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属中医“症瘕”范畴,目前对于较大的子宫肌瘤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而瘤体较小患者多愿意采用保守疗法,经临床实践证明,针刺补泻配合温针灸治疗瘤体较小的子宫肌瘤取得了理想的疗效,且对控制肌瘤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现将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0例子宫肌瘤患者,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由妇科门诊经B型超声波等检查确诊的病例。50例患者中年龄17~25岁6例,26~35岁15例,36~45岁21例,46~55岁8例;浆膜下肌瘤25例,壁间肌瘤20例,黏膜下肌瘤5例;单发性26例,多发性24例(2个以上者),本组病例以瘤体直径在4cm以下者做为治疗分析对象。
根据患者体征,临床分为三型:①气滞血瘀证。行经量多或量少,周期失调,经色暗红,有血块,小腹胀满,胸闷烦躁,腰酸纳差,舌质暗,或有瘀点,苔薄脉沉涩。②兼阴精损耗证。除上症外,尚有头晕腰酸,形体消瘦,面色黯黑,五心烦热,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裂苔少,脉弦细数。③兼气血亏虚证。除上症外,尚有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则汗出,舌淡苔薄,脉细弱。
2治疗方法
2.1取穴主穴:子宫,天枢,水道,气海,关元,曲骨;兼阴精损耗证加太溪,三阴交;兼气血亏虚证加足三里,血海,太冲。
2.2操作令患者仰卧位,体位舒适得当,针刺前排空膀胱,进针处进行常规消毒,进针深度视患者体形胖瘦而定,子宫穴、天枢、水道取双侧,深刺3~5寸,捻转泻法,使针感向下腹部放射;气海,关元,曲骨,刺1.5~3寸,用捻转补法,使之针下有沉胀得气感为度,将艾柱置此三穴针柄上点燃,行温针灸;兼阴精损耗证者加刺太溪、三阴交,平补平泻;兼气血亏虚证者加刺足三里、血海、太冲,平补平泻。以上穴位留针20~30min为宜。
2.3疗程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隔1个疗程休息1周。治疗期间,患者停止服用其他药物。
3疗效标准与治疗效果
3.1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订。观察临床症状及B超提示的肌瘤改变情况。痊愈:肌瘤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肌瘤缩小1/2以上,多发性肌瘤消失2个以上者;有效:症状减轻或消失,肌瘤缩小1/3者,或停止治疗以后肌瘤稳定,症状消失,持续半年以上者;无效:症状无改变,肌瘤未见明显缩小。
3.2治疗结果(表1)
4典型病例
患者,女,46岁,主诉:月经超前且量多,行双侧卵巢结扎术,卵巢畸胎剔除术,术后无明显不适,于3年前出现月经先期,且经量较多。查B超示:子宫增大,子宫小型肌瘤,呈多发性,近1个月因情绪波动引发月经先期,十余日一行,量多,色深红有血块,伴腰痛乏力,少腹两侧轻压痛,舌质暗,边有齿痕,苔白脉弦细。妇科检查:宫体增大,前壁可触及包块,质硬,双附件增厚。B超显示:子宫肌瘤。诊断为症瘕(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采用本法治疗4个疗程后经量,经色,周期均正常,腰酸乏力症状消失,面色红润,纳佳,B超显示宫体5.9cm×5.5cm×4.6cm,宫腔内反射均匀。
5结论
既往对于此病的治疗重在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而临床中发现,子宫肌瘤患者多有明显本虚标实之特征。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脏腑经络空虚,风寒湿热乘虚而入,加之七情内伤,引起脏腑功能失调,结于胞宫而成。气血不和,“无瘀不成症”,所以瘀血乃是子宫肌瘤的主要病机,而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子宫肌瘤的发病原因多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多数观点认为雌激素是刺激肌瘤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2],近期,国内外研究证实了孕激素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3]。针刺能降低子宫肌瘤病人血浆雌二醇的浓度,提高免疫机能[4]。因此采用针刺补泻配合腹部穴位温针灸通过调整气血,疏通经络,进而活血祛瘀,达到虚实兼顾,标本兼治,更体现了祖国医学“扶正祛邪”的理论[5]。子宫穴为经外奇穴,位近胞宫,取之可活血化瘀,且深刺直达病所,气至而有效,使气血运行通畅;天枢(一名长溪,一名谷门),乃大肠之募[6]。主奔豚,泻泄,妇人女子徵瘕,血结成块,月事不时,是治疗子宫肌瘤的要穴。配合水道行捻转泄法意在通经气、行气血,清消宣散,直接攻消症积,加之任主胞胎,故以气海,关元,曲骨捻转补法再配合温针灸使之能通胞络之瘀,温经散寒,促进徵块的消散。使艾灸热量持续直达病所,祛寒化结,调节月经和生育的功能。根据经络的主治和局部治疗作用,诸穴共用,可疏通阻滞,从根本上调理机体,使五脏六腑发挥正常功能,使经络气血充足,改善子宫代谢机能,促进组织代谢,从而从根本上治疗子宫肌瘤[7]。根据不同的兼证,配合三阴交、太溪,足三里、血海、太冲可调节全身机能,对症治疗。
