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萎缩退化等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颈椎病主要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五类。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Radieulopathy,CSR)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约为50%~70%,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根据预测,未来数年内,该病将取代以体力和劳动为主要诱因的腰腿痛。采用腕踝针结合颈三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收集病例时间为2013-03—2014-03,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43.03±9.55)岁;平均病程为(23.56±13.60)月。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46.56±9.185)岁;平均病程为(18.70±15.13)月。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根据《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①具有较典型的根型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②体格检查,压痛,转颈试验,生理曲度检查,肌张力检查,腱反射检查,压顶试验,臂丛牵拉试验等等检查,均可出现阳性。③颈椎X线、CT和MRI检查发现颈椎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狭小、椎节不稳、颈椎间盘突出等。④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做此试验)。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头肌腿鞘炎)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1.3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60岁之间。③没有严重器质性病变,如肿瘤,血液病,脏器衰竭者。④受试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②年龄在18周岁以下或60岁以上者,哺乳、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③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代谢性骨病、急性创伤等。④过敏体质或不配合针刺者。⑤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⑥全身性疾病如发热,咳嗽,手术等以及外界环境干扰因素引起者。
1.5疗效评定采用目测模拟疼痛分度量表(visual ana-logue painrating scales,VAPS)评定,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及符合1992年全国颈椎病会议制定颈椎病诊断标准疗效评定。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95%);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体征明显好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70%改善率<95%);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减轻,但仍遗留部分症状,体征功能障碍(≤30%改善率<70%);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中止,或退出实验的患者按无效统计(改善率<30%)。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2.1.1取穴①腕踝针:上4(拇指侧的桡骨内外两缘中间)、上5(腕背中央,桡骨和尺骨两侧骨缘中间)、上6(距小指侧的尺骨缘1cm)。②颈三针:天柱(双)、颈百劳(双)、大杼(双)。③随证配穴:参照《针灸学》
进行随证加减,劳伤血瘀型上肢疼痛、麻木者加曲池、外关、合谷;风寒痹阻型头晕头痛者加百会、印堂、太阳。
2.1.2操作方法患者先取仰卧位,选用天协牌一次性的30号1.5寸毫针。腕踝针上4、上5、上6区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拇指在下,食、中指在上夹持针柄,针与皮肤成30°角,快速进入皮下。然后轻捻针柄,使针体贴着皮肤浅层行进,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病人如有酸、麻、沉、胀、痛等感觉,说明进针过深,宜将针退出,使针尖在皮下,重新平刺入更表浅处。总之,不可出现得气感。进针长度为1.4寸,进针方向以朝病端为原则。留针30min,不做提插捻转。进针完毕后,患者改为俯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天柱直刺0.8~1寸,颈百劳和大杼直刺或向脊柱方向斜刺0.8~1寸,其余随症配穴的穴位采用常规针刺,进针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刺激强度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好。得气后连接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选用疏密波,频率为6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min。1次/d,5次/。周,周末休息,共治疗2周。
2.2对照组
2.2.1取穴①颈三针取穴:天柱(双)、颈百劳(双)、大杼(双)。②配穴:大椎、后溪、患侧曲池、外关、合谷、肩井(均为双侧)。③随证配穴:上肢疼痛、麻木者加曲池、外关、合谷;头晕头痛者加百会、印堂、太阳。
2.2.2操作方法同治疗组。1次/d,5次/周,周末休息,共治疗2周。
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4、结果(表1~2)
治疗前两组患者VA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患者VAP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从表2可看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效果良好。
5、讨论
本课题用的是腕踝针结合颈三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选穴上用张心曙教授的腕踝针和靳端教授所创的靳三针中的颈三针,两者简单易学,安全方便,应用广,疗效佳。
腕踝针用上4、上5和上6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其原因是上肢外侧为手三阳(手太阳,手阳明,手少阳),通过针刺来疏通经络,《灵枢·逆顺肥瘦》说:“脉行之逆顺,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素问·皮部论》云:“皮者脉之布也。邪客于皮,则膝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说明手足各经脉互相相连,皮-络-经-腑-脏,是病病传导层次,经络同脏腑也可以反应到皮部;因此气血运行“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可见腕踝针对身体分区与十二经络系统相当符合,且通过针刺皮下,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带来疼痛目的。
颈椎病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伴随着学习、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年轻化趋势。伴随着颈、肩、背、臂等局部疼痛不适,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活动和工作上不能集中精神,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颈椎病的病机主要在于风、寒、湿、热等外邪内扰,或痰、瘀等内邪阻滞气机,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肌肉等组织失于气血濡养所致。颈椎病大致分为风寒痹阻,劳伤血瘀,经络受阻,肝肾不足等症型。在治疗上有针灸,按摩,手术和药物治疗方法,最主要是疏通经络,脏腑调理的一整套康复措施来减轻患者的疼痛不适,就为颈椎病非手术疗法提供了可行性治疗。
腕踝针结合颈三针方便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穴位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起到气血运行,经络疏通的功效,使疼痛迅速缓解并有效巩固和缩短疗程。
参考文献:
[1]孙宇,陈琦.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
[2]尚天裕,董福慧.实用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22-32.
[3]王斌,洪永锋,李红,等.颈痛的功能评定[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4,24(2):49.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5]兰雷,张国山.腕踝针疗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35-40.
[6]石学敏.针灸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207.
腰腿痛是一组以腰部疼痛或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主要是指腰腿部肌肉、肌筋膜、韧带的损伤,炎症、增生、慢性劳损等病变.本病病因复杂,疼痛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复发率高.目前,对腰腿疼的治疗仍旧以采用非手术疗法为主.本文对针灸配合...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中医骨痹、膝痛范畴,老年人多发,并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膝关节僵硬、肿胀、疼痛伴活动受限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按照能否找到引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致病原因,这种原因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身性的,我们...
脑梗塞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脑梗塞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西医临床多采用抗凝、调脂、溶栓、营养神经等对症措施治疗该病,大大降低了脑梗塞的死亡率,但存活的患者往往伴有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医学口眼歪斜、面瘫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
刘氏推拿法结合针灸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大脑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产后尿潴留多发生在顺产之后,以产后小便点滴不出,腹胀腹痛为主症,属中医癃闭范畴。笔者采用针刺点按配合诱导疗法治疗产后尿潴留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6例患者均来自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患者,年龄在22-35岁之间,发病最长6天,...
本研究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基本方法,根据本课题组的临床实践经验,应用温针灸联合苁蓉独活散治疗肾阳亏虚型AS,客观评价温针灸联合苁蓉独活散治疗肾阳亏虚型A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肾阳亏虚型AS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带状疱疹是由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导致的疾病,病毒在多因素诱发刺激的作用下侵犯神经节,致使其发炎及坏死,产生神经痛.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但仍有部分患者会留有后遗症,即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
在提高中风疾病患者存活率的同时,如何能够使致残率降低,使生活质量提高已成为临床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本次研究对患有中风偏瘫疾病的患者应用康复训练与针灸方式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042014-04我...
平衡针灸学原理是在传统中医学的基础上结合西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通过针刺人体特定的外周穴位,穴位刺激通过传入神经通路至大脑中枢高级调控系统感知,激发大脑中枢系统对各脏腑器官、病理变化、生理功能调控及自我修复,调整到新的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