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积极心理学下的发展性艺术治疗探究
【导论】发展性艺术治疗与积极心理学的关系研究导论
【第一章】发展性艺术治疗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第二章】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与应用
【第三章】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性艺术治疗
【结语/参考文献】积极心理学下发展性艺术治疗应用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积极心理学
一、积极心理学
(一)积极心理学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发起者是心理学家塞里格曼。塞里格曼认为:“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思潮。”
1人类所具有的正义力量表现在英勇、正直、诚恳、公平、平等以及乐观、希望等;美德表现为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制以及卓越方面,这些都是积极心理学所研究的内容。由于积极心理学兴起时间较晚,正处在发展中,目前对其内涵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例如,谢尔顿和劳拉·金认为:“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学科。”
2我国学者李金珍、王文忠等人认为:“积极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类的积极情绪体验和积极个性特征。”
3总之,虽然目前对积极心理学内涵的理解还不完全一致,但是不论分歧如何,各学者在本质以及总体目标上是相同的,即:他们都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为出发点,倡导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和理念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个体的内在潜力和力量,并利用这些内在潜力和积极力量来帮助自己,最终获得良好的生活。
(二)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积极心理学的“渊源可以追溯至 20 世纪 30 年代推孟(Lewis B1Terman) 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着千疮百孔的现实世界和人们苦闷、焦虑的情绪,心理学家们为了修复、解决当时社会心理问题,而将研究的焦点投向病态性心理现象的研究,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受到了冷落。20 世纪 60 年代,马斯洛和罗杰斯创立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人性善”,从其信念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心理学研究立场;实践中,提出“求助者中心疗法”,目的是让求助者有一种好的、积极的体验,即被尊重、被理解、被欢迎、被接受的体验以及自我的独特性与价值,其基本理念和研究立场等在本质上是积极心理学的。当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个体本身却没有感觉到越来越幸福。这是因为人不仅仅需要生理需要的满足、社会需要的满足,还需要享受精神自由、人格尊严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个体渴望在这些多元而且多层次的需要之间能保持一个基本的平衡与和谐状态,即“身”与“心”和谐的状态。当个体进入了“身心和谐”的状态时,能够摆脱压力和焦虑等紧张失衡的状态,获得健全的心智、愉快的心情、宁静自由的心态,以及回归自由自然的生命状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基于对现代人身心问题逐渐认识,心理学家提出以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德的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研究者认同传统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但更希望通过辅导、咨询或者治疗手段,进一步提升求助者内在力量,让求助者身心保持和谐。积极心理学适应时代心理的发展趋势,引导人类固有的勇气、乐观、希望、忠诚等积极的品质,帮助人们独立自主追求更好、更快乐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家塞里格曼认为心理学发展到当代,在民族和宗教冲突上,心理学介入不够,对强调和理解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的重视也不够。21 世纪的心理学应主要把这两个方面作为自己的工作重心。2000 年 1 月积极心理学家塞里格曼和西卡森特米哈伊在世界着名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家》(第 55 卷 1 期)上共同发表《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该论文的发表标志着积极心理学正式被世人了解。该文中具体详细地介绍了积极心理学兴起的原因、主要研究对象以及积极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等。同时期《美国心理学家》还刊载了一个关于积极心理学的专辑,该专辑中共有 15 篇文章,其中大多数都是由当时一些着名的心理学家撰写的。这些文章从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详细论述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积极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这三个方面就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2001 年 3 月,《美国心理学家》杂志设立了一个积极心理学研究专栏,该研究专栏进一步介绍了积极心理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2001 年冬天,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杂志》也做了一个关于积极心理学的专辑,文章对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间的关系都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和论述。同时,积极心理学设立的 Templeton 奖竞争空前激烈,每年都吸引了很多有才华的年轻心理学家申报。积极心理学吸引了一大批心理学工作者参与到研究中,如 2003 年在积极心理学国际峰会上,斯腾伯格教授作了“成功智力-为人们展现和开发全部的潜力扩大了机会”的发言,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做出肯定。积极心理学正在慢慢地影响着社会许多领域,其许多观点已经渗透到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领域。
