杂,节奏也由原曲的二八节奏变成了前八后十六的密集节奏型,三连音的出现使音乐更加律动感,情绪更加强烈些。莫扎特的第 40 交响曲给人一种舒缓、优美的气质,g 小调的调性,使色彩有些暗淡,但又蕴含着激情,有一种不安的紧张感。而 《不想长大》中较为密集的音符使音乐显得活泼洋溢。虽然整部作品中只运用了莫扎特第 40 交响曲中的一段主题旋律,但这个旋律片段却在歌曲的高潮部分不断重复出现,目的应该是就要一次次递进,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并且支撑着整部作品的骨架。作品中激烈的管弦乐加入给整部曲子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带来了激奋人心的感觉,使音乐显得更加坚实有力。
  
  还有叶蓓的《卡门》直接将着名歌剧《卡门》的标题连带描写卡门挑逗唐·荷赛的 《哈巴涅拉》中的一段旋律借鉴在歌曲的间奏里;周杰伦的《夜曲》引用了肖邦的钢琴作品 B 大调夜曲 NO.3,熟悉的人知道这张专辑纪念的就是他的偶像肖邦;孙燕姿的《第一天》引用的是巴赫的管风琴曲 d 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等。
  
  从这些流行歌曲中不难发现一般选用巴洛克时期,古典浪漫时期的作品,作品的题材既有钢琴曲,也有舞曲,复调,交响曲等。这些作品有个共同点,就是经典并且流传千古。而这样的编曲早在二十世纪就有了,奥芬巴赫有一首轻歌剧 《地狱中的奥菲欧》中的一首 《康康舞曲》的主题旋律很经典,被圣桑引用在《动物狂欢节》里其中的一个乐章:描述乌龟的音乐片段中。圣桑将舞曲原有的快速狂热的跳跃处理成滞顿缓慢的效果,来表现乌龟行动迟缓、滑稽有趣的形象,这样的改动也得到很多人的喜爱。通过适当的改编经典片段速度乃至旋律来达到自己想要的音乐风格从古至今都在延用,不少优秀的作品就产生了。
  
  (二)现代流行创作中的古典音乐特色
  
  流行歌曲混入了经典古典片段令人耳目一新,在我看来用流行音乐创作理念来改编古典艺术也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前者在歌曲上体现多一些,后者在器乐演奏上表现更多。现代流行音乐中,器乐演奏也逐渐表现得比较重要,很多演奏家抛开传统的演奏风格,加一些现代流行元素和演奏技巧,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传统的西方古典艺术,而且也让流行艺术的表现领域更宽泛,甚至让蓝调,嘻哈或者现代打击乐器一起融入古典音乐中,其审美的冲击力应该是比较大的。
  
  在此我以现代钢琴玩家马克西姆为例,通过他创作的音乐来体会不一样的钢琴流行艺术。提到他就不得不说到作品《野蜂飞舞》,这是一首极具钢琴技巧的作品,原先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作为管弦乐来演奏的,而后很多音乐家改编成器乐独奏曲。《野蜂飞舞》有很多的演奏版本,近几年马克西姆的演奏令大家惊叹不已,也是他经典曲目之一。他的音乐极具现代流行音乐特色,哪怕是演奏古典时期作品都不会将他自己局限在传统的表现范围内,他会把电吉他,贝斯等现代器乐加入一起,因此他的钢琴特色是很有现代音乐风格,改变了我们队古典钢琴的看法,也让我们感受到现代音乐也可以这样与古典音乐呈现。
  
  马克西姆演奏的《野蜂飞舞》之所以受喜爱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技巧有多厉害,更是因为他很好的把手指弹奏的颗粒性以及非连音触键法处理的很好。马克西姆在弹颗粒性的非连音时,腕部和手指的感觉大致如精致的非连音触键法和轻巧的非连音触键法,只是在触键时所用的重量上多加了一些,触键的速度也要加快一些,并且要特别突出每个音的音头,使它们具有颗粒型,这样出来的效果就是每个音都是非常轻巧且透明,把音乐主题烘托到高点,并且快而不杂乱,音与音之间很有律动感,这是这首曲子很重要的一点。不难发现他的钢琴音乐表现力度非常明显且夸张,手臂,手指的力度随着音乐感情的起伏逐步发展。非常形象的向大家描绘了野蜂们不同飞舞时的场景,时快时慢、时近时远的,画面感随即而出。
  
  在管弦乐团和手鼓的加入下,活跃的野蜂们更有意思了。这样就与传统的演奏风格截然不同,带有现代流行元素的钢琴作品在合理的改编下焕然一新,我觉得这让流行音乐注入新的血液,很好地将新鲜的音乐理念与经典的艺术有机成为一体,尤其在器乐演奏上,如今很多像我们民族乐器一改传统表现风格,这对流行音乐是一次很好地融合,对民族及古典艺术也是一次很好地创新。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