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上海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国内动因分析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不但与国际政治经济有莫大的关系,同时也与中国自身转型的背景相契合。中国的经济发展要进一步转型。在经济上,中国需要产业的升级和结构的调整。而在政治上,中国需要通过进一步改革以支撑经济改革的巨大成就。建立上海自由贸易区,在自由贸易区内对接国际市场,通过国际市场的新标准、新规则迫使区内企业做出调整,推动改革创新,以增强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待时机成熟,则将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试点在全国范围推广,带动各领域和各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在自由贸易区发展初期,自贸区与关境内的限制依旧存在,而随着设区国经济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这种关税壁垒就可以逐步取消,实现彻底的自由贸易。在经济扩大开放的同时,完善政府管理职能,迫使行政体制做出改革以支撑经济改革的推进。
第一节 经济转型的载体。
目前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的社会形态向现代社会形态转型;处于从农业、半工业化国家向工业化、信息化国家转型;处于从不完全开放到完全开放的转型。这几个转型增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复杂性,美国学者巴里?诺顿认为:"中国经济的多样性源自两个未完成的转型。第一,中国仍然在完善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第二,中国正处在工业化过程中,这是一个仍在延续的从农村向城市社会的转变。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这是一个经济体的各个方面,即社会和文化各个方面的转型过程。这两个转型都还远没有完成。所以,今天的中国拥有传统的、社会主义的、当代的和市场的各种成分,所有这些混杂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极不寻常的复杂性。"转型期的中国,在优化产业和贸易结构、扩大开放等内容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经济在不断探索新的路径,经历了从一开始的政府完全计划管理到计划和市场双轨再到市场的不断放开的阶段。林毅夫指出:
"传统的经济体制中全面扭曲资金、外汇、原材料、工资、物价等各种价格信号,以计划取代市场配置资源,剥夺企业经营自主权等各项制度安排,其实是内生于根据发展战略所要优先发展的企业没有自生能力的现实……资源配置的效率低,加之企业因为没有自主权,干好的企业和干坏的企业以及干好的工人和干坏的工人待遇一样, 导致积极性差, 整个经济的效率非常低。"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生产要素优势的基础上的。中国利用廉价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资源消耗、扩大出口实现经济增长。中国处于国际贸易利益链的低端。
为争取主动,中国必须做出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国内经济转型,迎接新一轮全球经贸竞争的挑战。
美国学者阿伦·弗里德伯格在分析中国经济能否持续上升时指出,"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永远维持居高不下的增长率。随着发展继续下去,以前未充分利用的资源投入使用,收入和消费增加,投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下降,增长放缓。中国也要遵循经济重心法则,其上升轨迹也不会总是像过去 30 年那样陡直。"上海自由贸易区是中国经济转型的载体。新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将面临极大挑战,经济增速也变缓,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经济急需助力。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以开拓经济发展新路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上海自由贸易区可以消解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推动中国经济的升级,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迈向新阶段。
正如《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所指出的:"随着中国经济成为更加成熟的市场经济并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的行列,为了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就必须建立一套透明的法律体系来保护产权以鼓励创新,支持技术变迁以及促进国内外的投资。"上海自由贸易区不但推动经济的转型,同时也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以使其能更高效服务经济发展。
第二节 新一轮改革的试点。
上海自由贸易区是开放发展新阶段改革的试点,通过带动金融、税收、贸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变革,可以为全国性的改革启到示范效应。从这个角度看,建立上海自由贸易区,就是要形成全国开放新格局中的先行试点,在接轨国际的制度规则、法律规范、政府服务、运作模式等方面率先实践,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可供借鉴的"制度试验池"和适合推广的新模式。上海自由贸易区获批意味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
一、中国的"点式试验".