在一系列的社会事件中积极心理学表现出良好的作用,例如,国家幸福指数的民意调查,学校团体活动辅导等。目前积极心理学扩展到世界各个国家,发展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受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的关注。
(三)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心理学的继承和超越,积极心理学继承了传统心理学的使命,使得人类更美好的生活,抛弃了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中对人性的否定,同时也超越了人本主义的研究范围。
1.积极心理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之间的关系。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刺激-反应。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否认了中枢高级心理过程的作用,把行为和意识绝对的对立起来,不研究意识,只研究行为。而积极心理学抛弃了这种绝对化的思想,主张探索人类的美德,不论在行为还是意识方面,都试图挖掘人类优秀品质,促进人自身成长。行为主义通过动物的实验取得结果,并且以此类推到人类的身上,把人和动物相等同,忽略生理和遗传的作用,否定了人自身所具有的本能以及脑和神经中枢的地位,片面强调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本质属性。而积极心理学提倡积极人性论,关注于普通人的生存和发展,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开发人的智力和潜能。
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方法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的实验法和观察法,客观的研究方法代替了主观意识的内省。而积极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吸取各流派研究方法的精华,兼容并蓄,把主流心理学中的操作定义、评估方法、试验方法、干预手段以及结果检验等全都接受下来。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优秀品质可以通过条件反射演练的方式加以巩固,即后天环境对一个人成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积极心理学强调环境对人性以及人格的塑造,例如,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组织系统的建立有利于培育和发展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由此可以看出积极心理学是对行为主义的继承。
2.积极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心理学之间的关系。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心理学,进行无意识心理研究,认为“人本恶”,不仅研究心理现象表面价值,而且力图去探求在心理现象后所隐藏的精神,他系统的揭露了埋藏在人内心深处、受意识表层封锁和压抑的东西,侧重点主要是深层次的意识内容。而积极心理学则认为人是善良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强调对心理积极因素的研究,如,自信、快乐、乐观、幸福、感恩、美德、力量等。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主张,心理创伤是引起神经疾病的主要原因,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挖掘病人被压抑到深层次潜意识的心理矛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单用药物、手术等方法的局限,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也会因为求助者防御机制的存在,而导致失败。
在做精神分析时,求助者会碰触到已有的伤疤,进一步加剧了求助者的痛苦。而积极心理学在治疗的实践中,首先与当事人建立一种和谐、互相信任的关系,消除当事人的防御机制。在实施治疗中,积极心理学提倡心理治疗应把注意力集中于增进和培养个体自身的潜力和能力。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企图用变态心理的规律去说明常态,结果把正常人和精神病患者混为一谈,把自己治疗精神病患者的经验绝对化,把人类的心理看成是畸形的、变态的,没有从关怀人的本质出发,把人的本性置于最低层,忽视了人的成长和发展。与之不同,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在时刻成长和发展的,治疗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有问题的人群,更应该把目光转向于普通人群的成长和发展,以“人本善”的思想来开发人固有的潜能和智力,极大体现了人性关怀和人本思想。
精神分析心理学创立了无意识心理研究,这是对心理学界的一大贡献。积极心理学继承这一研究领域,并把这一研究具体化,表现为:情绪、体验、主观感觉等,从该层面看出积极心理学是对精神分析的继承。
3.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关系。人本主义强调研究人类真实内在的自我,主张研究人的尊严和价值,把健康的人作为研究对象。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一样强调人性的价值,探索人类的爱、感恩、宽恕以及乐观等,研究的重点也是人类自身的种种潜能和能力。积极心理学的源头与马斯洛、罗杰斯人本主义有很深渊源,但积极心理学又是对人本主义的一种超越,具体如下:
