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秩序
美国法理学家博登海默认为,秩序"意指在自然进程和社会进程中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
根据博登海默关于秩序的概念,可将秩序分为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本人认为,社会秩序指的是在社会中处于稳定、规则范围内的一种状态,真正意义上的秩序是消灭了剥削和私有制、消除了阶级,能够体现自由、平等的秩序。社会秩序从某种程度上又可以分为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社会生活秩序等。
那么,法律作为一种重要的调节社会的手段,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政治上,法律作为是控制冲突的手段,可以消除阶级对抗过程中产生的冲突。法律也可以将一个阶级的利益合法化,从而去控制另一个阶级,使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阶级的利益得到保护。经济上,法律保护财产所有权、调节经济活动、确保经济的正常运行。社会生活方面,法律通过解决社会成员之间的纠纷,来保护应该受到保护社会成员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
四、正义
正义即公正、公平、公道。只有体现正义的法律,民众才会相信法律能够保护其合法权益,才能信仰法律,才能逐渐的形成法律信仰。从古老的法学格言"正义只有通过良好的法律才能实现","法是善良和正义的艺术",这些都表明法是实现正义的手段,法律的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实现正义。
只有这样的法律,才是我们信赖的法律。
第三节 法律信仰对我国法治建设的意义
法治是我国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过程所运用的一种基本方式,法治的终极目的就是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保障人权和尊严。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对合法的普遍性的法律能够信服和遵从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进而行为在法律支配下活动。法治建设离不开公民的法律信仰,只有公民内心真正对法律认可,认同,自愿尊法、守法,确立法律信仰才能加快法治建设的步伐。
一、建设法治国家的精神需要
法律信仰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是法治的精神动力和源泉。法律信仰的确立是实现法治的关键。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不具备法律传统的国家而言,法治国家建设的过程是漫长的,进行法治建设必须首先培育全体社会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固然法律信仰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公民在生活实践中去提高认识,逐渐形成对法律的认同、信任、信仰。因此,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精神需要。大学生是思想活跃愿意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特殊群体,他们接受能力强,大学生若真正形成法律信仰从而用实际行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这势必会给其他民众起到示范作用,从而为实现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
二、保障法治的正常运行
改革开放催生了中国法治建设,由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发生深层次的变革,价值观念多元化,使得中国民众越来越冷漠,利欲熏心,缺乏诚信、道德失范,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滥用法律的现象比比皆是,各种丑闻更是常常见诸报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开始了法治建设,但法治的步伐迈得如此艰难,就表现在民众法律信仰的缺失,民众信仰迷茫,精神空虚恐怕是这个时代的写照。自梁治平先生翻译了美国着名学者伯尔曼的着作《法律与宗教》,"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成了国内学者唤醒民众的口号。可见,法律信仰对法治建设的导向作用在当今看来是越来越显得更加重要。
三、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法治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实现法治的关键在于高层次、高学历大学生的法律信仰状况。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需要更多全面发展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和道德素养,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才能应对国际复杂的环境、科技等各方面的挑战。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有针对性的引导大学生崇尚法治,树立自己的法律信仰。加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促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导大学生自觉学法、尊法、守法、护法,通过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来带动整个社会全体公民对法律的共同信仰,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序、和谐。
四、完善大学生法治人格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大都认同法律所体现的民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价值,崇尚法治,可以理性的选择自己的行为。然而,这个时期的大学生行为的一个共性的典型特征是表现为过分的自我意识。一方面大学生希望依法治国,打击社会上的犯罪;一方面在实践中又时而放弃法治原则。比如,当别人违法犯罪的时候,大肆抨击和批评,一旦涉及到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时候则把法律抛到脑后,铤而走险甚至违法犯罪。可见,加强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让大学生真正认识到法律的权威,遵守法律,遇到现实利益与法律冲突的时候能够自觉按法律办事,而不是放任自己的行为,从而有效的预防和减少犯罪。
综上,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担负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胜利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弘扬法治精神,能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各种正当的合法权益是对大学生的法律素养的要求,形成法治人格的需要。
法为立国之本,宪法与行政法作为依法治国的基础,对从事立法研究人员来讲,宪法是行政法的根基,而行政法也是宪法实现具体化的主要途径,行政法在控制行政权力与为民众提供给付行政方面离不开宪法的指导,学术堂收集了2016年法律硕士论文之宪法与行政法硕士...
第五章保障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法律制度完善对策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公平对待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为我国民营银行的设立指明了方向。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指出:科学合理的法律制度是民营银行健康发展的保障...
摘要言论自由权是《宪法》规定的一项公民基本权利,而自媒体这种新兴媒体的出现,使我国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有了新的途径。人们利用自媒体言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无地域限制的特点,可以轻松表达自己的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自媒体言论在我们的生活中越...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的问题与研究意义一、研究的内容和研究问题本论文研究的目标是实现理论研究指导实践,基本内容和需要解决相关问题有:首先,通过对出租汽车行政许可制度的法理考察,论述出租汽车许可制度设定的特殊性和必要性。从出租汽车行政许...
引言。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各类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根据教育部在《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全国共有中学以下教育机构共计50.14万所,在这些教育机构学习的总人数达2.2亿人,[1]其中绝大多数是未...
第三章外国养老保险缴费争议法律救济制度的代表性模式及启示社会保障法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其法律救济制度设置理念相对成熟,具体制度架构相对完善,能较全面地保障当事人的权益。纵观世界各国,主要有社会法院模式、诉讼法...
第四章国外房屋质量检验法律制度的考察与借鉴纵观世界发达国家,他们在建筑和房屋质量保障方面发展较早,水平较高,其中以美国、英国、法国、日本较为典型。本文将通过对这些国家房屋质量保障方面的法律制度研究和分析,探索值得我们借鉴的优秀做法。4.1美...
结语公民享有信息自决权,自行决定就是其精髓所在。基于个人信息的可识别性以及对人格特征的体现,信息自决权是一项人格权,而非财产权。它理应得到法律的保护,但该权利的行使也并非毫无限制。信息自决权与隐私权有部分交叉,但不能将二者等同,它们在权...
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衣食住行四大方面涵盖了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而房屋在满足人们居住这一基本需求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古人云:有恒产者有恒心、住有所居、安居乐业,这些流传已久,早已深入人心的传统思想,无一不体现出房屋对于人们生活的...
1.侦查监督概述1.1侦查监督的概念侦查监督是我国检察机关履行法律职能的主要职责所在,在保障人权、有效打击犯罪、维护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家的法律监督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有必要明确侦査监督的概...