中国的改革不是采用"大爆炸式"的激烈手段,而是采用实用主义的"渐进--制度模式".中国的改革路径往往是采取"点式试验",在新制度形成之前先行试验,评估其绩效,这样可以最小地降低成本。"点式试验"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深圳特区的改革。自由贸易区也是这样,上海自由贸易区是作为先行试验。
所以表现在自由贸易区上就是,上海先行,其他地方跟上。国内学者王正毅认为,"中国的渐进式转型是'边干边学',即当追求经济增长的目标受到国内条件约束时,往往通过国际力量打破相关的约束,或在国内现有制度框架内寻求一致,或对现有制度框架进行适度调整,尽量避免因大范围制度变迁而付出的代价;而当国际力量无论是有利于或不利于经济增长时,往往通过国内制度调整而设计出国内改革和转型的目标、次序和速度,使得国际力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国的地方政府间竞争很激烈,想要争夺政策资源的红利,就必须拿出经济发展的绩效,如此一来,这种竞争推动中国的发展,这也成为中国创新的一个重要模式。
上海自由贸易区肩负着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将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上海自由贸易区与中国之前设立的保税区有着本质的区别,更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开发区。也就是说,上海自由贸易区不仅仅局限于享受特殊的关税待遇,进行产业培育和招商引资,同时在金融、法制等方面也将有重大的突破,通过带动投资、贸易、金融、政府管理等一系列的制度性变革,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市场提供一套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体系,以保障市场竞争的秩序。起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与特区建设试点,主要是为了突破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而现在的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也将是中国改革的升级版本。
二、上海自由贸易区的 SWOT 分析。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认为,经济发展是不均衡的,因其资本、技术、规模效应等因素而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速度。一些发展速度快的地区可以产生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成为"增长极".上海自由贸易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试点,能否发挥"增长极"的作用?这就需要对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的优势和缺陷进行分析。
美国学者约翰?皮尔斯二世和小理查德?鲁滨逊曾用 SWOT 分析法分析企业管理战略。SWOT 分析 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分析。其假设是:"有效战略源自企业内部资源(优势、劣势)和企业外部环境(机会、威胁)的匹配。匹配得好就可以增加企业的优势和机会,同时减少企业的劣势和威胁。"下面以 SWOT 分析法对上海自由贸易区做简单分析。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有多重优势。首先,上海自由贸易区有已经取得发展成效的上海作为经济和金融基础。商业机会也多,发展潜力大。反过来又可促进上海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次,上海自由贸易区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基础设施建设完备。最后,上海自由贸易区有国家的政策优势和战略支持。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还可以扩大就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当然,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也存在缺陷。上海自由贸易区是中国的一种新探索,国际商务、金融、法律等领域的基本功能尚不完备,服务贸易发展也不够充分,经贸规则、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尚不完善。市场机制和相应的法制体系未能很好地与国际接轨。同时,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亟需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做出调整,在对外投资制度体系方面做出改进。此外,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将抢占国家资源配置,加剧地区发展资源配置不均衡状态,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也将进一步拉大。
上海自由贸易区也受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作为新一轮改革的试点,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在试行国际经贸投资的新规则、新标准。它为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提供了机会和展示平台。当然,上海自由贸易区也将面临国际国内的巨大压力。国际上有欧美与日本的遏制与威胁,国内层面反向利益的阻挠也将是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利因素。无怪乎有学者发问,"上海自由贸易区推动开发型经济转型会因触犯利益集团而面临诸多阻力,其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改革和投资自由化?单边开放也有可能带来新的风险,政府能否实现管理模式创新?"总之,上海自由贸易区是经济转型的载体,是新经济政策的试验区,它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契机。上海自由贸易区肩负历史的重任,其发展要借助国家的战略支持,同时必须要有整体的规划。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当代实践就是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现实问题,解读当代中国发展逻辑,进而构建蕴含中国话语、彰显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伯恩施坦作为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鼻祖,其理论影响很大。当时,其理论一经提出不仅受到苏联的批判,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也受到以卢森堡为代表的左派的强烈批评。受此影响,中国理论界也对伯恩斯坦主义进行了强烈批判,称之为修正主义。然而,对于伯恩施坦到底...
一、这个马克思为什么会被遗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住在巴黎近郊时写成的,因此,这部着作的另外一个名称叫巴黎手稿。更准确地说,巴黎手稿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马克思对一些经济学着作所作的摘录和评注,日本人把它叫做经济学笔记;另一...
第1章绪论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1.1选题背景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从此,人类货币正式进入了信用货币制度时代。在1971年之前,世界上每种主要货币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一种商品相联系,因此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商品本位的货币...
20世纪50年代,在李普塞特提出一个国家越富裕,它准许民主的可能性就越大的论点后,以经济发展为主的经济变量与民主化关系研究便成为民主化条件和动力研究中的重要论题。这个论题从其兴起便经受了颇多质疑,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证明其具有顽...
导论一、问题的提出。为何要设立自由贸易区?人们在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往往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回答。自由贸易区可以促进自由贸易、吸引投资、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升级,自由贸易区还能够带动后发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扩大其对外出口、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政府职能的基本观点(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后,由于使用机器生产而形成了工厂制度,淘汰了家庭手工业。工厂生产,不仅仅把许多劳动者集中在一起,各个单独地工作,并根据机器的特性,将生产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业内专家在解读这一表述的进...
通过制定公共政策和制度设计进行社会财富再次分配,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已经表明,政治制度是影响社会再分配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国家职能扩张趋势的发展,政治制度对社会再分配结果的影响权重势必增加,这进一步刺激了关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掀起了新一轮经济地区主义浪潮,相邻两国或者多国乃至跨地区国家间纷纷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reeTradeAgreements,FTA)。截至2013年,各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备案并且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