研究对象上,人本主义强调人性自然因素的作用,忽视了社会环境和实践在人性发展中的作用。积极心理学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以及积极心理对生理健康的影响等,它不仅仅研究人性自然因素的作用,对于价值和创造性所依赖的社会环境涉入也较深。治疗对象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人的基本需要和成长性需要这两种需要都看成类似本能的东西,社会环境对这种本能只是起着限制或者促进作用而已,过分强调生物因素的作用,而忽略了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积极心理学则认为人在出生后,个体经验的建立依赖于不同环境的影响,而不同环境对个人的心理有不同的作用。治疗方法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类个体真实的内在自我,不提倡用客观的方法来研究表面化的东西。具体方法上,“他们并不排除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既用实验,测量和统计分析,也采纳解释学、启发的方法,既重视现象学的描述分析和存在分析,也重视系统的研究。”1但是,在实际的实践操作中,人本主义又暴露出一定的话语权的倾向。积极心理学把人文和科学技术相统一,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把量表、问卷、实验、活动等方法与人本主义经验分析等有机结合。
二、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研究对象
(一)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积极心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念观。在人性观上,主张人性善,人生来就有朝向积极的、健康的以及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在这种自我完善和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和缺点,但是人最终是对自己负责的,面对出现的缺点和错误,能够用较为客观、全面、完整的眼光看待问题,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限制和阻碍,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人生目的。
在人格观上,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认为人是有尊严、有价值的,并且是一个完整的人,有潜力创造、开发新的资源的人。人的优秀品质与成长中的环境密切相关联,不同的人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会出现不同的解释、想法,结果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和结果。出现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每个人所具备的素质,对于问题的解析和阐释。真正健康的人不是没有问题,而是可以处理好自己的问题,所以不论你有什么重要的问题,而关键的问题在于你怎样去处理,以上即为积极心理学所蕴含的理念。
(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涉及到人类、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现实生存的各方面,关注人在生存中拥有的品质,这些品质可以概括为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影响等方面。
1.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伴随着认识的过程而产生的,包括认知、主观体验、情绪行为等多方面。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产生的感受”
1由此可以看出,积极情绪是一种具有正向价值的情绪。由于积极心理学正处于发展与探索过程中,积极心理学家对积极情绪的研究包含多个方面,但主要集中于主观幸福感和快乐两方面。
主观幸福感(Subject Well Bing,简称 SWB),是指一种健康的、快乐的生存状态。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同 Diener 提出的概念,“所谓的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它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绪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满意判断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绪体验,包括积极情绪(愉快、快乐、自由、轻松等)和消极情绪(抑郁、烦躁、焦虑、害怕、紧张等)两个方面。”
2总体来看,主观幸福感包涵两个方面:生活满意度和情绪体验,其中情绪体验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有人认为,只有体验到频度较高、强度较大的积极情绪并同时伴随着较少的、强度较小的消极情绪时,主体才能产生主观幸福感。也有人认为,只有频度较高、强度中等或者强度较大,频度中等时,才能体验到主观幸福感。实质上,主观幸福感的产生主要体现在频度上,而与强度没有必然联系。
例如,当个体体验到强烈的积极情绪后,心理上不会一直感觉很激动、兴奋甚至幸福。反而,在心理上逐渐会产生一种失落感、无助感,严重者甚至导致对事件的扭曲解释。因为个人的身心是一种和谐的状态,如果个人的情绪始终处于高涨或者低落时期,能量不能有效调节自身平衡,长期集聚,最终会导致心结的产生,严重者会导致神经症状。所以,我们要以正确的方式来获得主观幸福感。例如,人际交往方面。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个人主观幸福感的获得,这是因为,在交往的过程中,满足了个体归属感的需要,使得自己感到自己不是孤零零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自己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在交往的过程中,能够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分享感兴趣的活动,从而给双方带来愉悦的体验,以此获得主观幸福感。身体健康方面。人的主观幸福感体验会通过影响人的免疫系统来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主观幸福感体验较强的人,其身体会更加健康。反之,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也会影响到其主观体验。