6体会
根据临床疗效观察,针刺治疗子宫肌瘤确实有一定的疗效,凡是病程越短、肌瘤越小的疗效越好,单纯气滞血瘀证的患者疗效好于有其他兼证的患者,经过治疗,部分患者可免于手术。
本病有周期性,故临床治愈后要巩固2~3个月,以期达到真正治愈该病的目的。本法经济、方便,基本无痛苦,便于临床应用,是一种理想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在针刺治疗子宫肌瘤过程中,由于针刺对经络的调节作用,对其他器官的功能也能起到调节和促进作用,部分患者针刺治疗后,虽然肌瘤未能完全消失,但临床症状得以消失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市卫生局编,1998:347.
[2]陆菁,沈群.补消法针刺与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3(3):90-92.
[3]张健,施艳秋,任晓梅.子宫肌瘤与乳腺增生病病因相关性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144.
[4]余蕾,张春婷,曹雪梅.子宫穴温针灸为主治疗子宫肌瘤32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9):45.
[5]彭尧书,钱旭,彭贵军.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82-83.
[6]殷雯艳,杨白燕.浅析子宫肌瘤的针刺治疗[J].光明中医,2010,25(6):1042.
[7]范小婷,陈攀.针灸治疗子宫肌瘤在腹部取穴的理论初探[J].中医临床研究,2013(12):72-73.
经输治骨髓出自《灵枢寒热...
肩胛肋骨综合征是指肩胛胸壁关节由于活动不协调而导致的一种脊柱、胸廓与肩胛骨之间的软组织慢性劳损性疾患。本病与肩关节活动频繁有关,患者常感觉到脊柱与肩胛骨之间酸胀疼痛,医者检查时常能在肩胛骨内上角和脊柱缘的肌肉附近区寻及明显压痛点。而且该病...
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医学口眼歪斜、面瘫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
产后尿潴留多发生在顺产之后,以产后小便点滴不出,腹胀腹痛为主症,属中医癃闭范畴。笔者采用针刺点按配合诱导疗法治疗产后尿潴留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6例患者均来自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患者,年龄在22-35岁之间,发病最长6天,...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退化性关节疾病。这种慢性疾病患者数目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年升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KOA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习惯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部及下肢疼痛的常见疾病,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多发疾...
后循环缺血(PCI)每年有10%患者发生完全性卒中,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或急性双侧椎动脉闭塞死亡率高达80%以上,源于脑干、小脑及大脑半球后部等灌流区的缺血性机能障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为临床常见症状,表现为前庭功能受损而出现的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等...
本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76.9%),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便秘程度CCS评分与本组疗前相比皆明显减低,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且疗后观察组患者CCS评分减低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
失眠属于常见病之一,主要是指人在正常的休息时间无法入睡,或是无法保持睡眠状态的一种现象,患者睡眠长期不足时,不仅会给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带来影响,还会给其造成心理负担和痛苦,因此,临床上也出现了很多缓解及治疗失眠的方法。而本院近年来收治的164例...
围绝经期综合征过往有更年期综合征之称,研究发现该病的产生与中枢的神经递质紊乱关系密切[1-2].西医治疗一般将雌激素替代疗法(hHRT)作为首选方法来延缓卵巢衰老,进而达到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目的[3].但近年来关于替代疗法多种副作用的报道越来越多[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