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然人意思表示理论在现代民法学上已臻成熟,然而同为民事主体的公司之意思却并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组织团体的兴起,成熟完备的团体意思表示规则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无论立法还是理论都需要对决议这一意思表示方式加以完善。公司意思表示无法完全适用传统的自然人意思表示规则,一味地追求决议作为法律行为的共性而忽视了决议自身的各种特性显得得不偿失,因此,研究社团决议需要突破自然人的思维从而构筑基于团体意志的意思表达范式,以从独立的视角来对决议行为加以讨论。
文章首先研究了《公司法》上决议的形成,决议是由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在法律和章程范围内形成的自治性规范,并通过“法技术”的方法将股东或董事团体的意志拟制成为公司的意志,并由公司法定代表人加以执行。在该过程中,涉及到我国法律上公司意思形成机关以及执行机关的性质、类别以及相应的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法定代表人在公司意思表示上权限的分工。其中股东(大)会以及董事会应当是公司意思决定机关,法定代表人必须在权限范围内代表公司作出意思表示,而不能实现完全的意思自治。
其次,本文重在阐述决议的性质,决议作为团体民主自治发展的制度产物,其构成要素主要为召集程序、表决方法、议案内容、法律规定及章程规定等,具有鲜明的团体组织特性,此不同于法律行为的一般构成要件,决议还采用多数决原则,对投否决票的表决人同样产生约束力,此不同于合同行为的全体表意人意思表示一致。决议与法律行为之间个性多于共性,无视决议与法律行为的根本性差别而将决议纳入法律行为的范畴并无太大实际意义,因此需要对决议与法律行为进行区分并确定决议行为在民法中的定位。
文章第三部分讨论了决议的对人效力和时间效力,决议因具有团体自治性规范的特征,因而能对公司产生法律约束力,因多数决原则以及董事的信义义务,决议对于股东或董事等团体成员具有当然的约束力。但是,决议作为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的决策性文件,是否会对第三人产生的约束力?本文就此对《公司法》第 36 条股东会的职权以及第 47 条董事会的职权内容进行了逐条分析,认为决议能够对第三人产生约束力,但一方面为了维护团体法律关系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减少公司滥诉的风险,应当对第三人的诉权加以严格限制。
本文最后探讨了决议效力瑕疵类型,各国立法及学说都对决议效力瑕疵的类型做了不同归纳,我国《公司法》第 22 条采用无效及可撤销的“二分法”模式,但决议不存在的效力类型在日本、韩国等国家立法都有明确规定,而理论学说及司法判例在各国也被广泛讨论,我国已经有对决议不存在效力类型的司法判决,但是学理上尚无主流的意见,相似类型的案件在司法实践上也存在决议瑕疵无效和不存在的不同判决。从类型化角度来看,无效决议、可撤销决议以及不存在的决议之具体事由也有梳理归纳之必要。另外,当决议效力发生瑕疵时而需寻求法律救济时,瑕疵诉讼的适格当事人之标准以及由决议效力瑕疵诉讼类型都必须进行界定,以解决司法实践的困惑。
关键词:意思表示;决议行为;公司意思形成机关;决议效力;决议效力瑕疵。
目 录
导 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论文结构
五、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决议的形成
第一节 意思表示的结构
一、自然人意思表示的结构
二、公司意思表示的结构
第二节 公司意思表示的形成及其主体
一、公司意思表示单一意志说
二、问题背景与理论发展趋势
三、公司意思表示形成的主体
第三节 公司机关
一、公司意思形成机关
二、公司意思执行机关
第二章 决议的性质
第一节 表决权
一、股东的表决权
二、董事的表决权
第二节 多数决原则
一、多数决原则的机理
二、资本多数决原则的滥用
第三节 决议性质学说的探讨
一、特殊多方法律行为说
二、共同行为说
三、意思形成说
四、非法律行为说
五、决议与法律行为之区分
第三章 决议的效力
第一节 决议效力的约束力
一、决议的对人效力
二、决议的时间效力
三、决议的有效要件
第二节 决议与股东协议及公司章程
一、决议与股东协议
二、决议与公司章程
第四章 决议的效力瑕疵
第一节 无效决议
一、比较法分析
二、无效决议之司法现状
三、决议无效的事由
四、程序性瑕疵不构成无效事由
五、无效决议的补正
六、决议无效之诉
第二节 可撤销决议
一、比较法分析
二、可撤销决议之司法现状
三、决议可撤销的事由
四、可撤销决议的补正
五、决议可撤销之诉
第三节 决议的不成立
一、比较法分析
二、决议不成立之诉的司法现状
三、决议不成立的事由
四、决议不成立之诉
五、决议不存在效力类型之探讨
结 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决议的性质。希腊梭伦时代(公元前八世纪左右)设立了公民大会制度,当时公民大会的提案、会议讨论及表决程序一直被沿用至今,如学者所考察的当时的制度规定:开会前5天,会议通知和会上要讨论的提案一般要在市场上公布,任何人在500人大会或公民...
第一章决议的形成公司决议不同于法律行为,法律行为体现了意思自治、行为自由精神,自然人完全通过个人意志设立私人的法律关系,意思表示必须真实且达到表意人意欲实现的法律效果。而决议是自然人意思表示经过特定的表决机制,形成最终所谓的多数决,此过程...
第五节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实证分析我国于2005年修订《公司法》时正式确立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但是法律规定较为原则,而现实的情况又较为复杂,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如何适用对实务工作者而言是一个挑战。2005年《公司法》自2006年1月1日开始...
中文摘要股权激励作为一种创新金融工具,被引用为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长期激励的报酬制度,在美国及其他国家的许多公司中得到广泛的推崇。现代公司股权制度的特征是公司股权多元化,同股不同权、出资人与显名股东的分离,实践中,大多数股东不参与公司...
第三章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演变及实践第一节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理论我国公司法律制度起步较晚,直到1993年才正式颁布《公司法》,因此国内有关法人人格否认理论的介绍研究也主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沈四宝与王俊撰写的,在《对外经济...
绪论股东有限责任,将股东可能的损失范围限定在其认缴的出资额范围内,把经营的风险从股东转移到了债权人。股东有限责任对吸引投资、鼓励创业、发展社会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物极必反,任何事情都不能绝对,有限责任也是一样。有限责任在保护股东利益...
第三章决议的效力。我国《物权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分别规定了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决议、村民集体委员会决议、股东(大)会及董事会的决议,前两者决议效力约束的主体是全体业主及全体村民,但是是否可以推及《公司法》上的决议效力就仅针对于所有...
绪论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正案,对《公司法》的12个条款进行了修改。该次《公司法》修改将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同时放宽了最低注册资本要求。公司注...
摘要公司中的隐名股东问题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已极为常见,由于隐名股东问题而产生的法律纠纷也与F1俱增。但是,我国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对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至今没有作出明确、直接的规定,许多学者、法官、律师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其中,股权信托是...
中文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证券市场在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潜藏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危机。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一些公司通过欺诈手段进入证券市场,并在公司上市后仍然进行财务舞弊行为。企业IPO造假不仅损害了公众投资者的利益,打击了公众投资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