积极心理学关于情绪研究的另一个重点是快乐。所谓快乐,“通常指盼望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
1与快乐有关的因素很多,例如物质、精神等。在贫穷国家里,人们的快乐与收入水平有很大的相关,因为收入可以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而在发达国家里,这两者相关较少。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当个体具有亲密朋友,并且能经常与朋友联系和交流的人会更快乐一些。因为,快乐使得人们更容易和他人接近,更懂得宽容,工作效率也会提高,身体免疫力也会增强。快乐对于个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个体要保持自身快乐。提升快乐有许多方法,可表现为充满感激、保持乐观、正面思维、发挥所长、多做善事、多与朋友交流和联系等。
2.积极的人格特质。人格是“个体在其自然素质基础上,经由后天的社会实践而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动力性、连续性的典型的身心组织的总和,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等特征。”
2传统心理学认为人格既包含了先天的基因因素,也包含了人后天的生活经验,即先天论与后天论。先天论认为人的特质是与生俱来的、固定不变的,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具有跨时间和跨文化特性;后天论则认为人格是可塑的,人的特质可以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先天论和后天论存在两个共同的问题:一是过分侧重于个体独特性的研究。但是,人是社会中的人,不仅仅需要研究个体独特性,还需要研究人格的共同性;二是这两种理论的人格心理学上有着消极的方面,即过分的关注于人的消极问题,最终落脚点是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而积极心理学对人格的研究有着独特的观点,即以研究人格中的积极人格特质为主要对象。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人格指的是个体能在生活、学习过程中能调节自身暂时失衡现象,不断主动追求幸福,并能时时体验到这种幸福,在这同时又能使得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人格积极特质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提倡研究积极人格品质,例如,智慧、勇气、仁爱、感恩、宽恕等;其次,强调人格是由各种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积极心理学承认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既受到内在生理机制影响,也受外在社会文化作用的影响,更进一步认为人是在内在因素、外部行为、社会文化三者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发展而来的;再次,强调人内在的潜力、能力以及优秀品质,在人格形成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人的本质是善的,个体对自己负责,有力量和能力来主动建构和发展自己。若忽视了人的潜力与能力在个体人格建构中的作用,也就是忽略了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观动性和积极性。正如“卡根曾讲到,一块躺在湖底的大石头被人称为潜在的危险,但是这一危险的意义不是它本身固有的,也不是在它孤立的时候能表现出来的,而是在于它与其它具有社会意义的事物发生联系的时候,它自身开始显现危险的意义。”
1因此,人类在建设自己的人格时,不仅要关注于人外在的能力,也要关注人内在的潜力。
3.积极情绪体验对生理健康的影响。长期以来,关于情绪与健康的研究一直着眼于抑郁、焦虑、无助等负性情绪问题。积极心理学兴起后,心理学家开始转向于乐观、幸福、愉悦、快乐、健康等积极方面的研究。这些积极的方面对于人类预防、治疗以及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积极情绪有利于人类预防疾病。
大量的医学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可以通过大脑对丘脑、胸腺进行调节,影响体内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的功能,增加细胞免疫力,从而增强体内抵抗疾病的能力。其次,积极情绪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乐观和希望对健康非常重要,同样是得了癌症的患者,如果一个是乐观的患者,在治疗中这种乐观的积极心态会促进病情的好转,甚至康复;而相反的,抱有悲观和绝望的患者,认为自己已经无救,无论用多好的药物进行治疗,最终会抑郁而死。再次,积极情绪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积极情绪促进疾病康复主要是因为积极情绪可以提高个体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积极、乐观、愉快的情绪可以增加身心能量、促进心理活动积极有效运行,而且这种积极的情感越是强烈,对其心理活动功能的促进作用也就越强。相反,如果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焦虑、担忧的情绪,其负面情绪持续时间较为长久,强度过大,则会引起生理系统功能的改变,轻者精神不振、身心疲惫,重者则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出现,不利于身体的康复。
当然,积极心理学对人格的研究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三个方面,在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需要进一步拓展其视野,发展一套新的、更具有独立性和整合性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促进人类和谐社会的发展。
三、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好的心理治疗应该包括积极、关心、亲和力、信任、快乐、交流等,同时认为培养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是心理治疗最好的方法,而积极心理治疗正是这一原则的应用。
积极心理治疗虽刚出现,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以德国为例:它是唯一获得德国卫生部颁布的 RICHARD MERTEN 质量保证奖的心理治疗疗法,这个质量奖是欧洲最高水平的医药界的质量奖,是欧洲心理治疗体系公认的 33 种心理治疗疗法之一,在咨询、教育、管理培训和教练等多领域的广泛应用。目前德国汉莎航空、德国电信、保加利亚军队系统、德国公务员研究院等多家大型企业、团体都在与国际积极心理治疗中心进行合作。积极心理学在我国应用也较为广泛,广泛应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大学生团体辅导、企业员工心理培训,以及电视栏目等。如,在学校团体心理活动中,以积极心理学概念入手,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成长、积极组织等,在团体心理活动中做出一些具体活动课的设计,介绍一系列相关活动的操作流程以及活动心得。通过一系列的团体活动,引导学生和教师调节个体身心平衡,促进自我实现和发展。又如,在心理访谈《打开你的心结》节目中,心理专家通过舞台情景剧的模拟,引导当事人进入到发生过的情境中。在模拟现场,当事人不自觉的将发生过的事件加以还原,让观众看到事情发生过程的同时,当事人不自觉地宣泄了自己的负性情绪。
之后,心理专家通过系列活动激发人自身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开发并挖掘当事人自身的能量和潜力,把自己的现实与希望有效结合起来,对未来做出新的展望。
由上述应用可看出,积极心理治疗与传统心理治疗有很大区别,积极心理学致力于探索人类固有的优秀品质和开发这些优秀品质的方法与影响因素,并运用这些方法与因素帮助人们确立积极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其有能力实现自我以及自我与环境的和谐,使自己成为一个健康、快乐、乐观和自信的人。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是人类心理的产物。在声乐演唱中,人们比较重视的往往只是歌唱的各种技能技巧,而容易忽略另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歌唱的心理因素对演唱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在声乐训练中除了重视解决声音概念、歌唱技法,同时还要重视心理状态。...
第四章、艺术鉴赏中审美心理在阉人歌手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及思考第一节、阉人歌手产生时代的音乐美学思想。阉人歌手产生于16世纪至18世纪之间,最早出现阉人歌手的地方是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这一时期正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上的巴洛克时期,前面...
色彩在丰富人类感官的同时,还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室内设计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凸显。...
声乐表演依靠其自身的丰富多彩而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欢,但是声乐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出现的忘记歌词,唱歌跑调等怯场现象,却严重损害了声乐表演的整体效果。为了提高声乐表演的欣赏价值,在提高表演者表演技能的基础上,必须提高表演者的心理素质,克服在...
声乐表演是一门结合脑力、体力、想象力、表现力的综合艺术,是用歌声,以嗓音为主的音乐表演。与其他艺术种类相同,声乐表演艺术也要屈从于一定的审美要求。观众作为终端鉴赏环节的主体,成为了检验声乐表演的试金石。而在声乐表演艺术中观众的审美心理也显...
一、蜷缩于己的审美心理在当代中国女性艺术中的确立在西方当代艺术史上,西方女性主义艺术的美学风貌无疑是激烈、生猛、震撼的,这可以从奇奇史密斯、茱迪芝加哥、游击队女孩、舍尼曼、奥兰等艺术家的作品中略见一斑,当代中国女性艺术的产生虽然直接受到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艺术教育一方面因为西方各种不同艺术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不断传入得以迅猛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对西方艺术教育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缺乏系统的、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因而在东西方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之间的比较研究、相互渗透...
设计心理学是指设计师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心理情况,预测出消费者在使用中可能会出现失误和错误的原因,必要时可与消费者直接交流获取充分的意见反馈,然后在此基础上用合理的设计规避这些问题,其目的是为了给消费者带来更佳的使用体验,使消费者享受...
3.3融入商业的创作心理。涂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但一出现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涂鸦传入中国必将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加入市场经济,时尚产业与新兴工业对涂鸦这种形式也早已垂涎已久。涂鸦在欧美国家存在着两种融入商业的模式,一是涂鸦艺术在商业广告中...
引言美声唱法作为西方的一种演唱艺术形式,对于我国歌唱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演唱者所展现出的歌曲情感会有所不同。因此演唱者在学习美声唱法时需要把握自身的心理状态,从歌曲的实际出发,从而更好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让听众更好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